一种PCB板干燥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988发布日期:2018-11-30 19: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板储存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CB板干燥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相对应,PCB板的生产也被带动起来。然而,现有的PCB板,由于储存不当经常发生翘板现象,特别是单面覆铜板存储时间较长之后翘曲变形非常明显,加上储存环境湿度比较大,更加诱发翘板的发生。PCB板翘曲将使得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与贴装操作无法顺利进行,波峰焊时PCB板翘曲使部分焊点接触不到焊锡面而焊不上锡。装上电子元器件以后,PCB板的翘曲也影响到电子装置饿安装与使用,如PCB板插不进插座,即使插进去了也会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PCB板干燥储存装置,设计合理,PCB板可以平放在支撑板上,并且条状凸起可以实现垫高,通气孔吹出干燥的风保证储存箱体内的干燥,同时传感器可以提供实时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各部分干燥,实现自动干燥,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干燥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箱体以及设置在储存箱体一侧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条状凸起,在相邻的条状凸起之间、以及条状凸起与储存箱体之间均设置有通气孔,且支撑板内设置有空腔,通气孔连通空腔;所述最下端的支撑板与储存箱体底面之间为一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内安装有干燥设备,干燥设备通过管路连通支撑板内的空腔;所述储存箱体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保护盒,保护盒内设置有控制器和蓄电池,且保护盒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触摸屏,同时,在储存箱体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连接触摸屏、蓄电池、干燥设备、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数目为4-6层;所述支撑板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凹槽,储存箱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板,卡接板卡接在凹槽内实现固定且实现支撑板可以前后滑动。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的是单片机。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干燥设备安装在一减震箱体内;所述减震箱体与安装腔体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减震胶垫。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应空腔的门板板体,门板板体活动安装在支撑板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与通气孔一一对应的过滤网,过滤网的截面积与通气孔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滤网包括一网罩罩体以及填充在网罩罩体内的过滤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PCB板可以平放在支撑板上,并且条状凸起可以实现垫高,通气孔吹出干燥的风保证储存箱体内的干燥,同时传感器可以提供实时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各部分干燥,实现自动干燥,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PCB板干燥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箱体8以及设置在储存箱体8一侧的门板3。所述储存箱体8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条状凸起7,在相邻的条状凸起7之间、以及条状凸起7与储存箱体8之间均设置有通气孔5,且支撑板6内设置有空腔,通气孔5连通空腔。所述最下端的支撑板6与储存箱体8底面之间为一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内安装有干燥设备,干燥设备通过管路连通支撑板6内的空腔。所述干燥设备安装在一减震箱体4内。所述减震箱体4与安装腔体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减震胶垫。

所述储存箱体8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保护盒2,保护盒2内设置有控制器和蓄电池,且保护盒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触摸屏1,同时,在储存箱体8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连接触摸屏、蓄电池、干燥设备、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采用的是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常见的控制设备,它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常识,所以单片机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一般情况下,所述支撑板6的数目为4-6层。所述支撑板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凹槽10,储存箱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板11,卡接板11卡接在凹槽10内实现固定且实现支撑板可以前后滑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应空腔的门板板体,门板板体活动安装在支撑板侧面上。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与通气孔5一一对应的过滤网9,过滤网9的截面积与通气孔的截面积相同。所述过滤网9包括一网罩罩体以及填充在网罩罩体内的过滤棉。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PCB板可以平放在支撑板上,并且条状凸起可以实现垫高,通气孔吹出干燥的风保证储存箱体内的干燥,同时传感器可以提供实时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各部分干燥,实现自动干燥,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