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塑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410发布日期:2018-12-21 19:1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纸塑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纸塑杯盖,尤指一种可与杯体杯口紧密结合,避免杯体内的液体外溢,且方便上下叠置携带以及可缓冲饮料流势的纸塑杯盖。



背景技术:

很多人,尤其是上班族,几乎每天都是从品牌连锁超商或快餐店购买一杯咖啡展开一天的工作,没有喝到咖啡,似乎就提不起工作的热忱。此种外带咖啡若消费者并未自备随行杯,那超商或快餐店就会以“外带纸杯”帮消费者装妥,让消费者手持该“外带纸杯”就可以达到携带移动及随时饮用的作用。“外带纸杯”经常也被称呼“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随手杯”或“抛弃式纸杯”等。目前,习知的外带纸杯一般是由一杯体及一杯盖所组成,该杯体用以盛装液体饮料,再由该杯盖盖合于该杯体杯口处,以避免杯体内的液体饮料外溢。

就目前市面上习知常见的外带纸杯上所搭配的杯盖而论,通常是由PP、PS、PVC等塑料材料采塑料射出成型技术制成,一般即称之为「塑料杯盖」。习知塑料杯盖在回收及丢弃上都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尤其因数量庞大,回收处理不易,导致对环境保护产生严重伤害,在现今环保意识高涨的年代,使用以塑料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杯盖」,实与环保意识完全背离。再者,习知「塑料杯盖」因采塑料射出技术成型,受限脱模所需移动空间,致使「塑料杯盖」成品在使用上无法满足对纸杯杯口紧密盖合的需求性,导致与纸杯杯口结合后,仍有易于松脱造成饮料漏渗的缺失,常令使用者有使用上不安全的顾虑。再就习知「塑料杯盖」而论,因采塑料模具射出技术成型,所以杯盖顶面及饮用口都设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当使用者以嘴就饮用口并上倾杯体饮用饮料时,杯体内饮料的液流将完全冲至该饮用口,所以饮用者若杯体上倾的角度过大时,会被饮料的流势吓到,稍不慎更会被溅出的饮料波及,此种构造上不理想导致的使用缺失,实值改善。

目前已有发展以纸浆及/或植物纤维材质混合为材料,由模具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纸塑产品,但大都是制造做为隔离缓冲材使用为多,完全不曾有人构思要以纸塑材料制造成型为纸塑杯盖,今本实用新型即采用纸塑成型技术制造出纸塑杯盖,以与塑料杯盖相区别,并兼可改善塑料杯盖的使用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1、提供一种可与杯体杯口紧密结合,以避免杯体内的液体外溢,兼具方便上下叠置携带的纸塑杯盖。2、提供一种将饮用口设于一高平台上,以避免上倾杯体饮用时,杯体内饮料流势过大的纸塑杯盖。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特创设一种纸塑杯盖,具有一环绕成一圈的主环壁,该主环壁的后端侧往上形成一后端弧缘,该后端弧缘由二侧向前延伸环绕转变为一水平状的侧平台,该侧平台的前端采斜度高起延伸为一段的斜护坡,二侧斜护坡的前端高处共同结合为一高平台,该高平台的内侧与二侧斜护坡的内缘连接处采圆弧切线式垂设为一内护壁;该后端弧缘、侧平台、斜护坡及高平台四者环绕成一环,中间形成为一高度相对低下且位置偏后的杯顶面,该杯顶面上穿设有一微透气孔;该高平台的中央处形成一高度微凹的饮用口,该饮用口面上形成一水平状的开口板,该饮用口的内缘即为该内护壁的顶缘并即成形为一易转折缘,该开口板中央处更形成一高起的推动体,该开口板与该饮用口的连接边缘,除该易转折缘之外的三边皆做成潜薄的易撕裂缘,且该易撕裂缘到达该易转折缘;该杯顶面上于邻近该高平台一距离处成型一向下凹入的容置穴,该容置穴的后方成型一斜背高起的挡台,该挡台由二侧围护住该容置穴;该主环壁底部向外延伸一小距离成为一底台面,再向下弯弧延伸成型一向内弯弧的包覆缘,再外扩形成一掀片。

上述的纸塑杯盖中,该易撕裂缘是切削为厚度小于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与杯体杯口紧密结合,以避免杯体内的液体外溢,兼具方便上下叠置携带;另,将饮用口设于一高平台上,以避免上倾杯体饮用时,杯体内饮料流势过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5所示是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6所示是图4中b部位的放大图。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覆缘包覆住杯体束口缘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纸塑杯盖盖合于杯体上的组合示意图。

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纸塑杯盖推压推动体转折的使用示意图。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纸塑杯盖与杯体盖合并做上下叠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纸塑杯盖1 主环壁10 后端弧缘11 侧平台12

斜护坡13 高平台14 内护壁141 杯顶面15

微透气孔151 底台面16 包覆缘17 掀片18

饮用口20 开口板21 易转折缘211 推动体22

易撕裂缘23 容置穴24 挡台25 杯体30

束口缘31 距离h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一纸塑杯盖1,即一种由模具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纸塑杯盖,构造组成上具有一环绕成一圈的主环壁10,该主环壁10的后端侧往上翻过形成一后端弧缘11,该后端弧缘11由二侧向前延伸环绕,过约二分之一时先逐渐转变为一水平状的侧平台12,其外缘及内缘皆为弧形线条,且内缘的弯度高于外缘(即内缘较弯),然后该侧平台12的前端采斜度高起延伸为一段的斜护坡13,该斜护坡13的外缘及内缘亦皆为弧形线条,且内缘的弯度高于外缘(即内缘较弯),最后二侧斜护坡13的前端高处共同结合为一高平台14,该高平台14的内缘与二侧斜护坡13的内缘连接处,采圆弧切线式垂设为一内护壁141;上列各部位以俯视(如图2所示)时的宽度由小到大来排定,该后端弧缘11的宽度最窄排第一,其向二侧延伸时为渐宽,然后是该侧平台12的宽度大于该后端弧缘11而排第二,再来是该斜护坡13的宽度大于该侧平台12而排第三,最后是该高平台14因为是由二侧延伸来合而为一,所以该高平台14的宽度最大排第四,同时该后端弧缘11、该侧平台12、该斜护坡13及该高平台14四者的内缘(该高平台14的内缘即该切线式的内护壁141)会环绕成一圆圈,使得介于该圆圈中间的平面形成为一高度相对低下的杯顶面15,该杯顶面15于该后端弧缘11处的深度以在2mm为宜,且该杯顶面15上于邻近该后端弧缘11一距离处穿设有一微透气孔151,因此可知,该杯顶面15并非位在该纸塑杯盖1的正中央,而是呈现往后偏移状态,如图1、2所示。

该高平台14上面以弧形的外缘为准,在中央处形成一高度向下微凹的饮用口20,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饮用口20面上形成一水平状的开口板21,该开口板21的内侧边缘即为该内护壁141的顶缘,该处并即成形为一弧状的易转折缘211,该开口板21中央处更形成一高起的推动体22,于制造成型时,该推动体22、该开口板21及该高平台14成型为一体,并且使该开口板21与该饮用口20的连接边缘,除该易转折缘211之外的三边皆做成潜薄的易撕裂缘23,亦即将该三边的连接边缘皆加工切削为厚度小于二分之一,而形成为易撕裂缘23,且如图5所示的上、下二边的易撕裂缘23必须切削到达该易转折缘211,于此可知,该饮用口20未使用时是受到该开口板21及该推动体22完全遮覆而未显现,同时该饮用口20未使用时该易撕裂缘23是呈现潜薄的连接关系;该杯顶面15上于邻近该高平台14一距离处成型一向下凹入的容置穴24,该容置穴24的后方成型一斜背高起的挡台25,该挡台25形成由二侧围护住该容置穴24的型态。

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该主环壁10底部向外延伸一小距离成为一底台面16后,随即向下做弯弧延伸并成型为一圈向内弯弧的包覆缘17,最后则外扩形成一圈的掀片18,于此可知,该底台面16末端起到达该包覆缘17末端处是形成一朝内的微弯弧造型,然后该包覆缘17末端起到达该掀片18末端处则是形成一朝外的微弯弧造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塑杯盖1在使用上必须与一杯体30搭配使用,请参阅图7、8所示,一般杯体30在杯口处外围会制成一环的束口缘31,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塑杯盖1要盖合于该杯体30的杯口上时(当然是该杯体30内已充填饮料),首先将该纸塑杯盖1以该包覆缘17对应到该束口缘31的状态盖下,但因该包覆缘17的最小内径稍小于该束口缘31的外径,所以起初该包覆缘17会被该束口缘31所阻挡而无法通过,此时操作者只要二手按住该纸塑杯盖1接近对称的部位,再稍加用力往下按压,则该纸塑杯盖1的包覆缘17的最小内径处在受力推压下会稍加外扩并越过该束口缘31,如此在该纸塑杯盖1上绕圈逐处按压下,最终即如图7所示,该包覆缘17会完全越过并包覆住该束口缘31,达成将该纸塑杯盖1密封性稳固盖合于该杯体30上的作用,此时即可携带整体“外带纸杯”(即含杯体30、内部饮料及该纸塑杯盖1)移动,若该杯体30内所充填的是热饮,所产生的压力可由该微透气孔151泄压,以避免该杯体30内过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塑杯盖1因由纸浆及/或植物纤维材质混合为材料,由模具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因此,在一定施力范围内的弹性变形性能够较塑料杯盖为佳,所以当将二手按住该纸塑杯盖1接近对称的部位,再稍加用力往下按压,则该纸塑杯盖1的包覆缘17的最小内径处就会外扩变形并越过该束口缘31,然后在放手后随即恢复原形体,如此在该纸塑杯盖1上逐处施力按压下,最终该包覆缘17即完全越过并包覆住该束口突缘31。

然后要饮用该杯体30内的饮料时,如图9所示,以手自前方按住该纸塑杯盖1上高起的推动体22,再施力将该推动体22往后推动,则瞬间该开口板21与该饮用口20连接的易撕裂缘23即产生破断性撕裂,并且撕裂到达该易转折缘211处,因此在继续施力下,该推动体22连同该开口板21即会以该易转折缘211为转动轴心做出向后偏转弯折的动作,此时如图9所示,该推动体22会先触及该挡台25的内面,然后在继续施力下,将该推动体22推进该容置穴24内做紧迫性停留,如此因已不受该开口板21及该推动体22所遮挡,所以该饮用口20可以完全显露出,以供使用者通过该饮用口20饮用该杯体30内的饮料。

外带纸杯常是盛装热饮(例如:现冲热咖啡等),因此饮用者必须以嘴就该饮用口20并上倾杯体来饮用饮料,在本实用新型纸塑杯盖1的构造中,因为该饮用口20是设于该该高平台14上,而该高平台14下方已自行区隔出一小空间,如图9所示,因此当饮用者以嘴就该饮用口20并上倾杯体来饮用饮料时,杯体内的饮料流进该高平台14下的小空间时,流势即受到拘限而产生缓冲,因此自该饮用口20流出的饮料变得缓慢平顺,不致惊吓饮用者,更不用担心溅出而波及。

如图1、2、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塑杯盖1创设令该杯顶面15非位在该纸塑杯盖1的正中央,而是呈现往后偏移状态,如此让上下二只“外带纸杯”能够方便做出叠置动作,以利携带移动,请参阅图10所示,因事先设计上的选择,使该杯体30的底圆外径相当于该杯顶面15的径度,同时该杯体30底表面与底缘间的距离h微高于该挡台25的高度,因此将一只外带纸杯由其底缘叠置于另一个外带纸杯的杯顶面15时,上面外带纸杯的底缘恰可容置入下面外带纸杯的杯顶面15内,且上面外带纸杯的底缘与底表面间的空间恰供下面外带纸杯的挡台25进入停留,因此形成如图10所示上、下外带纸杯叠置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上、下外带纸杯做叠置动作时,因为上面外带纸杯相对于下面外带纸杯而言是呈现位置偏移,所以上、下二只外带纸杯会呈现一左一右叠置的状态,如此使用者以二手(即一左手一右手)分别扶持上、下二只外带纸杯时,手掌能够更为贴近杯体30使得扶持的稳固性更佳,以利携带移动。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诉求在于申请一种由纸浆及/或植物纤维材质混合为材料,由模具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纸塑杯盖1,特点在于所诉求的纸塑杯盖1具有一可以确实包覆住杯体30束口缘31的包覆缘17及设有一位置偏移的杯顶面15,以及将该饮用口20设于该高平台14上,以达成可避免杯体30内的液体外溢及方便携带叠置的外带纸杯移动,以及减缓该饮用口20处的饮料流势的作用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