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自动发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824发布日期:2018-12-28 19:2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证件自动发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证件自动发放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在制备如房产证等多页证件时,除了打印,其他步骤基本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进行。即在进行多页打印时,都是通过人工翻页然后再送入打印机进行。而通过人工翻页后再进行打印,这种操作形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也容易翻错页导致打印错页,同时也存在制备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证件自动发放设备,其不仅能自动翻页打印,翻页准确可靠,而且还能实现证件自动打印前的输入和打印后的自动发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使证件的制备效率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证件自动发放设备,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一端上的打印机,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存储待印制的证件、并能将证件自动输出的供证装置;在所述供证装置和所述打印机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证件进行自动翻页的翻页装置和用于将印制后的证件自动翻折合拢并推出的推证装置,相邻所述推证装置设置有用于接收从所述推证装置推出的证件而实现自动发放的证件输出装置。

可选地,所述供证装置包括用于存放待印制证件、且一侧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开口侧连接有出证板,所述出证板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有出证口,所述箱体内设置能够往复移动、用于将证件从所述出证口处推出的输出组件,所述箱体位于所述出证口处设置有用于托举推出证件的托板。

可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输出驱动件上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连接有用于推送证件的推证件。

可选地,所述翻页装置包括用于传输证件的第一输证组件,所述第一输证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传输的证件按需进行自动翻页的第一翻页组件和第二翻页组件,所述第一翻页组件和所述第二翻页组件相邻连接在所述第一输证组件上,所述第一输证组件上还连接有用于检测证件的传输位置、并根据对应的检测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一输证组件、所述第一翻页组件和所述第二翻页组件运动的第一检测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页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翻页件,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输证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翻页件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翻页件上设置有用于吸附证件的吸嘴,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翻页件转动翻页的第一翻页驱动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页组件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证件内的纸张弯拱的拱纸组件和用于插入到弯拱的纸张内进行翻页的翻纸组件,所述拱纸组件和所述翻纸组件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输证组件位于所述拱纸组件和所述翻纸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推证装置包括用于传送证件的第二输证组件,所述第二输证组件上连接有用于将展开的证件自动翻折合拢的合证组件和用于将合拢的证件推出的推证组件,所述第二输证组件内还连接有用于检测证件的传送位置、并根据传送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二输证组件、所述合证组件和所述推证组件运动状态的第二检测组件。

可选地,所述证件输出装置包括一侧为输入端、另一侧为输出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传送证件的第三输证组件和用于检测证件传送位置、并根据传送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三输证组件运动状态的第三检测组件,所述壳体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导向证件进入的导位件,所述壳体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托举输出的证件的托证板。

进一步地,所述证件输出装置还包括用于回收未按时取走的证件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证件掉入到所述回收箱内的回收孔。

进一步地,所述证件自动发放设备还包括用于在证件印制的过程中、按需平压证件的压证装置,所述压证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安装的支撑架和用于平压证件的压证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压证架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压证架压设位置的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证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调位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证件自动发放设备,通过设置有供证装置、翻页装置、推证装置和证件输出装置,从而在各装置功能的配合下,实现了待印制证件的自动输入、传送打印和打印过程中的自动翻页,并还能对打印完成后的证件实现自动翻折合拢,并将证件推出而实现证件的自动发放。该证件自动发放设备的设置,可靠地实现证件的自动制和发放,而且功能可靠性高,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证件制备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证件自动发放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证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证装置中推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翻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翻页组件、盖章组件和拍照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证组件和检测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证装置在另一方位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证件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证件输出装置在另一方位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证架与调位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证件自动发放设备,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一端上的打印机2,机架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存储待印制的证件、并能将证件自动输出的供证装置3,在供证装置3和打印机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证件进行自动翻页的翻页装置4和用于将印制后的证件自动翻折合拢并推出的推证装置5,相邻推证装置5设置有用于接收从推证装置5推出的证件而实现自动发放的证件输出装置6。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际工作时,可将多个待印制的空白证书先存放在供证装置3内,然后根据系统控制,供证装置3根据将空白的证件自动输出而进入到翻页装置4上,由翻页装置4进行第一次翻页操作而将证件的封面自动翻开,再继续传送证件到推证装置5上,随后经过推证装置5的传输而进入到打印机2内进行打印。在第一次打印完成而需要翻页时,由推证装置5反向传输而使证件退回到翻页装置4内,然后通过翻页装置4进行第二次翻页,之后又通过推证装置5的传输而进入到打印机2内进行二次打印。如此,在翻页装置4、推证装置5和打印机2三者共同作用下,实现证件的反复自动翻页打印,直至完成全部的打印制作。而在完成打印后,证件由推证装置5作用而实现翻折合拢,随后被推证装置5推离输送轨迹而进入到证件输出装置6上,最后由证件输出装置6将证件自动输出而供用户取走。在实际设置当中,证件输出装置6垂直于证件由供证装置3向打印机2传送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所提供的证件自动发放设备,该设备的设置,实现了证件打印前的存储和自动推出而进入到翻页装置4中进行后续的自动翻页打印操作,而且再完成打印制作后,还能够自动将证件翻折合拢并推入到证件输出装置6中实现证件的自动发放,证件在整个印制和输出发放的过程中都是自动完成,大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证件的制备效率。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供证装置3包括用于存放待印制证件、且一侧有开口的箱体30,箱体30的开口侧连接有出证板31,该出证板31的下端并不是完全与箱体30的底部贴合,而是与箱体30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有出证口32,以供证件能够从该位置处输出。箱体30内设置能够往复移动、用于将证件从出证口32处推出的输出组件33。同时,为了确保推出后的证件位置保持稳定,箱体30位于出证口32处设置有用于托举推出证件的托板34。这样设置,可以先将空白的证件存储在箱体30内,然后在需要制作时,通过输出组件33来将证件从出证口32处推出,而推出的证件有托板34的托举,避免出现由于证件自身的重量造成下垂而无法顺利输送的问题,确保推出后证件的位置保持稳定,以便该证件能够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序进行相应的制作处理。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输出组件33设置在箱体30的底部,包括输出驱动件331和连接在输出驱动件331上的丝杆332,丝杆332上连接有用于推送证件的推证件333。这样,通过输出驱动件331带动丝杆332正反转动,便能够带动推证件333往复移动。从而,在推证件333往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证件间的接触钩挂,便能够实现推送证件的功能。而当丝杆332反转时,便能够带动推证件333复位而进行下一次的推证。如此根据工作需求,通过控制输出驱动件331的正反转而实现证件的自动输出。该输出驱动件331可以是电机或气缸等能够提供旋转运动的构件。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推证件333包括固定座3331和用于钩挂证件的推舌3332,固定座3331连接在丝杆332上,而推舌3332设置在固定座3331上,推舌3332具有能够钩挂抵顶证件边缘的结构。这样,将其设置在固定座3331上,确保安装位置的稳定性。然后,在丝杆332带动固定座3331运动的过程中,便能够同时带动推舌3332运动,进而能够推送证件。而且,为了确保固定座3331往复移动的稳定、可靠性,可在固定座3331内活动穿设有导杆334,而导杆334的两端架设在箱体30上。这样,在导杆334的支撑和导向下,使固定座3331能够沿着导杆334滑动而顺利实现往复移动,进而确保推送证件的稳定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为提高推送证件的可靠性,在推舌3332和固定座3331之间连接有支撑臂3333,而且将该推舌3332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支撑臂3333上,而支撑臂3333连接在固定座3331上,推舌3332和支撑臂333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推舌3332弹性复位的复位件3334。这样,通过复位件3334提供的驱动力而驱使推舌3332保持伸出状态,从而在推送的过程中使推舌3332始终伸出而能够钩挂住证件的边缘,而在复位的过程中,通过上方证件的挤压,能够将推舌3332挤压而保持收缩状态,进而能确保推舌3332顺利复位。而当复位到原位时,证件不再挤压推舌3332,此时的推舌3332便可以弹性复位而伸出,处于能够钩挂抵顶于证件边缘的状态,满足下一个证件推送的需要。该复位件3334可以是弹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在推送证件的过程中,推舌3332运动位置的准确性,在箱体30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推舌333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距离的第一限位器35和用于控制推舌333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距离的第二限位器36,第一限位器35和第二限位器36均与输出驱动件33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为推舌3332将证件推送出去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推舌3332复位的方向。这样,将第一限位器35设置在证件完成输出的位置处,将第二限位器36设置在推舌3332完全复位到与证件便于接触抵顶的位置处。从而,通过第一限位器35和第二限位器36的功能检测,实现证件推送位置和推舌3332复位位置的准确性,确保证件推送的可靠实现。同时,还在箱体30内设置有用于在证件储量不足发出提示信号的数量检测传感器37和用于盖压证件的压板38。通过该数量检测传感器37来检测箱体30内的数量,当剩余证件的数量不足时,便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及时补充箱体30内空白证件,智能化程度高。而设置的压板38,用于压住证件,防止在将证件从箱体30内推出的过程中,证件自然张开而无法将证件推出到指定位置。该压板38活动设置在箱体30内,在需要放置证件时,便可以将压板38从箱体30内提出。而为了便于将压板38从箱体30内提出,可以在压板38上设置有把手39。

可选地,由于证件内部具有多页纸张,存在推出后出现张开的问题,为了确保证件能够保持合拢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托板34上相对设置有用于导向证件输送的导向件341。该导向件341为滚轮,通过滚轮的滚动挤压,能够限制证件开口侧的张开,确保证件能够顺利被送入到翻页装置4中。同时,还在位于托板34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限位板342,而且该限位板342设置的方向与证件推送的方向保持平行。这样,通过该限位板342来限定证件的推出的位置,保证证件的位置不会偏移。

可选地,如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翻页装置4包括用于传输证件的第一输证组件41,第一输证组件41上设置有用于对传输的证件按需进行自动翻页的第一翻页组件42和第二翻页组件43,第一翻页组件42和第二翻页组件43相邻连接在第一输证组件41上,第一输证组件41上还连接有用于检测证件的传输位置、并根据对应的检测信息来控制第一输证组件41、第一翻页组件42和第二翻页组件43运动的第一检测组件44。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际工作时,通过设置的第一检测组件44来实时检测是否传送有证件,并在检测到有证件输入时,控制第一输证组件41启动而传送证件,同时检测证件的输送位置,在证件最开始传输到设置的位置时,便控制第一翻页组件42工作而进行证件的初次翻页(如打开证件的封面),随后通过第一输证组件41继续向前传送证件到推证装置5上,随后有被输送到打印机2内进行第一次打印。而在证件完成第一次打印后再次退回,此时当第一检测组件44检测到有证件退回时,再次控制第一输证组件41来将该证件传送到第二翻页组件43的下方,而当第一检测组件44检测到有证件传送到位时,同时在完成对当前页面的操作而需要翻页时,便控制第二翻页组件43进行翻页,随后再将证件送出打印。而如需再次翻页时,便可以继续退回输送到第二翻页组件43下而继续完成自动翻页。如此,按需循环操作,直至完成制作。该翻页装置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了证件的自动翻页,而且翻页动作精准、迅速,稳定性好,很好地满足了多页证件在打印时的自动翻页需求。因无需人工手动翻页,便也使降低了工作人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打印的效率。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翻页组件42包括第一支撑座421和第一翻页件422,第一支撑座421与第一输证组件41连接,第一翻页件422通过连接件423活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421上,第一翻页件422上设置有用于吸附证件的吸嘴424,吸嘴424连接有抽真空机(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座421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翻页件422转动翻页的第一翻页驱动件125。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设计要求,设定第一翻页组件42用于证件的初次翻页,即用于操作证件封面的自动打开。在需要翻页时,抽真空机工作开始抽吸真空,然后第一翻页驱动件125驱使第一翻页件422转动,使吸嘴424能够与证件的封面逐渐靠近,最后将证件吸附,随后第一翻页驱动件125再次驱动第一翻页件422转动上升而实现证件的翻页。此种翻页方式,翻页动作可靠、迅速,能够准确实现证件的自动翻页,很好地满足使用需要。而且通过抽真空吸附的方式实现翻页,洁净性好。该连接件423可以是合页或转轴等能够实现转动连接的构件。而第一翻页驱动可以是气缸或电机丝杆332等能够直线往复升降的构件。

可选地,如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二翻页组件43包括用于驱使证件内的纸张弯拱的拱纸组件431和用于插入到弯拱的纸张内进行翻页的翻纸组件432,拱纸组件431和翻纸组件432上下相对设置,第一输证组件41位于拱纸组件431和翻纸组件432之间。这样设置,拱纸组件431位于第一输证组件41的上方,翻纸组件432位于第一输证组件41的下方,在需要对证件进行再次翻页时,先通过拱纸组件431将待翻开的纸张弯曲拱起,与证件的其它纸张隔开一定距离后,再通过翻纸组件432插入到纸张拱起的区域内,然后通过第一输证组件41带动证件向打印机2的一侧移动,在翻纸组的阻挡下而实现纸张的翻页,进而通过输送而实现再次打印。如此循环操作,通过第二翻页组件43和第一输证组件41的共同作用而实现证件的自动再次翻页,提高打印的方便性和效率。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拱纸组件431包括支撑板4311、活动穿设在支撑板4311上的支架4312和用于驱使支架4312往复升降的支架驱动件4313,支架驱动件4313固定在支撑板4311上,支架4312通过固定架4314连接有用于滚动弯拱纸张的滚轮组件4315,滚轮组件4315活动架设在固定架4314上,固定架4314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滚轮组件4315转动的拱纸驱动件4316,支撑板4311与翻纸组件432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需要进行弯拱纸张操作时,通过支架驱动件4313驱使支架4312下降,进而使滚轮组件4315下降而与证件的纸张接触,随后通过拱纸驱动件4316来驱动滚轮组件4315转动,在滚轮组件4315与纸张间的摩擦力作用下而将纸张弯拱,形成供翻纸组件432插入的空间。而在完成纸张弯拱后,又通过支架驱动件4313驱使支架4312上升而复位。此种通过滚轮组件4315与纸张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纸张的弯拱操作,可靠性好。该支架驱动件4313可以是气缸或电机丝杆332等能够直线往复升降的构件,而拱纸驱动件4316可以是电机或启动马达等能够提供旋转运动的构件。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滚轮组件4315包括滚轴43151和设置在滚轴43151上的滚动轮43152,滚轴43151与拱纸驱动件4316连接。滚动轮43152套设在滚轴43151上,拱纸驱动件4316驱动滚轴43151转动时,滚动轮43152与纸张摩擦接触而实现纸张弯拱。而且,可在滚动轮43152上设置有软质的橡胶层或硅胶层,从而能够增强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弯拱纸张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该翻纸组件432包括第二支撑座4321、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相对活动穿设在第二支撑座4321上;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组往复伸缩而实现翻页的翻纸驱动件4324,翻纸驱动件4324设置在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之间,支撑板4311固定架4314设在第二支撑座4321上,第二支撑座4321与第一输证组件41连接。这样设置,实现各零件的固定安装,而且可使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在翻纸驱动件4324的驱使下能够相对运动,即能够同时伸出或同时缩回。从而在同时伸出时便可以插入到弯拱的纸张内实现翻页操作,并在完成翻页后同时缩回。结构设置巧妙,能够顺利实现证件纸张的翻页操作。

可选地,如图8所示,为实现可靠驱动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同时伸出或缩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上均设置有齿条4325,翻纸驱动件4324通过传动齿轮连接在两个齿条4325之间。这样,翻纸驱动件4324转动,便可通过传动齿轮4326与齿条4325间的啮合传动而实现驱使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相对运动,此种通过齿轮传动,可靠性高,同步性稳定可靠。当然,可以理解地,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一拨纸杆4322和第二拨纸杆4323上设置有齿纹,同样能够满足传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由于在进行证件的制作时,不仅需要进行翻页打印,还需要对证件进行盖章。因而,翻页装置4还包括用于对证件进行盖章的盖章组件45,该盖章组件45包括印章杆451和用于驱动印章杆451往复升降的印章驱动件452,印章杆451活动穿设在支撑板4311上,印章驱动件452固定在支撑板4311上、且与印章杆451连接,印章杆451上连接有用于盖印的章头453。这样,在需要进行盖章操作时,通过印章驱动件452驱使印章杆451下降而进行盖章,并在盖章完成后便驱动印章杆451上升。该印章驱动件452可以是气缸或电机丝杆等能够直线往复升降的构件。而为了确保盖章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可设置检测器来限定印章杆451上升和下降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翻页装置4还包括用于对证件进行拍照记录的拍照组件46。即通过该拍照组件46来记录证件制作完成后的信息,可用于记录存档,以便后期的信息存储和信息核对。为提高制造的方便性,该拍照组件46也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311上。

可选地,如图5和图9所示,第一输证组件41包括安装架411和设置在安装架411上的传输带组412,传输带组412通过传送带413连接有传证驱动件414,传证驱动件414固定在安装架411上。这样设置,待传输的证件被推送到传输带组412上后,通过传证驱动件414带动传输带组412转动,证件在传输带组412上移动而实现证件的传送,稳定可靠,能够可靠实现证件的传送。

可选地,如图5和图9所示,该第一检测组件44包括第一检测器441、第二检测器442和第三检测器443,而且第一检测器441、第二检测器442和第三检测器443沿证件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在传输带组412的下方。这样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检测器441来检测输证组件上是否有证件被推送过来,并在检测到有证件时,控制传输带组412工作而输送证件,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当第二检测器442检测到有证件时,便控制传输带组412暂时停止转动,同时第一翻页组件42工作进行翻页。同样,第三检测器443来检测输证组件上是否有证件被推送过来,并在检测到有证件时,控制传输带组412工作而输送证件,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当第二检测器442检测到有证件时,便控制传输带组412暂时停止转动,此时第二翻页组件43工作进行翻页。如此,通过分步控制翻页动作,确保证件自动翻页功能的可靠实现。

可选地,如图1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推证装置5包括用于传送证件的第二输证组件51,第二输证组件51上连接有用于将展开的证件自动翻折合拢的合证组件52和用于将合拢的证件推出的推证组件53,第二输证组件51内还连接有用于检测证件的传送位置、并根据传送的位置来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合证组件52和推证组件53运动状态的第二检测组件(图中未标示)。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打印机2在完成打印后会自动将证件退回的功能特点,将该推证装置5设置在位于证件进入到打印机2内时的前方,从而待打印的证件先被输送到第二输证组件51上,然后经过第二输证组件51的传送而进入到打印机2内,而在打印机2内完成印制后的证件便能够退回到该第二输证组件51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最终完成印制的证件便会停留在输证组件上,并且是完全展开的状态。此时,便可以通过合证组件52来将展开的证件翻折而合拢,随后再通过推证组件53来将合拢的证件从第二输证组件51上自动推出,从而能够进入到证件输出装置6上。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是通过第二检测组件来实施检测证件的位置状态,从而再根据相应的位置信息来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合证组以及推证组件53的工作状态,如此,通过各组件间的运动配合而实现证件的自动合拢和自动推送,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有利于证件推出效率的提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输证组件51为常用的皮带轮组合结构,在此并不做赘述。只是根据实际设置情况,可对整体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满足具体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合证组件52包括合证板521、合证传动杆522和用于驱动合证传动杆522转动的合证驱动件523,合证板521固定连接在合证传动杆522上,此种设置方式,合证驱动件523能够驱使合证传动杆522转动,而合证板521是固定连接在合证传动杆522上的,因而也能够带动合证板521转动。常态下,合证板521是保持在水平状态,并且与输送带所形成的输送面保持平齐或略低,从而能够对证件的传送不造成影响,并使待翻折合拢的证件页面位于其上方,以便在转动时能够将该页面翻折而实现合页。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推证组件53包括支撑杆531、用于推顶证件的推证舌532和用于驱动推证舌532往复移动的推证驱动件533,推证驱动件533固定连接在支撑杆531上,推证舌532连接在推证驱动件533的转轴上。而且,确保推证舌532的最下端略高于输送带的表面,从而能够可靠抵顶到证件的侧面,而且推证舌532和推证驱动件533的转轴之间是螺纹活动连接的方式。这样,通过推证驱动件533的正反转动而能够驱使推证舌532往复移动,进而实现推证操作。该推证驱动件533可以是能够提供旋转运动的电机或气泵马达等。同时,为了提高推证的可靠性,还可将推证舌532用于与证件抵顶的一侧设置为平整的面,确保能够与证件之间形成可靠抵顶,而相对的另一面则设置为斜面,从而在复位移动的过程中,具有导向的作用,确保能够可靠复位。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确保推证运动的准确可靠性,在支撑杆531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推证舌532复位位置的复位限位器535和用于限定推证舌532伸出位置的伸出限位器536,同时,在推证舌532上设置有用于与复位限位器535和伸出限位器536感应的触发件537。这样,触发件537能够跟随推证舌532一起往复移动,在复位的过程中,当触发件537与复位限位器535触发感应后,便能够控制推证驱动件533停止转动,完成复位动作。同样,在推证舌532伸出推证的过程中,当触发件537与伸出限位器536触发感应后,便控制推证驱动件533停止转动,完成推证动作。复位限位器535和伸出限位器536的设置,可靠实现了对推证舌532运动位置的精准控制。

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根据证件的位置信息来控制传第二输证组件51正转的第一测位器541和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反转的第二测位器542,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停止反转的第三测位器543和用于控制合证组件52复位的第四测位器544。在具体工作中,规定第二输证组件51正转为将证件向打印机2的方向传送,第二输证组件51反转为将从打印机2内退回的证件往回传送。这样,当第一测位器541检测到有证件时,便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正转,将证件传送到打印机2内进行打印。在打印机2完成打印将该证件退回时,当第二测位器542检测到证件后,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反转来传送证件,随后在第三测位器543检测到证件时控制第二输证组件51停止反转。如此配合控制,实现证件的传输打印和退回翻折合拢操作。并且通过设置的第四测位器544,从而在合证组件52完成翻折证件合拢、进行自动复位时,对合证组件52的复位位置进行控制,确保能够准确复位而不影响证件的传送。该第二检测组件的设置,对证件的自动传送、翻折合拢以及推出动作实现了精准控制,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制证效率的提高。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证件输出装置6包括一侧为输入端、另一侧为输出端的壳体61,壳体61内设置有用于传送证件的第三输证组件62和用于检测证件传送位置、并根据传送的位置来控制第三输证组件62运动状态的第三检测组件63,同时在壳体61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导向证件进入的导位件64,而且在壳体61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托举输出的证件的托证板65。这样,制作完成待发放的证件先被送入到该壳体61上的输入端处,第三检测组件63检测到有证件需要传送,便控制第三输证组件62工作,此时该证件在导位件64的导向下能够准确进入到壳体61内,并经过第三输证组件62的传输而被传送到壳体61的输出端处,同时设置在壳体61输出端处的托证板65能够对证件进行承载托举,确保位置的稳定性,方便拿取。而在整个传送的过程中,第三检测组件63不仅可检测是否有证件需要传送,而且还能检测证件在传送过程中的传送位置,控制第三输证组件62来确定传送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检测被输出的证件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取走,并能在没有及时被取走时能控制第三输证组件62工作而实现将该证件回收,确保证件自动发放的安全性。通过该证件输出装置6实现证件的自动输出,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证件在被输出后而未被及时取走时,便通过第三输证组件62的反向运动而将证件退回。而为了对退回的证件实现统一回收,该证件输出装置6还包括用于回收未按时取走的证件的回收箱66,回收箱66设置壳体61的下方,而壳体61的底部开设有供证件掉入到回收箱66内的回收孔67。这样,退回的证件便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并通过回收孔67而自动掉落到回收箱66内进行统一回收,不仅确保证件的安全,也能够方便后期的回收拿取。

可选地,该第三输证组件62为常用的皮带轮组合结构,在此并不做赘述。只是根据实际设置情况,可对整体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满足具体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导向件341为朝向输出端倾斜、且活动连接在壳体61上的导向板68。将导向件341倾斜、活动设置,并且朝向输出端倾斜。这样,在向输出端传送证件时,便可沿着导向板68的斜面而推动导向板68转动,使导向板68变成水平,实现将证件传送至输出端处,此时的导向板68还起到了承载、托举证件的作用,在证件输出到位后,导向板68在自重下又保持倾斜状态。而当需要退回证件时,退回的证件便沿着导向板68向下倾斜的斜面而逐渐朝下运动,直至在自重的作用下而由回收孔67掉落到回收箱66内。如此,通过该导向件341的导向,确保退回的证件能够准确回收。

可选地,该第三检测组件63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证件输送至壳体61输入端的第三传感器631、用于检测证件是否输出到位的第四传感器632和用于检测证件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取走的第五传感器633,第三传感器631设置在导位件64的下方,第四传感器632相邻第三输证组件62设置在壳体61内,第五传感器633设置在托证的下方。这样,通过三个传感器的共同检测作用,实现证件的可靠、顺利传送以及确保证件自动发放的安全性,智能化好。

优选地,该导位件64为导向滚轮,并在壳体61输入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该导位件64。由于证件本身具有多页,存在张开的可能,因而设置的导位件64能够对证件进行压合,避免证件张开而无法实现顺利进入到输送组件上。该导位件64可以是导向轮或呈“扩口”状的导位板。同时,还可在壳体61输入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导向斜板611,用于为制作完成后需要发送的证件能够被顺利推入到壳体61内提供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证件自动发放设备还包括用于在证件印制的过程中、按需平压证件的压证装置7,压证装置7包括用于固定安装的支撑架71和用于平压证件的压证架72,支撑架71和压证架72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压证架72压设位置的调位组件,调位组件73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架71上,压证架72通过连接板74连接在调位组件73上。这样设置,其中的支撑架71用于整体的固定安装,而通过设置有调位组件73,并将压证架72连接在调位组件73上。从而,在进行平压证件时,调位组件73根据控制信息来调整压证架72的位置,使压证架7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处,既能够将证件压平但又不会将证件压死而影响证件的正常输送。而通过压证架72平压后的证件,在翻开后仍能保持平整,从而能够顺利进入到打印内进行打印。该压证装置7的设置,很好地实现了多页证件在进行自动翻页打印时的平压操作,在该压证装置7的平压操作下,多页证件在翻开后表面能够保持平整,内部各纸张不会出现无序张开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无法顺利输送和不能进入到打印机2内进行自动打印的问题,可靠满足了现今多页证件自动翻页打印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压证架72包括横梁721和设置在横梁721上的压证臂722,该压证臂722上设置有用于挤压证头的压证头723,而且压证臂722一端连接在横梁721上,连接板74设置在横梁721和调位组件73之间。即该横梁721为压证臂722提供固定支撑,而且横梁721通过连接板74而连接在调位组件73上。这样,通过调位组件73带动横梁721上下往复升降,便可调整压证臂722所能够压设证件的位置,并通过压证头723抵顶在证件上而实现平压证件。如此,通过压证臂722的往复升降运动而实现证件制作过程中的平压需求,确保证件制作过程中的顺利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由于在整个证件打印制作的过程中,证件从最开始的翻页装置4到传送至打印机2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传输距离。因而通过在横梁7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压证臂722,通过多个压证臂722在证件传送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对证件进行平压,提升整个传送过程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翻开后的证件具有一定的宽度,为了可靠实现证件的平压,在各压证臂722上还连接有辅压臂724,而且各辅压臂724上均设置有压证头723。在具体设置中,各辅压臂724采用倾斜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压证臂722上,使设置在辅压臂724上的压证头723和设置在压证臂722上的压证头723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便能增大所能够压平的证件面积,满足实际平压证件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位组件73包括调节臂731、设置在调节臂731上的调位块732和用于驱使调位块732往复升降的调位驱动件733,连接板74与调位块732固定连接,调位驱动件733连接在调节臂731的上端或下端。这样设置,通过调位驱动件733带动调位块732沿着调节臂731上下升降,能够可靠实现平压证件位置的调整。该调位驱动件733可以是伸缩气缸或电机等。而通过调节臂731来导向调位块732的升降运动,平稳性好。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在调节臂731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调位块732上升位置的第一调位传感器75和用于控制调位块732下降位置的第二调位传感器76。这样,通过第一调位传感器75和第二调位传感器76来分别限定调位块732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极性值,确保位置调整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调节臂731下端通过连接夹套77固定连接在支撑架71上。通过连接夹套77来连接固定,拆装方便,稳定可靠。当然,也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调节臂731直接通过螺栓类紧固件来与支撑架71固定连接,同样能够满足装配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