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062发布日期:2019-03-27 11:2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骨料仓,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砂石,混凝土生产企业会通过料仓对砂石进行短时间的储存,采购回来的之后的砂石通过卡车通过出口运送至料仓内,在整个运送砂石以及堆放砂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料仓内工作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255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料仓,包括料仓本体,料仓本体一侧设有出入口,所述料仓本体底部靠近自身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有风机,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箱、与水箱相连通的喷淋管以及分布于喷淋管上的喷雾件,所述风机通过风力引导喷雾件的水雾喷洒方向呈朝向料仓本体中心位置倾斜向上。

这种料仓在对料仓内的原材产生的粉尘进行清理时难以对料仓内的原料的顶端进行喷淋,而料仓内存在大量向上漂浮的粉尘,所以对粉尘的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其通过顶部喷淋机构和边缘喷淋机构对料仓内的粉尘和原材进行喷吹,提高了对料仓的清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包括料仓和固设于料仓上方的顶棚,所述料仓外可拆卸固设有提供水源的水池,所述顶棚上连接有朝向料仓喷吹的顶部喷淋头,所述顶部喷淋头连通有顶部喷淋管,顶部喷淋管上连通有水泵;

所述料仓内围绕料仓侧壁可拆卸固设有对料仓内部喷淋的边缘喷淋头,所述边缘喷淋头连通有边缘喷淋管,边缘喷淋管的另一端连通的脚踏式泵水机构;

所述顶部喷淋管以及所述边缘喷淋管均与所述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顶部喷淋机构对料仓的顶部进行喷吹,通过边缘喷淋机构对料仓的侧面进行喷吹,能够全方位的对料仓内的粉尘和原材进行喷吹,提高了清洁效果。

较佳的:所述脚踏式泵水机构包括可拆卸固设于料仓地面上的缸体、滑移连接于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活塞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伸出缸体外的踏板,所述缸体底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内均设有单向进水或出水的单向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边缘喷淋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对料仓的侧面进行喷吹相较于对顶部进行喷吹水流所需要达到的高度更低,所以采用脚踏式泵水机构能够使料仓的清洁过程更加节能。

较佳的:所述边缘喷淋头上连接有用于对边缘喷淋头喷出的水流鼓风的脚踏式鼓风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淋头喷出的水在脚踏式鼓风机构的鼓吹下形成水雾,增加与粉尘的接触,提高了清理效果。

较佳的:所述脚踏式鼓风机构包括连通在所述缸体的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内均连接有单向进风或单向出风的气路单向阀,进风管的进风过程与进水管的进水过程同时发生,出风管的出风过程和出水管的出水过程同时发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随边缘喷淋机构对料仓内清洁时脚踏式鼓风机构能够对水流进行喷吹,实现清洁效果的提高。

较佳的:所述边缘喷淋管上连接有多个边缘喷淋头,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位于所述边缘喷淋头的中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淋头喷出的水流均匀的受到出风管吹出的风的吹散作用,使水流所形成的水雾能够更加均匀的与粉尘和原材接触。

较佳的:所述料仓内部侧壁与地面接触的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收集料仓内多余水的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料仓内清理后遗留的水集中收集,减小对料仓的持续污染。

较佳的:所述水槽开口处可拆卸固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料仓内清洁后遗留的水料混合液体进行分离过滤,能够减小原材随水流出所造成的浪费。

较佳的:所述脚踏式泵水机构与所述水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料仓内清洁后遗留的水被回收利用,减小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边缘喷淋头和顶部喷淋头实现对料仓内部更为全面的清理;2.通过脚踏式泵水机构使清洁过程更加节能;3.通过风机和脚踏式鼓风机构使水被吹散,清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为表示脚踏式泵水机构位置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为表示脚踏式泵水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为表示实施例中竖管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为表示实施例中水池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为表示边缘喷淋头的结构的B部方大图;

图7是实施例中为表示顶部喷淋头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棚;2、料仓;21、水槽;22、过滤网;3、脚踏式泵水机构;31、踏板;32、缸体;33、弹簧;34、活塞;341、活塞杆;35、风板;351、风杆;36、气路单向阀;37、单向阀;38、隔板;4、水池;41、主水管;42、连接水管;43、脚踏式鼓风机构;431、进风管;432、出风口;433、出风管;44、出水管;441、边缘喷淋管;442、进水管;443、边缘喷淋头;45、连接管;46、顶部喷淋管;47、顶部喷淋头;48、风机;4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参见图1,包括料仓2,料仓2有三个侧壁,料仓2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料仓2上方的顶棚1。料仓2外侧固定连接有水池4。料仓2的开口处的地面上连接有六个呈直线排列的脚踏式泵水机构3。

参见图2和图3,脚踏式泵水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地面上的缸体32、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缸体32内部的活塞34以及与活塞34固定连接且朝上伸出缸体32的踏板31。踏板31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活塞34杆,活塞34杆的另一端插接于缸体32且伸入缸体32内部与活塞34固定连接。活塞34杆上套设有一端与踏板31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缸体32顶面固定连接的弹簧33。踏板31在自然状态下与地面平齐。缸体32底端连接有进水管442,进水管442的一端连通有连接水管42,连接水管4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有主水管41,主水管41与水池4连通。进水管442内连接有单向进水的单向阀37。缸体32的底端还连通有与进水管442处于同一平面的出水管44,出水管44内也连接有单向阀37。进水管442与出水管44内的单向阀37所控制的水流方向相同。通过反复踩踏踏板31能够使水流从进水管442进入缸体32,然后从出水管44中排出。缸体32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将缸体32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隔板38,活塞34滑移连接于隔板38之下的缸体32内,活塞34杆插接且滑移连接于隔板38。隔板38上方的缸体32内连接有脚踏式鼓风机构43,脚踏式鼓风机构43包括连通在隔板38上方的缸体32侧壁上且与外界连通的进风管431以及连通与隔板38上方的缸体32侧壁上的出风管433,进风管431内固定连接有气路单向阀36,出风管433内也固定连接有气路单向阀36,进风管431与出风管433内的气路单向阀36所控制的气流方向相同。隔板38上方的缸体32内滑移连接有风板35,风板3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活塞34杆同轴的风杆351,风杆351的另一端与踏板31固定连接且弹簧33套设于风杆351上,通过反复踩踏踏板31能够使气流从进风管431进入缸体32,然后从出风管433中排出,气流在缸体32内的进入与排出与水流在缸体32内的进入与排出同步进行。料仓2的地面与料仓2的侧壁连接处设有互相连通的水槽21,水槽21的顶部固设有过滤网22,水槽21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45,连接管45与连接水管42连通。

参见图3和图4,出水管44的一端连通有边缘喷淋管441,边缘喷淋管441竖直方向的固定连接在料仓2的侧壁上,且料仓2的三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均匀设置的边缘喷淋管441。

参见图4和图5,顶棚1正对料仓2内部的一面上固设有顶部喷淋管46,顶部喷淋管46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水池4连通,顶部喷淋管46位于水池4内的一端连通有水泵49。顶部喷淋管46上连通有十六个均匀分布在顶棚1上且朝向料仓2内部设置的顶部喷淋头47。

参见图5和图6,边缘喷淋管441的顶端伸出料仓2的侧壁且连通有四个呈正方形的四角均匀分布的边缘喷淋头443,出风管433的自由端设有出风口432,出风口432位于四个边缘喷淋头443的中心位置处。当反复踩踏踏板31时,活塞34在弹簧33的作用下能够使缸体32下部的水流与缸体32上部的气流一同流至喷淋头处,气流能够将水流吹散呈水雾状,提高了对料仓2内的清洁效果。

参见图7,单根顶部喷淋管46上连通有四个顶部喷淋头47,四个顶部喷淋头47呈正方形的四角的位置与顶部喷淋管46连通,同一根顶部喷淋管46上的四个喷嘴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朝下喷吹的风机48,喷嘴喷出的水流经过风机48的有效鼓吹路线。通过风机48的气流能够将水流吹散呈水雾状,提高了对料仓2内的清洁效果。

该带有喷淋系统的骨料仓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水泵49将水池4中的水泵49至顶部喷淋头47处,并通过风机48对水流进行鼓吹使水流变为水雾,更加均匀对料仓2内清洁。同时由于料仓2口经常有人走动,人员走动时会反复踩踏踏板31,在活塞34和弹簧33的作用下缸体32底部的水会被泵至边缘喷淋头443处,缸体32顶部的气体会被泵至边缘喷淋管441的一端,经出风管433内鼓吹出的气流将边缘喷淋头443处喷出的水流进行鼓吹使其变为水雾实现对料仓2的清洁。另外,料仓2内清洁后遗留的水还能够通过过滤网22和水槽21重新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