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516发布日期:2019-02-10 23:5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



背景技术:

由共挤膜热封支承的折底包装袋广泛应用于米类、豆类等商品售卖包装中,作为真空内包装袋使用,其结构通常包括袋体侧壁和袋底,袋体侧壁的一袋面上设置有中封条,袋体的两侧面为折面,袋底设置有“一”字型的第一底封条和两“V”字型的第二底封条,第二底封条的端点与第一底封条的两端连接。

售卖商品包装中,豆类均以小包装呈现,而大米通常以公斤计,为了保证美观和运输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大米通常被真空压缩成扁平的立方体形,上述袋底的长度远大于袋底的宽度,拆开包装后,袋体处于松弛状态,自立效果差。内袋本身具有阻隔效果,可用来保藏大米,仅需要将已经开袋的袋体封口即可。但是,松弛的袋体具有两个技术缺陷,第一是很容易倾倒,通常需要在袋体的两侧放置其他物品,将袋体夹在中间;第二是松弛后的袋体底面积略增加,不利于保证物品排放的有序。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折底袋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拆下支撑条作为袋体的支撑件,稳定袋体的自立效果,并保证自立状态下袋体具有较小的底面积。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包括袋体本体,袋体本体的底端和封闭,袋体本体的袋口为敞口,其特征在于,在袋体本体底端或袋面的热封条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支撑条与热封条之间设置有易撕点断线,袋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条相配合的限位件;支撑条包括底托段,底托段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第二翻折段的端部设置有凸扣,底托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扣相配合的扣孔,底托段的端部、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围合成斜撑三角形。

上述支撑条为塑料片材,一体连接到袋体本体的结构,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拆卸组装。作为优选,支撑条与袋面中封条的侧边一体连接。

支撑条需要具有一定的宽度,但宽度较大的支撑条会影响袋体本体的灌装和真空压缩,为了保证支撑条稳定袋体自立的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袋体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条。

支撑条具有一定厚度,为了在热封时将支撑条一并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支撑条与过渡膜条一体式连接,支撑条与过渡膜条之间设置有易撕点断线,过度膜条与袋体本体的侧边或底边通过热封一体式连接。过渡膜条的材质通常为与袋体热封层一致的PE或者PP,且过渡膜条的厚度较薄,以便快速热封。

为了优化支撑状态下袋体自立的稳定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围合成斜撑三角形的底托段端部与第二翻折段的夹角为55~80°。

为了增加支撑状态下支撑条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底托段的一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防滑层为硅胶层,硅胶层为网状,或为阵列排布的硅胶点,或为平行设置的硅胶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底托段由位于两扣孔之间的中间段和两端的延伸段一体连接而成,中间段的厚度小于延伸段的厚度。上述结构的支撑条可以减少原料的使用,还能使支撑状态下袋底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优化稳定自立的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限位件为限位环,限位环由袋面和限位条围合而成,限位条的两端与袋底粘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在热封条处固定连接支撑条,使用时将支撑条拆下翻折扣合,在底托段两端形成三角形的支撑部,底托段的中间段用于放置米类、豆类等扁平型的袋体,支撑状态下袋体及袋体内的物料向第二弯折段表面施加压力,经由第一弯折段转移至底托段上,第一弯折段起斜撑的作用;

支撑条与袋体的点断线连接方便撕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塑料折底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热封条、支撑条和过渡膜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支撑条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袋体本体;2、支撑条;21、底托段;22、第一翻折段;23、第二翻折段;24、凸扣;25、扣孔;3、易撕点断线;4、过度膜条;5、限位条;6、防滑层;a、中间段;b、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实施例1自立稳定的塑料折底袋,包括袋体本体1,袋体本体1的底端和封闭,袋体本体1的袋口为敞口,在袋体本体底端或袋面的热封条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条2,支撑条2与热封条之间设置有易撕点断线3,袋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条2相配合的限位件;支撑条2包括底托段21,底托段21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翻折段22和第二翻折段23,第二翻折段23的端部设置有凸扣,底托段21上设置有与凸扣24相配合的扣孔25,底托段21的端部、第一翻折段22和第二翻折段23围合成斜撑三角形。

袋体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条2。

限位件为限位环,限位环由袋面和限位条5围合而成,限位条5的两端与袋底粘接连接。

实施例1可以在支撑条与热封条粘接后,利用滚刀在热封条上开设点断线。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支撑条2与过渡膜条4一体式连接,支撑条2与过渡膜条4之间设置有易撕点断线3,过度膜条4与袋体本体1的侧边或底边通过热封一体式连接。

围合成斜撑三角形的底托段21端部与第二翻折段23的夹角为55~80°。

底托段21的一表面设置有防滑层6。

防滑层6为硅胶层,硅胶层为阵列排布的硅胶点。作为替代方案,硅胶层为硅胶网,或为平行设置的硅胶条。

底托段21由位于两扣孔之间的中间段a和两端的延伸段b一体连接而成,中间段a的厚度小于延伸段b的厚度。

通常,两扣孔之间的中间段长度等于真空包装提拎状态下米袋或者大豆袋体的厚度。

需要将内袋作为保藏带使用时,开袋之前首先将支撑条沿点断线撕下,将支撑条穿设在限位环中,翻折支撑条两端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凸扣与扣孔配合连接,形成斜撑三角形。打开袋口,袋内物料流动,袋体呈松弛状态,袋体与第二翻折部相顶压。由于限位环的定位作用,袋体的取放并不会影响支撑条的位置。

另外,袋口可设置凹凸式拉链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