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0460发布日期:2019-04-05 22:0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修建过程中,通常会修建一些井道,修建井道用的材料则是通过别的地方运输过来的,但是井道很深,人们都是握住绳子将材料吊下去,由于材料的重量,人们难以拉住材料,导致材料容易晃动与井道内接触磨损,为了防止材料晃动,则需要搭建梯子使人将材料背下至井道内,梯子需要搭建的很长,导致制作成本很高,并且人们爬梯子时动作较大,容易导致材料脱落直接掉落至井道内,对井道内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工作人员的手与绳子接触,时间一长,绳子易对工作人员的手磨破皮,导致材料直接掉落至井道内,对井道内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材料运输的更平稳,并且避免材料掉落将井口内的工作人员砸伤的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包括有底板、竖板、支杆、驱动装置和起吊装置,底板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竖板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支杆顶端与竖板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竖板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起吊装置与驱动装置接触。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驱动装置包括有转杆、摇杆、凸轮、连接杆、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棘爪和第一弹簧,支杆顶端安装有转杆,转杆后端安装有摇杆,转轴前端安装有凸轮,竖板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第一滑块前侧面中部与凸轮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第一滑块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棘爪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连接,棘爪与起吊装置接触,左右两侧棘爪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起吊装置包括有转轴、棘轮、第一绕线轮、第一拉线和挂钩,竖板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转轴前部安装有棘轮,棘轮位于左右两侧棘爪之间,棘轮与棘爪接触啮合,转轴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上绕有第一拉线,第一拉线尾端安装有挂钩。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有支撑杆、第一导套、活动杆、弧形摩擦块、接触轮、竖杆、踏板和第二弹簧,竖板后侧面下部对称式的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后端都安装有第一导套,上下两侧第一导套之间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顶端安装有弧形摩擦块,弧形摩擦块位于转轴下方,活动杆底端转动式的安装有接触轮,底板顶部前侧安装有竖杆,竖杆顶端转动式的安装有踏板,踏板底部前侧与底板顶部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踏板顶部前侧与接触轮接触。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导套、拉绳和拉环,竖板前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二导套,左右两侧棘爪外侧面上部都连接有拉绳,拉绳尾端穿过第二导套连接有拉环。

首先操作人员将本装置移动至井道旁,再将材料挂在起吊装置上,即可通过起吊装置将材料运输至井道内,当还有剩余材料需要从井道内取出时,即可将材料挂在启动装置上,操作人员即可摇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起吊装置运作,起吊装置运作将井道内的材料运输出,反复如此,即可对材料进行运输。

因为驱动装置包括有转杆、摇杆、凸轮、连接杆、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棘爪和第一弹簧,支杆顶端安装有转杆,转杆后端安装有摇杆,转轴前端安装有凸轮,竖板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第一滑块前侧面中部与凸轮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第一滑块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棘爪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连接,棘爪与起吊装置接触,左右两侧棘爪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当材料位于起吊装置上,且需要将其运输出时,操作人员即可摇动摇杆,摇杆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滑块上下移动,第一滑块上下移动带动左右两侧棘爪上下移动,因第一弹簧的作用,左右两侧棘爪驱动起吊装置将材料从井内吊出。当材料吊出后,即可停止摇动摇杆,将材料从起吊装置上取下,即可拉动左右两侧棘爪向外移动,棘爪不与起吊装置接触,起吊装置的起吊部件向下移动位于井内,松开左右两侧棘爪恢复至原位,即可再次对材料进行运输。

因为起吊装置包括有转轴、棘轮、第一绕线轮、第一拉线和挂钩,竖板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转轴前部安装有棘轮,棘轮位于左右两侧棘爪之间,棘轮与棘爪接触啮合,转轴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上绕有第一拉线,第一拉线尾端安装有挂钩,当材料位于挂钩上时,操作人员拉动左右两侧棘爪向外移动,进而棘爪不与棘轮接触,因材料重量的原因,材料向下移动位于井内,进而带动第一绕线轮反转,当材料位于井内指定位置时,松开左右两侧棘爪恢复至原位与棘轮接触,进而当剩余的材料挂在挂钩上时,操作人员摇动摇杆,进而左右两侧棘爪上下移动带动棘轮正转,棘轮正转带动转轴正转,转轴正转带动第一绕线轮正转,第一绕线轮正转带动将第一拉线绕起,进而第一拉线拉动挂钩向上移动,挂钩向上移动带动材料向上移动。当材料向上移动至井外时,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即可将材料从挂钩上取下。

因为还包括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有支撑杆、第一导套、活动杆、弧形摩擦块、接触轮、竖杆、踏板和第二弹簧,竖板后侧面下部对称式的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后端都安装有第一导套,上下两侧第一导套之间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顶端安装有弧形摩擦块,弧形摩擦块位于转轴下方,活动杆底端转动式的安装有接触轮,底板顶部前侧安装有竖杆,竖杆顶端转动式的安装有踏板,踏板底部前侧与底板顶部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踏板顶部前侧与接触轮接触,当材料向下移动位于井内时,操作人员即可脚踩动踏板后部向下移动,进而踏板前部向上移动,第二弹簧拉伸,踏板前部向上移动带动接触轮向上移动,接触轮向上移动带动活动杆向上移动,活动杆向上移动带动弧形摩擦块向上移动,弧形摩擦块向上移动与转轴接触将其夹紧固定,进而材料停止向下移动,操作人员即可抬起脚,因第二弹簧的作用,踏板前部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因重力的影响,活动杆带动弧形摩擦块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而将转轴松开,材料继续向下移动,操作人员反复踩动踏板,即可使材料缓慢的位于井口内指定位置。如此,可防止材料向下移动太快将井口内工作人员砸伤。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导套、拉绳和拉环,竖板前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二导套,左右两侧棘爪外侧面上部都连接有拉绳,拉绳尾端穿过第二导套连接有拉环,当本装置位于井道旁,且材料位于挂钩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拉环向外移动,拉环向外移动带动拉绳向外移动,拉绳向外移动带动左右两侧棘爪向外移动,进而使左右两侧棘爪不与棘轮接触。当材料位于井口内时,即可松开拉环,拉绳被放松,因第一弹簧的作用,左右两侧棘爪向内移动与棘轮接触将其卡住。如此,能使操作人员更方便的拉动棘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装置,能对材料向下移动的速度进行控制,而防止材料移动过快,避免了材料移动过快与井道内接触导致磨损,通过棘轮和棘爪的配合,能更好的对材料进行控制,避免材料直接移动至井道口内将工作人员砸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2:竖板,3:支杆,4:驱动装置,41:转杆,42:摇杆,43:凸轮,44:连接杆,45:第一滑轨,46:第一滑块,47:棘爪,48:第一弹簧,5:起吊装置,51:转轴,52:棘轮,53:第一绕线轮,54:第一拉线,55:挂钩,6:夹紧装置,61:支撑杆,62:第一导套,63:活动杆,64:弧形摩擦块,65:接触轮,66:竖杆,67:踏板,68:第二弹簧,7:第二导套,8:拉绳,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竖板2、支杆3、驱动装置4和起吊装置5,底板1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2,竖板2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3,支杆3顶端与竖板2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4,竖板2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5,起吊装置5与驱动装置4接触。

实施例2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竖板2、支杆3、驱动装置4和起吊装置5,底板1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2,竖板2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3,支杆3顶端与竖板2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4,竖板2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5,起吊装置5与驱动装置4接触。

驱动装置4包括有转杆41、摇杆42、凸轮43、连接杆44、第一滑轨45、第一滑块46、棘爪47和第一弹簧48,支杆3顶端安装有转杆41,转杆41后端安装有摇杆42,转轴51前端安装有凸轮43,竖板2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45,第一滑轨45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46,第一滑块46与第一滑轨4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46前侧面中部与凸轮43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44,第一滑块46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47,棘爪47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46连接,棘爪47与起吊装置5接触,左右两侧棘爪47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

实施例3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竖板2、支杆3、驱动装置4和起吊装置5,底板1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2,竖板2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3,支杆3顶端与竖板2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4,竖板2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5,起吊装置5与驱动装置4接触。

驱动装置4包括有转杆41、摇杆42、凸轮43、连接杆44、第一滑轨45、第一滑块46、棘爪47和第一弹簧48,支杆3顶端安装有转杆41,转杆41后端安装有摇杆42,转轴51前端安装有凸轮43,竖板2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45,第一滑轨45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46,第一滑块46与第一滑轨4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46前侧面中部与凸轮43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44,第一滑块46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47,棘爪47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46连接,棘爪47与起吊装置5接触,左右两侧棘爪47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

起吊装置5包括有转轴51、棘轮52、第一绕线轮53、第一拉线54和挂钩55,竖板2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51,转轴51前部安装有棘轮52,棘轮52位于左右两侧棘爪47之间,棘轮52与棘爪47接触啮合,转轴51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53,第一绕线轮53上绕有第一拉线54,第一拉线54尾端安装有挂钩55。

实施例4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竖板2、支杆3、驱动装置4和起吊装置5,底板1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2,竖板2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3,支杆3顶端与竖板2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4,竖板2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5,起吊装置5与驱动装置4接触。

驱动装置4包括有转杆41、摇杆42、凸轮43、连接杆44、第一滑轨45、第一滑块46、棘爪47和第一弹簧48,支杆3顶端安装有转杆41,转杆41后端安装有摇杆42,转轴51前端安装有凸轮43,竖板2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45,第一滑轨45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46,第一滑块46与第一滑轨4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46前侧面中部与凸轮43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44,第一滑块46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47,棘爪47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46连接,棘爪47与起吊装置5接触,左右两侧棘爪47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

起吊装置5包括有转轴51、棘轮52、第一绕线轮53、第一拉线54和挂钩55,竖板2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51,转轴51前部安装有棘轮52,棘轮52位于左右两侧棘爪47之间,棘轮52与棘爪47接触啮合,转轴51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53,第一绕线轮53上绕有第一拉线54,第一拉线54尾端安装有挂钩55。

还包括有夹紧装置6,夹紧装置6包括有支撑杆61、第一导套62、活动杆63、弧形摩擦块64、接触轮65、竖杆66、踏板67和第二弹簧68,竖板2后侧面下部对称式的安装有支撑杆61,支撑杆61后端都安装有第一导套62,上下两侧第一导套62之间连接有活动杆63,活动杆63顶端安装有弧形摩擦块64,弧形摩擦块64位于转轴51下方,活动杆63底端转动式的安装有接触轮65,底板1顶部前侧安装有竖杆66,竖杆66顶端转动式的安装有踏板67,踏板67底部前侧与底板1顶部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8,踏板67顶部前侧与接触轮65接触。

实施例5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竖板2、支杆3、驱动装置4和起吊装置5,底板1前侧面中间安装有竖板2,竖板2顶部中间安装有支杆3,支杆3顶端与竖板2前侧面上部之间设有驱动装置4,竖板2前侧面中部设有起吊装置5,起吊装置5与驱动装置4接触。

驱动装置4包括有转杆41、摇杆42、凸轮43、连接杆44、第一滑轨45、第一滑块46、棘爪47和第一弹簧48,支杆3顶端安装有转杆41,转杆41后端安装有摇杆42,转轴51前端安装有凸轮43,竖板2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45,第一滑轨45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46,第一滑块46与第一滑轨4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46前侧面中部与凸轮43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44,第一滑块46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47,棘爪47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46连接,棘爪47与起吊装置5接触,左右两侧棘爪47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

起吊装置5包括有转轴51、棘轮52、第一绕线轮53、第一拉线54和挂钩55,竖板2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51,转轴51前部安装有棘轮52,棘轮52位于左右两侧棘爪47之间,棘轮52与棘爪47接触啮合,转轴51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53,第一绕线轮53上绕有第一拉线54,第一拉线54尾端安装有挂钩55。

还包括有夹紧装置6,夹紧装置6包括有支撑杆61、第一导套62、活动杆63、弧形摩擦块64、接触轮65、竖杆66、踏板67和第二弹簧68,竖板2后侧面下部对称式的安装有支撑杆61,支撑杆61后端都安装有第一导套62,上下两侧第一导套62之间连接有活动杆63,活动杆63顶端安装有弧形摩擦块64,弧形摩擦块64位于转轴51下方,活动杆63底端转动式的安装有接触轮65,底板1顶部前侧安装有竖杆66,竖杆66顶端转动式的安装有踏板67,踏板67底部前侧与底板1顶部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8,踏板67顶部前侧与接触轮65接触。

还包括有第二导套7、拉绳8和拉环9,竖板2前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二导套7,左右两侧棘爪47外侧面上部都连接有拉绳8,拉绳8尾端穿过第二导套7连接有拉环9。

首先操作人员将本装置移动至井道旁,再将材料挂在起吊装置5上,即可通过起吊装置5将材料运输至井道内,当还有剩余材料需要从井道内取出时,即可将材料挂在启动装置上,操作人员即可摇动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驱动起吊装置5运作,起吊装置5运作将井道内的材料运输出,反复如此,即可对材料进行运输。

因为驱动装置4包括有转杆41、摇杆42、凸轮43、连接杆44、第一滑轨45、第一滑块46、棘爪47和第一弹簧48,支杆3顶端安装有转杆41,转杆41后端安装有摇杆42,转轴51前端安装有凸轮43,竖板2前侧面上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滑轨45,第一滑轨45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46,第一滑块46与第一滑轨4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46前侧面中部与凸轮43前侧凸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杆44,第一滑块46前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棘爪47,棘爪47转动式的与第一滑块46连接,棘爪47与起吊装置5接触,左右两侧棘爪47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当材料位于起吊装置5上,且需要将其运输出时,操作人员即可摇动摇杆42,摇杆42转动带动转杆41转动,转杆41转动带动凸轮43转动,凸轮43转动通过连接杆44带动第一滑块46上下移动,第一滑块46上下移动带动左右两侧棘爪47上下移动,因第一弹簧48的作用,左右两侧棘爪47驱动起吊装置5将材料从井内吊出。当材料吊出后,即可停止摇动摇杆42,将材料从起吊装置5上取下,即可拉动左右两侧棘爪47向外移动,棘爪47不与起吊装置5接触,起吊装置5的起吊部件向下移动位于井内,松开左右两侧棘爪47恢复至原位,即可再次对材料进行运输。

因为起吊装置5包括有转轴51、棘轮52、第一绕线轮53、第一拉线54和挂钩55,竖板2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转轴51,转轴51前部安装有棘轮52,棘轮52位于左右两侧棘爪47之间,棘轮52与棘爪47接触啮合,转轴51前端安装有第一绕线轮53,第一绕线轮53上绕有第一拉线54,第一拉线54尾端安装有挂钩55,当材料位于挂钩55上时,操作人员拉动左右两侧棘爪47向外移动,进而棘爪47不与棘轮52接触,因材料重量的原因,材料向下移动位于井内,进而带动第一绕线轮53反转,当材料位于井内指定位置时,松开左右两侧棘爪47恢复至原位与棘轮52接触,进而当剩余的材料挂在挂钩55上时,操作人员摇动摇杆42,进而左右两侧棘爪47上下移动带动棘轮52正转,棘轮52正转带动转轴51正转,转轴51正转带动第一绕线轮53正转,第一绕线轮53正转带动将第一拉线54绕起,进而第一拉线54拉动挂钩55向上移动,挂钩55向上移动带动材料向上移动。当材料向上移动至井外时,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42,即可将材料从挂钩55上取下。

因为还包括有夹紧装置6,夹紧装置6包括有支撑杆61、第一导套62、活动杆63、弧形摩擦块64、接触轮65、竖杆66、踏板67和第二弹簧68,竖板2后侧面下部对称式的安装有支撑杆61,支撑杆61后端都安装有第一导套62,上下两侧第一导套62之间连接有活动杆63,活动杆63顶端安装有弧形摩擦块64,弧形摩擦块64位于转轴51下方,活动杆63底端转动式的安装有接触轮65,底板1顶部前侧安装有竖杆66,竖杆66顶端转动式的安装有踏板67,踏板67底部前侧与底板1顶部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8,踏板67顶部前侧与接触轮65接触,当材料向下移动位于井内时,操作人员即可脚踩动踏板67后部向下移动,进而踏板67前部向上移动,第二弹簧68拉伸,踏板67前部向上移动带动接触轮65向上移动,接触轮65向上移动带动活动杆63向上移动,活动杆63向上移动带动弧形摩擦块64向上移动,弧形摩擦块64向上移动与转轴51接触将其夹紧固定,进而材料停止向下移动,操作人员即可抬起脚,因第二弹簧68的作用,踏板67前部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因重力的影响,活动杆63带动弧形摩擦块64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而将转轴51松开,材料继续向下移动,操作人员反复踩动踏板67,即可使材料缓慢的位于井口内指定位置。如此,可防止材料向下移动太快将井口内工作人员砸伤。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导套7、拉绳8和拉环9,竖板2前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二导套7,左右两侧棘爪47外侧面上部都连接有拉绳8,拉绳8尾端穿过第二导套7连接有拉环9,当本装置位于井道旁,且材料位于挂钩55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拉环9向外移动,拉环9向外移动带动拉绳8向外移动,拉绳8向外移动带动左右两侧棘爪47向外移动,进而使左右两侧棘爪47不与棘轮52接触。当材料位于井口内时,即可松开拉环9,拉绳8被放松,因第一弹簧48的作用,左右两侧棘爪47向内移动与棘轮52接触将其卡住。如此,能使操作人员更方便的拉动棘爪47。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