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1026发布日期:2019-04-05 21:3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收纳盒。



背景技术:

人们在外出工作或者旅行时通常会携带一些个人用品,例如加热水杯、电动剃须刀和电动洁面仪等需要耗电的用品,这些用品需要连接电源或者依靠电池来进行工作,如果无法及时的补充电力就会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从而使得原本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用品反而成为了人们出行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收纳盒。该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收纳盒,包括:

收纳盒本体,包括容纳区域以及充电接口,所述容纳区域用于放置便携式用电设备,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为所述便携式用电设备供电;

光伏发电组件,位于所述收纳盒本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用于接收光照而产生电能并为所述充电接口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通电与断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包括盒体与盒盖,所述容纳区域位于所述盒体中,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容纳区域中,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位于所述盒盖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的转轴,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口的导线穿过所述转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位于所述盒盖内的第一充电子接口和位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二充电子接口,所述第一充电子接口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子接口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子接口电连接后通电,所述第二充电子接口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便携式用电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子接口在所述盒盖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充电子接口在所述盒体中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一充电子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子接口能在所述收纳盒本体闭合时对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子接口包括探针和接触片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充电子接口包括探针和接触片中的另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探针,所述便携式用电设备包括接触片,所述便携式用电设备置于所述容纳区域中,以使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探针相接触而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还包括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充电接口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盒盖内侧的化妆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其中,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弯折的贴附在所述收纳盒本体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包括盒体与盒盖,所述容纳区域位于所述盒体中,所述收纳盒本体还包括透明保护层,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位于所述盒体和/或所述盒盖与所述透明保护层之间,且与所述收纳盒本体形成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收纳盒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并使光伏发电组件与收纳盒本体内部的充电接口电连接,这样便可为置于容纳区域中的便携式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以便于根据其用电需求随时进行充电,一方面提升了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充电方便程度,另一方面保证了便携式用电设备的收纳整齐度。尤其可以解决户外用户的用电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充电接口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充电接口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充电接口示意图三;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充电接口示意图四;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诸如电动剃须刀或者电动洁面仪等便携式用电设备是人们出行常带的物品,这些用电设备需要连接电源或者依靠电池来进行工作,因此若无法及时的补充电力就会造成使用不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光伏收纳盒,可应用于收纳便携式用电设备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供电。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该光伏收纳盒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由图可知,该光伏收纳盒包括:

收纳盒本体10,包括容纳区域101以及充电接口102,容纳区域101可用于放置便携式用电设备,充电接口102可用于为该便携式用电设备供电;

光伏发电组件20,位于收纳盒本体10的外表面且与充电接口102电连接,用于接收光照而产生电能并为充电接口102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便携式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洁面仪、剃须刀、护眼仪、小型豆浆机、加热水杯、以及蓄电池和充电宝等小型用电设备。

其中,容纳区域101的形状可与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形状相匹配,即恰好能够放置对应的便携式用电设备,此时该光伏收纳盒是专为便携式用电设备配套设计的,因此收纳的整洁度更高。

当然,容纳区域101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普通形状例如椭圆形或者矩形,此时通过控制容纳区域101具有较大的面积,即可使其容置更多类别的便携式用电设备,因此收纳的通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收纳盒本体10的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20,并使光伏发电组件20与收纳盒本体10内部的充电接口102电连接,这样便可为置于容纳区域101中的便携式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以便于根据其用电需求随时进行充电,一方面提升了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充电方便程度,另一方面保证了便携式用电设备的收纳整齐度。

示例的,参考图1所示,所述收纳盒本体10包括盒体103与盒盖104,盒体103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中空的长方体、圆柱体、或者圆台等,盒盖104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与盒体103相匹配的长方体、圆柱体、或者圆台等,且不以此为限。其中,容纳区域101可以设置在盒体103中,以便于收纳便携式用电设备,光伏发电组件20可以设置在盒盖104的外表面或者盒体103的外表面,以便于接收光照而产生电能。但考虑到光伏收纳盒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是盒体103在下、盒盖104在上的,因此将光伏发电组件20置于盒盖104的外表面一方面有利于使光伏发电组件20获得较佳的光照角度,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的防止手持盒体103可能造成的光伏发电组件20的表面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盒体103与盒盖104的转轴,该转轴可以控制盒盖104相对于盒体103的旋转与定位,此时若有导线连接盒体103上的部件与盒盖104上的部件,则该导线可以穿过上述的转轴,从而保证走线的隐蔽性。示例的,当光伏发电组件20位于盒盖104的外表面,充电接口102位于盒体103的内部时,连接光伏发电组件20与充电接口102的导线可以穿过转轴而将光伏发电组件20和充电接口102进行电连接,以此保证走线的隐蔽性。其中,在盒体103与盒盖104的内部还可以采用海绵或者塑料等材质形成内衬,该内衬例如可以包括特定形状的容纳区域101以及所需的开口等,此时导线可以预埋在内衬里,而充电接口102可以在对应开口的位置处露出,以便于便携式用电设备连接充电。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盒体103与盒盖104的铰链,该铰链可以控制盒盖104相对于盒体103的旋转与定位,此时若有导线连接盒体103上的部件与盒盖104上的部件,则该导线可以穿过盒盖104上的通孔而引入盒盖104的内部,并进一步与盒体103中的充电接口102电连接。其中,在盒体103与盒盖104的内部还可以采用海绵或者塑料等材质形成内衬,该内衬例如可以包括特定形状的容纳区域101以及所需的开口等,此时导线可以预埋在内衬里,而充电接口102可以在对应开口的位置处露出,以便于便携式用电设备连接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纳盒本体10的形状、结构、以及组合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这里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结构,所述光伏发电组件20可以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例如CIGS(CuInGaSe,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CdTe(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CZTS(CuZnSnS,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任一种,且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来进行发电,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光伏收纳盒的重量并控制其尺寸,而且相比于晶硅或者非晶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更好的弱光性,从而能够显著的提升发电效率。

可选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以可弯折的方式设置在收纳盒本体10的外表面。例如,光伏发电组件20即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以折叠的方式贴附在长方体收纳盒本体10的外表面,或者以曲面的方式贴附在圆柱体收纳盒本体10的外表面。

可选的,当收纳盒本体包括盒体103与盒盖104时,所述容纳区域位于所述盒体103中,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透明保护层,则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位于盒体103和/或盒盖104与该透明保护层之间,从而与收纳盒本体10形成一体化结构。这样一来,该透明保护层可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防止其表面受到损伤。当所述盒体103表面为曲面结构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因其具有柔性而可以很好的设置在盒体表面。

可选地,从侧面观看盒体103可以是梯形结构,这样可以使盒体103上光伏发电组件的光电转换面接收光照的角度较好,从而提高盒体103表面上的光伏发电组件发电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03上设置光伏发电组件时,可以在盒体103内部布设导线使盒体103上的光伏发电组件与充电接口电连接;当只在盒体103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不再盒盖104上设置光伏发电单元时,可使光伏发电组件与充电接口电连接的导线的布设方式会比较方便。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充电接口102可以设置在盒体103的容纳区域101中,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插座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和触点式接口。其中,充电接口102的连接部件可以在容纳区域101的对应位置处露出,以便于使位于容纳区域101中的便携式充电设备能够容易的实现与充电接口102的电连接。当充电接口为标准接口时(例如标准的USB接口),还可以通过具有匹配接口的导线与充电接口102电连接而为容纳区域101以外的用电设备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所述充电接口102采用普通插座接口或者USB接口的形式。示例的,通过在盒体103中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内衬,以在该内衬中形成所需的容纳区域101,同时在该内衬的容纳区域101中形成与充电接口102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的开口,使得充电接口102可以在该开口处露出,这样即可得到位于容纳区域101中的充电接口102。其中,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容纳区域101靠近充电接口102的位置处设置一绕线区域,以便于当便携式用电设备自身的线路较长时可将其线路容置在该绕线区域中,从而避免线路杂乱。基于此,当便携式用电设备置于光伏收纳盒的容纳区域101时,用户可以根据其电量状态选择连接或者不连接充电接口102,从而控制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充电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充电接口102采用触点式接口的形式,即充电接口102包括探针或者接触片,便携式用电设备包括与之匹配的接触片或者探针,此时便携式用电设备一旦置于容纳区域101中,使得探针与接触片相接触,便可进行充电。这种触点式充电方式一方面可以省略多余的线路,因此更加方便整洁,另一方面仅露出触点位置,因此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更进一步的,在便携式用电设备的接触片表面还可以设置绝缘片,该绝缘片可在不需要充电时覆盖在接触片的表面,而在需要充电时将接触面的表面露出,从而能够满足便携式用电设备收纳在容纳区域101中但无需充电的情况。与上一个实施例相类似,本实施例可在盒体103中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内衬,以在该内衬中形成所需的容纳区域101,同时在该内衬的容纳区域101中形成与充电接口102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的开口,使得充电接口102即探针或接触片可在该开口处露出,从而得到位于容纳区域101中的充电接口102。基于此,当便携式用电设备置于光伏收纳盒的容纳区域101时,用户可以根据其电量状态选择连接或者不连接充电接口102,从而控制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充电状态。

基于以上的两个实施例,当光伏发电组件20位于盒盖104的外表面时,由于充电接口102位于盒体103中,因此需要通过导线来实现光伏发电组件20与充电接口120之间的电连接。但本示例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光伏发电组件20与充电接口120之间的电连接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即,参考图5和图6所示,所述充电接口102包括位于盒盖104内的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和位于盒体103内的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与光伏发电组件20电连接,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电连接后通电,第二充电子接口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便携式用电设备。基于此,由于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与光伏发电组件20均位于盒盖104上,因此二者之间的电连接走线相对简单。本实施例采用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与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对接的方式替代导线连接的方式,以将光伏发电组件20产生的电能引至位于盒体103中的充电接口102,具体为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的位置处,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导线的应用,从而使得光伏发电组件20与充电接口10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更加简洁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绘示充电接口102的组成结构,图5和图6针对盒体103与盒盖104进行了拆解,即图5和图6所示意的为盒体103与盒盖104在拆分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示例的,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可以采用探针和接触片中的一种,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可以采用探针和接触片中的另一种,且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在盒盖104中的位置与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在盒体103中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与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在收纳盒本体10闭合时能够对接。其中,参考图5所示,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例如可以为探针并设置在盒盖104的顶部内侧,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例如可以为接触片并设置在盒体103的底部内侧,此时探针的长度相对较长,具体应以在盒盖104与盒体103闭合时能够触及到接触片为准。或者,参考图6所示,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例如可以为探针并设置在盒盖104的顶部内侧,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例如可以为接触片并设置在盒体103的侧壁上沿,即盒体103与盒盖104相接触的部位,此时探针的长度相对较短,具体应以在盒盖104与盒体103闭合时能够触及到接触片为准。当然,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也可以设置在盒盖104的侧壁下沿,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可以设置在盒体103的侧壁上沿,即盒盖104与盒体103相接触的部位,此时探针的长度也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和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也可以是在盒体闭合时可以接触的两个触点。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充电子接口1021和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只要是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组件20与第二充电子接口1022的电连接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控制开关100,该控制开关100可以设置在收纳盒本体10的内部,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102的通电与断电,从而达到控制便携式用电设备的充电状态的效果。

如果充电接口102采用的是普通插座接口或者USB接口的形式,则便携式用电设备与充电接口102之间需要进行手动连接,此时充电接口102的通电不会直接影响便携式用电设备,即使将便携式用电设备置于容纳区域101中,但其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也是由其是否与充电接口102电连接而决定的,因此能够保证充电状态的可控性。本实施例采用控制开关100来控制充电接口102的通电与断电,还能进一步的保证充电接口102的安全性。

如果充电接口102采用的是触点式接口的形式,且在容纳区域101的对应位置设有与便携式用电设备上的探针相匹配的接触片,或者与便携式用电设备上的接触片相匹配的探针,则便携式用电设备置于容纳区域101中就会处于充电状态,因此能够提升充电的便捷性。此时采用控制开关100来控制充电接口102的通电与断电,还能进一步提升充电的可控性以及安全性。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与光伏发电组件20和充电接口102电连接的储能电池105,以及用于控制储能电池105的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的控制器;其中,储能电池105、光伏发电组件20和充电接口102均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以便于保证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该储能电池105可以采用蓄电池例如锂电池或者镍电池等。具体而言,储能电池105可以设置在盒体103中,此时光伏发电组件20可以通过控制器与储能电池105相连,以将产生的电能存储于该储能电池105中,储能电池105再通过控制器与充电接口102相连,以对充电接口102进行供电。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收纳盒本体10还可以包括位于盒盖104内侧的化妆镜106,该化妆镜106例如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在盒盖104的内侧。这样一来,本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光伏收纳盒例如可以收纳洁面仪或者剃须刀等个人洗护用品,因此其还可兼具化妆盒的功能,从而能够为用户进一步提供便利。

基于上述描述,参考图1-图9所示,充电接口102设置在收纳盒本体10的内部,其可与容纳区域101中的便携式用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为便携式用电设备供电。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借助于光伏发电组件20产生的电能来对光伏收纳盒中的便携式充电设备供电,不仅节约空间,而且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用电,因此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盒体包括盒盖104和盒体103时,可以只在盒体103的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也可以只在盒盖104的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也可以在盒盖104和盒体103的外表面均设置光伏发电组件。可选的,可以选择在盒盖104和/或盒体103的一部分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也可以在盒盖104和/或盒体103的全部外表面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上述实施方式中,光伏发电组件可以与盒体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盒体表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