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机及物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3495发布日期:2019-02-19 19:4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装车机及物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车机及物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装车设备来对货物进行码放至车厢或者集装箱内,以提高货物的码放装车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搬运货物和码放装车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此外,现有的装车机大多为简单的移动货物至车厢或者集装箱,其码放的货物单一,难以满足现有物流或者库存管理等领域的码放多样性的需求。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装车机及物流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车机,该装车机具有码放的货物的形式多样,且码放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车方法,该装车方法具有码放的货物的形式多样,且码放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管理系统,该物流管理系统具有码放的货物的形式多样,且码放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车机,所述装车机包括装车机架、装车传送机构、装车旋转机构、码放移动机构及码放装置,所述装车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装车机架,所述装车机架、所述码放移动机构及所述码放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码放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码放装置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和前后伸缩运动,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装置靠近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以使所述码放装置接收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传送的货物;所述装车旋转机构包括装车旋转主体、装车旋转驱动件及两个装车夹持板,所述装车旋转驱动件与所述装车旋转主体连接,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车旋转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设置于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上方;所述装车传送机构能够传送所述货物由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之间通过,所述装车旋转驱动件能够带动装车旋转主体转动,以使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选择性地带动经过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之间的所述货物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车旋转机构还包括装车夹持驱动件,两个装车夹持板均通过所述装车夹持驱动件与所述装车旋转驱动件连接,所述装车夹持驱动件能够带动两个装车夹持板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且在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相向运动时用于夹持所述货物。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装置还包括码放平台和码放拨动机构,所述码放平台连接于所述码放移动机构,所述码放拨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码放平台并用于拨动所述货物沿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运动,且所述拨动机构的最大行程不小于装车传送机构的有效输送宽度。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装置还包括装车导向机构,所述装车导向机构包括装车导向驱动件和装车导向抵持件,所述装车导向抵持件、所述装车导向驱动件及所述装车机架依次连接,且所述装车导向抵持件设置于所述装车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装车导向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装车导向抵持件朝向所述装车传送机构运动,并使得所述装车导向抵持件推动所述货物。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装置包括码放平台、码放外推组件及码放挡夹组件,所述码放外推组件和所述码放挡夹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码放平台,所述码放平台、所述码放移动机构及所述装车机架依次连接,所述码放平台上具有码放收紧工位,用于承载货物;所述码放挡夹组件用于由所述码放收紧工位上的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所在直线相向运动,并夹紧所述码放收紧工位上的所述货物,以使所述货物组成成排货组,所述码放外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成排货组移出所述码放收紧工位,并使得所述成排货组位于码放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挡夹组件包括码放挡夹驱动件和两个码放挡夹件,所述码放挡夹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码放平台,两个码放挡夹件均连接于所述码放挡夹驱动件,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码放平台的相对的两端;所述码放挡夹驱动件能够分别带动两个所述码放挡夹件沿第一方向的所在直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并在两个所述码放挡夹件相互靠近时用于夹紧所述码放收紧工位上的所述货物,以使所述货物组成成排货组。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外推组件包括码放外推驱动件和码放外推板,所述码放外推板、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及码放平台依次连接;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外推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夹角设置的第二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成排货组移出所述码放收紧工位,并使得所述成排货组位于所述码放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外推板与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之间形成侧推容置空间;所述码放外推组件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码放侧外推板和码放侧外驱动件,所述码放侧外驱动件和所述码放侧外推板均连接于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并位于所述侧推容置空间,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侧外推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码放侧外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侧外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运动,并使得所述码放侧外推板伸出或者收回所述侧推容置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码放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码放外推板,两个所述码放外推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码放平台一侧,并在两个所述码放外推板之间形成码放入口,所述码放入口用于供所述货物通过;所述码放外推组件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码放侧内推板和码放侧内驱动件,所述码放侧内推板和所述码放侧内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侧推容置空间,且均连接于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所述码放外推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侧内推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码放侧内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侧内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运动,并使得所述码放侧内推板伸出或者收回所述侧推容置空间,且在所述码放侧内推板伸出所述侧推容置空间时关闭所述码放入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车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装车机,所述装车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码放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码放装置靠近所述装车传送机构;通过所述装车夹持板选择性地带动所述货物转动;通过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传送所述货物至所述码放装置;通过所述码放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码放装置至码放位置;通过所述码放装置码放所述货物至所述码放位置。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管理系统,所述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物流传送机构和所述的装车机,所述装车机包括装车机架、装车传送机构、装车旋转机构、码放移动机构及码放装置,所述装车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装车机架,所述装车机架、所述码放移动机构及所述码放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码放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码放装置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和前后伸缩运动,并能够带动所述码放装置靠近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以使所述码放装置接收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传送的货物;所述装车旋转机构包括装车旋转主体、装车旋转驱动件及两个装车夹持板,所述装车旋转驱动件与所述装车旋转主体连接,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车旋转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设置于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上方;所述装车传送机构能够传送所述货物由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之间通过,所述装车旋转驱动件能够带动装车旋转主体转动,以使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选择性地带动经过两个所述装车夹持板之间的所述货物转动。所述物流传送机构连接于所述装车传送机构,用于向所述装车传送机构传送所述货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及物流管理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码放移动机构带动码放装置靠近装车传送机构,以使码放装置接收由装车传送机构传送至码放装置的货物,也可以通过码放移动机构带动码放装置移动至码放位置,以便于码放装置码放货物,增加了码放效率,降低了人工码放的劳动强度,此外,装车旋转机构的装车夹持板能够转动货物,以使进入码放装置的货物方向多样,提高了装车机的码放的多样性,且效率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应用于物流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的装车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的码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码放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的码放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物流管理系统;20-物流传送机构;10-装车机;14-装车行走机构;13-装车传送机构;11-装车机架;111-码放竖直导轨;15-码放装置;151-码放平台;1511-码放收紧工位;1512-码放进货侧;1513-码放出货侧;1515-进入滚筒组;1516-码放收紧滚筒组;155-码放外推组件;1558-码放外推驱动件;1551-侧推容置空间;1552-码放入口;1553-码放外推板;1554-码放侧外推板;1555-码放侧外驱动件;1556-码放侧内推板;1557-码放侧内驱动件;152-码放挡夹组件;1521-码放挡夹驱动件;1522-码放挡夹件;157-导向柱;16-装车导向机构;161-装车导向驱动件;162-装车导向抵持件;17-码放拨动机构;18-装车旋转机构;181-装车旋转主体;182-装车旋转驱动件;183-装车夹持板;184-装车旋转框架;185-装车夹持驱动件;12-码放移动机构;121-码放升降滑动件;122-码放伸缩滑动件;123-码放伸缩驱动件;124-码放升降驱动件;70-货物;80-成排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对货物进行码放至车厢或者集装箱的方式普遍采用人工搬运货物和码放装车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此外,现有的装车机大多为简单的移动货物至车厢或者集装箱,其码放的货物单一,难以满足现有物流或者库存管理等领域的码放多样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装车机、装车方法及物流管理系统,装车方法应用于装车机,物流管理系统采用装车机完成货物装车的任务,该装车机能够自动提升货物至码放位置,增加了码放效率,并且,在码放时,能够转动货物,使得货物方向多样,提高了装车机的码放的多样性。该装车机可以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仓库、物流系统或者自动化工厂等,当然,该装车机也能够独立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应用于物流管理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物流管理系统100包括物流传送机构20和装车机10,物流传送机构20连接于装车机10,并用于向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货物70,物流传送机构20可以由生产线、自动化仓库、物流系统或者自动化工厂等传送至装车机10,装车机10接收货物70后,该装车机10能够自动提升货物70至码放位置,增加了码放效率,降低人工码放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码放时,该装车机10能够转动货物70,使得货物70方向多样,使得装车机10的码放具有更高的多样性。

由于物流管理系统100采用了装车机10,进而物流管理系统100也具有码放的货物70的形式多样,且码放效率高的特点。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装车旋转机构18的结构示意图。

装车机10包括装车机架11、装车传送机构13、码放移动机构12及码放装置15,装车传送机构13用于与物流传送机构20连接,并用于接收由物流传送机构20传送至装车传送机构13的货物70并将货物70传送至码放装置15,码放移动机构12用于带动码放装置15移动,以使码放装置15移动至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的位置或者码放位置,码放装置15用于将货物70组成成排货组80,并码放成排货组80至码放位置;

为了使得装车机10能够适应多样化的货物70码放,以及完成多样化的码放方式,装车机10还包括装车旋转机构18,装车旋转机构18包括装车旋转主体181、装车旋转驱动件182、装车旋转框架184及两个装车夹持板183,装车旋转驱动件182分别与装车旋转主体181和装车旋转框架184连接,装车旋转框架184连接于装车传送机构13上,可以理解的是,装车旋转框架184也可以连接于装车机架11上,当然,装车旋转主体181也可以仅通过装车旋转驱动件182连接于装车机架11上,两个装车夹持板183分别连接于装车旋转主体181的两端,两个装车夹持板183设置于装车传送机构13上方;

装车传送机构13能够传送货物70由两个装车夹持板183之间通过,装车旋转驱动件182能够带动装车旋转主体181相对于装车旋转框架184转动,以使两个装车夹持板183带动经过两个装车夹持板183之间的货物70转动,以使货物70转动方向,改变货物70进入码放平台151的方向,使得排列成排于码放平台151上的货物70的方向能够不同,以使码放于车厢的货物70的码放样式不同,例如,重叠式的码放和纵横交错式的码放等,提高了装车机10的码放货物70的多样性。

进一步地,装车旋转机构18还包括装车夹持驱动件185,装车夹持驱动件185分别与两个装车夹持板183连接,并能够带动两个装车夹持板183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且在两个装车夹持板183相向运动时夹持货物70。以提高进入码放装置15的货物70的紧凑性,提高码放稳定性。

请参阅图4以及继续参阅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码放装置1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轴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方向为第二方向。

其中,码放装置15包括码放平台151、码放外推组件155及码放挡夹组件152,码放外推组件155和码放挡夹组件152均安装于码放平台151,码放平台151、码放移动机构12及装车机架11依次连接;

装车传送机构13连接于装车机架11,并用于传送货物70;码放平台151上具有码放收紧工位1511,用于承载货物70,码放移动机构12能够带动码放平台151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以使码放平台151接收货物70于码放收紧工位1511;

码放挡夹组件152用于由码放收紧工位1511的相对的两侧夹紧码放收紧工位1511上的货物70,以使货物70组成成排货组80,码放外推组件155能够推动成排货组80移出码放收紧工位1511,并使得成排货组80位于码放位置。

码放流程为: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平台151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货物70至码放平台151;码放挡夹组件152夹紧货物70,以使货物70组成成排货组80;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平台151至码放位置;码放外推组件155推动成排货组80移至码放位置。重复上述流程以完成货物70码放至车厢或者集装箱的工作。

其中,通过装车传送机构13和码放移动机构12移动货物70,增加了码放效率,降低人工码放的劳动强度,此外,在码放外推组件155的推动货物70之前,码放挡夹组件152对货物70进行夹紧成排的操作,能够使得货物70间更加紧凑,货物70更加平整,以提高码放质量和码放效率,并且使用成排货组80码放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码放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3,码放挡夹组件152包括码放挡夹驱动件1521及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码放挡夹驱动件1521安装于码放平台151,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均与码放挡夹驱动件1521连接,以连接于码放平台151,且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分别设置于码放平台151的相对的两端;

在通过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对货物70进行夹紧成排的操作时,能够使得货物70间更加紧凑,货物70更加平整,特别是在码放收紧工位1511上的货物70为零散、歪斜等状态时,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能够在相向运动时将货物70整理规整,以提高码放质量和码放效率,并且使用成排货组80码放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码放效率。

此外,由于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码放装置15能够通过控制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之间的宽度以便于对不同内宽的车厢或者不同内宽的集装箱进行货物70码放,例如,在使用装车机10对不同的车厢进行码放时,可通过增加或者减小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之间的宽度,使其与车厢内空宽度相同,在码放平台151上的货物70位于码放收紧工位1511时,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相互靠近并夹紧货物70,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和货物70在码放平台151的带动下移动至对应的码放位置,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带动码放外推组件155沿与第一方向成夹角设置的第二方向运动,以推动成排货组80移出码放收紧工位1511,并使得成排货组80位于码放位置,完成货物70的码放工作,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的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设置增加了码放装置15及装车机10的适配性,使其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车厢或者集装箱完成装车任务,并且,由于该码放装置15的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能够与车厢或者集装箱的内空宽度相同,使其在码放货物70时的成排货组80的宽度与车厢或者集装箱的内宽宽度相同,使得码放速率更快,更加紧凑,提高了码放质量和码放速率。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码放装置1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码放装置15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介绍,图5中右侧的码放外推板1553已隐藏。

码放外推组件155包括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和码放外推板1553,码放外推板1553、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及码放平台151依次连接,码放平台151上还具有码放进货侧1512和码放出货侧1513,码放进货侧1512、码放出货侧1513及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共同围设于码放收紧工位1511四周,由码放进货侧1512至码放出货侧1513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

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能够带动码放外推组件155沿与第一方向成夹角设置的第二方向运动,以推动成排货组80移出码放收紧工位1511,并使得成排货组80位于码放位置,以完成成排货组80的码放。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能够带动码放外推组件155沿与第一方向成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方向也可以与第二方向成其他角度设置,例如,在货物70在码放平台151上的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可以为货物70在码放平台151上的投影的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得成排货组80能够沿其货物70的靠近码放挡夹件1522的侧边的所在方向推出,以提高成排货组80在推出后的紧凑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码放装置15进行码放时,也可以为:码放平台151在码放移动机构12的带动下运动至码放位置的上方,码放外推组件155将成排货组80沿第二方向推出;同时,码放平台151在在码放移动机构12的带动下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收回,以将成排货组80码放至码放位置。

此外,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码放挡夹驱动件1521及码放外推组件155均位于码放进货侧1512。这样设置减少了码放装置15的码放平台151能够靠近地面或者车厢底面的距离,使得码放装置15在码放货物70至车厢低层时,货物70下落的高度小,提高了成排货物70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码放外推板1553与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之间形成一侧推容置空间1551;

其中,码放外推组件155还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码放侧外推板1554和码放侧外驱动件1555,码放侧外驱动件1555和码放侧外推板1554均连接于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并位于侧推容置空间1551,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能够带动码放侧外推板1554沿第二方向运动,码放侧外驱动件1555能够带动码放侧外推板1554沿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运动,并使得码放侧外推板1554伸出或者收回侧推容置空间1551。

进一步地,码放装置15还可以包括两个码放外推板1553,两个码放外推板1553间隔设置于码放进货侧1512,并在两个码放外推板1553之间形成码放入口1552,码放入口1552用于供货物70通过,装车传送机构13可将货物70通过码放入口1552传送至码放平台151之上,即传送至码放收紧工位1511。

码放外推组件155还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码放侧内推板1556和码放侧内驱动件1557,码放侧内推板1556和码放侧内驱动件1557均设置于侧推容置空间1551,且均连接于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能够带动码放侧内推板1556沿第二方向运动,码放侧内驱动件1557能够带动码放侧内推板1556沿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运动,并使得码放侧内推板1556伸出或者收回侧推容置空间1551,且在码放侧内推板1556伸出侧推容置空间1551时关闭码放入口1552。

上述的码放侧内推板1556和码放侧外推板1554均设置于侧推容置空间1551,码放侧内推板1556和码放侧外推板1554在码放进货侧1512抵持于货物70,使得排列成排货组80能够更加顺利推出码放收紧工位1511,避免成排货组80在被推出码放收紧工位1511时,因受到成排货组80与码放平台151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而导致成排货组80变形、弯曲甚至解散,增加了码放装置15的码放平稳性以及码放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码放侧外推板1554、码放侧内推板1556及码放外推板1553可以是框架结构或者简单的直杆,由于在码放过程中需要夹紧以及推动货物70,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货物70的强度选择码放侧外推板1554、码放侧内推板1556及码放外推板1553的结构形式,以降低码放装置15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也可以与码放挡夹驱动件1521连接,码放外推驱动件1558能够带动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沿第二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在进行码放时,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夹紧货物70并形成成排货组80后,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还能够在夹紧成排货组80同时伸出码放平台151,以配合码放外推组件155一并将成排货组80码放至对应码放位置,进一步增加码放后的成排货组80的紧凑性,进一步增加码放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5,进一步地,码放平台151铺设有码放进入滚筒组1515,码放进入滚筒组1515与码放入口1552对应,且码放进入滚筒组1515的传送方向为第二方向,以方便货物70进入码放收紧工位1511,减少货物70与码放平台151的摩擦。

进一步地,码放平台151还铺设有两组码放收紧滚筒组1516,两组码放收紧滚筒组1516分别设置于码放进入滚筒组1515的相对两侧,且两组码放收紧滚筒组1516的传送方向与第一方向所在直线共线,以便于货物70被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夹紧,以减少货物70与码放平台151的摩擦。

可以理解的是,码放装置15还可以包括码放导向柱157,码放导向柱157连接于码放外推组件155,并与码放平台151滑动连接,用于提高码放外推组件155在沿第二方向推动成排货组80时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2,码放装置15还包括码放拨动机构17,码放拨动机构17设置于码放平台151底部,并穿过码放平台151,码放拨动机构17能够沿第一方向所在直线移动,以将货物70向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的方向拨动,以使传送至码放平台151的货物70能够更加紧密的排列于两个码放挡夹件1522之间的空间里,进一步地增加了装车系统的码放平稳性和码放质量。

进一步地,码放拨动机构17的移动行程在装车传送机构13的传送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装车传送机构13在其传送方向上的传送宽度,这样一来,由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至码放平台151的货物70,都能够由码放拨动机构17一次性地拨动至码放平台151的两侧,以提高装车系统的装车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2,码放装置15还可以包括装车导向机构16,装车导向机构16包括装车导向驱动件161和装车导向抵持件162,装车导向抵持件162、装车导向驱动件161及装车机架11依次连接,且装车导向抵持件162设置于装车传送机构13的一侧;

装车导向驱动件161能够带动装车导向抵持件162朝向装车传送机构13运动,并使得装车导向抵持件162推动货物70,以改变货物70进入码放平台151的位置,便于货物70进入码放平台151,以及增加码放平台151上的货物70排列的紧密度,增加码放速度和质量。

此外,码放移动机构12包括码放升降滑动件121、码放伸缩滑动件122、码放伸缩驱动件123及码放升降驱动件124,码放伸缩滑动件122的一端与码放平台151连接,码放升降滑动件121与码放伸缩滑动件122滑动连接,码放伸缩驱动件123安装于码放升降滑动件121,并与码放伸缩滑动件122传动连接,码放伸缩驱动件123能够带动码放伸缩滑动件122伸出或者收回;

装车机10还可以包括装车行走机构14,装车行走机构14安装于装车机架11,装车行走机构14用于移动装车机10,以便于装车机10完成码放货物70至指定位置的任务,以提高装车机10的适配性。

装车机架11设有码放竖直导轨111,码放升降滑动件121与码放竖直导轨111滑动连接,码放升降驱动件124安装于装车机架11,并与码放升降滑动件121传动连接,码放升降驱动件124能够带动码放升降滑动件121上升或者下降。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的工作原理是:

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装置15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以使码放装置15接收由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至码放装置15的货物70,也可以通过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装置15移动至码放位置,以便于码放装置15码放货物70,增加了码放效率,降低人工码放的劳动强度,此外,装车旋转机构18的装车夹持板183能够转动货物70,以使进入码放装置15的货物70的方向多样,提高了装车机10的码放的多样性,且效率高。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机10,该装车机10具有码放货物70紧凑平整,码放效率高的优点。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装车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装置15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

步骤S102:通过装车夹持板183选择性地带动货物70转动;

步骤S103:通过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货物70至码放装置15;

步骤S104:通过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装置15至码放位置;

步骤S105:通过码放装置15码放货物70至码放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方法的工作原理是:

码放移动机构12带动码放装置15靠近装车传送机构13;装车传送机构13传送货物70至码放装置15;且在货物70进入码放装置15之前,通过装车夹持板183选择性地带动货物70转动,使得进入码放装置15的货物70的方向不同,提高了装车机10的码放的多样性;通过装车传送机构13和码放移动机构12移动货物70,增加了码放效率,降低了人工码放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方法,该装车方法具有码放的货物70的形式多样,且码放效率高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