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油罐卸油口及其防溢油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535发布日期:2019-04-16 23:21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油罐卸油口及其防溢油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溢油阀。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防溢油阀的储油罐卸油口。



背景技术:

防溢油阀是进行卸油的主要设备,加油站设置有用于存放油品的储油罐,储油罐通过管道与卸油口相连,同时卸油口设置有防溢油阀。在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部的油品经过防溢油阀、卸油口和管道进入储油罐中,防溢油阀的开闭直接控制储油罐与油罐车的联通状态。

现有技术中,防溢油阀通常包括铁芯、磁感线圈、拉杆和用于卸油的阀门。阀门的开闭状态需要控制拉杆的轴向位置进行切换,而拉杆在轴向位置的固定依靠铁芯锁止。拉杆的侧壁设有凹槽,铁芯设置在拉杆一侧,且铁芯的端部能够与拉杆的凹槽配合卡紧。

当需要卸油时,控制拉杆向远离阀体的方向移动,直至铁芯的端部与拉杆的凹槽配合并使拉杆卡紧,此时拉杆带动阀门打开,实现油罐车的卸油。当油罐内检测到油位高度已达到高液位时,说明卸油完成需要将阀门切换至关闭状态,此时防溢油控制器发出信号,为磁感线圈通电,铁芯在感应磁场的作用下向远离拉杆的方向移动,直至铁芯与拉杆分离,此时拉杆会向靠近阀体方向回落,并带动阀门关闭,有效避免加油站现场因为卸油溢出造成的安全事故。

然而,在控制铁芯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磁感线圈通常接通交流电,导致感应磁场极性持续变化,则铁芯受到的吸合力的方向也持续变化,造成铁芯沿轴向反复移动。而铁芯外部套设有轴套、且铁芯的轴向位置受铁芯底座限制,因此铁芯的反复移动会与轴套和铁芯底座发生多次碰撞,引起防溢油阀剧烈震动,并产生噪音;高频率的振动甚至还会撞击防溢油阀内部元器件,造成元器件损坏,引发卸油事故。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消除铁芯振动的防溢油阀,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溢油阀,能够消除卸油过程中的振动,避免元器件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溢油阀的储油罐卸油口,其卸油过程中噪音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溢油阀,包括铁芯和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产生感应磁场以吸合所述铁芯的磁感线圈,所述磁感线圈的两端连接有整流桥,以使所述磁感线圈的电流的流通方向保持不变。

优选的,所述整流桥为桥式整流器。

优选的,所述磁感线圈串联有自恢复保险丝,且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动作时间大于所述防溢油阀的阀门的关闭时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铁芯的一端设有壳体端盖,所述壳体端盖和所述铁芯之间设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和所述壳体端盖之间具有安装腔体,所述整流桥和所述自恢复保险丝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体中,且所述安装腔体内填充有用于避免通电产生火花的防护胶。

优选的,所述防护胶为环氧树脂。

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所述压紧板为软铁结构件。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铁芯的端面相抵、以限制所述铁芯轴向位置的铁芯底座;所述铁芯底座和所述铁芯中的一者设有沿所述铁芯移动方向延伸的缺口,另一者设有可插接于所述缺口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周套设有用于为所述铁芯缓冲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缺口设于所述铁芯,所述支撑柱设于所述铁芯底座的端面。

一种储油罐卸油口,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防溢油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溢油阀包括铁芯和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磁感线圈,磁感线圈的两端连接有整流桥。防溢油阀通电后,电流会流经整流桥和磁感线圈,由于整流桥中的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来自电源的交流电经整流桥处理后会转变为直流电,磁感线圈内流通的电流的方向保持不变,即磁感线圈产生方向恒定的感应磁场;铁芯在感应磁场的作用下受到的吸引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铁芯不会沿轴向反复移动,从而减缓了防溢油阀的振动。

本申请提供的防溢油阀在磁感线圈两端连接整流桥,使感应磁场的极性恒定,实现了避免防溢油阀振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溢油阀的储油罐卸油口,在卸油过程中不易产生振动,工作噪音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溢油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磁感线圈与整流桥连接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动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为:

自动控制部1、手动控制部2、阀体部3;

铁芯11、轴套12、壳体13、铁芯底座14、压紧板15、壳体端盖16、整流桥17、自恢复保险丝18、磁感线圈19;

按钮21、按钮弹簧22、支撑块23、卡槽24;

把手31、拉杆32、进口端盖33、连杆34、出口端盖35、阀门36、复位弹簧37、阀体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防溢油阀,能够消除卸油过程中的振动,避免元器件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溢油阀的储油罐卸油口,在卸油过程中不易产生振动,工作噪音小。

请参考图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溢油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磁感线圈与整流桥连接的电路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动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向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油阀,包括铁芯11和壳体13,壳体13内部设有用于产生感应磁场以吸合铁芯11的磁感线圈19,磁感线圈19的两端连接有整流桥17,以使磁感线圈19的电流的流通方向保持不变。

防溢油阀通常包括阀体部3和自动控制部1,防溢油阀中的各个结构件大多采用铁、铝合金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参考图2,阀体部3中的阀体38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阀体38的两侧分别为进口端盖33和出口端盖35,其中出口端盖35的内侧壁铰接有阀门36,阀门36的另一端和连杆34铰接,拉杆32穿过阀体38侧壁并与连杆34铰接,阀门36、连杆34和拉杆32构成滑块摇杆机构,拉杆32远离阀门36的一端设置有把手31,抽拉把手31即可控制拉杆32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阀门36的开闭。

自动控制部1设置在把手31和阀体38之间,参考图4,自动控制部1主要包括壳体13、铁芯11、磁感线圈19、整流桥17等部件。壳体13与阀体38固定连接,壳体13侧壁开设有通孔;铁芯11穿过通孔,一部分放置在壳体13内部、而另一部分外露。通孔和铁芯11之间通常还安装有轴套12,铁芯11在轴套12的限制下只能沿通孔的轴向移动。另外,轴套12可具体采用黄铜材料制成,使轴套12更加光滑且耐磨,与铁芯11发生碰撞也不易产生火花。

当需要卸油时,将拉杆32向远离阀体38的方向抽出,拉杆32的侧壁还设置有凹槽,铁芯11外露在壳体13外部的一端能够卡接于凹槽中,使拉杆32的轴向位置固定;同时阀门36在拉杆32的控制下处于打开状态,油品从阀体38的进口端盖33进入阀体38内部,并最终从出口端盖35离开,实现卸油过程。

防溢油阀的壳体13内部设置有磁感线圈19和整流桥17,磁感线圈19分布在铁芯11的外周,且磁感线圈19的闭合回路中连接有整流桥17,整流桥17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可选的,电路中串联的整流桥17可以采用半波整流或全波整流,本申请优选采用桥式整流,桥式整流器共设置四个脚位,其中两个脚位分别与磁感线圈19的两端连接,另外两个脚位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整流桥17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图5。

卸油完成需要关闭阀门36时,防溢油阀的磁感线圈19接通电源,此时磁感线圈19产生感应磁场并吸合铁芯11,使铁芯11向远离拉杆32的方向移动,铁芯11与拉杆32分离后,拉杆32在复位弹簧37的作用下向靠近阀体38的方向移动,关闭阀门36。

在工作过程中,整流桥17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直流电经过磁感线圈19可产生方向恒定的感应磁场,则铁芯11受到的吸合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铁芯11不会沿轴向反复移动,从而减缓了防溢油阀的振动,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阀门36无法闭合或闭合不严的风险。

另外,由于电磁线圈具有电感性,等价于电路中串联了电感元件,电路中的通入的电流在感抗的作用下受到抵制。当磁感线圈19流过的脉动直流电的电流值为零时,感抗使电流波动滞后,从而消除了磁感线圈19中电流值为零的时刻,磁线圈内始终有电流通过,即在通电状态下,铁芯11始终被到磁感线圈19吸合。

本申请提供的防溢油阀不受电源限制,可以接通直流电,也可以接通交流电。当接通交流电时,由于在磁感线圈19的闭合回路中串联了整流桥17,因此磁感线圈19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极性恒定,实现了避免防溢油阀振动的效果。

可选的,为了实现过载保护,本实施例中磁感线圈19串联有自恢复保险丝18,且自恢复保险丝18的动作时间大于防溢油阀的阀门36的关闭时间。具体的,磁感线圈19的闭合电路中串联有自恢复保险丝18,在保障阀门36能够关闭的基础上,若磁感线圈19未能及时断电导致电路过载,自恢复保险丝18自身熔断并切断电路。需要说明的是,自恢复保险丝18的动作时间需大于阀门36的关闭时间,避免阀门36在关闭过程中自恢复保险丝18熔断,导致阀门36无法闭合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防溢油阀通电过程产生火花,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壳体13远离铁芯11的一端设有壳体端盖16,壳体端盖16和铁芯11之间设有压紧板15,压紧板15和壳体端盖16之间具有安装腔体,整流桥17和自恢复保险丝18设于安装腔体中,且安装腔体内填充防护胶。

考虑到电路接通瞬间,电路连接处可能会放电或产生电火花,而防溢油阀处于油气环境中工作,电火花容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可壳体13内部设置压紧板15,压紧板15将壳体13分为两个腔体,铁芯11、磁感线圈19位于压紧板15一侧的腔体,而整流桥17和自恢复保险丝18位于压紧板15另一侧的腔体(即安装腔体)中。其中整流桥17所在的安装腔体中填充有环氧树脂或其他材料的防护胶,从而减小通电时的危险。

可选的,考虑到磁感线圈19产生的感应磁场可能会散发到外部环境中,导致铁芯11受到的吸合力较小,本实施例中壳体13和压紧板15为软铁结构件。具体的,壳体13、压紧板15或壳体端盖16等部件优选采用软铁或其他能够进行电磁屏蔽的材料制成,从而削弱电磁的散失,提高铁芯11的吸合效果。

进一步的,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壳体13内部设有用于与铁芯11的端面相抵、以限制铁芯11轴向位置的铁芯底座14;铁芯底座14和铁芯11中的一者设有沿铁芯11移动方向延伸的缺口,另一者设有可插接于缺口的支撑柱;支撑柱外周套设有用于为铁芯11缓冲的弹簧。

具体的,磁感线圈19通电过程中铁芯11向壳体13内部移动,为了限制铁芯11的轴线位置,壳体13内部设置有铁芯底座14。同时铁芯11和铁芯底座14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一方面能够减小铁芯11与铁芯底座14之间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也能在抽取拉杆32时将铁芯11推动至拉杆32的凹槽中。

铁芯底座14呈块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铁芯底座14可以与压紧板15螺钉连接。铁芯底座14靠近铁芯11的端面设置有支撑柱,同时铁芯11一端设置缺口,且缺口和支撑柱均沿铁芯11的移动方向延伸。弹簧套设在支撑柱的外周,当铁芯11靠近铁芯底座14时,支撑柱和弹簧均插入至缺口内部。由于支撑柱从内部支撑弹簧,因此铁芯11快速运动时,弹簧也不会由于受力不均发生较大的径向形变,支撑柱起到了保护弹簧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采用铁芯11设置支撑柱、铁芯底座14设置缺口,同时支撑柱上套设弹簧的结构,仍可实现减小铁芯11和铁芯底座14间冲击力并保护弹簧的作用。

可选的,为了避免防溢油阀出现故障时铁芯11无法与拉杆32分离,并导致阀门36无法关闭,防溢油阀还包括手动控制部2。具体的,参考图6和图7,手动控制部2包括按钮21、按钮弹簧22和支撑块23。支撑块23套设在拉杆32的外周,在装配过程中,可直接利用螺栓与自动控制部1的壳体13和阀体部3的阀体38固定连接。按钮21设置在支撑块23侧壁的通孔中,且按钮21可沿垂直拉杆32轴线的方向移动;按钮21靠近拉杆32的端面设置有槽口内侧壁宽度大于拉杆32外径的卡槽24,相应的,铁芯11的端面宽度需大于拉杆32的外径。

当需要利用手动控制部2分离铁芯11与拉杆32时,人工推动按钮21靠近拉杆32,使按钮21的卡槽24套设在拉杆32外部,同时按钮21的卡槽24的端面与铁芯11的端面相抵。继续推动按钮21即可直接控制铁芯11向远离拉杆32的方向移动,直至拉杆32与铁芯11分离。

可以理解的,当不需要手动控制铁芯11位置时,按钮21应当对铁芯11的位置没有干涉。因此,按钮21的周向设置有凸起,同时凸起和拉杆32之间设置有按钮弹簧22,当按钮21在非人为的控制下向靠近铁芯11的方向移动时,按钮弹簧22利用自身的回复力将按钮21抵推至原位,保障铁芯11与拉杆32的正常卡紧。

除了上述防溢油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油罐卸油口,该储油罐卸油口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包括卸油口本体,卸油口本体通过法兰与上述任意一种防溢油阀连接,该储油罐卸油口在卸油过程中振动较小,噪音较小。该储油罐卸油口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储油罐卸油口及其防溢油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