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368发布日期:2019-03-19 21:3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处理环保领域的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泥上料装置,具体为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部分原油不可避免地从管道和装载容器中因”跑冒滴漏”问题而落地,这些落地原油若不加处理会对油田生产作业区域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生态污染。因此,油田企业平时会将零散分布的落地原油收集,然后将收集的落地原油放入专门的油泥池贮存,当积累的油泥即将达到或超出油泥池的承载限度时,需将油泥池中的油泥取出,用专门的油泥处理设备对油泥进行集中处理。对于油泥池中的油泥进行处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将油泥进料到油泥处理装置中。目前很多油田的油泥处理项目现场,多采用传统的斗式装载设备从油泥池取油泥向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上料。传统的斗式装载设备一般为两轴设计,两转动轴呈一高一低排布,设备运转过程中,料斗在低位转动轴处装载油泥,盛满油泥的料斗在传动皮带的带动下向上运行,然后料斗会在高位转动轴位置方向发生向下翻转,料斗口从向上朝向变为向下朝向,已翻转的料斗中的油泥因重力作用流出料斗,进而流入高位转动轴垂直下方的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传统斗式装载设备的两轴设计缺点是:料斗在高位转动轴位置向下翻转时,料斗口垂直朝下的时间很短,翻转后的料斗很快偏离垂直指向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的位置,这一缺点使传统的斗式装载设备不适应油泥的特性。再者,油泥的粘度比较大,很容易粘附在料斗的仓璧上,且油泥流动速率缓慢,因此传统的斗式装载设备的料斗在向下倾倒油泥时,部分油泥来不及流出料斗,料斗口的垂直向下的朝向就偏离了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使油泥不能完全流入到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这不仅影响到斗式装载设备的进料效率,而且料斗在从高位转动轴回到低位转动轴的过程中,仍承载部分油泥的料斗较重,其易使反向运行的传动皮带向下沉坠,进而使设备易出现运转故障;且没有流入到进料仓中的部分油泥可能继续从料斗仓向外流出,并从高处洒落到油泥池表面,在油泥从高处洒落过程中,易散发浓烈的腐臭气味,影响工作和周边生态环境。另外,油泥为原油包覆泥土的复合物,油泥颗粒的表面为极性弱且亲油疏水性的原油,常温下油泥呈粘流态,因此在油泥的进料过程中,油泥会因多种情况流落或溅落在斗式装载设备的传动皮带上,传统斗式进料装置的传动皮带一般为橡胶材质,橡胶是一种极性弱且亲油疏水性的材料,橡胶皮带会对同是非极性表面的油泥颗粒有较强的亲和力,使得流落在橡胶传动皮带上的油泥不容易从传动皮带上脱落,若粘附在传动皮带上的油泥积累过多,大量油泥会聚集成块从而增大转动轴与传动皮带的摩擦力,阻碍传动皮带的运转,成块的油泥堵塞严重的话甚至会使整个设备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包括低位转动轴(1),低位转动轴由电机(2)驱动,高位转动轴(3),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为可调转动轴(4),支架(5),料斗(6),传动皮带(7),传动皮带表面有亲水疏油的涂层(8),刮泥板(9),刮泥板用弹簧(10),可调转动轴的垂直下方为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11)。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斗体间距为0.6米~1.5米。

优选的,所述高位转动轴的轴心与可调转动轴的轴心间距为0.5米~2.0米可调。

优选的,所述传动皮带表面的亲水疏油涂层厚度为1~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传统的两轴进料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适合油泥池向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上料的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在其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加装了个可调转动轴,使得传动皮带在这两个轴之间运行时,传动皮带的运行方向垂直于地面,并正对着下方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使得传动皮带上的料斗在经过高位转动轴后,料斗翻转,料斗口垂直朝下,此时料斗中的油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开始从料斗口流出。因为高位转动轴和可调转动轴之间的传送皮带是垂直地面并直接指向下方的进料仓,使得翻转后的料斗需垂直向下运移一段距离,而不是快速离开指向进料仓的位置,翻转后的料斗垂直向下的运移距离可以通过调节可调转动轴与高位转动轴之间的长度来实现。若油泥池中的油泥粘度过大,不易流动,油泥与料斗的仓璧粘附力强,通过增加可调转动轴与高位转动轴之间的长度,使料斗翻转后在高位转动轴和可调转动轴之间运移时间变长,这样料斗中尽可能多的油泥会流入到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中。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改善了传统两轴斗式进料装置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周边和工作生态环境等不适应油田矿区油泥池上料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也改善了传统的两轴进料装置的传动皮带容易粘附油泥的问题。因为传统的两轴进料装置的传动皮带一般为亲油疏水的橡胶材质,其易吸附也是疏水亲油性质的油泥,传动皮带吸附的油泥过多将会阻塞传动皮带的运转。本实用新型在传送皮带上涂上亲水疏油的涂层,这种涂层的性质与原油的亲油疏水性质正相反,使得油泥不容易粘附到表面是亲水疏油涂层的传动皮带上,即使有部分油泥通过弱相互作用粘附到表面为亲水疏油涂层的传动皮带上,这部分粘附的油泥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刮泥板也很容易清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传动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刮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低位转动轴(1),电机(2),高位转动轴(3),可调转动轴(4),支架(5),料斗(6),传动皮带(7),亲水疏油的涂层(8),刮泥板(9),刮泥板用弹簧(10),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包括低位转动轴(1),低位转动轴由电机驱动(2),高位转动轴(3),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为可调转动轴(4),支架(5),料斗(6),传动皮带(7),传动皮带表面有亲水疏油的涂层(8),刮泥板(9),刮泥板用弹簧(10),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11)。所述相邻两个料斗间距为0.6米。所述高位转动轴的轴心与可调转动轴的轴心间距为0.5米。所述传动皮带表面的亲水疏油涂层厚度为1cm。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包括低位转动轴(1),低位转动轴由电机驱动(2),高位转动轴(3),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为可调转动轴(4),支架(5),料斗(6),传动皮带(7),传动皮带表面有亲水疏油的涂层(8),刮泥板(9),刮泥板用弹簧(10),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11)。所述相邻两个料斗间距为1.1米。所述高位转动轴的轴心与可调转动轴的轴心间距为1.0米。所述传动皮带表面的亲水疏油涂层厚度为2cm。

实施例3

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包括低位转动轴(1),低位转动轴由电机驱动(2),高位转动轴(3),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为可调转动轴(4),支架(5),料斗(6),传动皮带(7),传动皮带表面有亲水疏油的涂层(8),刮泥板(9),刮泥板用弹簧(10),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11)。所述相邻两个料斗间距为1.5米。所述高位转动轴的轴心与可调转动轴的轴心间距为2.0米。所述传动皮带表面的亲水疏油涂层厚度为3cm。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该一种油泥池专用可调三轴进料装置,设计思路是增加料斗翻转后垂直向下运移并指向下方油泥处理装置的进料仓的时间,使料斗中粘性的油泥有足够的时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下方的进料仓中。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中,在高位转动轴的垂直下方加装一个可调转动轴,将传统的两轴式进料装置变成三轴式进料装置。如此设计使得传动皮带在高位转动轴和可调转动轴之间运行时,传动皮带上的料斗经过高位转动轴后,料斗口发生翻转并垂直向下,料斗中的油泥在重力作用下从料斗口流出。因为翻转后的料斗需在高位转动轴和可调转动轴之间垂直向下并直接指向进料仓运移一段距离,而不是快速离开指向进料仓的位置,如此延长了油泥流出料斗并流入进料仓的时间,另外可以根据油泥的粘附情况来调节高位转动轴和可调转动轴之间的长度,以便使料斗中的油泥尽可能全部地流入下面的进料仓中。另外油泥池中的油泥为液态石油和泥土的混合物,油泥会因多种情况流落或溅落在斗式装载设备的传动皮带上,若粘附在传动皮带上的油泥积累过多,聚集成块的油泥会增大转动轴与传动皮带的摩擦力,阻碍传动皮带的运转,本实用新型在传送皮带上涂上亲水疏油的涂层,这种涂层的性质与原油的亲油疏水性质正相反,使油泥与传动皮带之间的粘附作用弱,即使有部分油泥粘附到传动皮带上,在刮泥板作用下清除传动皮带上的油泥也很容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