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715发布日期:2019-03-19 21:5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农村灌溉水利设施的普及完善,供水端遍布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抗旱浇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一家一户的责任田比较零散,地下埋设的供水管网尚不能走进每块田地,多数地块在浇地时仍然需要铺设临时供水软管,从供水端引流到田间,短则几十米,长则上百米,因此浇地之前水管的铺设和浇完地之后水管的收拢是一个比较繁重的体力活,最初靠双手卷放水管费力费时,而现有技术当中,如专利号为:201220043638X,专利名称为:水龙带收放器,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专门用于收藏维塑管的装置,既能够方便收管,又能够方便存放,又可以对维塑管起到保护的作用,方便以后的使用”,该水龙带收放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收放困难的问题,减轻了体力劳动,但在目前的使用当中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使用的水龙带与供水端以及水龙带之间相互连接处都有圆环形金属或塑料接头,该水龙带收放器的夹带卡4无法夹持带有水龙带接头的水龙带,因为距离供水端较远的地块,往往需要几条水龙带通过水龙带接头对接在一起,每条水龙带的两端分别有子母接头,如果把水龙带接头缠绕于水龙带之间,不仅造成带卷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带卷变形后缠绕起来十分费力;二是在收放水龙带时,需要一手提着该水龙带收放器的垂直手控架2或水平手控架9,另一只手摇动摇柄把水龙带缠绕在中心轴上,特别是在收拢水龙带进行到中后期时,水龙带较长且粘带水和泥土比较沉重,用一只手提着收放器十分吃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体和防护轮全部为铝合金管焊接而成,减轻了重量;二是本实用新型设有三叉形缠绕装置可以夹持缠绕带有多个水龙带接头的水龙带,也可以夹持缠绕无接头的水龙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三是本实用新型由现有技术水龙带收放器的手提结构改进为背跨结构,将收放器置于胸前,由手臂负重变为肩、背部负重,人体站立行走收放水龙带更加轻松自如,工作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包括有防护轮、转轴、摇臂、摇把,转轴的一端对应于人体的右手端垂直焊接有摇臂,摇臂上设有摇把,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转轴的另一端对应于人体的左手端设有三叉形缠绕装置,所述的三叉形缠绕装置的三根并列的叉齿之间的缝隙即可用来夹持水龙带和水龙带接头,水龙带缠绕于叉齿内侧部分,水龙带接头夹持于叉齿外侧部分,能够把水龙带接头从水龙带卷中分离出来,不影响水龙带的正常缠绕;所述的转轴的中部通过轴承与等腰三角形托架的顶角转动连接,转轴垂直于等腰三角形托架所在的平面,所述的轴承焊接于顶角内部;所述的等腰三角形托架的低梁的上下两端分别垂直焊接有相同的弧形横梁,两根弧形横梁所在的弧面垂直于等腰三角形托架所在的平面;所述的两根弧形横梁的两端垂直焊接有两根对称的挂耳杆,挂耳杆的上端向后弯曲;所述的轴承与三叉形缠绕装置之间的转轴上通过支撑杆焊接有防护轮。

所述的挂耳杆的端部贴近人体的一面上固设有橡胶垫。

所述的防护轮、三角形托架、弧形横梁和挂耳杆全部为铝合金管或其焊接而成。

所述的三叉形缠绕装置的三个叉齿之间的距离在3-6cm之间,小于水龙带接头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是本实用新型设有三叉形缠绕装置可以夹持缠绕带有多个水龙带接头的水龙带,也可以夹持缠绕无接头的水龙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二是本实用新型由现有技术水龙带收放器的手提结构改进为背跨结构,将收放器置于胸前,由手臂负重变为肩、背部负重,人体站立行走收放水龙带更加轻松自如,工作效率更高。

三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轮、三角形托架、弧形横梁和挂耳杆全部为铝合金管或其焊接而成重量更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叉形缠绕装置夹持水龙带接头时的具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叉形缠绕装置夹持水龙带时的具体示意图;

图中,1、防护轮,2、转轴,3、摇臂,4、摇把,5、三叉形缠绕装置,6、水龙带,7、水龙带接头,8、轴承,9、等腰三角形托架,10、弧形横梁,11、挂耳杆,12、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背负式供水软管收放器,包括有防护轮1、转轴2、摇臂3、摇把4,转轴2的一端对应于人体的右手端垂直焊接有摇臂3,摇臂3上设有摇把4,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转轴2的另一端对应于人体的左手端设有三叉形缠绕装置5,所述的三叉形缠绕装置5的三根并列的叉齿之间的缝隙即可用来夹持水龙带6和水龙带接头7,水龙带6缠绕于叉齿内侧部分,水龙带接头7夹持于叉齿外侧部分,能够把水龙带接头7从水龙带卷中分离出来,不影响水龙带6的正常缠绕;所述的三叉形缠绕装置5的三个叉齿之间的距离为4cm,小于水龙带接头7的外径,便于水龙带接头7卡在任意两个叉齿之间;所述的转轴2的中部通过轴承8与等腰三角形托架9的顶角转动连接,转轴2垂直于等腰三角形托架9所在的平面,所述的轴承8焊接于顶角内部;所述的等腰三角形托架9的低梁的上下两端分别垂直焊接有相同的弧形横梁10,两根弧形横梁10所在的弧面垂直于等腰三角形托架9所在的平面;所述的两根弧形横梁10的两端垂直焊接有两根对称的挂耳杆11,挂耳杆11的上端向后弯曲,所述的挂耳杆11的端部贴近人体的一面上固设有橡胶垫12;所述的轴承8与三叉形缠绕装置5之间的转轴2上通过支撑杆焊接有防护轮1。

所述的防护轮1、三角形托架9、弧形横梁10和挂耳杆11全部为铝合金管或其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收拢水龙带时,如图2所示,先把本实用新型置于地面上,用手将水龙带6的水龙带接头7卡接于三叉形缠绕装置5的任意两个叉齿外侧部分的底部,把水龙带扯紧靠近三叉形缠绕装置5的三个叉齿内侧部分进行缠绕一圈后,双手握住挂耳杆11将本实用新型挂靠于胸前,右手紧握摇把4摇动转轴2带动三叉形缠绕装置5转动开始缠绕水龙带6,每遇到有水龙带接头时重复上述动作过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铺放水龙带时,将本实用新型挂靠于背后前行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