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0043发布日期:2019-04-09 22:52阅读:1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是工厂中常用的起重和运输工具,叉车操作员在操作叉车时,通过将叉车的前叉,插入待运输的货物的底部,然后操纵前叉上升,以实现货物的搬运,起重和摆放;但因为存在一些外形不规则的货物,以及一些无法依靠前叉配合固定以实现运输的货物,导致叉车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货物的搬运和运输,影响了工厂内叉车的使用范围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叉车适用范围小,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包括:基座和吊臂;

吊臂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基座底部设置有贯通的插孔,插孔设置为两个,用于与叉车的前叉配合固定,使得基座可以固定在叉车上;

吊臂的前端设置有吊钩。

其中,基座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用于与叉车头部的横梁卡接;基座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用于与叉车头部的固定孔配合固定。

其中,吊臂设置为伸缩吊臂;吊臂中部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用于锁定吊臂的伸出长度。

其中,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板。

其中,吊臂与基座的连接处为焊接。

其中,吊钩上设置有防滑扣,防滑扣用于防止吊钩上的悬挂物脱钩。

其中,吊钩与吊臂的连接处设置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滑轮组用于调整吊钩的高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通过设置插孔,使得叉车的前叉可以与插孔配合,从而将吊装装置固定在叉车的前叉上,实现了叉车进行吊装的目的,增大了叉车的适用范围,使叉车在吊装装置的配合下可对一些外形不规则,无法与前叉配合的货物进行起重、搬运和摆放;通过设置定位销,使得吊臂在调整深处长度后可进行固定,以满足吊装装置对不同体型的货物的吊装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叉车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基座、2为吊臂、3为吊钩、4为插孔、5为定位销、6为限位卡块、7为定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吊臂2、吊钩3和插孔4;

吊臂2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吊臂2与基座1的连接处为焊接;基座2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板,以加强基座2的强度,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基座2承受的应力过大而变形,提高了吊装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稳定性。

基座1底部设置有贯通的插孔4,插孔4设置为两个,用于与叉车的前叉配合固定,使得基座1可以固定在叉车上;叉车的前叉配合吊装装置,在前叉上升的同时,实现了吊装装置对货物的起吊,从而增大了叉车的适用范围,使叉车在加装了吊装装置后,可对一些形状不规则,难以依靠前叉固定配合的货物进行起吊,摆放和运输,提高了叉车的使用效率。

吊臂2的前端设置有吊钩3,吊钩3上设置有防滑扣,防滑扣用于防止吊钩3上的悬挂物脱钩,一般挂接在吊钩3上的为防滑吊绳,但因为起吊过程会发生晃动,导致防滑吊绳脱钩,所以通过加装防滑扣可以有效防止吊绳滑脱,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危险,提高吊装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吊钩3与吊臂2的连接处设置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滑轮组用于调整吊钩3的高度;由于叉车的前叉升降是为了实现货物的起降,而加装滑轮组是为了使吊钩3的高度可调节,以应对体积不同的货物,提高了吊装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为叉车加装吊装装置,提高了叉车的使用效率。

实施例2:

相较于实施例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吊臂2设置为伸缩吊臂;并在吊臂2中部加装有定位销5和与定位销5配合的定位孔,吊臂2在调整伸出长度后,将定位销5插入与当前长度对应的定位孔后,以实现对吊臂2的长度锁定;这种设置方式使吊装装置可根据不同体积的货物调整吊臂2的伸出长度,以实现更好的吊装效果。

实施例3:

相较于实施例1,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基座1的顶部加装限位卡块6,限位卡块6用于与叉车头部的横梁卡接;并在基座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支架7,定位支架7用于与叉车头部的固定孔配合固定;这种设置方式可替代插孔4与叉车前叉固定的配合方式,通过限位卡块6与叉车头部的横梁固定,再将基座2底部的定位支架7与叉车头部的固定孔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并且可以保证吊装装置的基座2和叉车头部的受力更加均衡,使用稳定性更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