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3991发布日期:2019-06-12 00:1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丝杆调节装置用于叉车的起重系统,可实现两货叉之间间距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工作情况的需要。

现有丝杆调节装置的螺母穿过丝杆,固定在货叉背面的固定板中。通过旋转,丝杆与螺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货叉沿轴向运动,实现两货叉之间间距调整的功能。当叉车工作时,货物的重力必然使货叉穿轴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导致货叉产生竖直向下的位移,固定板与螺母、丝杆之间配合紧密,因此丝杆也要产生和货叉同向的位移。而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货叉架侧板与支架上,位置固定不能产生位移。这样就会导致丝杆变形严重,丝杆旋转困难、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包括固设于货叉背面靠近顶部的限位组件、以及活动设置于货叉背面靠近顶部的调节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为一个以上、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限位板;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贯穿于限位板的丝杆、以及旋合套装在丝杆上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设置于相邻两限位板之间、且调节部不与货叉的背面相连接但调节使用时与货叉的背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和调节组件均位于货叉顶部轴套的下方、且限位组件与调节组件处于同一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为一面固定焊接于货叉背面的多边形板,限位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限位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丝杆的外径尺寸、且丝杆活动贯穿于各个限位板的限位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部为包括调节板与套筒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板为不与货叉背面相连接但调节使用时与货叉背面相接触的多边形板,调节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的圆周内侧面与套筒的圆周外侧面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为内部中空、且与丝杆旋合的圆柱体结构,套筒的两端均伸出固定通孔、且套筒的两端面在调节使用时分别与两端处的限位板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的一端与货叉架的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货叉架的侧板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的各角、调节板的各角均为圆弧形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与限位组件相互配合使用,避免了货叉工作过程中放置重物时,丝杆调节装置的丝杆产生弯曲变形并导致丝杆旋转困难的问题,延长了丝杆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丝杆调节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限位组件的限位板个数,可根据货叉工作时需要放置的重物质量来进行选择,丝杆同时贯穿多个限位板、且各个限位板对丝杆均具有支撑作用,减小了货叉使用过程中丝杆的形变,保证了丝杆与调节部之间的配合,确保丝杆能顺利旋转;

3、限位板的限位通孔内径尺寸设置的大于丝杆的外径尺寸,可保证丝杆能在限位板的限位通孔内自由的横向移动,避免限位板干涉丝杆的横向移动、进而提高了两货叉调距过程中的平稳性;

4、限位板的各角、调节板的各角均为圆弧形倒角,避免整个丝杆调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戳伤人,提高了丝杆调节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5、调节部的套筒于丝杆通过螺纹旋合,同时,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处的限位板之间留有少量间隙,保证调节货叉移动过程中不会有干涉,使得调节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不受两限位板的干涉与限制;

6、调节部的调节板为不与货叉背面相连但使用时与货叉背面相接触的多边形板,使得限位组件与调节组件在调节两货叉之间的间距时,通过调节板与货叉背面接触能限制调节部随丝杆转动而转动;在货叉承重时,调节部对丝杆无下拉的力,减小了丝杆的弯曲形变,不影响丝杆与调节部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货叉承重时丝杆受力变形影响与调节部配合的问题,进而解决了两货叉之间间距调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货叉、11-轴套、2-调节组件、21-丝杆、22-调节部、221-调节板、222-套筒、3-限位组件、3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货叉1的背面靠近货叉1的顶部、且位于货叉顶部轴套11的下方设置限位组件3与调节组件2,实现货叉1的平移,进而实现两货叉1之间间距的调整,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组件3与调节组件2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了货叉1工作过程中放置重物时,丝杆21调节装置的丝杆产生弯曲变形,导致丝杆旋转困难的问题,延长了丝杆21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丝杆21调节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1-2,一种货叉的丝杆调节装置,包括固设于货叉1背面靠近顶部的限位组件3、以及活动设置于货叉1背面靠近顶部的调节组件2,调节组件2的丝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货叉架上;所述限位组件3和调节组件2均位于货叉顶部轴套11的下方、且限位组件3与调节组件2处于同一高度。

所述限位组件3为一个以上、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限位板31;优选两对称设置的限位板31,所述限位板31为一面固定焊接于货叉1背面的多边形板,限位板31优先选用四边形板,四边形限位板31的四角均设置为弧形的倒角,避免戳伤人,限位板31的中部横向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丝杆21的外径尺寸、且丝杆21活动贯穿于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内。通过将限位通孔的内径尺寸设置的大于丝杆21的外径尺寸,可保证丝杆21能在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内自由的横向移动,避免限位板31干涉丝杆21的横向移动、进而提高了两货叉1调距过程中的平稳性。

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横向贯穿于两限位板31的丝杆21、以及旋合套装在丝杆上的调节部22,所述调节部22设置于相邻两限位板31之间、且调节部22不与货叉的背面相连接但调节使用时与货叉的背面相接触。所述丝杆的一端与货叉架的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货叉架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部22为包括调节板221与套筒222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板221为不与货叉背面相连接但调节使用时与货叉背面相接触的多边形板,调节板221优先也可选用四边形板,限位板31的各角、调节板221的各角均为圆弧形倒角。调节板221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的圆周内侧面与套筒222的圆周外侧面固定相连。所述套筒222为内部中空、且与丝杆21旋合的圆柱体结构,套筒222的两端均伸出固定通孔、且套筒222的两端面在调节使用时分别与两端处的限位板31接触。

组装时,将调节部22放置于中间位置处的两相邻限位板31之间,并使得套筒222的固定通孔中心线与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中心线重合,再将丝杆从最左侧的限位板31一侧从左至右依次穿过位于套筒222左侧的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套筒222的固定通孔、以及位于套筒222右侧的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或者将丝杆从最右侧的限位板31一侧从右至左依次穿过位于套筒222右侧的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套筒222的固定通孔、以及位于套筒222左侧的各个限位板31的限位通孔,组装好后,调节部22的套筒222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处的两限位板31之间留有少量间隙,保证调节货叉1移动过程中不会有干涉,使得调节部2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不受两限位板31的干涉与限制;最后将丝杆2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货叉架的侧板与货叉架的支架上,完成限位组件3与调节组件2在货叉1上的组装固定。

使用时,通过丝杆21旋转,丝杆21与调节部22的套筒22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货叉1横向运动,实现两货叉1之间间距的调整。在丝杆21与套筒22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过程中,调节部22的调节板221与货叉1背面接触、并通过货叉1的背面限制调节部22的周向转动,使得调节部22的套筒222以及与套筒222固定相连的调节板221不随丝杆21转动,实现货叉1、固设于货叉1背面的各个限位板31、以及设置于各个限位板31之间的调节部22均沿着横向移动,进而使得货叉1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实现两货叉1之间间距的调整。同时,调节部22与货叉1之间没有连接,允许调节部22与货叉1之间有相对运动。当货叉1工作过程中放置重物时,货叉1以及固定安装在货叉1背面的各个限位板31下移一定距离,而丝杆21贯穿在各个限位板31中,限位板31对丝杆21具有支撑作用,可有效减少丝杆21的弯曲形变;另外,由于调节部22的套筒222两端与两端处的限位板3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使得货叉1以及各个限位板31下移一定距离时,不影响丝杆21与调节部22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货叉1承重时丝杆21受力变形影响与调节部22配合的问题,进而解决了两货叉1之间间距调整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