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513发布日期:2019-05-17 20:3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的是双索塔单跨起吊的缆索起重机,当桥梁跨径较大或进行多跨桥梁工程安装时,缆索起重机为覆盖整个桥梁工程吊装区域,同时满足缆索起重机承重索最小垂度以及构件安装高度的要求,在施工高度不受限的条件下,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往往缆索起重机索塔的高度较高。

发明专利《一种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专利号CN201610854005.X)为申请人自主研发的多塔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包括N个依次连接的起吊跨、M个索塔、单组承重索、单套天车和起吊组件、单套牵引系统、单套起重系统、索鞍结构、锚碇系统、以及稳定索塔的缆风系统,N和M均为自然数,且M≥3,N=M-1;索塔包括扣塔和主塔,扣塔与主塔采用铰接结构相连,以释放主塔塔顶不平衡力在主塔与扣塔连接部位产生的弯矩。单组承重索支撑于M个索塔主塔塔顶的凹型索鞍结构内,单组承重索两端与两岸的锚碇系统相连,相邻索塔间形成一起吊跨,共有至少两起吊跨相连而成的多塔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通过设置多个索塔而形成多个起吊连跨,与常规双索塔单起吊跨的缆索起重机相比,大幅降低了索塔的高度,有效解决了索塔高度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多跨缆索起重机起吊的施工工艺。对于多跨、大跨径桥梁工程采用该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施工时,能有效控制缆索起重机索塔的高度,减少索塔基础、索塔塔身以及承重索、牵引起重系统的规模,降低了缆索起重机工程造价,能够实现不同起吊跨的吊装,为多跨拱桥、斜拉桥以及悬索桥安装提供了创新性的起重吊装设备。

然而,对于现有常规的双索塔单跨起吊的缆索起重机,其索鞍有固定索鞍和移动索鞍两种形式,传统天车不能跨过这些现有的索鞍结构进入另一跨进行起重吊装。虽然专利 201621083611.8中提及采用单套天车起吊组件可通过牵引系统牵引跨越中间索塔的U型索鞍结构进入相邻起吊跨进行物料起吊,由此可以实现不同起吊跨的吊装。但该专利中并未公开天车起吊组件跨越中间索塔的具体实现结构及实现方法。若采用传统的索鞍和天车,如专利《大吨位缆索起重机转向索鞍》(专利号ZL201310238112.6)提供的索鞍以及专利《一种轴铰式缆索起重机天车》(专利号ZL201620552901.6)提供的天车,则跑车轮受其下方起吊组件的干涉,无法脱离承重索,不能从既有索鞍结构穿过跨越中间索塔,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缆索起重机天车及缆索起重机索鞍进行改进升级,在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中实现缆索起重机天车跨塔的功能,从而实现采用单套起吊设备完成不同起吊跨的起重吊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单套起重系统、牵引系统、天车装置实现多跨起重吊装的功能的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包括天车、承重索和多个间隔布置的索塔,所述索塔的顶部设有索鞍,所述承重索支撑于多个索塔的索鞍内,相邻两个索塔之间形成一个起吊跨,

所述天车包括长度方向与承重索延伸方向垂直的天车横梁、分设于天车横梁底部两端的第一跑车轮轴组件和第二跑车轮轴组件,以及吊设于天车横梁中部的起吊组件;

所述承重索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跑车轮轴组件的第一分承重索,以及用于支撑第二跑车轮轴组件的第二分承重索;

所述索鞍包括倒U型底座、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和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倒U型底座安装于索塔的顶部,所述倒U型底座由开口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分配梁以及连接两个L型分配梁的顶梁构成,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与承重索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和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分设于两个L型分配梁的横梁顶部;第一分承重索穿绕于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中,第二分承重索穿绕于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中;所述倒U型底座的U型槽中具有可供缆索起重机天车穿行的T型槽空间;

所述天车在工作时,第一跑车轮轴组件支撑于其中一个起吊跨的第一分承重索上,第二跑车轮轴组件支撑于所述起吊跨的第二分承重索上,且所述天车可沿承重索的延伸方向往返运动;所述天车在跨塔时,天车可被提升从而脱离承重索,继而被牵引跨过索鞍,再被下降至到达相邻起吊跨中的承重索上;所述天车在跨塔过程中穿行于所述T型槽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制的T型天车,与传统的天车相比,跑车轮轴组件不受起吊组件的干涉,因而该天车能够脱离其中一个起吊跨的承重索进而被牵引至相邻起吊跨的承重索上。另外,采用起吊组件居中,横梁两端分设跑车轮轴组件的T型结构的天车,平衡性佳,天车能平稳地压在承重索上且不易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特制的T型天车及配套的承重索和倒U型索鞍结构,当需要天车进入相邻跨进行起重吊装时,其跨塔过程为:

在空载的情况下,收紧起吊组件,采用牵引索将天车牵引至索鞍跟前,在跨越索鞍时,利用顶升设备将天车顶升使其脱离承重索,至跑车轮轴组件位于承重索轮轴组件的上方且天车横梁顶部的高度低于倒U型底座顶梁底部的高度,再采用牵引索牵引天车从索鞍的T型槽空间中穿过至到达相邻的起吊跨;再撤掉顶升力使天车下降至跑车轮轴组件着落于相邻起吊跨的承重索上,从而完成天车的跨塔。

藉由上述结构,即可解决多塔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天车跨塔的问题,实现多塔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采用单套起重系统、牵引系统、天车装置,实现多跨起重吊装的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起吊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挂架、起重索和下挂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塔式缆索起重机天车、配套索鞍和承重索装置,使多塔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采用一套天车、起重系统、牵引系统成为可能,天车在牵引索的牵引下能顺利的跨过索塔,进入相邻起吊跨进行起重吊装。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合理,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具有T型天车的下挂式多塔连跨缆索起重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跨塔状态)。

图3为实施例中的天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索鞍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索塔;11、第一分塔;12、第二分塔;2、索塔横梁;3、索鞍;31、倒U型底座;311、L型分配梁;312、顶梁;313、T型槽空间;321、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2、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4、天车;41、天车横梁;421、第一跑车轮轴组件;422、第二跑车轮轴组件;43、起吊组件;431、上挂架;432、起重索;433、下挂架;5、承重索;51、第一分承重索;52、第二分承重索;6、吊杆;8、牵引索;9、牵引卷扬机;10、起重卷扬机;15、钢筋混凝土锚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挂式四塔三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包括四个间隔布置的索塔1,相邻两个索塔1之间形成一个起吊跨。

该四塔三连跨起吊缆索起重机还包括单组承重索5、单套天车4、单套牵引系统、单套起重系统、钢筋混凝土锚碇15。

单套牵引系统由布置在两岸的牵引卷扬机9、牵引索8以及设置在天车4上的牵引索轮轴组件所组成。单套起重系统由布置在两岸的起重卷扬机10、起重索432以及起重索轮轴组件所组成,索塔1的塔顶固定有缆索起重机索鞍3;承重索5穿绕在多个索塔1上的缆索起重机索鞍3上的承重索轮轴组件中,单组承重索5两端与两岸的钢筋混凝土锚碇15相连。

如图3所示,天车4包括长度方向与承重索延伸方向垂直的天车横梁41、分设于天车横梁41底部两端的第一跑车轮轴组件421和第二跑车轮轴组件422,以及吊设于天车横梁41中部的起吊组件43。

本实施例中,起吊组件43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挂架431、起重索432和下挂架433。上挂架431上装有定滑轮组,下挂架433上装有动滑轮组,起重索432绕置于上挂架431上的定滑轮组和下挂架433的动滑轮组上,通过起重卷扬机10的作用实现下挂架433的升降,从而实现下挂架433的吊钩上所吊的重物的升降。

如图3所示,承重索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跑车轮轴组件421的第一分承重索51,以及用于支撑第二跑车轮轴组件422的第二分承重索52;

天车4在工作时可沿承重索的延伸方向往返运动,通过牵引索(图中未示出)的牵引可实现天车4在承重索上来回运动,其中,牵引索轮轴组件可设于天车横梁41上除开安装跑车轮轴组件和起吊组件的任意位置。由于不受起吊组件的干涉,缆索起重机天车4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提升至第一跑车轮轴组件421和第二跑车轮轴组件422脱离承重索。

如图4所示,索鞍3包括倒U型底座31、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1和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2;索塔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分塔11和第二分塔12,以及位于第一分塔11和第二分塔12之上的索塔横梁2,倒U型底座31固定在索塔横梁2的底部。倒U型底座31由开口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分配梁311以及连接两个L型分配梁311的顶梁312构成,顶梁312的长度方向与承重索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1和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2分设于两个L型分配梁311的横梁顶部;第一分承重索51穿绕于第一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1中,第二分承重索52穿绕于第二分承重索轮轴组件322中;倒U型底座31的U型槽中具有可供缆索起重机天车4穿行的T型槽空间313。

天车4在工作时,第一跑车轮轴组件421支撑于其中一个起吊跨的第一分承重索51上,第二跑车轮轴组件422支撑于起吊跨的第二分承重索52上,且天车可沿承重索的延伸方向往返运动;跑车轮轴组件用于容纳承重索的凹槽足够深,能起到限位作用,承重索不易从凹槽中脱落。4天车在跨塔时,天车4可被提升从而脱离承重索,继而被牵引跨过索鞍3,再被下降至到达相邻起吊跨中的承重索上;天车在跨塔过程中穿行于T型槽空间313中。

当需要天车4进入相邻跨进行起重吊装时,其跨塔方法为:

在空载的情况下,收紧起重索432提升下挂架433;

采用牵引索8将天车4牵引至倒U型底座31跟前;

采用牵引索8牵引天车4跨越索鞍3,在跨越索鞍3前,利用顶升设备将天车4顶升使其脱离承重索5,至跑车轮轴组件位于承重索轮轴组件的上方且天车横梁41顶部的高度低于倒U型底座顶梁312底部的高度。

当天车跨入相邻起吊跨后,撤销顶升设备使天车4下降至跑车轮轴组件着落于相邻起吊跨的承重索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索、天车4和每个索塔1上的索鞍3各设有两个,两个索鞍3分设在索塔横梁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倒U型底座31的顶梁312通过吊杆6固定在索塔横梁2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