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插接装置及其自动化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8966发布日期:2019-04-05 21:2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吸管插接装置及其自动化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管插接装置及其自动化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饮料盖10的结构分解图,饮料盖10包括盖体11及插接于盖体11上的吸管12。由图1可以看到,盖体11上开设有插接槽13,吸管12为中空的管体结构,吸管12一端插接于插接槽13内,从而使得盖体11和吸管12可以形成一个可插拨的组合件。

此种饮料盖10主要是与饮料瓶配合使用,盖体11盖合于饮料瓶的瓶口处,防止饮料瓶内的液体溢出。将盖体11从饮料瓶的瓶口处揭开,手握盖体11,并在吸管12的配合下,可以对饮料瓶内混合有固状物的液体进行搅拌,使得固状物可以均匀分布于液体中,从而获得更佳的口感。将吸管12从盖体11上取下,还可以利用吸管12对饮料瓶中的液体进行吸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并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因此,生产制造型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智造”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为了更好提高企业的机械自动化水平,需要开发设计一种应用于饮料盖10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用于实现将吸管12自动插接于盖体11上。

在上述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如何设计一种吸管插接装置,一方面,此种吸管插接装置需要能够持续性的对吸管12进行上料,另一方面,此种吸管插接装置还需要能够持续性的对盖体11进行上料,再一方面,还要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将吸管12插接于盖体11上;以上技术问题,均是技术人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吸管插接装置及其自动化组装设备,一方面,能够持续性的对吸管进行上料,另一方面,能够持续性的对盖体进行上料,再一方面,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吸管插接装置,用于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包括:吸管上料机构、盖体上料机构、吸管盖体组合机构;

所述吸管上料机构包括:吸管上料基座、吸管上料传送带、吸管上料驱动部、吸管上料治具;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首尾环绕安装于所述吸管上料基座上,所述吸管上料驱动部与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驱动连接,所述吸管上料治具设于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上;所述吸管上料治具呈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吸管上料治具的侧壁具有一平整面,所述平整面上开设有吸管收容槽,所述吸管收容槽沿竖直方向直线延伸,所述吸管上料治具的一端开设有吸管入料引导槽,所述吸管入料引导槽的槽壁上形成入料倾斜引导面,所述吸管入料引导槽与所述吸管收容槽连通;

所述盖体上料机构包括:盖体上料基座、盖体上料移送板、盖体上料驱动部;所述盖体上料基座上开设有盖体上料滑槽,所述盖体上料滑槽沿水平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盖体上料移送板上设有多个盖体上料移送爪,多个所述盖体上料移送爪沿所述盖体上料滑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盖体上料驱动部与所述盖体上料移送板驱动连接,所述盖体上料驱动部驱动所述盖体上料移送板沿水平横向及水平纵向往复移动;

所述吸管盖体组合机构包括:吸管导正组件、吸管插接组件、盖体压持组件;

所述吸管导正组件位于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吸管导正组件包括左侧导正板及右侧导正板,所述左侧导正板与所述右侧导正板相互间隔并形成吸管导正通道;

所述吸管插接组件包括: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吸管插接夹取爪;所述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设于所述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的升降端,所述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驱动所述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所述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设于所述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的伸缩端,所述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驱动所述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沿水平方向往复伸缩;所述吸管插接夹取爪设于所述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的夹取端;

所述盖体压持组件位于所述盖体上料滑槽的上方,所述盖体压持组件包括:盖体压持驱动部、盖体压持杆,所述盖体压持驱动部与所述盖体压持杆驱动连接,所述盖体压持驱动部驱动所述盖体压持杆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以使得所述盖体压持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盖体上料滑槽;

所述盖体上料滑槽位于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吸管插接夹取爪位于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和所述盖体上料滑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管上料治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管上料治具沿所述吸管上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管上料驱动部为电机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倾斜引导面形成圆锥的侧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料驱动部包括水平横向驱动气缸及水平纵向驱动气缸,所述水平横向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盖体上料移送板沿水平横向往复移动,所述水平纵向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盖体上料移送板沿水平纵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所述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所述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管插接夹取爪包括吸管左侧夹爪和吸管右侧夹爪,所述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驱动所述吸管左侧夹爪和所述吸管右侧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压持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

一种自动化组装设备,包括上述的吸管插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吸管插接装置配合的饮料盖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插接装置,一方面,能够持续性的对吸管进行上料,另一方面,能够持续性的对盖体进行上料,再一方面,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饮料盖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吸管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吸管上料治具的结构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的局部图;

图6为图5在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吸管导正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吸管盖体组合机构的吸管插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吸管导正组件、吸管插接组件、吸管上料治具的配合结构图;

图10为图9在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吸管固接机构与饮料盖转移机构的配合结构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饮料盖转移机构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2在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组装设备20,用于实现饮料盖10的机械自动化组装,自动化组装设备20包括相互配合的吸管插接装置21及饮料盖下料装置22。

吸管插接装置21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功能:一方面,用于对吸管进行上料;一方面,用于对盖体进行上料;一方面,用于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饮料盖下料装置22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功能:一方面,将吸管进一步稳定的固定于盖体上,以防脱落;一方面,将组装后的饮料盖准确的转移至下料运输治具中;一方面,对饮料盖进行下料运输,并可以有效的防止吸管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弯折。

下面,对吸管插接装置21的具体结构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吸管插接装置21用于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包括:吸管上料机构100、盖体上料机构200、吸管盖体组合机构300。

如图3所示,吸管上料机构100包括:吸管上料基座110、吸管上料传送带120、吸管上料驱动部(图未示)、吸管上料治具140。吸管上料传送带120首尾环绕安装于吸管上料基座110上,吸管上料驱动部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驱动连接,吸管上料治具140设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上。进一步的,吸管上料治具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管上料治具140沿吸管上料传送带120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在本实施例中,吸管上料驱动部为电机驱动结构。

如图4所示,下面,主要对上述的吸管上料治具140的结构进行说明,吸管上料治具140呈半圆柱体结构,将一个完整的圆柱体沿着中心轴进行剖切,从而得到半圆柱体结构的吸管上料治具140。吸管上料治具140的侧壁具有一平整面141,平整面141上开设有吸管收容槽142,吸管收容槽142沿竖直方向直线延伸,吸管上料治具140的一端开设有吸管入料引导槽143,吸管入料引导槽143的槽壁上形成入料倾斜引导面144,吸管入料引导槽143与吸管收容槽142连通。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吸管收容槽142的横截面的边缘形成优弧结构,入料倾斜引导面144形成圆锥的侧面结构。

如图5所示,盖体上料机构200包括:盖体上料基座210、盖体上料移送板220、盖体上料驱动部230。盖体上料基座210上开设有盖体上料滑槽211(如图6所示),盖体上料滑槽211沿水平方向直线延伸;盖体上料移送板220上设有多个盖体上料移送爪221(如图6所示),多个盖体上料移送爪221沿盖体上料滑槽2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盖体上料驱动部230与盖体上料移送板220驱动连接,盖体上料驱动部230驱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沿水平横向及水平纵向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盖体上料驱动部230包括水平横向驱动气缸(图未示)及水平纵向驱动气缸(图未示),水平横向驱动气缸驱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沿水平横向往复移动,水平纵向驱动气缸驱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沿水平纵向往复移动。

吸管盖体组合机构300包括:吸管导正组件310(如图3及图7所示)、吸管插接组件320(如图8所示)、盖体压持组件330(如图5所示)。

如图7所示,吸管导正组件310位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的上方,吸管导正组件310包括左侧导正板311及右侧导正板312,左侧导正板311与右侧导正板312相互间隔并形成吸管导正通道313。

如图8所示,吸管插接组件320包括: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321、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吸管插接夹取爪324。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设于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321的升降端,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321驱动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设于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的伸缩端,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驱动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沿水平方向往复伸缩;吸管插接夹取爪324设于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的夹取端。进一步的,吸管插接夹取爪324包括吸管左侧夹爪3241和吸管右侧夹爪3242,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驱动吸管左侧夹爪3241和吸管右侧夹爪3242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321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为气缸驱动结构,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为气缸驱动结构。

如图6所示,盖体压持组件330位于盖体上料滑槽211的上方,盖体压持组件330包括:盖体压持驱动部331、盖体压持杆332。盖体压持驱动部331与盖体压持杆332驱动连接,盖体压持驱动部331驱动盖体压持杆332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以使得盖体压持杆332靠近或远离盖体上料滑槽211。在本实施例中,盖体压持驱动部331为气缸驱动结构。

盖体上料滑槽211位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的上方,吸管插接夹取爪324位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和盖体上料滑槽211之间。

下面,对上述的吸管插接装置2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将待插接的吸管竖直的放置于吸管上料治具140的吸管收容槽142内,吸管的一端插接于吸管收容槽142内,吸管的另一端露出于吸管收容槽142之外;

吸管上料驱动部驱动吸管上料传送带120,吸管上料传送带120进而带动其上的吸管上料治具140向前运输,于是,便可以将吸管上料治具140上的吸管送达至指定位置;

与此同时,将待组合的盖体放置于盖体上料基座210的盖体上料滑槽211中,盖体上料驱动部230驱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沿水平横向及水平纵向往复移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进而带动其上的盖体上料移送爪221沿水平横向及水平纵向往复移动,盖体上料移送爪221沿水平横向往复移动可以对盖体进行夹取或松脱,盖体上料移送爪221沿水平纵向往复移动可以对盖体进行移送,这样,盖体上料移送爪221便可以带动盖体上料滑槽211中的盖体由一个位置移送至另一个位置,从而使得盖体可以到达吸管的上方,为吸管插接于盖体上做好准备;

当吸管上料机构100将吸管输送至盖体的下方,同时,盖体上料机构200将盖体输送至吸管的上方,吸管盖体组合机构300便开始工作,实现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在吸管上料机构100对吸管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吸管上料治具140中的吸管会经过吸管导正组件310,由吸管导正组件310对吸管进行导正,防止吸管发生偏移,从而为准确将吸管夹取并插入至盖体做好准备;

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驱动吸管插接夹取爪324,使得吸管插接夹取爪324可以将吸管上料治具140中的吸管夹取;与此同时的,盖体压持组件330工作,盖体压持驱动部331驱动盖体压持杆332沿竖直方向下降,以使得盖体压持杆332可以压持住盖体上料滑槽211中的盖体,防止盖体在插接的过程中脱离盖体上料滑槽211;

接着,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驱动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沿水平方向一侧移动,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进而带动吸管插接夹取爪324沿水平方向一侧移动,于是,吸管可以从吸管上料治具140的吸管收容槽142中脱离出来;

再接着,吸管插接升降驱动部321驱动吸管切离水平驱动部322沿竖直方向上升,从而间接的带动了吸管插接夹取爪324上升,于是,吸管插接夹取爪324可以将其上的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盖体上料驱动部230驱动盖体上料移送板220沿水平横向及水平纵向往复移动,从而促使盖体上料移送爪221对组合后的盖体及吸管继续进行移送,并送达至指定位置。

下面,对上述的吸管插接装置21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1、盖体上料滑槽211位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的上方,吸管插接夹取爪324位于吸管上料传送带120和盖体上料滑槽211之间,这样,吸管上料机构100对吸管进行运输,盖体上料机构200对盖体进行运输,于是,盖体便可以到达吸管的上方,而吸管也刚好位置盖体的下方,并在吸管盖体组合机构300的配合下,实现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

2、吸管上料治具140呈半圆柱体结构,吸管上料治具140的侧壁具有一平整面141,平整面141上开设有吸管收容槽142,吸管收容槽142沿竖直方向直线延伸,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吸管以竖直的方式放置于吸管收容槽142内,以便于吸管插接夹取爪324将吸管夹取并插接于盖体上;另一方面,吸管收容槽142可以有效的配合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吸管插接夹取驱动部323驱动吸管插接夹取爪324沿水平方向一侧移动,进而带动吸管沿水平方向一侧移动,使得吸管可以从水平方向上快速脱离吸管收容槽142,这样,在吸管插接于盖体的过程中,吸管便不会阻碍吸管上料治具140继续向前移动,可知,当前的吸管插接到盖体上时,下一个待插接的吸管会在吸管上料传送带120的驱动下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充分利用了时间,极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3、吸管上料治具140的一端开设有吸管入料引导槽143,吸管入料引导槽143的槽壁上形成入料倾斜引导面144,吸管入料引导槽143与吸管收容槽142连通,这样,在吸管入料引导槽143的入料倾斜引导面144的引导下,吸管可以顺畅的进入到吸管收容槽142中;

4、吸管收容槽142的横截面的边缘形成优弧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带来如下几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对吸管更好的进行包裹,防止吸管在运输的过程中从吸管收容槽142中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吸管的竖直状态;再一方面,可以将吸管快速的从水平方向上取出时;

5、通过设置盖体压持组件330,对盖体进行压持,可以保证吸管在插接盖体的过程中,盖体不易从盖体上料滑槽211中脱离出来;

6、通过设置吸管导正组件310,对吸管进行导正,防止吸管发生偏移,从而为准确将吸管夹取并插入至盖体做好准备。

通过吸管插接组件320将吸管插接于盖体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技术问题,在吸管的一端与盖体的插接槽接触的时候,吸管的端部会受力,受力后的吸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这样,发生弯曲的吸管便不可能顺畅的插入到插接槽内。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吸管盖体组合机构300中还特别设置了插接引导件340。

如图9及图10所示,插接引导件340包括:插接引导驱动部341、插接左侧夹持块342、插接右侧夹持块343;插接引导驱动部341与插接左侧夹持块342和插接右侧夹持块343驱动连接,插接引导驱动部341驱动插接左侧夹持块342和插接右侧夹持块343相互靠近或远离。插接左侧夹持块342上设有插接引导推块344,插接右侧夹持块343上开设有插接引导凹槽345,插接引导推块344抵持于插接引导凹槽345的槽壁并形成插接引导孔346。

下面,对上述的插接引导件34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吸管插接组件320准确将吸管插接于盖体的插接槽内时,插接引导驱动部341驱动插接左侧夹持块342和插接右侧夹持块343相互靠近,这样,吸管的插接端以及盖体的插接槽均可以被包裹于插接引导孔346内;

插接引导孔346将吸管的插接端以及盖体的插接槽包裹,紧接着,吸管插接组件320驱动吸管上升,于是,吸管会沿着插接引导孔346所形成的路径运动,在吸管的一端接触到盖体的插接槽时,即使吸管受到外力的作用,由于插接引导孔346的包裹,吸管也难以发生弯曲,这样,吸管便可以在不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顺畅的插入至插接槽内。

还要说明的是,在插接左侧夹持块342和插接右侧夹持块343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插接左侧夹持块342上的插接引导推块344可以推动吸管,使得稍微有点弯曲的吸管可以沿着插接引导凹槽345的槽壁滑动至槽底,从而准确的进入到插接引导孔346内,对吸管作最后一次的导正,使得吸管可以顺畅的进行插接工作。

下面,对饮料盖下料装置22的具体结构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饮料盖下料装置22,包括:吸管固接机构400、饮料盖转移机构500、饮料盖定位机构600、饮料盖运输机构700(如图2所示)。

吸管固接机构400可以使得吸管进一步稳定的固定于盖体上,防止吸管从盖体上脱落下来;

饮料盖转移机构500用于将组装完成后的饮料盖从盖体上料滑槽211中取出并转移至指定位置;

饮料盖定位机构600用于使得组装完成后的饮料盖可以被准确的转移至相应的运输治具中;

饮料盖运输机构700用于对组装完成后的饮料盖进行运输,使得饮料盖可以到达指定的工位进行相应的加工。

如图11所示,吸管固接机构400包括:盖体下压组件410、吸管固接组件420。

如图11所示,盖体下压组件410位于吸管固接组件420的上方,盖体下压组件410包括:盖体下压驱动部411、盖体下压杆412。盖体下压驱动部411与盖体下压杆412驱动连接,盖体下压驱动部411驱动盖体下压杆412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在本实施例中,盖体下压驱动部411为气缸驱动结构。

如图11所示,吸管固接组件420包括:吸管固接驱动部421、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吸管固接右夹头423。吸管固接驱动部421与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和吸管固接右夹头423驱动连接,吸管固接驱动部421驱动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和吸管固接右夹头423相互靠近或远离。进一步的,吸管固接组件420还包括吸管固接基座424,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及吸管固接右夹423头滑动设于吸管固接基座424上,吸管固接驱动部421包括:固接驱动气缸4211、左侧固接连杆件4212、右侧固接连杆件4213,左侧固接连杆件421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固接驱动气缸4211的输出端和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右侧固接连杆件4213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固接驱动气缸4211的输出端和吸管固接右夹头423。

如图12所示,饮料盖转移机构500包括:饮料盖转移驱动部510、饮料盖转移夹爪520。饮料盖转移驱动部510与饮料盖转移夹爪520驱动连接,饮料盖转移驱动部510驱动饮料盖转移夹爪520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及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具体的,饮料盖转移驱动部510包括:饮料盖升降驱动结构511、饮料盖水平驱动结构512,饮料盖升降驱动结构511驱动饮料盖转移夹爪520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饮料盖水平驱动结构512驱动饮料盖转移夹爪52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饮料盖升降驱动结构511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饮料盖水平驱动结构512为气缸驱动结构。

如图13所示,饮料盖定位机构600包括: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左侧定位块620、右侧定位块630。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与左侧定位块620和右侧定位块630驱动连接,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驱动左侧定位块620和右侧定位块630相互靠近或远离;左侧定位块620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左侧盖体定位槽621及左侧吸管通过孔(图未示),左侧吸管通过孔沿竖直方向开设,右侧定位块630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右侧盖体定位槽631及右侧吸管通过孔(图未示),右侧吸管通过孔沿竖直方向开设。在本实施例中,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为气缸驱动结构。

如图2所示,饮料盖运输机构700包括:饮料盖运输转盘710、饮料盖运输驱动部(图未示)。饮料盖运输驱动部与饮料盖运输转盘710驱动连接,饮料盖运输驱动部驱动饮料盖运输转盘710转动;饮料盖运输转盘710上设有饮料盖运输治具711。在本实施例中,饮料盖运输驱动部为电机驱动结构,并且,饮料盖运输治具7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饮料盖运输治具711以饮料盖运输转盘710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下面,对上述的饮料盖下料装置22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吸管插接于盖体之后,在盖体上料驱动部230的驱动下,组合后的盖体及吸管继续沿着盖体上料滑槽211向前滑动,并到达吸管固接机构400,通过吸管固接机构400使得吸管可以进一步稳定的固定于盖体上,防止吸管从盖体上脱落下来;

具体的,盖体下压驱动部411驱动盖体下压杆412沿竖直方向下降,使得盖体下压杆412可以将盖体上料滑槽211中的盖体压持住,防止饮料盖整体发生跑动,有效的配合吸管固接组件420对吸管的固接;

紧接着,吸管固接驱动部421驱动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和吸管固接右夹头423相互靠近,使得吸管与盖体的接合处可以受到吸管固接左夹头422和吸管固接右夹头423的挤压,从而使得吸管可以进一步的稳定的固定于盖体上;

饮料盖转移机构500启动工作,饮料盖转移驱动部510驱动饮料盖转移夹爪520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及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饮料盖转移夹爪520将盖体上料滑槽211中的盖体连同吸管一起转移出来;

在饮料盖转移机构500将饮料盖转移至饮料盖运输机构700的过程中,饮料盖定位机构600有效配合了饮料盖转移机构500,使得饮料盖可以准确的落入饮料盖运输治具711中;

具体的,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驱动左侧定位块620和右侧定位块630相互靠近,左侧盖体定位槽621和右侧盖体定位槽631便形成了一个大的定位槽,分别对盖体的左半部和右半部进行定位,而左侧吸管通过孔和右侧吸管通过孔则形成一个大的定位孔,分别对吸管的左半部和右半部进行定位;吸管穿设于左侧吸管通过孔和右侧吸管通过孔之后,可以准确的插入至饮料盖运输转盘710的饮料盖运输治具711中;

当饮料盖定位驱动部610驱动左侧定位块620和右侧定位块630相互远离之后,饮料盖整体便可以脱离左侧定位块620和右侧定位块630的包夹,由于吸管的一端已经插入至饮料盖运输治具711中,于是,饮料盖整体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加准确的掉落于饮料盖运输治具711中;

饮料盖运输转盘710在饮料盖运输驱动部的驱动下,对组装完成后的饮料盖进行运输,使得饮料盖可以到达指定的工位进行相应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组装设备20,吸管插接装置21用于对吸管进行上料,用于对盖体进行上料,用于将吸管插接于盖体上;饮料盖下料装置22将吸管进一步稳定的固定于盖体上,以防脱落,将组装后的饮料盖准确的转移至下料运输治具中,对饮料盖进行下料运输,并可以有效的防止吸管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弯折;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吸管插接装置21及饮料盖下料装置22,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机械自动化水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