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717发布日期:2019-07-13 09:0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用轮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轮的外缘面为弧面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许多电子产品中都会使用到面板或电路板,这些玻璃基板、面板或电路板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些步骤的进行中往往会利用到输送设备来进行物料的传输。输送设备中包括多个滚轮借以输送物料,传统滚轮的外缘面都是制成平面状,导致使用时存有下述缺陷:

一、传统滚轮的平面状的外缘面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大,若物料经过液状药剂浸泡或涂布,对象与滚轮间的大接触面积容易造成药剂残留,对于事后清除与产品合格率来说都有不利的影响。

二、传统滚轮平面状的外缘面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大,导致对象通过滚轮时因磨擦而受损的机率也相对变高。

三、传统滚轮的该平面状的外缘面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大,导致对象进行输送时,容易产生蛇行或偏移的状态,一旦对象过度向侧边移行,对象的边角就有可能受损;须知,面板或玻璃基板材质脆弱,其角落在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若撞击到侧边很容易破损,一旦破损势必衍生营业损失。

由此可知,现有输送轮的结构,仍不理想完善,实有改进的必要。发明人有鉴于此,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能借本实用新型的提出,改进现有输送轮的缺点,期使输送轮的功能得以更臻完善且理想,符合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前述输送轮存有与物料因接触面积过大所衍生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轮的改良结构,其能通过减少输送轮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达到降低磨损、减少药剂残留与避免输送时蛇行等目的,进而再获致减少不合格率、降低耗损等优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手段为:该输送轮中央,设有一轴部,该轴部旁缘连设有多个连杆,各连杆的外末端缘再连接有一环状的承接环。该承接环的外环面具有弧面。借此,当该输送轮作为板体的输送用时,该具有弧面的承接环能与板体的接触面积降到最小,除了能降低磨损、减少生产过程的药剂残留外,输送时更能避免蛇行现象。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该输送轮的材质为塑料,但不以此为限。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该输送轮的连杆数量得依需要任意增减。

较佳的,实施时,该输送轮的轴部会被一轴体穿过,且该轴体旁缘设置有齿轮,该齿轮能被传动机构连动,借以使该轴体与各输送轮皆被连动进而得以输送物料。

较佳的,该输送轮同时位于物料的上方与下方进行夹料输送,亦可仅位于物料的下方进行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该输送轮与物料的接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输送轮

11 轴部

12 连杆

13 承接环

131 弧面

2 轴体

3 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就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轮的改良结构其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说明书附图,举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输送轮的改良结构,该输送轮1中央,设有一轴部11,该轴部11旁缘连设有多个连杆12,各连杆12的外末端缘再连接有一环状的承接环13,该承接环13的外环面具有弧面131。

如图2,实施时,该多个输送轮1中央的轴部11被逐一穿置于一轴体2处,使该轴体2上适当间隔处就设置有一输送轮1,经设置多个具有输送轮1的轴体2,便能形成一输送机构。经送入一物料3,利用这些输送轮1的转动,就能达成该物料3的输送目的。由于本实施例中该输送轮1的承接环13的外缘具有弧面131,请参考图3,因此当弧面131与物料3接触时,该具有弧面131的承接环13能与板体3的接触面积降到最小;借此,除了能降低磨损、减少生产过程的药剂残留外,输送时更能避免蛇行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轮的改良结构,通过将输送轮的承接环外缘设计成弧面,具有诸多进步优点。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