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和粉状冲剂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0016发布日期:2019-10-29 20:3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盖体和粉状冲剂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和粉状冲剂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容器一般包括罐体和盖于罐体之开口上的盖体,一般地,都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盖体和罐体,即将盖体旋接于罐体上,或者通过在罐体之外周面上凸设第一卡位凸筋、在盖体之内周面上凸设第二卡位凸筋,通过两卡位凸筋的卡合卡接盖体和罐体,然而如此,每次取用罐内物品时,都要旋动或扳动盖体,十分不便,且对于薄壁形罐体,很难在其开口处加工螺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将盖体设计为上盖与环状盖座的方案,环状盖座用于连接于罐体上,且上盖与环状盖座转动连接,上盖可相对环状盖座打开和关闭,开盖取物变得更方便,然而,为了在售出之前防止上盖相对于环状盖座打开,在上盖和环状盖座之间设置防盗环,现有的盖体在设置防盗环时通常会在瓶盖上开设用于容置防盗环的槽,防盗条的首端和尾端与槽之侧壁连接,如此,开盖时,很难找到防盗条的起撕端,且撕拉起来很费劲,更重要的是,加工和制作十分困难,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上盖和环状盖座的防盗条撕拉难以找到起撕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盖体,包括用于与罐体连接的环状盖座、上盖和防盗条,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环状盖座上,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和自所述顶板之外边缘延伸的环状侧板,所述环状侧板与所述环状盖座转动连接;所述防盗条的底部通过若干个第一凸筋连接所述环状盖座,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呈间隔设置,且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与所述环状盖座、所述上盖都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条呈圆弧条状,且所述防盗条的圆心角范围为5°-180°。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盖座的外侧面上凸设有连接条,所述第一凸筋之背离所述防盗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条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环状侧板之外侧面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适配的第一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防盗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若干个第一凸筋均匀分布于两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向上延伸有延伸部,以使得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宽度大于所述防盗条之中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条包括由两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防盗条之中部限位出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侧板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适配的限位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条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槽底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挡板之下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适配的第三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环状侧板的外侧面上且连接于所述限位挡板之背离所述防盗条一侧的加强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粉状冲剂容器,所述粉状冲剂容器包括罐体和如上所述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用于与罐体连接的环状盖座、上盖和防盗条,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环状盖座上,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和自所述顶板之外边缘延伸的环状侧板,所述环状侧板与所述环状盖座转动连接;所述防盗条的底部通过若干个第一凸筋连接所述环状盖座,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呈间隔设置,且所述防盗条的两端部与所述环状盖座、所述上盖都呈间隔设置。所述盖体通过所述环状盖座连接所述罐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防盗条设于上盖和下盖的外侧,防盗条的端部很容易被摸到,防盗条的底部通过若干个第一凸筋连接环状盖座,使得可将防盗条较简易地撕下,而外界的碰撞不易将防盗条碰掉,防盗条及相关部件易于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盖体的展开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盖体的展开的又一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盖体;1、上盖;11、顶板;12、环状侧板;13、第一限位凸起;14、限位挡板;140、第三限位槽;141、加强条;2、环状盖座;31、第一凸筋;3、防盗条;21、连接条;32、延伸部;33、第二限位凸起;301、第一限位槽;30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盖体100,请参照图1,包括用于与罐体连接的环状盖座2、上盖1和防盗条3,所述上盖1盖合于所述环状盖座2上,所述上盖1包括顶板11和自所述顶板11之外边缘延伸的环状侧板12,所述环状侧板12与所述环状盖座2转动连接;所述防盗条3的底部通过若干个第一凸筋31连接所述环状盖座2,所述防盗条3的两端部呈间隔设置,且所述防盗条3的两端部与所述环状盖座2、所述上盖1都呈间隔设置。

防盗条3设于上盖1和环状盖座2的外侧,防盗条3的两端间隔与环状盖座2、上盖1都间隔设置,使得易于捏取防盗条3的两端,防盗条3与环状盖座2和上盖1均可撕连接(线连接或点连接),实现方式可为:防盗条3的底部与环状盖座2连接,或,防盗条3的与环状盖座2相对的侧面与环状防盗连接,或防盗条3的顶部与上盖1连接,或防盗条3的与上盖1相对的侧面与上盖1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盗条3呈圆弧条状,且所述防盗条3的圆心角范围为5°-180°。防盗条3的两端相互不连接,盖体100呈圆形,防盗条3围绕上盖1和环状盖座2的外周面设置,防盗条3的圆心角小于360°,防盗条3的两端即不会连接,防盗条3的圆心角优选为5°-180°,节约材料。更优地,防盗条3的圆心角10°-60°,节约材料且具有较好的防盗效果。

优选地,所述环状盖座2的外侧面上凸设有连接条21,所述第一凸筋31之背离所述防盗条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条21连接。所述防盗条3的底部通过所述若干连接条31连接所述第一凸筋31。连接条21凸设于环状盖座2外,进一步使得防盗条3与环状盖座2间隔设置。

优选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防盗条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01,所述环状侧板12之外侧面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01适配的第一限位凸起13。防盗条3与上盖1和环状盖座2均连接后,第一限位凸起13卡设于第一限位槽301内,从而在竖直方向扳动上盖1时,防盗条3卡住了第一限位凸起13,而避免上盖1被扳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30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301沿所述防盗条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若干个第一凸筋31均匀分布于两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的两侧。第一限位凸起13和第一凸筋31均匀分布,使得既能实现上下方向的限位,又能实现防盗条3的连接。

优选地,请参照图3和图6,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之背离所述第一限位槽301之槽底的侧面相对所述环状盖座2之侧面倾斜。第一限位凸起13的侧面倾斜设置,使得第一限位凸起13在受力时,不易发生断裂。

优选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防盗条3的两端部向上延伸有延伸部32,以使得所述防盗条3的两端部宽度大于所述防盗条3之中部的宽度。防盗条3的两端部的宽度大于防盗条3的中部的宽度,更有利于捏取防盗条3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防盗条3包括由两所述延伸部32与所述防盗条3之中部限位出的第二限位槽302,所述第一侧板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02适配的限位挡板14。打开上盖1时,可以以限位挡板14为受力部位,从而很容易将上盖1打开。所述第二限位槽302与所述限位挡板14均呈长条形。

优选地,请参照图3-图6,所述防盗条3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02之槽底的第二限位凸起32,所述限位挡板14之下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2适配的第三限位槽140。第二限位凸起32和第三限位槽140的相互限位,避免从防盗条3的中部将防盗条3扳动,进一步实现了防盗条3的防盗效果。

优选地,所述盖体100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环状侧板12的外侧面上且连接于所述限位挡板14之背离所述防盗条3一侧的加强条141。加强条141增加了限位挡板14的强度,避免在扳动限位挡板14时限位挡板14被扳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粉状冲剂容器,包括罐体和如上所述的盖体100,所述盖体100通过所述环状盖座2连接所述罐体。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