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282发布日期:2019-08-07 01: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集装箱储运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



背景技术:

在利用飞机运输货物时使用航空集装箱。对于航空集装箱而言,除了用于运输常规货物以外,还可能用于运输对温度有要求的货物,这时就需要航空集装箱具有保温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货物放置于保温箱内,再将保温箱通过航空集装箱的箱门放入航空集装箱内。但是,由于航空集装箱是适配于飞机的运输箱体,并非规则的箱体,为了将保温箱通过航空集装箱的箱门放入,保温箱的尺寸必然受到限制,因此浪费了航空集装箱内的空间,同时,由于保温箱直接放置在航空集装箱的底盘上,隔热效果不好,导致保温性能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包括:

航空集装箱体,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下部具有与飞机底部结构形状相适应的第一适配部,在所述航空集装箱体内形成

第一主体空间,所述第一主体空间位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方,和

第一适配空间,所述第一适配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适配部的上方;

以及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的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适配部相适应的第二适配部,在所述保温箱体内形成

第二主体空间,所述第二主体空间位于所述保温箱体的底板上方,和

第二适配空间,所述第二适配空间位于所述第二适配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设置有隔热垫板,所述保温箱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使所述隔热垫板位于所述保温箱体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之间,且

所述保温箱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主体空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空间内,所述第二适配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适配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其通过在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设置隔热垫板,所述保温箱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使所述隔热垫板位于所述保温箱体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之间,同时,所述保温箱体的外表面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主体空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空间内,所述第二适配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适配空间内,实现了所述保温箱体充分匹配所述航空集装箱体,提高了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隔绝了热量的传递,增强了保温蓄能效果。

优选地,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底盘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保温箱体的底部外周安装有带孔连接件,所述带孔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由此,使得保温箱体牢固地安装在航空集装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保温箱体的顶角部设置隔热垫块,所述隔热垫块用于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顶角部的内表面抵接。

由此,通过设置隔热垫块,既隔绝了热量的传递,同时实现了保温箱体与航空集装箱体间力的传递,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更加平稳。

优选地,所述隔热垫块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的竖直方向的框架上,所述隔热垫块的顶表面与所述保温箱体的顶表面共面。

由此,合理利用保温箱体与航空集装箱体间形成的间隙,进一步保证力的传递。

优选地,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箱门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承重横梁,所述保温箱体的箱门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橡胶垫块,所述多个橡胶垫块呈至少一行排列,用于与所述至少一承重横梁抵接。

由此,通过承重横梁与橡胶垫块的抵接,使得保温箱体的箱门紧闭,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剧烈移动。

优选地,每行所述橡胶垫块中的每个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保温箱体的箱门通过门铰链机构与所述保温箱体的门角柱连接,所述门铰链机构包括:

第一铰链板,所述第一铰链板与所述保温箱体的门角柱连接;

第二铰链板,所述第二铰链板与所述保温箱体的箱门连接;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

第一销轴;以及

第二销轴;

其中,所述第一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铰链板的销孔和所述第一销孔形成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铰链板的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形成铰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连接长度大于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门角柱的边长,以使所述保温箱体的箱门绕过所述航空集装箱体的门角柱打开。

由此,使得保温箱体的箱门具有更大的打开程度。

优选地,所述保温箱体的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蓄能板。

由此,使得保温箱体的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中航空集装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中航空集装箱体的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中保温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中保温箱体放入航空集装箱体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的俯视截面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航空集装箱体 11:底盘

12:第一适配部 13:开闭门

14:搬入口 101:第一主体空间

102:第一适配空间

20:保温箱体 22:第二适配部

23:保温箱门 231:锁扣

232:橡胶垫块 233:通风孔

24:带孔连接件 25:蓄能板

201:第二主体空间 202:第二适配空间

30:隔热垫板 40:隔热垫块

501:第一铰链板 502:第二铰链板

503:连接板 504:第一销轴

505: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包括航空集装箱体10和保温箱体20。保温箱体20用于盛装需要保温的货物,并通过航空集装箱体10的箱门放入并固定至航空集装箱体10内待运输。

如图1至图4所示,航空集装箱体10由底盘11、设置于底盘11上的框架和蒙板组成。底盘11上设置有隔热垫板30,保温箱体20可拆卸地固定于底盘11上,使隔热垫板30位于保温箱体20与航空集装箱体10之间。隔热垫板30可以事先粘接在底盘11上。

航空集装箱体10的下部具有与飞机底部结构形状相适应的第一适配部12。为了方便以下说明,将航空集装箱体10的图1中的A1方向称为上方向,A2称为下方向,B1方向称为前方向,B2方向称为后方向,C1方向称为左方向,C2方向称为右方向。另外,有时将C1及C2方向统称为左右方向或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适配部12为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左下部缺少三角柱形状的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适配部12也可以是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右下部缺少三角柱形状的形状,或者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同时缺少三角柱形状的形状,或者是任何与飞机底部结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

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前方侧面上设置有开闭门13,通过打开开闭门13而开放搬入口14。搬入口14为矩形开口。搬入口14可以设置为其水平宽度与底盘11的水平宽度相等,搬入口14的上下宽度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容纳空间的上下宽度相等。

航空集装箱体10的容纳空间包括第一主体空间101和第一适配空间102,第一主体空间101是位于底盘11上方的空间,第一适配空间102是位于第一适配部12上方的空间。

保温箱体20由框架和保温板组成。保温箱体20的下部具有与第一适配部12相适应的第二适配部22。为了方便以下说明,将保温箱体20的图3中的A1方向称为上方向,A2称为下方向,B1方向称为前方向,B2方向称为后方向,C1方向称为左方向,C2方向称为右方向。另外,有时将C1及C2方向统称为左右方向或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适配部22为在保温箱体20的左下部缺少三角柱形状的形状。

在保温箱体20的前方侧面上设置有保温箱门23,通过打开保温箱门23而开放货物入口。保温箱门23可以是对开式结构。货物入口为矩形开口。货物入口可以设置为其水平宽度与保温箱体20的底板的水平宽度相等,货物入口的上下宽度与保温箱体20的容纳空间的上下宽度相等。

保温箱体20的容纳空间包括第二主体空间201和第二适配空间202,第二主体空间201是位于保温箱体20的底板上方的空间,第二适配空间202是位于第二适配部22上方的空间。

保温箱体20在固定至航空集装箱体10的底盘11上之后,保温箱体20的外表面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内表面存在间隙,且第二主体空间201位于第一主体空间101内,第二适配空间202位于第一适配空间102内。因此,充分利用了航空集装箱体10内的空间。

参考图4和图5,为了将保温箱体20牢固地安装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底盘11上,优选地,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底盘11上设置有安装孔(未图示),保温箱体20的底部外周安装有带孔连接件24,带孔连接件24与安装孔(未图示)通过螺栓连接。实现了保温箱体20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绑带缠绕保温箱体20,并将绑带与底盘11上预留的孔位系紧,实现保温箱体20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固定。

由于保温箱体20的外表面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内表面存在间隙,为了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同时保证保温箱体20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地,在保温箱体20的顶角部设置隔热垫块40,隔热垫块40用于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顶角部的内表面抵接。因此,隔热垫块40恰好填补了保温箱体20的外表面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内表面存在的间隙,既能隔热,同时也实现了保温箱体20与航空集装箱体10之间的力的传递,保证了运输的平稳性。进一步优化地,隔热垫块40安装于保温箱体20的竖直方向的框架上,隔热垫块40的顶表面与保温箱体20的顶表面共面。合理利用了所述间隙,使力的传递更加均匀。

在保温箱体20固定至航空集装箱体10内之后,要关闭开闭门13等待运输。因此,为了使运输过程中,避免保温箱体20中的货物剧烈运动导致保温箱门23活动,而造成的保温效果差,优选地,在保温箱门23上设置锁扣231(参考图3),将保温箱门23锁紧。进一步优选地,在开闭门13内表面设置至少一承重横梁(未图示),保温箱门23外表面设置多个橡胶垫块232,多个橡胶垫块232呈至少一行排列,用于与至少一承重横梁抵接。通过橡胶垫块232与承重横梁的抵接,使得保温箱门23紧闭,进而保证了保温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保温箱门23外表面有一行橡胶垫块232,用于与开闭门13内表面的一个承重横梁抵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有多行橡胶垫块232,与开闭门13内表面设置的多个承重横梁一一对应抵接。进一步优化地,每行橡胶垫块232中的每个橡胶垫块232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也可以在保温箱体20的侧板的内表面设置蓄能板25,来进一步保证保温箱体20的保温性能。

为了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透气性,可以在保温箱门23上设置通风孔233。

下面结合图5和图6详细说明保温箱门23的连接方式。

保温箱门23通过门铰链机构与保温箱体20的门角柱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门铰链机构包括:与保温箱体20的门角柱连接的第一铰链板501、与保温箱门23连接的第二铰链板502、连接板503、第一销轴504、以及第二销轴505。连接板503包括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第一销轴504穿过第一铰链板501的销孔和第一销孔形成铰接结构,第二销轴505穿过第二铰链板502的销孔和第二销孔形成铰接结构。优选地,使连接板503的连接长度大于航空集装箱体10的门角柱的边长,以使保温箱门23绕过航空集装箱体10的门角柱,以达到保温箱门23更大的打开程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让航空集装箱体10的右侧的蒙板先不安装,待保温箱体20放入航空集装箱体10内并固定好之后再安装所述右侧的蒙板。

本实用新型的航空蓄能保温集装箱通过在航空集装箱体10的底盘11上设置隔热垫板30,保温箱体20可拆卸地固定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底盘11上,使隔热垫板30位于保温箱体20与航空集装箱体10之间,同时,保温箱体20的外表面与航空集装箱体10的内表面存在间隙,第二主体空间201位于第一主体空间101内,第二适配空间202位于第一适配空间102内,实现了保温箱体20充分匹配航空集装箱体10,提高了航空集装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隔绝了热量的传递,增强了保温蓄能效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