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978发布日期:2019-07-17 05:5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安装配件,特别是一种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



背景技术:

由于家用电梯结构的特殊性,曳引机一般安装于电梯井道顶部的承重梁上,而电梯机架一般通过机架固定圈梁与井道壁相固定,建筑物受力,在安装时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在安装工程中需要多次开孔并使用附加零件才能将机架固定,安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机架的主承重梁普遍为钢板折弯梁,其机械强度不高,使得机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现有的电梯机架存在安装所需空间大、安装复杂、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它具有结构紧凑、安装简便、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包括承重方管,承重方管上表面设有主机安装板和绳头板,承重方管下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下方连接有对重导轨固定板,承重方管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轿厢导轨固定板;所述对重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一对对重导轨固定夹,轿厢导轨固定板上设有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主机安装板与承重方管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有加强板。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绳头板一侧横向伸出承重方管之外,在绳头板和承重方管之间设有加强板。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承重方管横向之间设有加强板。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对重导轨固定板为L型折弯钢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对重导轨固定板上设有对重导轨固定夹连接孔。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轿厢导轨固定板为L型折弯钢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轿厢导轨固定板上设有轿厢导轨固定夹连接孔。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主机安装板上设有减震垫安装预留孔。

前述的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中,所述绳头板上设有对重绳头组件安装预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主承重梁下表面的两端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下方连接有对重导轨固定板用来与对重导轨之间进行固定,在主承重梁下表面的中部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轿厢导轨固定板用来与轿厢导轨之间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电梯机架可以直接固定于轨道,建筑物不需受力,也无需预留机架固定圈梁,其结构紧凑,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而且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井道壁打孔或者使用其他附加的零件,只需要通过对重导轨固定板上的一对对重导轨固定夹即可将对重导轨固定板与对重导轨之间夹紧连接,通过轿厢导轨固定板上的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即可将轿厢导轨固定板与轿厢导轨之间夹紧连接,安装简便;机架主承重梁采用方管型材,相对于传统的钢板折弯梁制作更加方便且机械强度优于钢板折弯梁,使用更加安全。

另外,主机安装板与承重方管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有加强板,绳头板与承重方管的一个侧面之间设有加强板,第一连接板与承重方管的一个侧面之间设有加强板,对重导轨固定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轿厢导轨固定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多处加强板的设置使得电梯机架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对重导轨固定夹与轿厢导轨固定夹位于承重方管的异侧,机架整体平衡性好。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安装简便、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去导轨固定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仰视图;

图7是图4的右视图;

图8是图4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导轨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承重方管,2-主机安装板,3-绳头板,4-第一连接板,5-对重导轨固定板,6-第二连接板,7-轿厢导轨固定板,8-对重导轨固定夹,9-轿厢导轨固定夹,10-对重导轨,11-轿厢导轨,21-减震垫安装预留孔,31-对重绳头组件安装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紧凑型家用电梯机架,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承重方管1,承重方管1上表面设有主机安装板2和绳头板3,承重方管1下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下方连接有对重导轨固定板5,承重方管1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的下方连接有轿厢导轨固定板7;所述对重导轨固定板5上设有一对对重导轨固定夹8,用来电梯机架与对重导轨10之间的固定,轿厢导轨固定板7上设有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9,用来电梯机架与轿厢导轨11之间的固定。

所述主机安装板2与承重方管1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有加强板,提高连接强度和机架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绳头板3一侧横向伸出承重方管1之外,在绳头板和承重方管之间设有加强板,提高连接强度和机架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承重方管1横向之间设有加强板,提高连接强度和机架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对重导轨固定板5为L型折弯钢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提高连接强度和机架整体结构强度,对重导轨固定板5上设有对重导轨固定夹连接孔。

所述轿厢导轨固定板7为L型折弯钢板,折弯的两个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板,提高连接强度和机架整体结构强度,轿厢导轨固定板7上设有轿厢导轨固定夹连接孔。

所述主机安装板2上设有减震垫安装预留孔21,用来安装减震垫与主机。

所述绳头板3上设有对重绳头组件安装预留孔31,用来安装对重绳头组件。

所述对重导轨固定夹8与轿厢导轨固定夹9位于承重方管的异侧,两者空间相互位置不干扰,而且在空间形成立体导向。

所述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9均经螺丝与轿厢导轨固定板7进行连接,轿厢导轨11安装在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9之间,轿厢导轨固定夹9为一折弯件,其表面存在可供螺丝通过的螺孔,通过旋紧或拧松螺丝来实现轿厢导轨固定板7与轿厢导轨11之间的紧固连接或分离,安装简便。

对重导轨10、对重导轨固定板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轿厢导轨11、轿厢导轨固定板7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均是采用导轨固定夹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后整个电梯机架可以牢固的固定在对重导轨10、轿厢导轨11上,无需预留机架固定圈梁。

所述主机安装板2和绳头板3与承重方管1的上表面均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6与承重方管1的下表面均采用焊接连接,第一连接板4与对重导轨固定板5之间采用螺栓螺母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板6与轿厢导轨固定板7之间采用螺丝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主承重梁下表面的两端均设置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下方连接有对重导轨固定板5用来与对重导轨10之间进行固定,在主承重梁下表面的中部设置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的下方连接有轿厢导轨固定板7用来与轿厢导轨11之间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电梯机架可以直接固定于导轨,建筑物不需受力,也无需预留机架固定圈梁,其结构紧凑,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在导轨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井道壁打孔或者使用其他附加的零件,只需要通过对重导轨固定板5上的一对对重导轨固定夹8即可将对重导轨固定板5与对重导轨10之间夹紧连接,通过轿厢导轨固定板7上的一对轿厢导轨固定夹9即可将轿厢导轨固定板7与轿厢导轨11之间夹紧连接,安装简便;机架主承重梁采用方管型材,相对于传统的钢板折弯梁制作更加方便且机械强度优于钢板折弯梁,使用更加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