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吸震护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841发布日期:2019-07-24 10:0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吸震护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吸震护角。



背景技术:

纸护角又称边缘板,是国际上最流行的包装产品之一,用来代替木料包装及其他笨重的包装方式。具有价格低、份量轻、坚固、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

纸护角由纱管纸和牛卡纸经成套护角机定型压制而成,两端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的毛刺,且相互垂直,可以代替木材100%回收再利用,是理想的新型绿色包装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护角多种多样,多数护角能够起到保护包装物的目的,其中包装运输过程中,包装箱最容易因外界压力作用导致运输商品的损坏,现有的护角很难吸收包装箱上下方向的压力,无法有效缓解冲击。

因此,发明一种缓冲吸震护角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缓冲吸震护角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吸震护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震护角,包括支撑板、内圈一、内圈二、连接板、侧板一、侧板二和翻边;侧板一、侧板二两板体固接在一起形成一直角护角,所述侧板一、侧板二上端分别与一支撑板固接,所述支撑板、侧板一、侧板二三者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圈一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部,所述内圈二设置在所述内圈一内侧通孔内,所述支撑板、内圈一、内圈二三者的内侧面经由若干连接板连接起来,所述支撑板、内圈一、内圈二三者的外侧面依次向外突出,所述内圈一、内圈二外侧面位置分别固接有一与所述支撑板平面平行的翻边。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侧板一和所述侧板二采用蜂窝纸板制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内孔与所述内圈一外轮廓之间留有1-3cm间隙。

优选地,所述内圈一内孔与所述内圈二外轮廓之间留有1-3cm间隙。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呈弓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厚度是所述翻边厚度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减震板上下排布,一方面可防潮,另一方面可吸收包装箱上下方向的压力,多层减震蜂窝纸板错落设置可逐级缓冲,吸收外界冲击,缓冲吸震能力强,能满足物品上下方向吸收冲击,避免损坏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三维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图。

图中,

1-支撑板、2-内圈一、3-内圈二、4-连接板、5-侧板一、6-侧板二、7-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至3所示,该缓冲吸震护角,包括支撑板1、内圈一2、内圈二3、连接板4、侧板一5、侧板二6和翻边7;侧板一5、侧板二6两板体固接在一起形成一直角护角,侧板一5、侧板二6上端分别与一支撑板1固接,支撑板1、侧板一5、侧板二6三者相互垂直,支撑板1中间设有一通孔,内圈一2设置在通孔内部,内圈二3设置在内圈一2内侧通孔内,支撑板1、内圈一2、内圈二3三者的内侧面经由若干连接板4连接起来,支撑板1、内圈一2、内圈二3三者的外侧面依次向外突出,内圈一2、内圈二3外侧面位置分别固接有一与支撑板1平面平行的翻边7,支撑板1、侧板一5和侧板二6采用蜂窝纸板制成,支撑板1内孔与内圈一2外轮廓之间留有1-3cm间隙,内圈一2内孔与内圈二3外轮廓之间留有1-3cm间隙,连接板4呈弓形结构,连接板4厚度是翻边7厚度的2-3倍。

本实用新型支撑板1中间设有一通孔,内圈一2设置在通孔内部,内圈二3设置在内圈一2内侧通孔内,支撑板1、内圈一2、内圈二3三者的内侧面经由若干连接板4连接起来,支撑板1、内圈一2、内圈二3三者的外侧面依次向外突出,当受到外界冲击时,内圈二3上的翻边7最先受到外界冲击力的作用,由于连接板4厚度是翻边7厚度的2-3倍,连接板4强度大于翻边7,内圈二3上的翻边7产生塑性变形,进而使外界冲击力作用到内圈二3的翻边7上,进而利用翻边7产生塑性变形来吸收外来冲击力,通过逐级缓冲吸收振动,当冲击力较大时,呈弓形结构的连接板4亦可通过本身的变形吸震缓冲,内圈的层数可大于等于2,多层套装内圈,缓冲吸震效果强,且可在侧板一5、侧板二6上设置多层缓冲减震结构,用于全方位缓冲减震,防潮湿的效果好,整体吸震效果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