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499发布日期:2019-07-27 11:3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托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搭乘飞机出行的人数也逐步上升,我国航空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机场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旅客托运行李处理速度,越来越多的机场选用并安装了旅客托运行李自动处理系统。托运行李自动处理系统虽然可以快速处理旅客托运行李,但是一些软包、超轻、超小等不规则托运行李无法直接进入系统进行分拣处理,需要通过放入托盘后再行导入系统,否则不仅会对旅客托运行李造成损坏,而且也会对系统设备造成伤害。

此外,目前大多数安检设备采用铅帘作为X光机的防护措施,由于铅帘自重原因,如果托盘重量不足、托盘与皮带输送设备的摩擦力不够,将会导致托盘及其所承载的物品无法突破X光机铅帘的阻挡,进而无法进入X光机接收安检,从而对系统运行造成影响。

为了满足航站楼自动托运行李系统中,旅客托运软包、超轻、超小等不规则行李进入自动行李分拣系统进行分拣和输送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实现旅客托运行李快速分拣和输送,还能够满足托盘承载物品后进入安检机设备的要求,满足大型机场和航空公司运行要求。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其能够通过托盘材质、尺寸及加筋的设计,能够满足托盘承载物品后进入安检机设备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所述托盘呈空心棱台状,包括托盘底、托盘壁和托盘壁外沿,所述托盘包括:

凸起筋条,所述凸起筋条设置于所述托盘壁的四壁外侧;

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凸起筋条,所述连接筋呈L形,与所述托盘壁的四角匹配;

角筋,所述角筋设置于所述托盘壁的四角处;

外沿加强筋,所述外沿加强筋呈L形,设置于所述托盘壁外沿的下方拐角处;

加强筋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连接筋和所述外沿加强筋之间,位于所述托盘壁的四角处,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连接筋和所述外沿加强筋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托盘还包括:

一对第三加强筋,所述一对第三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托盘壁外沿和所述凸起筋条之间,位于所述凸起筋条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第三加强筋厚度为5-7mm。

优选地,所述凸起筋条设置于所述托盘壁的上1/3-1/4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成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角筋与所述托盘壁的四角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筋高度为所述托盘底至所述托盘壁外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角筋的厚度为5-7mm。

优选地,所述托盘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丙烯。

优选地,所述棱台状的开口端长度为810-850mm,宽度为610-650mm,底部长度为790-830mm,宽度为590-630mm,高度为190-2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其优点在于:使托盘能够满足自动托运行李系统运行需要及自动分拣行李处理系统运行要求,重量适宜人员搬运,托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耐冲击性,满足大型机场高强度运行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例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托盘底;2、托盘壁;3、托盘壁外沿;4、凸起筋条;5、连接筋;6、角筋;7、外沿加强筋;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该托盘呈空心棱台状,包括托盘底、托盘壁和托盘壁外沿,该托盘还包括:

凸起筋条,凸起筋条设置于托盘壁的四壁外侧;

连接筋,连接筋用于连接相邻的凸起筋条,连接筋呈L形,与托盘壁的四角匹配;

角筋,角筋设置于托盘壁的四角处;

外沿加强筋,外沿加强筋呈L形,设置于托盘壁外沿的下方拐角处;

加强筋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于连接筋和外沿加强筋之间,位于托盘壁的四角处,第二加强筋设置于连接筋和外沿加强筋之间,位于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其中,托盘壁外沿高度为15-20mm。在托盘底设有向托盘内的凸起,凸起呈矩形,凸起的长为545-555mm,宽度为265-275mm,凸起的最高点与托盘底相距9-11mm。

不要直接拷贝粘贴

说明书要用说明书的语言展开说

此外,优选地在托盘壁外沿和凸起筋条之间设置一对第三加强筋,该一对第三加强筋位于凸起筋条的两端处。

其中,托盘壁的长度方向一对第三加强筋相距395-405mm,宽度方向一对第三加强筋相距295-305mm。

多条筋的设置加强了托盘的抗冲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托盘的重量,且重量事宜人员搬运,使托盘能够满足自动托运行李系统运行需要及自动分拣行李处理系统运行要求。

优选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厚度为5-7mm。

其中,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成三角形。

作为优选方案,凸起筋条设置于托盘壁的上1/3-1/4位置。

优选地,角筋与托盘壁的四角圆弧过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角筋高度为托盘底至托盘壁外沿的距离。

优选地,角筋的厚度为5-7mm。

作为优选方案,托盘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丙烯。

高密度聚丙烯制成的托盘经过实验,其密度为0.96kg/dm3,断裂抗拉强度大于20N/mm2,断裂伸长率大于20%,屈伸抗拉强度大于27N/mm2,曲阜伸长率大于7%,弹性系数大于1250N/mm2,线性膨胀为1.5×10-4/℃,硬度支撑为127℃,软化温度小于0.01%。

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耐冲击性,此外,托盘的阻燃性及牢固性便于集中运输和存储。

作为优选方案,棱台状的开口端长度为810-850mm,宽度为610-650mm,底部长度为790-830mm,宽度为590-630mm,高度为190-210mm。

其中,托盘各拐角处均做圆角处理,较少应力,防止尖角划伤旅客及物品。

按照上述尺寸制成的托盘重量为4Kg±0.25Kg。该重量能够满足旅客托运软包、超轻、超小等不规则行李进入自动行李分拣系统进行分拣和输送要求,也要满足托盘承载物品后进入安检机设备的要求。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的左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自动分拣的托盘,该托盘呈空心棱台状,包括托盘底1、托盘壁2和托盘壁外沿3,该托盘还包括:

凸起筋条4,凸起筋条4设置于托盘壁2的四壁外侧;

连接筋5,连接筋5用于连接相邻的凸起筋条4,连接筋5呈L形,与托盘壁2的四角匹配;

角筋6,角筋6设置于托盘壁2的四角处;

外沿加强筋7,外沿加强筋7呈L形,设置于托盘壁2外沿的下方拐角处;

加强筋组,包括第一加强筋8和第二加强筋9,第一加强筋8设置于连接筋5和外沿加强筋7之间,位于托盘壁2的四角处,第二加强筋9设置于连接筋5和外沿加强筋7之间,位于第一加强筋8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托盘壁2外沿高度为17mm。在托盘底1设有向托盘内的凸起,凸起呈矩形,凸起的长为550mm,宽度为270mm,凸起的最高点与托盘底1相距10mm。

进一步地,托盘还包括:

一对第三加强筋10,一对第三加强筋10设置于托盘壁外沿3和凸起筋条4之间,位于凸起筋条4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托盘壁2的长度方向一对第三加强筋10相距400mm,宽度方向一对第三加强筋10相距300mm。

其中,第一加强筋8、第二加强筋9、第三加强筋10及角筋6的厚度均为6mm。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8和第二加强筋9成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凸起筋条4与托盘壁2的上端相距70mm。

进一步地,托盘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丙烯。

本实施例中,托盘棱台状的开口端长度为825mm,宽度为625mm,底部长度为805mm,宽度为605mm,高度为200mm。

其中,托盘各拐角处均做圆角处理,较少应力,防止尖角划伤旅客及物品。

本实施例中,托盘的重量为4Kg。该重量能够满足旅客托运软包、超轻、超小等不规则行李进入自动行李分拣系统进行分拣和输送要求,也要满足托盘承载物品后进入安检机设备的要求。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