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190发布日期:2019-08-21 00:1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折叠盒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纸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使用状态下可以折叠起来的折叠盒体。



背景技术:

传统包装纸盒在制造、储运、使用过程都是以三维立体形态出现的、不可展平的,这样,盒体在运输、储存、销售或闲置等非使用状态下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耗费运输和储藏成本。同时,中空的盒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由于外力的意外碰撞、挤压而损坏。

后来,人们设计了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收折起来的收纳盒(行内又称折叠盒或工艺折叠盒),例如中国专利ZLN200420083626.5公开的折叠盒体。现有折叠盒体的四面侧壁(第一面侧壁1、第二面侧壁2、第三面侧壁3、第四面侧壁4)分别与盒底5可转动连接为一体,如图1所示,在每相邻两面侧壁中,其中有一面侧壁增设有竖向折边6,该面侧壁的折边贴靠着相邻面侧壁,且折边与相邻面侧壁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机构一般为纽扣、魔术贴、小螺栓螺母副或者磁粒等。这样,在仓储或运输等非使用状态下,可将螺栓螺母副、纽扣或魔术贴等解开,再将各面侧壁与底板折叠起来,由此可大幅度缩小空间,并且便于运输,非常适合于网商销售并通过快递发送到买家手中。

但现有上述折叠盒体仍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折叠盒体的各面侧壁分别与盒底连接为一体,所以当折叠盒体的尺寸较大时,该折叠盒体的在展平状态下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均较大,这意味着整个折叠盒体难以利用一片纸板冲压而成,原因主要如下:

一、受到冲压设备的尺寸限制,一般冲压设备的工作面难以实现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都比较大;

二、纸板浪费面积大,必须去掉四个正方形形角落,如图2中的纸板四个角落的阴影部位必须冲剪裁掉,其裁掉的纸板面积几乎相当于四面侧壁的面积,因此纸板浪费面积大;

三、折叠纸盒的硬质纸板都是材质优良的纸板,市面上较难找到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均较大的硬质纸板,或者说,即使能够找到,也是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中,当折叠盒体尺寸较大时,一般需要依靠多片硬质纸板拼接才能形成展平状态下的折叠盒体(拼接的相邻两片硬质纸板表面之间利用柔软纸片粘接起来而形成可转动连接关系),由于需要手工粘接,因而制作过程显得费工费时,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折叠盒体,它的生产过程在冲压之后不需再采用胶水黏贴,省工省时,且所需的冲压设备体积小。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折叠盒体,包括由纸板制作而成的第一面侧壁、第二面侧壁、第三面侧壁、第四面侧壁和盒底,其中第一面侧壁和第二面侧壁相对, 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相对,第一面侧壁和第二面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竖向折边,各竖向折边与对应面侧壁之间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第一面侧壁的两条竖向折边分别与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的边沿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第二面侧壁的两条竖向折边也分别与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的边沿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底包括有上下双层纸板;第一层盒底纸板与第一面侧壁和第二面侧壁连为一体,第一层盒底纸板与第一面侧壁和第二面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第二层盒底纸板与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连为一体,第二层盒底纸板与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

较好的是,第一面侧壁和第二面侧壁的上边沿分别设有水平翻边。所谓水平翻边,是指该翻边的长向在使用状态下(即组装状态,又称三维立体形态)为水平方向,故称“水平翻边”。

第三面侧壁和第四面侧壁的上边沿分别设有水平翻边。

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可以为穿设在折边和对应相邻面侧壁上的螺栓螺母副。

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可以为纽扣。

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可以为磁吸机构。

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可以为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盒体可以由两片纸板冲压而成,冲压之后的组装过程不需再采用胶水黏贴,省工省时,由此节省制造成本。

二、 冲压过程使用的两片纸板都存在有一个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因此冲压设备的体积小,所需纸板的尺寸也较小,纸板成本也低,由此节省制造成本。

三、两片纸板冲压后的形状为矩形或近似为矩形,因而基本没有存在需要废弃的边角角落;虽然盒底纸板为两层,但两层盒底纸板又都得到充分利用起来,即两层盒底纸板可以用以增强盒底强度(纸盒的盒底是受力最大的部位,最需要加固增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由于盒底变为两层而需要增加的纸板面积,远远小于传统技术中被冲剪而浪费的四个正方形形角落的纸板面积,由此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折叠盒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折叠盒体的在生产过程中冲压纸板而废弃纸板边角部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折叠盒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折叠盒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两层盒底纸板叠加在一起之后且充分展平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中A-A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结构的各面侧壁稍微向上翻起之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各面侧壁向上翻起到位、各折边和相邻面侧壁锁上螺栓螺母副之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即盒体组装完成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沿横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沿纵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沿横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 该折叠盒体包括由纸板制作而成的盒底和第一面侧壁1(前侧壁)、第二面侧壁2(后侧壁)、第三面侧壁3(左侧壁)、第四面侧壁4(右侧壁),其中第一面侧壁1和第二面侧壁2相对, 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相对,第一面侧壁1和第二面侧壁2的两侧分别设有竖向折边6,各竖向折边6与对应面侧壁之间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7;第一面侧壁1的两条竖向折边5分别与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的边沿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第二面侧壁2的两条竖向折边6也分别与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的边沿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机构;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为穿设在折边6和对应相邻面侧壁上的螺栓螺母副81,其中折边6和对应相邻面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8,有螺栓穿过安装孔8再拧上螺母;所述盒底包括有上下双层纸板,即第一层盒底纸板51和第二层盒底纸板52;第一层盒底纸板51与第一面侧壁1和第二面侧壁2连为一体,第一层盒底纸板51与第一面侧壁1和第二面侧壁2之间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7;第二层盒底纸板52与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连为一体,第二层盒底纸板52与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之间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折痕线7。

上述实施例的生产过程可以由两片纸板冲压而成,冲压后的两片纸板如图3、图4所示;当需要组装时,将第一层盒底纸板51和第二层盒底纸板52叠合起来,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然后将四面侧壁向上翻起,如图8所示,当四面侧壁变为垂直之后,在各折边6和相邻面侧壁的安装孔8之间锁上螺栓螺母副81,整个盒体变为稳固的三维立体形态,如图9、图10、图11所示。

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可以改为纽扣,或者改为磁吸机构,或者改为魔术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第一面侧壁1、第二面侧壁2、第三面侧壁3和第四面侧壁4的上边沿分别设有水平翻边6,如图12、图13、图14所示。实施例二其余方面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