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910发布日期:2019-07-31 20:1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使用一些能够定量配送流体的包装实现定量配送的目的。常用的定量流体配送包装一般采用容积室定量原理,正放装置通过挤压盛液容器使液体灌满容积室,然后再通过倾倒将容积室的液体倒出;或者通过多次正、反放置盛液容器使液体灌满容积室,然后再通过倾倒将容积室的液体倒出。

传统的定量流体配送装置通过挤压或者多次正、反倒置使容积室灌满液体,一方面在挤压或者多次正、反放置时容易造成液体滴、漏、潵,另一方面定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包括设有瓶口的瓶体、容积体、阀座、软阀和浮动件,所述容积体装设于所述瓶口部内,且所述容积体上成型有储液腔和出液口;所述阀座位于储液腔内且与容积体固定连接,且所述阀座上成型有连通所述出液口和储液腔的流道;所述软阀装设于所述阀座上,用于控制所述流道打开或关闭;所述浮动件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浮动件的外侧面与储液腔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供液体进入储液腔的间隙,所述浮动件在排液结束时移动至容积体设有出液口的一端并与所述阀座相贴紧封堵所述流道。

优选地,所述容积体包括管状本体和封堵部,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封堵部封堵,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延伸部,相连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延伸部上还设有防止浮动件移出容积体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封堵部的外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抵挡部,所述瓶口部上成型有与所述抵挡部相互抵挡的支撑平面。

优选地,所述阀座上还成型有容纳槽,所述软阀装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控制所述流道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阀座的外侧面向外凸起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封堵部位于储液腔内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实现卡接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浮动件包括浮动基座和密封膜,所述浮动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向外凸起形成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在排液结束时套设在所述阀座上且所述顶面封堵所述流道,所述底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密封膜覆盖所述底面并与所述凹槽形成一密闭的内部空腔。

优选地,所述浮动基座设有导向环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分布在导向环周围的定位柱,所述封堵部位于储液腔内的端面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实现导向定位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软阀具有一球壳形的阀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仅通过倒置瓶体即可完成储液腔内完全填充满液体,并在软阀的作用下,储液腔内的液体无法排出,避免产生滴、漏、潵现象的发生;排液结束时,浮动件封堵流道,即使用力挤压瓶体,液体也无法通过流道从出液口排出;

(2)仅占用瓶口部内部空间,可使用通用塑料瓶,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容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阀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二示意图。

附图标记:1、瓶体,11、瓶口部,111、支撑面,2、容积体,21、出液口,22、储液腔,23、管状本体,231、延伸部,232、开口,233、限位部,24、封堵部,241、抵挡部,3、阀座,31、流道,32、容纳槽,33、卡接部,4、软阀,5、浮动件,51、浮动基座,511、导向环,512、定位柱,513、凹槽,52、密封膜,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可倒持挤压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包括瓶体1、容积体2、阀座3、软阀4和浮动件5。其中,瓶体1用于盛装液体,所述瓶体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瓶口部11,容积体2密封地装设在瓶口部11内,其上成型有出液口21和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腔22;阀座3位于储液腔22内并与容积体2固定连接,且阀座3上成型有连通出液口21和储液腔22的流道31;软阀4装设于阀座3上,控制所述流道31打开或关闭;浮动件5可移动地装设于储液腔22内,并且浮动件5的外侧面与储液腔2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液体进入储液腔22中的间隙6,当储液腔22开始储液时,倒持瓶体1,瓶体1内的液体通过间隙6进入储液腔22中,浮动件5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从容积体2设有出液口21的一端移动至容积体2的另一端,液体填充整个储液腔22后完成储液,当储液腔22内的液体排出后,浮动件5移动至容积体2设有出液口21的一端并与所述阀座3相配合封堵所述流道31,即使在挤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液体无法流出。

具体地,瓶口部11具有一支撑平面111和一与支撑片面相接的外侧面,外侧面上成型有螺纹,瓶口部11通过螺纹与瓶盖(图未示)实现密封连接。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容积体2装设于瓶口部11内,其包括一管状本体23和将管状本体23一端进行封堵的封堵部24。其中,管状本体23上成型所述储液腔22,封堵部24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一抵挡部241;管状本体23的外径尺寸与瓶口部11的内径尺寸相当,使得管状本体23可内嵌于瓶口部11内,并且管状本体23内嵌于瓶口部11内时抵挡部241抵挡在支撑平面111内。

进一步地,管状本体23的另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延伸部231,相邻两个延伸部231之间形成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232,使得吸入的空气可通过开口232进入瓶体1内。

更进一步地,延伸部231上还设有防止浮动件5移出容积体2的限位部233,在储液过程中,浮动件5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从容积体2设有出液口21的一端移动至容积体2的另一端,并在限位部233的作用下,浮动件5停止移动。

如图2所示,阀座3位于储液腔22内并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容积体2固定连接,其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外侧面,承载基座上成型有贯通顶面和底面的流道31,实施时,流道31连通出液口21和储液腔22,使得储液腔22内的液体可通过流道31从出液口21排出。

进一步地,阀座3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装设软阀4的容纳槽32,实施时,软阀4装设于容纳槽32内,控制流道31的打开或关闭。

更进一步地,阀座3的外侧面向外凸起形成有卡接部33,封堵部24位于储液腔22内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卡接部33相配合实现卡接的卡槽242。

本实施例中,软阀4具有一球壳形的阀头部,使得向外开启压力大于向内开启的压力,使得瓶体1内的液体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无法排出,从而达到防止瓶体1内液体泄漏的目的。

如图4所示,浮动件5包括浮动基座51和密封膜52,浮动基座5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外侧面,其中,浮动基座51的顶面向外凸起形成环状的导向环511,排液结束时,浮动件5的导向环511套设在阀座3的外围,并且浮动件5的顶面与阀座3相贴紧,实现对流道31的封堵,使液体无法通过流道31排出。

进一步地,浮动基座51的顶面还设有分布在导向环511周围的若干个定位柱512,封堵部24位于储液腔22内的端面上设有与定位柱512相配合实现导向定位的定位槽243,当储液腔22内的液体排出后,浮动件5移动至容积体2设有出液口21的一端,并且浮动件5通过其上的定位柱512与定位槽243的配合使其上的导向环511能够套设在阀座3的外围,使浮动件5的顶面与阀座3快速贴紧,实现对流道31的封堵。

更进一步地,浮动基座51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513,密封膜52覆盖浮动基座51的底面并与所述凹槽513形成一密闭的内部空腔,在液体中形成浮力体,便于浮动件5在容积体2内上下浮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量配送流体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倒置容器,由于浮动件5的外侧壁与容纳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径向间隙6,瓶体1内的液体通过间隙6进入容纳腔中,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动件5移动至容积体2设有限位部233的一端,如图5所示,此时储液腔22中充满液体,充液完成。

当使用者用力挤压瓶体1时,浮动件5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存在压力差,使浮动件5向阀座3方向移动,浮动件5移动的过程中推动液体并使软阀4打开,液体通过流道31从出液口21排出。当浮动件5移动至与阀座3贴紧时,如图6所示,浮动件5封堵流道31,即使用力挤压瓶体1,液体也无法通过流道31从出液口21排出。

当使用者停止挤压并松开瓶体1时,瓶体1在恢复原形状过程中外部空气容易通过软阀4进入瓶体1内,完成容积置换。而吸入的空气推动浮动件5移动至容积体2设有限位部233的一端,此时液体逆向运动形成储液腔22内的体积交换,空气可通过容积体2上的开口232漂浮至液体液面,形成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