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2433发布日期:2019-10-09 01:0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



背景技术:

稀释剂是一种为了降低树脂粘度,改善其工艺性能而加入的与树脂混溶性良好的液体物质。分别有活性稀释剂和非活性稀释剂。油漆涂料中热固性树脂需加入稀释剂来降低它的粘度而便于进一步加工,这些稀释剂实际上都是比树脂便宜的有机溶剂,因此也起降低加工成本的致廉作用。

稀释剂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到滴液装置,现有的滴液装置,功能单一,不方便控制,所以现提出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包括金属套,所述金属套一侧外壁通过螺固定有弧形握柄,所述金属套底端设有螺接座,且螺接座内壁螺接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内壁底端位置卡接有金属网筒,所述金属网筒顶端与金属套顶端内壁抵接,所述金属套顶端外壁中间位置开有插接孔,且插接孔内壁插接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底端螺接有滴液管,所述储液瓶底端外壁中间位置设有密封套,且滴液管与密封套插接,所述滴液管侧壁顶端位置卡接有塑料盘,且塑料盘与金属网筒内壁插接,所述滴液管侧壁靠近塑料盘顶端位置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液孔,所述弧形握柄侧壁顶端位置设有铰接座,且铰接座内壁铰接有曲杆,所述曲杆一端设有盖片,所述金属套顶端外壁靠近盖片位置处开有透气孔,所述曲杆侧壁靠近盖片位置处卡接有弹簧件,且弹簧件底端与弧形握柄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金属杆顶端螺接有金属帽,且金属帽侧壁开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盖片底端外壁设有橡胶凸块,且橡胶凸块与透气孔内壁卡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瓶由透明树脂吹塑成型,且储液瓶侧壁设有液位标线。

优选的,所述弧形握柄侧壁嵌接有橡胶防滑件,且橡胶防滑件侧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三个弧形豁口。

优选的,所述塑料盘侧壁开有环形密封槽,且环形密封槽内壁卡接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金属杆,方便调节导液孔的位置,方便调节滴液量,减少操作失误,方便控制,同时配合设置的金属网筒,可以对稀释剂进行过滤,丰富装置功能,减少杂质的影响。

2.通过设置的储液瓶,配合设置的螺接座,方便拆卸,方便清理维护,配合设置的盖片和曲杆,通过改变储液瓶内气压来控制稀释剂滴落,相对于传统阀门控制,方便维护,更加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滴液管、2储液瓶、3液位标线、4金属套、5盖片、6金属杆、7弹簧件、8曲杆、9弧形握柄、10橡胶防滑件、11金属网筒、12导液孔、13塑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稀释剂用滴液装置,包括金属套4,金属套4一侧外壁通过螺固定有弧形握柄9,金属套4底端设有螺接座,且螺接座内壁螺接有储液瓶2,储液瓶2内壁底端位置卡接有金属网筒11,金属网筒11顶端与金属套4顶端内壁抵接,金属套4顶端外壁中间位置开有插接孔,且插接孔内壁插接有金属杆6,金属杆6底端螺接有滴液管1,储液瓶2底端外壁中间位置设有密封套,且滴液管1与密封套插接,滴液管1侧壁顶端位置卡接有塑料盘13,且塑料盘13与金属网筒11内壁插接,滴液管1侧壁靠近塑料盘13顶端位置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液孔12,弧形握柄9侧壁顶端位置设有铰接座,且铰接座内壁铰接有曲杆8,曲杆8一端设有盖片5,金属套4顶端外壁靠近盖片5位置处开有透气孔,曲杆8侧壁靠近盖片5位置处卡接有弹簧件7,且弹簧件7底端与弧形握柄9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杆6顶端螺接有金属帽,且金属帽侧壁开有防滑纹路,盖片5底端外壁设有橡胶凸块,且橡胶凸块与透气孔内壁卡接,储液瓶2由透明树脂吹塑成型,且储液瓶2侧壁设有液位标线3,弧形握柄9侧壁嵌接有橡胶防滑件10,且橡胶防滑件10侧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三个弧形豁口,塑料盘13侧壁开有环形密封槽,且环形密封槽内壁卡接有橡胶圈。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抽拉金属杆6,将滴液管1抽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向储液瓶2中注入适量的稀释剂,然后将储液瓶2与螺接座螺接固定,然后通过按压金属杆6使得稀释剂液位盖过导液孔12合适位置,然后按压曲杆8,带动盖片5移动,使得透气孔与外界气压连通,然后稀释剂通过导液孔12,穿过滴液管1滴落,实现滴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