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128发布日期:2019-08-31 01:3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餐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今餐饮行业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快餐配送服务显得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在快餐的饭菜装配过程中,大都是通过人工将已盛有饭的餐盘分流至打菜流水线上进行打菜,由于打菜流水线的运转速度快,因此也必须要求餐盘分流人员的餐盘分流速度要快,然而这样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疲惫,不利于提高快餐饭菜装配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快餐饭菜装配的整体效率,本申请提供了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第一传送装置,其用于输送已盛装有饭的餐盘,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设有分流区;

检测装置,其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

摆动分流装置,其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将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发送分流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分流信号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对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进行分流。

如上所述的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所述分流信号为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且所述检测装置向所述主控制器交替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主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一侧,所述主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另一侧。

如上所述的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所述摆动分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的摆动分流架、设于所述摆动分流架上并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分流驱动机、与所述分流驱动机传动连接的分流转动轴以及设于所述分流转动轴上并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摆动以推动餐盘使餐盘分流的分流曲柄。

如上所述的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所述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输送已盛装有饭的餐盘的自动分饭装置,所述自动分饭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自动分饭机和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设有位置与所述自动分饭机相对应的出饭区,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将餐盘输送至出饭区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自动分饭机内储存有饭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有饭信号,所述主控制器在共同接收到有饭信号和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自动分饭机向出饭区上的餐盘出饭。

如上所述的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有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有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有盘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一传送装置启动传送,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无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第一无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第一无盘信号控制第二传送装置停止传送,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无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第二无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在共同接收到第一无盘信号和第二无盘信号时控制第一传送装置停止传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中,通过摆动分流装置替代人工对已盛装有饭的餐盘进行分流,能够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便于将餐盘分流输送至打菜流水线上进行打菜以提高饭菜的装配效率,且由于摆动分流装置的分流速度快,能够匹配打菜流水线的运转速度,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快餐饭菜装配的整体效率,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2是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第一传送装置2、检测装置3和摆动分流装置4。

第一传送装置2用于输送已盛装有饭的餐盘,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上设有分流区。检测装置3与所述主控制器1信号连接。摆动分流装置4与所述主控制器1信号连接,所述检测装置3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2将已盛装有饭的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1发送分流信号,所述主控制器1根据分流信号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4对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进行分流。通过摆动分流装置替代人工对已盛装有饭的餐盘进行分流,能够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便于将餐盘分流输送至打菜流水线上进行打菜以提高饭菜的装配效率,且由于摆动分流装置的分流速度快,能够匹配打菜流水线的运转速度,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快餐饭菜装配的整体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具体的,主控制器是型号为ATmega88的主控制器,为了便于主控制器精准控制摆动分流装置4进行分流作业,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用于检测餐盘是否到达分流区且型号为NYP-18S5NA的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摆动分流装置4将已盛有饭的餐盘分流成两列输送至打菜流水线上,以便打菜流水线上两边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打菜作业从而提高打菜效率,所述分流信号为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且所述检测装置3向所述主控制器1交替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具体的,当检测装置3检测到第奇数个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1发送第一信号,当检测装置3检测到第偶数个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从而实现向所述主控制器1交替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主控制器1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4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一侧,所述主控制器1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4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另一侧。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摆动分流装置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上的摆动分流架41、设于所述摆动分流架41上并与所述主控制器1信号连接的分流驱动机42、与所述分流驱动机42传动连接的分流转动轴43以及设于所述分流转动轴43上并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上摆动以推动餐盘使餐盘分流的分流曲柄44。具体的,当主控制器1收到第一信号时,主控制器1控制分流驱动机使分流驱动机控制分流曲柄完成一个摆动周期以将餐盘推送至一侧,当主控制器1收到第二信号时,主控制器1控制分流驱动机停止不动,使餐盘在第一传送装置上沿初始的输送方向输送,从而在第一传送装置上将已盛有饭的餐盘分流成两列,充分满足使用要求。

另外,所述自动分饭线上的餐盘分流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输送已盛装有饭的餐盘的自动分饭装置5,所述自动分饭装置5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1信号连接的自动分饭机51和第二传送装置52,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2上设有位置与所述自动分饭机51相对应的出饭区,为了有效实现自动精准出饭,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用于检测餐盘是否到达出饭区且型号为为NYP-18S5NA的接近传感器,所述检测装置3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2将空餐盘输送至出饭区时向所述主控制器1发送到位信号,为了精准检测自动分饭机51内是否储存有饭,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用于检测自动分饭机内是否有饭且型号为E3Z-T61-D(L)的光电传感器,所述检测装置3在检测到所述自动分饭机51内储存有饭时向所述主控制器1发送有饭信号,所述主控制器1在共同接收到有饭信号和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自动分饭机51向出饭区上的餐盘出饭。

为了提高餐盘输送的自动化程度,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用于检测第二传送装置52和第一传送装置2上有无餐盘且型号为E3Z-T61-D(L)的光电传感器,所述检测装置3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2上有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1发送有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有盘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2和第一传送装置2启动传送,所述检测装置3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2上无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1发送第一无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第一无盘信号控制第二传送装置52停止传送,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2无餐盘时向所述主控制器1发送第二无盘信号,所述主控制器1在共同接收到第一无盘信号和第二无盘信号时控制第一传送装置2停止传送。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第二传送装置将空餐盘输送至出饭区,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出饭区处有餐盘时向主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且检测装置在检测到自动分饭机内有饭时向主控制器发送有饭信号,主控制器在共同接收到有饭信号和到位信号时控制自动分饭机向出饭区上的餐盘出饭,出饭后第二传送装置将已盛装有饭的餐盘输送至第一传送装置处,第一传送装置将已盛有饭的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将已盛装有饭的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发送分流信号,主控制器根据分流信号控制所述摆动分流装置对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进行分流,具体的,分流信号为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且检测装置向主控制器交替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即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奇数个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偶数个餐盘输送至分流区时,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从而实现向主控制器交替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主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摆动分流装置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一侧,主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摆动分流装置将输送至分流区处的餐盘分流至另一侧,从而实现将已盛装有饭的餐盘分流输送至打菜流水线上。为了提高餐盘输送的自动化程度,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有餐盘时向主控制器发送有盘信号,主控制器根据有盘信号控制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一传送装置启动传送,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二传送装置上无餐盘时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一无盘信号,主控制器根据第一无盘信号控制第二传送装置停止传送,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第一传送装置无餐盘时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二无盘信号,主控制器在共同接收到第一无盘信号和第二无盘信号时控制第一传送装置停止传送。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