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560发布日期:2019-11-05 22:4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运输皮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机是工矿企业广泛应用的输送机械,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更换磨损的胶带托辊是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皮带机本身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加上皮带上载有的沉重物质,要更换托辊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皮带机自重一般都在50kg/m以上,沉重的带面直接压在托辊上,对托辊的拆卸安装造成严重的障碍。而托辊的自身重量也在10-25kg左右,更换时由于没有专用的辅助支撑工具,经常采用人抬肩扛的方式拆卸和安装托辊,甚至在有些空间或角度狭小的区域需要用手拉葫芦将带面整体提起来才能作业,每更换一个托辊一般需要3-4人同时作业15分钟才能完成。洗煤分公司三厂在用胶带机11条,托辊共计3万余个,每日都有磨损的托辊需要更换,不仅耗时,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稍不注意还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和作业风险。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不会损伤皮带带面的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创造出指点从而将皮带顶起,使繁重的劳动变的轻松,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安全。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且该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且该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螺杆的顶端设置有圆形锁环,所述圆形锁环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托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交叉固定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撑座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部的“U”型支撑板,所述“U”型支撑板的开口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托辊架相匹配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连接框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操作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撑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圆形锁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固定块的形状为“T”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位于圆形锁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支耳和后支耳,所述前支耳和后支耳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圆形锁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安全性好

该装置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轻巧,极大的节省了检修人员的体力,提高检修效率,减少了维护检修人员,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和经济效益,产品投入使用后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更换,安装任务,从而避免了换辊时多人在皮带上、下手拉肩扛皮带等情况发生,能够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安全效益非常明显;

2.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由于皮带自身重量大,再加上本身具有很大的张紧力,日常检查检修更换、安装托辊需要3-4人才能完成,劳动强度大,检修效率低下,而该实用新型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更换工作,省力快捷,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中支撑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中支撑件与圆形锁环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U”型支撑板,2为第一螺杆,3为操作手柄,4为第二螺杆,5为圆形锁环,6为第二支撑杆,7为第一支撑杆,8为固定块,9为底板,10为定位凹槽,11为前支耳,12为锁紧螺栓,13为后支耳,14为连接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便携式托辊更换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杆2、第二螺杆4和连接框14,所述连接框1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且该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杆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框1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且该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螺杆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螺杆4的顶端设置有圆形锁环5,所述圆形锁环5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托辊的支撑件。所述连接框14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操作手柄3,具体的,操作手柄3与连接框14垂直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操作手柄3来调节支撑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部位托辊的空间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连接框14来实现第一螺杆2与第二螺杆4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由于连接框14采用的是框型结构,能将皮带的整体压力分散在框型结构的各个支杆上,进而提高了连接框14的使用寿命,支撑效果更好。

所述支撑件包括交叉固定的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6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6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度。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6构成十字交叉的支撑平面,确保了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且避免了对皮带带面的损伤。

所述支撑座包括底板9和固定在底板9上部的“U”型支撑板1,所述“U”型支撑板1的开口端固定在底板9的上表面上。

所述底板9的底部设置有与托辊架相匹配定位凹槽10,所述定位凹槽10的截面为三角形。底板9通过该定位凹槽10与托辊架连接,实现了工作过程中对整个装置的固定。

所述支撑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固定块8与所述圆形锁环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8的形状为“T”形。具体的,“T”形的固定块8共有三个连点,其中两个连接点与圆形锁环5固定,另外一个连接点与支撑件固定,该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将厚重的皮带机带面支撑起来,消除托辊外部压力。通过采用连接框14及第一螺杆2、第二螺杆4这种可伸缩调节的结构,从而对支撑件的高度进行了适当调节,满足了中间托辊、边托辊和底托辊各部位的空间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位于圆形锁环5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支耳11和后支耳13,所述前支耳11和后支耳13通过锁紧螺栓12与所述圆形锁环5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将支撑件旋转一定角度后并锁紧固定,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