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475发布日期:2019-09-29 15:2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其内部净高度至少应为2m。由于电梯本身重量较大,电梯升降过程中曳引绳摩擦时产生较大噪音以及电动开门时产生的摩擦,导致现有的电梯工作过程中噪声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电梯本身重量较大,电梯升降过程中曳引身摩擦时产生较大噪音以及电动开门时产生的摩擦,导致现有的电梯工作过程中噪声影响较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提供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包括桥厢体、侧边基座、电磁导向系统和桥厢稳定组件;所述桥厢体包括内桥厢和外桥厢,内桥厢和外桥厢之间形成隔音空腔,隔音空腔内填充吸音棉;所述桥厢体上方安装承重架,承重架上安装侧边基座;所述侧边基座上安装电磁滚动轮,电磁滚动轮上安装电磁导向系统;所述侧边基座底部延伸至桥厢体底部,桥厢体底部安装桥厢稳定组件;所述桥厢稳定组件包括隔音底板和吸音降噪块,隔音底板安装在桥厢体底部,隔音底板边缘处连接缓冲侧板;所述缓冲侧板上边缘与桥厢体下端面边缘连接为整体,缓冲侧板与隔音底板之间形成吸音缓冲腔,吸音缓冲腔内安装缓冲弹簧,吸音缓冲腔内填充减震降噪胶体;所述隔音底板下方设置有限位卡条,限位卡条下端面设置有止位卡槽,止位卡槽底部设置有吸音降噪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桥厢和外桥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散热孔,散热孔之间形成导流腔,导流腔上安装导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边基座包括主支撑杆和侧边支撑杆,主支撑杆安装在桥厢体上端面一侧,侧边支撑杆由两根,分别安装在桥厢体侧面两侧边处;侧边支撑杆的尺寸与电梯导轨的尺寸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导向系统包括电磁启动器和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接至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连接至电磁启动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弹簧上端面安装缓冲顶块,缓冲顶块安装在桥厢体底部,缓冲弹簧底端安装在隔音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层桥厢体的设计,在隔音空腔内填充吸音棉,利用吸音棉吸收桥厢体外部的噪音,确保桥厢体内部为低噪音状态;利用电磁导向系统带动电磁滚轮在电梯导轨上滑动,减小桥厢体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噪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当桥厢体停止在楼层出口处时,止位卡槽卡接在楼层止位处,吸音降噪块将止位卡槽与楼层止位处接触产生震动噪音吸收掉;吸音缓冲腔内缓冲弹簧减轻桥厢体停止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减少噪音产生,减震降噪胶体进一步吸收噪音,保持桥厢体内部的低噪音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桥厢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桥厢体;11、内桥厢;12、外桥厢;13、隔音空腔;14、吸音棉;2、承重架;3、侧边基座;4、电磁滚动轮;5、电磁导向系统;6、桥厢稳定组件;61、隔音底板;62、缓冲侧板;63、吸音缓冲腔;64、缓冲弹簧;65、减震降噪胶体;66、限位卡条;67、止位卡槽;68、吸音降噪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包括桥厢体1、侧边基座3、电磁导向系统5和桥厢稳定组件6;所述桥厢体1包括内桥厢11和外桥厢12,内桥厢11和外桥厢12之间形成隔音空腔13,隔音空腔13内填充吸音棉14;所述桥厢体1上方安装承重架2,承重架2上安装侧边基座3;所述侧边基座3上安装电磁滚动轮4,电磁滚动轮4上安装电磁导向系统5;所述侧边基座3底部延伸至桥厢体1底部,桥厢体1底部安装桥厢稳定组件6;所述桥厢稳定组件6包括隔音底板61和吸音降噪块68,隔音底板61安装在桥厢体1底部,隔音底板61边缘处连接缓冲侧板62;所述缓冲侧板62上边缘与桥厢体1下端面边缘连接为整体,缓冲侧板62与隔音底板61之间形成吸音缓冲腔63,吸音缓冲腔63内安装缓冲弹簧64,吸音缓冲腔63内填充减震降噪胶体65;所述隔音底板61下方设置有限位卡条66,限位卡条66下端面设置有止位卡槽67,止位卡槽67底部设置有吸音降噪块68。

进一步的,所述内桥厢11和外桥厢1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散热孔,散热孔之间形成导流腔,导流腔上安装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侧边基座3包括主支撑杆和侧边支撑杆,主支撑杆安装在桥厢体1上端面一侧,侧边支撑杆由两根,分别安装在桥厢体1侧面两侧边处;侧边支撑杆的尺寸与电梯导轨的尺寸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导向系统5包括电磁启动器和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连接至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连接至电磁启动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64上端面安装缓冲顶块,缓冲顶块安装在桥厢体1底部,缓冲弹簧底端安装在隔音底板61上。

具体的:

桥厢体1包括内桥厢11和外桥厢12,内桥厢11和外桥厢12之间形成隔音空腔13,采用双层桥厢体的设计,在隔音空腔13内填充吸音棉14,利用吸音棉14吸收桥厢体1外部的噪音,确保桥厢体1内部为低噪音状态;所述桥厢体1上方安装承重架2,承重架2上安装侧边基座3;所述侧边基座3上安装电磁滚动轮4,电磁滚动轮4上安装电磁导向系统5;利用电磁导向系统5带动电磁滚轮4在电梯导轨上滑动,减小桥厢体1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噪音;

侧边基座3底部延伸至桥厢体1底部,桥厢体1底部安装桥厢稳定组件6;所述桥厢稳定组件6包括隔音底板61和吸音降噪块68,隔音底板61安装在桥厢体1底部,隔音底板61边缘处连接缓冲侧板62;所述缓冲侧板62上边缘与桥厢体1下端面边缘连接为整体,缓冲侧板62与隔音底板61之间形成吸音缓冲腔63,吸音缓冲腔63内安装缓冲弹簧64,吸音缓冲腔63内填充减震降噪胶体65;所述隔音底板61下方设置有限位卡条66,限位卡条66下端面设置有止位卡槽67,止位卡槽67底部设置有吸音降噪块68;当桥厢体1停止在楼层出口处时,止位卡槽67卡接在楼层止位处,吸音降噪块68将止位卡槽67与楼层止位处接触产生震动噪音吸收掉;吸音缓冲腔63内缓冲弹簧64减轻桥厢体2停止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减少噪音产生,减震降噪胶体65进一步吸收噪音,保持桥厢体1内部的低噪音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