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材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5101发布日期:2020-04-21 22: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薄片材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片材料容器以及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由薄片材料构成的软包装容器,近年来,以提高保形性等为目的,提出了在薄片材料的层间部分性地设置非接合部,并且在该非接合部封入空气等填充材料而构成填充部的类型的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2560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部,并且由层叠薄片构成的薄片材料容器,

所述层叠薄片包含:

内侧薄片;

覆盖该内侧薄片的外侧的中间薄片;以及

覆盖该中间薄片的外侧的外侧薄片,

所述层叠薄片被配设于夹持所述容纳部的两侧,

通过所述内侧薄片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被接合,所述内侧薄片形成内袋,

在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具有彼此部分性地被接合的接合部、和被设为非接合的非接合部,

在该非接合部中的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之间形成有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

在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能够透过可见光的透光部,

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具有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重叠的部分,

所述内侧薄片或者所述内容物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视觉辨认。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侧面图。

图3是关于容纳了内容物的状态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图1的iii-iii截面图,(a)表示在容纳部内填满了内容物的状态,(b)是表示从(a)的状态内容物减少了的状态的图。

图4(a)是构成薄片材料容器的内袋的内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外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c)是中间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通过接合外侧薄片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的一部分而形成填充部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上侧立体图。

图7是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图6的vii-vii截面的图。

图8(a)是构成薄片材料容器的内袋的内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外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c)是表示中间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

图9是表示通过接合外侧薄片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的一部分而形成填充部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内表面侧)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侧面图。

图12是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图10的xii-xii截面的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4(a)是构成薄片材料容器的内袋的内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外侧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c)是表示中间薄片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

图15是表示通过接合外侧薄片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的一部分而形成填充部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内表面侧)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7是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图16的xvii-xvii截面的图。

图18是表示加饰部露出的状态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9是表示带逆止阀的带泵的盖的示意性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具有填充部的容器中,存在于与填充部相邻的部位、即填充物封入部和其以外的部分的边界的凹陷(高低差)中,容易残留容纳物。于是,为了抑制存在于填充物封入部和其以外的部分的边界的凹陷中的容纳物的残留,考虑在具有填充部的包覆体的内侧,设置容纳容纳物的内袋。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材料容器以及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具有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并且形成内袋的内侧薄片或者内容物能够从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视觉辨认。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填充部提高刚性并给予薄片材料容器以在仅加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表面的通常的膜装饰中无法表现的立体感。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

还有,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即,以下说明的构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修改、改进,本发明中当然包括其等同物。

此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概要)

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的概要,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的正面图,图2是侧面图。图3是关于容纳了内容物96的状态的薄片材料容器c(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的图1的iii-iii截面图,并且图3(a)示出在容纳部10a中填满了内容物96的状态,图3(b)是示出内容物96从图3(a)的状态减小的状态的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具有容纳内容物96的容纳部10a,并且由层叠薄片120构成。

层叠薄片120包括内侧薄片123、覆盖内侧薄片123的外侧的中间薄片122、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并且被配设于夹持容纳部10a的两侧。

内侧薄片123通过内侧薄片123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被接合而形成内袋10,在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具有彼此部分性地被接合的接合部25、和被设为非接合的非接合部61、62。利用该接合部25的接合例如通过热封来进行。

在非接合部61、62中的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之间形成有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41、42。在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能够透过可见光的图3所示的透光部34a、34b以及图2所示的透光部34c。

在外侧薄片121设有透光部34a,在中间薄片122设有透光部34b,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各个的透光部34a、34b具有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观察彼此重叠的部分。这里,对于“透光部”而言,如图2所示且下述的开口26那样,包含通过在空间没有构件而具有透光性的构件。通过具备外侧薄片121中没有构件的部分(透光部)和中间薄片122中没有构件的部分(透光部)互相重叠的部分来形成开口2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侧薄片121中没有构件的部分和中间薄片122中没有构件的部分统一表示为透光部34c。

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各个的透光部34a、34b可以具有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观察彼此重叠的部分,不需要在透光部34a及透光部34b的所有区域上彼此重叠。

内侧薄片123或者内容物96被构成为能够通过透光部34a、34b、34c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视觉辨认。

如图3的各图所示,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具备薄片材料容器c和容纳于容纳部10a的内容物96。

上述的“夹持容纳部10a的两侧”是指,夹持容纳部10a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例如,当容纳部是截面五边形状时,是包含任意的一面侧和与该一面相对的两面的任一或两侧的两侧的概念。此外,夹持容纳部10a的方向是任意的,除了如薄片材料容器c那样表背方向以外,也可以是上下方向、横宽方向、斜上下方向。

另外,内侧薄片123、中间薄片122和外侧薄片121的各个薄片进一步也可以是由层叠的层构成的薄片。

作为形成内袋10的内侧薄片123,下述的内侧薄片123是将一块薄片弯曲并将其周缘的一部分彼此接合而成的薄片,但也可以不弯曲多块内侧薄片而将其周缘的一部分彼此接合而形成内袋10。

“填充部41、42”不限定于在所有非接合部61、62形成的填充部,也可以形成于具有多个的非接合部的一部分。

“填充材料”可以设为流体(气体或液体)、固体(例如粉粒体、树脂颗粒等)或半固体(例如发泡材料等),优选为空气等气体。

“透光部34a、34b、34c”是如下概念:除了通过是透明或半透明而具有透光性的材质(透光部34a、34b)之外,也包含设置于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开口26(图2和图3的各图)那样的通过在空间没有构件而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透光部34c)。透光部也可以形成于中间薄片122和外侧薄片121的整体。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光部34a、34b、34c在各个薄片上被配设于相对于内侧薄片12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直线性地透过来自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的可见光的位置。还有,本说明书中的“透光性”表示基于厚度或材质的光的透过性,特别是指能够透过可见光(400nm~700nm)的功能。关于“能够透过可见光”,也可以是与薄片材料容器c中的其他部位相比,可见光透过率较高地形成。另外,可见光透过率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100%以下。可见光透过率可以按照jisk7375:2008来测定。

关于透光部34a、34b具有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观察彼此重叠的部分,具体而言,透光部34a、34b在夹持薄片材料容器c的容纳部10a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重叠的部分。

具体地,在透光部34a、34b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未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遮光构件)。另一方面,只要是至少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则该构件也可以设置于透光部分34a、34b之间。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中的透光部34a、34b向内侧薄片123不被遮光构件遮断地透过。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能够视觉辨认”,不限定于能够清楚地识别,而是指人能够识别任意的存在。

在内侧薄片123具有能够透过可见光的透光性时(换言之,在内侧薄片123具有透光部时),内容物96可以经由内侧薄片123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视觉辨认。

在由作为软包装材料的层叠薄片构成的薄片材料容器中,外容器会随着构成内容器的薄片的变形而变形。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在构成外容器的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之间具有填充部41、42而提高了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维持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内侧薄片123或内容物96构成为能够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视觉辨认,从而能够将在仅加饰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表面的通常的膜装饰中无法表现的立体感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除了图1~图3,主要参照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的细节进行说明。图4(a)是构成薄片材料容器c的内袋10的内侧薄片123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4(b)是外侧薄片121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4(c)是中间薄片122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将外侧薄片121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122的一部分接合而形成填充部41、42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如图3所示且上述那样具有容纳内容物96的容纳部10a,并且由层叠薄片120构成。

层叠薄片120包括内侧薄片123、覆盖内侧薄片123的外侧的中间薄片122、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薄片120通过从大致中央部被折回,且其一部分的周缘进行接合而形成薄片材料容器c。

在折回后的单方的端部设有顶部22。顶部22具有能够将容纳部10a内的内容物96排出到外部的开口部14。此外,在顶部22,安装有用于将容纳部10a内的内容物96吐出到外部的喷口30。喷口30插通于内侧薄片123的开口部14以及中间薄片122的开口部24a、外侧薄片121的开口部24而设置。

在薄片材料容器c中,如在图2中表示侧面图那样,被接合的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中的被折回而相对的周缘部通过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不被接合而分离,而形成有作为周缘部间的间隙的开口26。该开口26作为上述的透光部34c,以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使内部的内侧薄片123(加饰部36a)露出。

还有,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关系的说明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说明在如图1所示使薄片材料容器c自立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即,薄片材料容器c载置于水平的载置面的状态的底部是下方,其相反侧成为上方。

薄片材料容器c通过填充材料被填充到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之间的非接合部61、62,而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膨胀的填充部41、42。填充部41、42沿着中间薄片122的边缘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如图3的各图所示,内侧薄片123的一部分可以与中间薄片122分离,内袋10的容积可以根据内容物96的容纳量而增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薄片123被构成为可以从中间薄片122的顶部22的一部分以外分离。

这样,内侧薄片123的一部分被构成为能够从中间薄片122分离,而可以容易地排出内袋10内的内容物96,并且可以抑制内袋10中的内容物96的残留。此外,使用者可以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经由透光部34a、34b、34c而视觉辨认内袋10的膨胀状况。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内袋10的膨胀状况来确认内容物96的容纳量。

此外,对应于内袋10的内容积的减小,以在内侧薄片123产生褶绉的方式使内侧薄片123松弛,在内侧薄片123和中间薄片122之间产生空间。因此,由内侧薄片123构成的内袋10成为复杂的立体的形状,呈现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观,特征性的美观被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

如图4(a)所示,在内侧薄片123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a。内侧薄片123的加饰部36a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观察,位于与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各个的透光部34a、34b、34c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透光部34a、34b、34c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具体地,在加饰部36a和透光部34b之间、以及透光部34a和透光部34b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另外,在加饰部36a和透光部34c之间、以及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中构成透光部34c的部位彼此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

另一方面,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则该构件也可以设置于内侧薄片123和中间薄片122之间、或者中间薄片122和外侧薄片121之间的、加饰部36a与构成透光部34a、34b或透光部34c的部位之间。

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上的透光部34a、34b、34c而透过到内侧薄片123的加饰部36a。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中,整个内侧薄片123具有有彩色。即,在整个内侧薄片123形成有由有彩色加饰的加饰部36a。

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仅在内侧薄片123的外表面施以有彩色,也可以仅在一部分施以有彩色、无彩色或图案,另外,不管透光性的有无。

本说明书中的“加饰部”包括图案、色彩、文字或记号,是除了通过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等任意印刷形成的加饰部之外,也包括通过贴附已经印刷的收缩膜而形成的加饰部的概念。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中,它们的整体具有透光性。即,透光部34a形成于外层121的整体,透光部34b形成于中间薄片122的整体。这样,通过在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整体形成透光部34a、34b,可以扩大形状根据内容积而改变的内袋10(内侧薄片123)的露出范围并且提高美观。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是仅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一部分具有透光部34a、34b的结构,也可以是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观察,仅透光部34a、34b的一部分彼此重叠。另外,也可以仅具备开口26、即透光部34c。于是,透光部34a、34b、34c也可以在从薄片材料容器c的外侧可以视觉辨认加饰部36a的位置,形成于外侧薄片121和中间薄片122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可以经由透光部34a、34b、34c视觉辨认设置于内侧薄片123的加饰部36a,并且可以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以美观。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1)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1)的上侧立体图。图7是示出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的截面图,并且是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的图。图8(a)是示出构成薄片材料容器c1的内袋10s的内侧薄片123s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8(b)是示出外侧薄片121s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图8(c)是示出中间薄片233s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的图。图9是示出通过接合外侧薄片121s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122s的一部分而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内表面侧)的图。

另外,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区别线种来表示加饰部。具体地,将下述的外侧薄片121s的外侧加饰部36e、36f、36g由粗线表示。另外,将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中与外侧薄片121s紧贴的部分由细线表示,将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部分中比外表面更位于内侧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由虚线表示。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是具有填充部41s、42s、44s并且被施以立体花束状的加饰的容器。

如图6~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由包含内侧薄片123s、覆盖内侧薄片123s的外侧的中间薄片122s、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s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s的层叠薄片120s构成。

在外侧薄片121s和中间薄片122s之间,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41s、42s、44s被形成于一部分。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中,透光部34d、34e、34f设置于外侧薄片121s中的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非接合部61s、62s、64s。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在外侧薄片121s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外侧加饰部36e、36f、36g至少形成于非接合部61s、62s、64s。

于是,在中间薄片122s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

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形成于从薄片材料容器c1的外侧观察与设置于外侧薄片121s的透光部34d、34e、34f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透光部34d、34e、34f从薄片材料容器c1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中,在设置有填充部41s、42s、44s的部分具有透光部34d、34e、34f,并且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位于与透光部34d、34e、34f重叠的位置。

具体地,在中间薄片122s中的设置有中间加饰部36b、36c、36d的部位和外侧薄片121s中的设置有透光部34d、34e、34f的部位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另一方面,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则该构件也可以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与外侧薄片121s之间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和透光部34d、34e、34f之间。

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外侧薄片121的透光部34d、34e、34f而透过到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还有,本说明书中的“透过可见光”是指可见光作为物理现象通过,并且包括通过人类的视觉无法识别。

根据这样的结构,会产生填充于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外表面的外侧薄片121s与中间加饰部36b、36c、36d之间的填充材料(空气等)量的间隙。因此,通过设置于具有透光性的外侧薄片121s的外侧加饰部36e、36f、36g、以及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可以表现出立体的加饰。

透光部34e、34g设置于外侧薄片121s和中间薄片122s的各个中的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非接合部61s、62s、64s。在内侧薄片123s(内袋10s)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h。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1中,整个内侧薄片123s具有有彩色。即,在整个内侧薄片123s形成有由有彩色加饰的加饰部36h。外侧薄片121s和中间薄片122s的各个的透光部34e、34g具有从薄片材料容器c1的外侧观察彼此重叠的部分。加饰部36h形成于从薄片材料容器c1的外侧观察与外侧薄片121s中的透光部34e、中间薄片122s中的透光部34g重叠的位置,并且设置于通过透光部34e,34g从薄片材料容器c1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在内侧薄片123s中的设置有加饰部36h的部位和中间薄片122s中的设置有透光部34g的部位之间、以及透光部34g和透光部34e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另一方面,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则在内侧薄片123s和中间薄片122s之间、或者中间薄片122s和外侧薄片121s之间的加饰部36h和透光部34g之间、以及透光部34g和透光部34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该构件。

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外侧薄片121s的透光部34e和中间薄片122s的透光部34g而透过到内侧薄片123s的加饰部36h。

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是仅在内侧薄片123s的外表面施以有彩色,也可以是仅在一部分施以有彩色、无彩色或图案,另外,不管透光性的有无。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薄片121s中形成填充部41s、42s、44s的非接合部61s、62s、64s,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36e、36f、36g。

因此,如果通过在填充部41s、44s填充填充材料,并沿厚度方向膨胀,从而使外侧薄片121s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并且使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包括凹凸形状的部位的话,则可以更加立体地表现出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并且可以增强加饰效果。

此外,通过组合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和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上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可以由不同的加饰面实现立体加饰效果。

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可以相对于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错开而配置,如果外侧加饰部36e、36f、36g具有透光性的话则也可以重叠而配置。另外,外侧加饰部36e、36f、36g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在某方向上与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完全重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从设置于外侧薄片121s中不是外侧加饰部36e、36f、36g的部分的透光部34d、34e、34f能够从其他方向视觉辨认设置于中间薄片122s的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即可。

特别是在薄片材料容器c1中的不同的进深位置上,由于能够进行加饰表现,因而能够增强装饰的变化。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内侧薄片123s的加饰部36h中表现水中的环境的加饰部、在中间薄片122s中表现地上的环境的中间加饰部、在外侧薄片121s中表现空中的环境的外侧加饰部。

即,加饰部36h、中间加饰部36b、36c,36d和外侧加饰部36e、36f、36g也可以根据内侧薄片123s、中间薄片122s和外侧薄片121s的位置关系而作为不同的加饰表现。通过这样做,可以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1以作为空间立体上具有统一感的加饰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第三实施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2(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2)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2(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2)的正面图,图11是侧面图。图12是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2的截面图,是表示图10的xii-xii截面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2是构成为能够从薄片材料容器c2的外侧视觉辨认如花瓶那样被加饰的内袋10t的容器。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2具有容纳内容物96的内袋10t(容纳部10ta),并且由层叠薄片120t构成,并连接于内袋10t,并且具备能够将内容物96吐出到外部的图10所示的取出部(带泵的盖90)。

层叠薄片120t包括内侧薄片123t、覆盖内侧薄片123t的外侧的中间薄片22t、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t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t。在外侧薄片121t和中间薄片122t之间,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41t、42t被形成于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薄片120t通过从大致中央部被折回,并且其一部分的周缘接合而形成薄片材料容器c2。即,中间薄片122t和外侧薄片121t遍及取出部(带泵的盖90)和薄片材料容器c2的底部23t而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外侧薄片121t和中间薄片122t整体上具有透光性,但是如图12所示,将填充部41t、42t部分作为透光部34h,将背面及正面部分作为透光部34i而进行特别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2的填充部41t、42t分别配设于薄片材料容器c2中的横宽方向的两侧部分,在内侧薄片123t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i、36j。加饰部36i、36j在内侧薄片123t中横宽方向上的两侧部分之间由三维的形状形成。

“三维的形状”是指除了形成为二维形状的平面形状的形状,包括多面形状或在xyz方向上分别延伸的曲面形状的形状。作为加饰部36i、36j的“三维的形状”,在俯视时,更优选以与薄片材料容器c2的外形的纵横比不同的纵横比形成。

填充部41t、42t在填充有液体、气体作为填充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填充的构件的内压,外表面容易成为曲面状。因此,当将填充部41t、42t设置于薄片材料容器c2的两侧部分时,薄片材料容器c2的外形带有圆形。

此处,将包括填充部41t、42t的外侧薄片121t和中间薄片122t设为具有透光性的薄片,将内侧薄片123t的加饰部36i、36j作为三维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有棱角的花瓶状)而能够视觉辨认。即,从薄片材料容器c2的外侧观察,分别形成于外侧薄片121t和中间薄片122t的透光部34h、34i彼此重叠,通过透光部34h、34i,可以视觉辨认内侧薄片123t的加饰部36i、36j。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2以在仅由外侧薄片121t形成的外观上无法表现的特殊的美观。

这样,优选为如下的结构:将内袋10t设计成看起来例如花瓶状等特殊物品的形状,并且使该设计引人注目。例如,如果将外侧薄片121t和中间薄片122t中至少形成填充部41t、42t的部位设计成透明的话,则可以赋予薄片材料容器c2以高的外观性。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部41t、42t作为设置于薄片材料c2的横宽方向的两侧部分的填充部来说明,但是根据这种结构,薄片材料容器c2的形状的稳定性较高而优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

例如,可以是上下方向、进深方向的两侧,其方向是任意的。即,本发明所涉及的“两侧”是指任意方向的两侧。此外,例如如枕式容器那样,填充部41t、42t也可以设置于任意方向上的两侧的至少一方。

另外,填充部41t、42t如图10所示在与连结取出部(带泵的盖90)和底部23t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部分上从底部23t立起而设置。

作为“取出部”,除了带泵的盖90之外,也可以仅为喷头。

“连结取出部和底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上下方向,但是不限于连结相当于取出部的喷头或带泵的盖90和底部23t的一直线的方向,是规定具有一定程度宽度的方向的方向。例如,即使是在上侧的侧面安装有喷头或带泵的盖90的情况,也是指连结上侧和底部侧的方向。

此外,填充部41t、42t也可以在与连结取出部(带泵的盖90)和底部23t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部分上设置于任意位置,特别是设置于两侧部分中最外缘的附近,更优选为设置于最外缘。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提高薄片材料容器c2的姿势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内侧薄片123t具有:位于薄片材料容器c2的两侧部分且在容纳部10ta和填充部41t、42t之间与填充部41t、42t相对的相对面(进深面10tb)、和位于处于薄片材料容器c2的两侧部分的相对面(进深面10tb)之间且与相对面(进深面10tb)交叉的交叉面(正面10tc和背面10td)。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饰部36i、36j构成为包含设置于进深面10tb的加饰部36i和设置于交叉面(正面10tc和背面10td)的加饰部36j,并且连续地设置于相对面(进深面10tb)和交叉面。加饰部36i可以至少设置于相对面(进深面10tb)。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填充部41t、42t而成为带有圆形的外观形状,填充部41t、42t也具有透光部34h,从而与填充部41t、42的外观不同的加饰部36i的进深的某外观能够经由透光部34h视觉辨认。

特别地,相较于设置于进深面10tb的加饰部36i和设置于背面10td的加饰部36j,在薄片材料容器c2的横宽方向外侧,设置有具有透光部34h的带有圆形的填充部41t、42t。因此,不同于带有圆形的填充部41t、42t的外观的、处于薄片材料容器c2的内部的内袋10t以多面形状有棱角那样的加饰部36i、36j的外观可以经由透光部34h视觉辨认,外观性提高。此外,加饰部36i和加饰部36j在薄片材料容器c2中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各个连续地设置。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加饰部36i、36j,如是否为花瓶那样的一物品那样表现为外观。

内侧薄片123t使两侧部分被配设于夹持容纳部10ta的两侧的中间薄片122t彼此夹持。内侧薄片123t具有处于两侧部分的被夹持部(侧终端10te)和处于未被中间薄片122t彼此夹持的中央部分的中央部(进深面10tb、正面10tc、背面10td)。加饰部36、36j设置于中央部(进深面10tb、正面10tc、背面10td)。在被夹持部(侧终端10te)中,内侧薄片123t可以被接合于中间薄片122t,也可以不被接合。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薄片123t的侧终端10te没有设置加饰部,加饰部36i、36j设置于进深面10tb,正面10tc、背面10td。即,仅在内侧薄片123t中构成容纳部10ta的部分设置有加饰部36i、36j,加饰部没有设置于从容纳部10ta向两侧延伸出的内侧薄片123t的侧终端10te。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进深方向的两侧延伸的进深面10tb彼此可以看起来似乎在进深方向上是连续的形状。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只要是加饰部36i、36j至少设置于中央部(进深面10tb、正面10tc、背面10td),并且实现在进深方向上是连续的形状那样的视觉效果即可。例如,加饰部也可以设置于被夹持部(侧终端10te)。此时,加饰部36i如果是与设置于被夹持部上的加饰部分离的不同的加饰,则在薄片材料容器c2中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可以表现为似乎连续地形成,因而优选。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的正面图。图14(a)是构成薄片材料容器c3的内袋10u的内侧薄片123u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外侧薄片121u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图14(c)是表示中间薄片122u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外表面侧)。图15是示出通过接合外侧薄片121u的一部分和中间薄片122u的一部分而形成填充部41u、42u的状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内表面侧)的图。

薄片材料容器c3是通过设置于外侧薄片121u、中间薄片122u和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外侧加饰部36k、中间加饰部36m和加饰部36n)组合而产生美学效果的容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如图13~图15所示,由包含内侧薄片123u、覆盖内侧薄片123u的外侧的中间薄片122u、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u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u的层叠薄片120u构成。

在外侧薄片121u和中间薄片122u之间,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41u、42u被形成于一部分。

如图13和图14(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中,在内侧薄片123u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n。此外,在外侧薄片121u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36k。

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36n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观察,位于与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的各个的透光部34j、34k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透光部34j、34k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在加饰部36n和透光部34j之间、以及透光部34j和透光部34k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另外,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的话,则在内侧薄片123u和中间薄片122u之间、或者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之间的加饰部36n和透光部34j、34k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该构件。

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上的透光部34j、34k而透过到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36n。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中,整个内侧薄片123u(内袋10u)具有有彩色。即,在整个内侧薄片123u形成有通过有彩色加饰的加饰部36n。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仅在内侧薄片123u的外表面施以有彩色,也可以仅在一部分施以有彩色、无彩色或图案,另外,不管透光性的有无。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将可见光通过透光部34k、34j而相对于设置于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36n透过,从而除了设置于外侧薄片121u的外侧加饰部36k所得到的加饰效果之外,能够对薄片材料容器c3赋予加饰部36n所得到的追加的加饰效果。

在由塑料容器和设置于塑料容器的内侧的剥离膜构成的未图示的一般分层瓶中,塑料容器和剥离膜由一个型坯成形。于是,由于由剥离膜和塑料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封闭空间,因此难以在剥离膜的塑料容器的相对面侧施加装饰。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由层叠薄片120u构成,通过个别地形成内侧薄片123u、中间薄片122u和内侧薄片123u并将一部分接合,从而可以形成层叠薄片120u。因此,可以在形成层叠薄片120u的前阶段中,在内侧薄片123u设置加饰部36n。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薄片123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n,在中间薄片122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36m。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观察,加饰部36n位于与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的各个的透光部34j、34k重叠的位置,并且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观察,中间加饰部36m位于与外侧薄片121u的透光部34k重叠的位置。

如之前说明的那样,加饰部36n和中间加饰部36m位于通过透光部34k、34j而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在中间加饰部36m和透光部34k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没有设置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另外,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的话,则在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之间的中间加饰部36m和透光部34k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该构件。

通过这样构成,可见光可以经由外侧薄片121u中的透光部34k透过到中间薄片122u的中间加饰部36m。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可见光可以通过透光部34k、34j而相对于设置于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36n进行透过,并且将可见光通过透光部34k而相对于设置于中间薄片122u的中间加饰部36m进行透光,从而除了设置于外侧薄片121u的外侧加饰部36k所得到的加饰效果之外,可以对薄片材料容器c3赋予中间加饰部36m和加饰部36n所得到的追加的加饰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薄片122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36m,在外侧薄片121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36k,在外侧薄片121u设有透光部34k。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观察,中间加饰部36m位于与外侧薄片121u的透光部34k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透光部34k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可见光可以通过透光部34k而相对于设置于中间薄片122u的中间加饰部36m进行透过,从而除了设置于外侧薄片121u的外侧加饰部36k所得到的加饰效果,可以对薄片材料容器c3赋予中间加饰部36m所得到的追加的加饰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3在内侧薄片123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n,在中间薄片122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36m,在外侧薄片121u设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36k。

从薄片容器c3的外侧观察,加饰部36n位于与中间薄片122u和外侧薄片121u的各个的透光部34j、34k重叠的位置。

从薄片容器c3的外侧观察,中间加饰部36m位于与外侧薄片121u的透光部34k重叠的位置。

加饰部36n、中间加饰部36m和外侧加饰部分36k分别位于经由透光部34k、34j,或经由透光部34j,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或直接接触可见光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将可见光可以通过透光部34k、34j而相对于加饰部36n进行透过,并且将可见光可以通过透光部34k而相对于中间加饰部36m进行透过,从而除了外侧加饰部36k所得到的加饰效果之外,可以对薄片材料容器c3赋予中间加饰部36m、加饰部36n所得到的追加的加饰效果。

中间加饰部36m和外侧加饰部36k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并且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观察,与设置于内侧薄片123u的加饰部分36n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加饰部36n、中间加饰部36m和外侧加饰部36k分别以重叠的状态位于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透光可见光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加饰部36n、中间加饰部36m和外侧加饰部36k的任意多个在重叠的状态下能够从薄片材料容器c3的外侧视觉辨认,因此,可以赋予高的外观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图19对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4(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薄片材料容器c4)的正面图,图17是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图16的xvii-xvii的截面的图。图18是表示加饰部36p露出的状态下的薄片材料容器c4的正面图,图19是示出带逆止阀的带泵的盖90的示意性的部分截面图。

薄片材料容器c4(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是具有当容纳部10a内的内容物96减少的时候,使加饰部36p露出于薄片材料容器c4的外侧的功能的容器。

如图16~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4由包含内侧薄片123v、覆盖内侧薄片123v的外侧的中间薄片122v、以及覆盖中间薄片122v的外侧的外侧薄片121v的层叠薄片120v构成。在外侧薄片121v和中间薄片122v之间,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41、42被形成于一部分。此外,薄片材料容器c4具备能够将内容物96从容纳部10a吐出到外部的带泵的盖90。

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薄片材料容器c4)在内侧薄片123v、中间薄片122v或外侧薄片121v的至少任一个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36p(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内侧薄片123v设置有加饰部36p的示例)。此外,加饰部36p也可以设置于这些薄片的多个。

具体而言,加饰部36p设置于在薄片材料容器c4中夹持容纳部10a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背面侧)。

内侧薄片123v通过内侧薄片123v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被接合而形成内袋10v。于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饰部36p设置于内袋10v的背面侧的内表面。

内侧薄片123v具有透光部34p,中间薄片122v具有透光部34n,外侧薄片121v具有透光部34m。

具体地,透光部34m、34n、34p在所有外侧薄片121v、中间薄片122v和内侧薄片123v中,设置于从薄片材料容器c4中的一侧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面侧)与加饰部36p重叠的部位。

在透光部34m、34n和34p的各个之间,除了内容物96之外,没有设置不具透光性的构件。另一方面,如果是至少具备具有透光性的部位的构件的话,则在内侧薄片123v和中间薄片122v之间或中间薄片122v和外侧薄片121v之间的加饰部36p和透光部34m、34n、34p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该构件。

通过这样构成,当内容物96不被容纳的时候以及容纳具有透光性的内容物96的时候,从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的正面侧经由透光部34m,34n、34p,可见光可以透过到加饰部36p。

根据上述结构,当不具有透光性或与加饰部36p相同颜色或相同色系的内容物96容纳在容纳部10a中时,如图16所示,可以不使加饰部36p露出于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ca4的外部。另一方面,当从容纳部10a中内容物96减少,容纳部10a(内袋10v)沿进深方向收缩时,或者如图18所示当内容物96从容纳部10a用完时,可以露出加饰部36p。即,使用者可以视觉辨认加饰部36p来确认内容物96的减少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饰部36p仅设置于薄片材料容器c4的背面侧(一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加饰部也可以设置于薄片材料容器c4的正面侧(相反侧)。即,加饰部也可以设置于薄片材料容器c4中夹持容纳部10a的两侧。

根据这种结构,当从容纳部10a中内容物96减少,容纳部10a(内袋10v)沿进深方向收缩的时候,或者液面下降的时候,可以使背面侧的加饰部36p露出,并与正面侧的加饰部重叠,并对薄片材料容器c4赋予追加的加饰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薄片123v的一部分可以与中间薄片122v分离,并且内袋10v的容积可以根据内容物96的容纳量而增减。在内袋10v安装有逆止阀80。该逆止阀80能够使内容物96从内袋10v中吐出并且以防止空气逆流入内袋10v的方向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逆止阀80设置于具有压下部93和送液管95的带泵的盖90。然后,带泵的盖90的盖部91安装在喷口30,并且通过将带泵的盖90安装在内袋10v,逆止阀80间接地安装在内袋10v。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止阀80由缸部80a、在缸部80a内可以往复运动的活塞部80b、将活塞部80b推回到突出位置的弹簧80c、设置于下部的球体形状的吸入阀80d、以及设置于上部的球体形状的吐出阀80e构成。

当使用者向下方按压压下部93时,连接到压下部93的活塞部80b克服弹簧80c的施力而向下方移动。此时,活塞部80b下方的空间内的压力增加,吐出阀80e瞬间地从活塞部80b向上方浮起。

当使用者解除压下部93的压入时,活塞部80b通过缸部80a的施力而向上方移动。此时,活塞部80b下方的空间内的压力减小,吸入阀80d瞬间地向上方浮起。

从由吸入阀80d浮起而连通的间隙,内容物96向压力降低的缸部80a内经由送液管95吸上来。然后,吸入阀80d通过自重向下方移动,以抑制空气向下方移动并进入到内袋10v中。

当使用者进一步向下方按压压下部93,活塞部80b下方的空间中的压力增加时,从吐出阀80e从活塞部80b向上方浮起而连通的间隙,向喷嘴部94供给内容物96,内容物96从喷嘴部94吐出。

这样,当逆止阀80安装到内袋10v时,内袋10v的内容积根据内容物96的量而增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假设外侧薄片121v或中间薄片122v不具有透光性的话,则难以确认内袋10v中的内容物96的内容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4中,在所有内侧薄片123v、中间薄片122v和外侧薄片121v中,在薄片材料容器c4中的正面侧设有透光部34m、34n、34p。因此,使用者可以经由透光部34m、34n、34p确认根据内容物96的内容量而变化的内袋10v的外形并确认内容物96的内容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c4中,如上所述,当内容物96从容纳部分10a内减少时,能够使加饰部36p露出。即,使用者可视觉辨认加饰部36p来确认内容物96的减少状况。

本发明所涉及的“逆止阀”,只要是能够防止空气流入内袋10v,不限于上述结构所涉及的逆止阀80。例如,例如,可以应用直接安装到内袋10v的鸭嘴阀或其他构造的逆止阀,也可以设置于喷口30。

例如,作为构成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薄片121、121s、121t、121u、121v、中间薄片122、122s、122t、122u、122v、以及内侧薄片123、123s、123t、123u、123v的各个薄片,可以使用合成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丙烯类等的树脂。但是,只要是具有作为容纳内容物的容器的功能,则不限于此。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薄片121、121s、121t、121u、121v、中间薄片122、122s、122t、122u、122v、以及内侧薄片123、123s、123t、123u、123v的各个薄片也可以进一步由层叠的层构成。例如,作为这些层,设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拉伸尼龙(ony)的层、由蒸镀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透明蒸镀pet的层、拉伸尼龙的层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它们的组合。

于是,设置于各薄片的加饰部也可以仅设置于层叠的层的一部分的层。另外,除了上述的各个薄片之外,薄片材料容器也可以额外地具备其他的薄片。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部,并且由层叠薄片构成的薄片材料容器,

所述层叠薄片包含:

内侧薄片;

覆盖该内侧薄片的外侧的中间薄片;以及

覆盖该中间薄片的外侧的外侧薄片,

所述层叠薄片被配置于夹持所述容纳部的两侧,

所述内侧薄片通过所述内侧薄片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彼此被接合而形成内袋,

在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具有彼此部分性地被接合的接合部、和被设为非接合的非接合部,

在该非接合部中的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之间形成有封入了填充材料的填充部,

在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各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能够透过可见光的透光部,

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具有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彼此重叠的部分,

所述内侧薄片或者所述内容物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视觉辨认。

(2)根据(1)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内侧薄片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中间薄片分离。

(3)根据(1)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内侧薄片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中间薄片分离,所述内袋的容积能够对应于所述内容物的容纳量而增减。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透光部是设置于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开口。

(5)根据(4)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开口是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中的被折回而相对的周缘部间的间隙。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双方的所述透光部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内侧薄片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直线性地透过来自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的可见光的位置。

(7)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所述透光部设置于所述外侧薄片和所述中间薄片的各个中的形成所述填充部的所述非接合部,

在所述内侧薄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该加饰部形成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8)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透光部设置于所述外侧薄片中形成所述填充部的所述非接合部,

在所述中间薄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

该中间加饰部形成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设置于所述外侧薄片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9)根据(8)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在所述外侧薄片中形成所述填充部的所述非接合部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

(10)根据(9)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填充部具有凹凸形状,并且所述外侧加饰部形成为包含所述凹凸形状的部位。

(11)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所述填充部设置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中的两侧部分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内侧薄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该加饰部在所述内侧薄片中的所述两侧部分之间由三维的形状形成。

(12)根据(11)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填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中的所述两侧部分。

(13)根据(11)或(12)中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具备连接于所述内袋并且能够将所述内容物吐出到外部的取出部,

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遍及所述取出部和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底部而设置,

所述填充部在与连结所述取出部和所述底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两侧部分上从所述底部立起而设置。

(14)根据(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内侧薄片具有:

位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所述两侧部分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填充部之间与所述填充部相对的相对面;以及

位于处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所述两侧部分的所述相对面之间且与所述相对面交叉的交叉面,

所述加饰部至少设置于所述相对面。

(15)根据(14)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加饰部设置于所述相对面和所述交叉面,并且形成为多面形状。

(16)根据(15)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加饰部包括连续地设置于所述相对面和所述交叉面的部位。

(17)根据(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所述内侧薄片中,使所述两侧部分被配设于夹持所述容纳部的两侧的所述中间薄片彼此夹持,

所述内侧薄片具有:

位于所述两侧部分的被夹持部;以及

位于未被所述中间薄片彼此夹持的中央部分的中央部,

所述加饰部设置于所述中央部。

(18)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所述内侧薄片的所述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19)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在所述外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

所述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20)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在所述中间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

所述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中间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外侧薄片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加饰部和所述中间加饰部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21)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中间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

在所述外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

所述中间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外侧薄片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22)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在所述中间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中间加饰部,

在所述外侧薄片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外侧加饰部,

所述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的各个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中间加饰部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外侧薄片的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加饰部、所述中间加饰部和所述外侧加饰部分别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23)根据(22)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加饰部、所述中间加饰部和所述外侧加饰部是对应于所述内侧薄片、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的加饰表现。

(24)根据(22)或(23)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所述中间加饰部和所述外侧加饰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设置于所述内侧薄片的所述加饰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加饰部、所述中间加饰部和所述外侧加饰部分别以重叠的状态位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25)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所述中间薄片或所述外侧薄片的至少任一个,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该加饰部设置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中夹持所述容纳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方侧,

所述透光部在所述内侧薄片、所述中间薄片和所述外侧薄片的全部中设置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中的从所述一方侧的相反侧起与所述加饰部重叠的部位。

(26)根据(25)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所述加饰部设置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中夹持所述容纳部的两侧。

(27)根据(25)或(26)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所述内侧薄片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中间薄片分离,

所述内袋的容积可以根据所述内容物的容纳容量而增减,

在所述内袋安装有逆止阀,

该逆止阀使从所述内袋吐出所述内容物成为可能,以防止空气逆流到所述内袋内的方向安装。

(28)一种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其中,具备(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和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内容物。

(29)根据(28)所述的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薄片、所述中间薄片或所述外侧薄片的至少任一个,设置有实施了加饰的加饰部,

该加饰部形成于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观察与所述透光部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通过所述透光部从所述薄片材料容器的外侧透过可见光的位置,

所述内容物与所述加饰部的颜色为同色或同色系。

符号的说明

10、10s、10t、10u、10v内袋

10a、10ta容纳部

10tb进深面(相对面)

10tc正面(交叉面)

10td背面(交叉面)

10te侧终端(被夹持部)

14开口部

22顶部

23t底部

24、24a开口部

25接合部

26开口

30喷口

34a、34b、34c、34d、34e、34f、34g、34h、34i、34j、34k、34m、34n、34p透光部

36a、36h、36i、36j、36n、36p加饰部

36b、36c、36d、36m中间加饰部(加饰部)

36e、36f、36g、36k外侧加饰部(加饰部)

41、41s、41t填充部

42、42s、42t填充部

44s填充部

61s非接合部

62、62s非接合部

64s非接合部

80逆止阀

80a缸部

80b活塞部

80c弹簧

80d吸入阀

80e吐出阀

90带泵的盖(取出部)

91盖部

93压下部

94喷嘴部

95送液管

96内容物

120、120s、120t、120u、120v层叠薄片

121、121s、121t、121u、121v外侧薄片

122、122s、122t、122u、122v中间薄片

123、123s、123t、123u、123v内侧薄片

c、c1、c2、c3、c4薄片材料容器

ca、ca1、ca2、ca4内容物填装薄片材料容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