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4466发布日期:2019-05-10 23:3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壳体是用于安装变速器传动机构及其附件的壳体结构,其中变速器壳体又分为变矩器壳体和主壳体,变矩器壳体的一端与主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

变速器壳体在装配时,首先将变矩器壳体与发送机结合的面为基准面放置在托盘上,之后靠人工将主壳体从吸塑托盘上搬运到变矩器壳体的另一面上,进行变速器的相关的零件的装配。

采用人工搬运主壳体的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对主壳体的搬运到位,但是主壳体较重体积较大,人工搬运比较困难;同时人工装配时看不到主壳体的另一面的变矩器壳体,容易与变矩器壳体或者托盘产生磕碰,而且人工将主壳体与吸塑托盘拆分,需要很大力气,操作困难,无法保证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工搬运主壳体的方式,操作困难,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包括夹具带动机构和夹具;

所述夹具带动机构与夹具连接,所述夹具用于对壳体进行夹取,所述夹具在所述夹具带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以使壳体搬运到位;

所述夹具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连接机构;

所述第一支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板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板在连接机构的带动下能够做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板的运动;

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夹紧腔,以使壳体夹紧在夹紧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件;

所述驱动件与第一支板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支板连接,以使第二支板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能够做远离或靠近第一支板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三定位件;

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上,第一定位件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一支点,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二支点,所述第三定位件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三支点。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夹取托盘的托盘夹取件;

所述托盘夹取件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托盘夹取件设在第一支板上,另两个托盘夹取件设在第二支板上,且所述托盘夹取件设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的外侧,所述托盘夹取件与托盘的夹取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夹取件为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的夹取端上设有远离夹紧腔方向凹陷的凹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背板;

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相对设置并连接在背板上,所述第一支板与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与背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托盘定位件;

所述托盘定位件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托盘定位件设在第一支板的外侧,另两个托盘定位件设在第二支板的外侧,用于实现对托盘的定位;所述托盘定位件与托盘的定位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定位件包括定位柱、缓冲件和连接套;

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背板连接,所述缓冲件及连接套套接在定位柱,所述缓冲件的一端与背板抵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与连接套抵接。

本发明提供的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所述夹具带动机构与夹具连接,所述夹具用于对壳体进行夹取,所述夹具在所述夹具带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实现对壳体的搬运到位,避免了人工搬运的操作复杂性;所述第一支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板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支板能够在连接机构的带动能够做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板的运动;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夹紧腔,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支板的第一定位部与壳体的一端卡紧,之后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支板靠近第一支板移动,使得第二定位部与壳体的另一端卡紧,实现对壳体的夹取到位,替代了人工的搬运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夹具;200-托盘夹取件;300-背板;400-托盘定位件;101-第一支板;102-第二支板;103-连接机构;104-第一定位部;105-第二定位部;106-驱动件;107-连接件;108-第一定位件;109-第二定位件;110-第三定位件;201-凹槽;401-定位柱;402-缓冲件;403-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所述壳体自动上线夹紧装置包括夹具带动机构和夹具100;所述夹具带动机构与夹具100连接,所述夹具100用于对壳体进行夹取,所述夹具100在所述夹具带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以使壳体搬运到位;所述夹具100包括第一支板101、第二支板102和连接机构103;所述第一支板10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板102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板101与第二支板102通过连接机构103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02在连接机构103的带动下能够做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板101的运动;所述第一支板10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04,所述第二支板102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05,所述第一定位部104与第二定位部105之间形成夹紧腔,以使壳体夹紧在夹紧腔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夹具带动机构为机器人或机械手,所述夹具100的左端设有第一支板101,所述夹具100的右端设有第二支板102,所述第一支板10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板102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板101的右侧与第二支板102的左侧形成夹紧腔,所述第二支板102能够在连接机构103的带动下沿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板101的方向移动,实现对壳体的夹紧;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板101与第二支板102处于远离状态;在使用时,夹具带动机构带动夹具100到达壳体的夹取位置处,首先将第一支板101的第一定位部104与壳体的左端卡紧,之后夹具带动机构不再运动,启动连接机构103,通过连接机构103的作用,使得第二支板102靠近第一支板101运动,直到第二定位部105与壳体的右端卡紧为止,实现将壳体定位在第一支板101与第二支板102内,方便对壳体的夹紧,避免了人工的参与。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103包括驱动件106和连接件107;所述驱动件106与第一支板101连接,所述驱动件10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107与第二支板102连接,以使第二支板102在驱动件106的带动下能够做远离或靠近第一支板101的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件106为气缸,所述连接件107为连接支座,所述驱动件106的壳体固定在第一支板101的上面,所述驱动件10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107固定在第二支板102上,需要对第一支板101与第二支板10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启动驱动件106,驱动件106带动第二支板102移动,采用气缸与连接支座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104包括第一定位件108和第二定位件109,所述第二定位部105包括第三定位件110;所述第一定位件108与第二定位件109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101上,第一定位件108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一支点,所述第二定位件109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二支点,所述第三定位件110用于卡紧壳体的第三支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件108与第二定位件109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101上,所述第一定位件108卡紧壳体的左侧的第一支点,第二定位件109卡紧壳体的左侧的第二支点,所述第二定位件109设在第二支板102上,所述第二支板102卡紧壳体右侧的第三支点,实现对壳体的卡紧;采用三点定位的方式,保证壳体固定卡紧在夹紧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件108、第二定位件109与第三定位件110均为定位销。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的定位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两面一销、两销一面的定位方式,只要夹具100能够实现对壳体的夹紧即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夹取托盘的托盘夹取件200;所述托盘夹取件20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托盘夹取件200设在第一支板101上,另两个托盘夹取件200设在第二支板102上,且所述托盘夹取件200设在第一定位部104及第二定位部105的外侧,所述托盘夹取件200与托盘的夹取孔对应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托盘夹取件20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托盘夹取件200设在第一支板101的左侧,另两个托盘夹取件200设在第二支板102的右侧,用于夹取放置壳体的托盘,实现对托盘的夹取,避免了人工的搬运。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夹取件200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夹取端上设有远离夹紧腔方向凹陷的凹槽201。

所述托盘夹取件200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有远离夹紧腔方向凹陷的凹槽201,当第二支板102上的连接柱在连接机构103的带动下移动到托盘的夹取孔上时,连接柱插入到托盘内,之后再次移动第二支板102,使得托盘的左侧卡紧在左侧的连接柱的凹槽201内,托盘的右侧卡紧在右侧连接柱的凹槽201内,此时托盘左右两侧均卡紧在连接柱的凹槽201内,提取及携带方便,避免托盘与夹具100的脱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300;所述第一支板101与第二支板102相对设置并连接在背板300上,所述第一支板101与背板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02与背板300滑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板101与背板3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02与背板300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下面与背板300的上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02连接在滑轨的上面,实现第二支板102与背板300的滑动连接,方便对第一支板101及第二支板102的连接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300上还设有托盘定位件400;所述托盘定位件40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托盘定位件400设在第一支板101的外侧,另两个托盘定位件400设在第二支板102的外侧,用于实现对托盘的定位;所述托盘定位件400与托盘的定位孔对应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背板300上设有托盘定位件400,两个托盘定位件400连接在背板300的左侧,且设在第一支板101的外侧,另两个托盘定位件400连接在背板300的右侧,且设在第二支板102的外侧,所述托盘定位件400插入托盘的定位孔内,用于实现对托盘的定位,为托盘的托盘夹取件200的夹取提供稳定的定位,方便对托盘的夹取。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定位件400包括定位柱401、缓冲件402和连接套403;所述定位柱401的一端与背板300连接,所述缓冲件402及连接套403套接在定位柱401,所述缓冲件402的一端与背板300抵接,所述缓冲件402的另一端与连接套403抵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件402为弹簧,所述定位柱401的下端与背板300的上面连接,所述缓冲件402与连接套403由下至上依次套接在定位柱401上,所述缓冲件402的下端与背板300抵接,所述缓冲件402的上端与连接套403的下端抵接,需要对托盘进行夹取时,首先托盘定位件400的定位柱401插入到托盘的定位孔内,随着定位柱401的插入弹簧被压缩,之后连接柱进入到托盘的夹取孔内,当连接柱的凹槽201卡紧在托盘的侧面后,之后提取托盘,夹具带动机构将托盘输送到工位,实现对托盘的夹取;托盘输送完毕后,缓冲件402恢复原状,方便下一夹取动作的使用。

在使用时,夹具带动机构带动夹具100到达待取壳体处后,夹具带动机构带动夹具100的第一支板101的第一定位部104与壳体的一侧的第一支点与第二支点连接,当第一定位部104与壳体连接后,夹具带动机构停止动作,启动驱动件106,在驱动件106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支板102沿靠近第一支板101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支板102的第二定位部105与壳体的另一侧的第三支点连接,夹紧壳体,夹具带动机构带动夹具100及壳体运动并放置到线体托盘上,实现对壳体的搬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