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7822发布日期:2019-04-12 23:3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特别涉及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输送机上可安装链式输送带来运输物品。链式输送带一般可分为链条式、链板式、链网式和板条式等。链式输送带在机械框架上,为了维持张力并使其运转,一般由驱动齿轮驱动,由从动齿轮引导换向,并由张紧装置维持输送带的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保持良好接触。输送机上还设有支撑辊轮及支撑结构平板,使输送带可承载被输送物品的重量。输送带上由多个带节相互铰接组成,制作和安装时必须精确校正以避免输送带运动时蛇行偏移。

输送机上的固定结构与运动结构之间必须具有较小的间隙,才能防止被运送的物料掉入输送机内。输送机上一般输送带与驱动齿轮或从动齿轮配合处设置挡板,通过控制挡板的形状以减小挡板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但是,输送带的各个带节之间的铰接结构使输送带在运动时容易发生带节跳动,使各个带节在通过挡板时无法平顺过渡。其技术缺陷在于:带节跳动使挡板与输送带之间需要预留较大的间隙,容易使细小的物料掉入输送机内,且不利于被输送的物料平稳地离开输送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可克服挡板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隙较大且物料离开输送带时运动不平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包括若干齿轮、输送带和挡板,输送带包括相互铰接的若干带节,输送带绕过齿轮且输送带的内侧与齿轮接触,挡板布置在输送带的外侧,挡板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带节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绕齿轮的中心布置。

作为改进,挡板的边缘设有弧形的过渡面,过渡面围绕齿轮的中心弯曲。

作为改进,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成围绕齿轮的中心弯曲的柱面。

作为改进,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成围绕齿轮的中心弯曲的扇环面。

作为改进,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包括传动轴,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个齿轮分别套在传动轴上,沿传动轴长度方向布置的各个齿轮的公称直径依次逐级增大。

作为改进,带节包括首尾相接的若干拼合单元,拼合单元沿传动轴的长度方向布置。

作为改进,沿传动轴长度方向布置的各个拼合单元两侧的铰接节距依次逐级增大。

有益效果:挡板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带节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绕齿轮的中心布置,使各个带节在通过挡板时与挡板之间的运动间隙保持紧密,有利于防止细小物料落入运动间隙内,也有利于使被输送的物料从输送带上平缓地过渡到挡板上。弧形的凸面可使输送带与被输送物件的接触面上形成空隙,从而大幅度降低输送带对被输送物件的吸附力,有利于使被输送物件与输送带容易快速分离,特别有利于输送带与柔软材质物件的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节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节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2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5,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包括若干齿轮1、输送带和挡板2,输送带包括相互铰接的若干带节3,输送带绕过齿轮1且输送带的内侧与齿轮1接触,挡板2布置在输送带的外侧,挡板2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4,带节3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5,与齿轮1接触的各个带节3上的凸面5围绕齿轮1的中心布置。

本实施例的挡板2固定安装在输送机的机架上,齿轮1相对输送机的机架自转,输送带在齿轮1的带动或引导下相对于挡板2运动。

挡板2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4,带节3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5,与齿轮1接触的各个带节3上的凸面5围绕齿轮1的中心布置,使各个带节3在通过挡板2时与挡板2之间的运动间隙4保持紧密,有利于防止细小物料落入运动间隙4内,也有利于使被输送的物料从输送带上平缓地过渡到挡板2上。

弧形的凸面5可使输送带与被输送物件的接触面上形成空隙,从而大幅度降低输送带对被输送物件的吸附力,有利于使被输送物件与输送带容易快速分离,特别有利于输送带与柔软材质物件的分离。

本实施例的挡板2的边缘设有弧形的过渡面6,过渡面6围绕齿轮1的中心弯曲。过渡面6使挡板2形成刀锋状的边缘,可提高挡板2与输送带之间的贴合程度,有利于抑制带节3跳动,使输送带运动更平稳。

本实施例中与齿轮1接触的各个带节3上的凸面5围成围绕齿轮1的中心弯曲的柱面。本实施例的输送带为形状平缓且输送路径笔直的输送带。本技术方案中的输送带还可以是转弯带、爬坡带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输送带。

实施例2:

参照图6至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为了使输送带可实现转弯输送物料,与齿轮1接触的各个带节3上的凸面围成围绕齿轮1的中心弯曲的扇环面。扇环面的布置方式使本技术方案的输送结构可适用于转弯带。扇环形的输送带可平衡物料转弯时所受的离心力,有利于防止物料侧滑出输送带以外。

为了配合扇环形的输送带,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包括传动轴7,齿轮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个齿轮1分别套在传动轴7上,沿传动轴7长度方向布置的各个齿轮1的公称直径依次逐级增大。

为了使扇环形的输送带的带节3便于制造装配,带节3包括首尾相接的六个拼合单元8,拼合单元8沿传动轴7的长度方向布置。本实施例的沿传动轴7长度方向布置的各个拼合单元8两侧的铰接节距依次逐级增大。

本技术方案中的齿轮1可以是驱动输送带运动的驱动齿轮,也可以是引导输送带改变运动方向的从动齿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隙紧密的输送结构,输送带绕过齿轮且输送带的内侧与齿轮接触,挡板布置在输送带的外侧,挡板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带节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绕齿轮的中心布置。有益效果:挡板的边缘与输送带之间设有运动间隙,带节的外侧设有弧形的凸面,与齿轮接触的各个带节上的凸面围绕齿轮的中心布置,使各个带节在通过挡板时与挡板之间的运动间隙保持紧密,有利于防止细小物料落入运动间隙内,也有利于使被输送的物料从输送带上平缓地过渡到挡板上。弧形的凸面可使输送带与被输送物件的接触面上形成空隙,有利于使被输送物件与输送带容易快速分离。本发明涉及输送机。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1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