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4238发布日期:2019-04-09 20:0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密闭活塞机构通过气压逐步转化成塔式升降器的装置,尤其是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



背景技术:

用较好的能够升降的支撑工具远距离地对空中具体点位物品实施操作,一致是人们所期盼的,如建筑人员的空中施工、维修人员的空中安装、摄像人员的空中拍摄、园林工人的空中修剪,特别是果实的采摘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人工采摘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对于某些较高或野外山区的果树,采摘难度大,果实破损及果树枝叶损坏率高,采摘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效率低。故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捷的升降器具就显得十分重要。长时期以来没有发现这方面较为适合的器具,只是出现了一些局部功能或相关的装置,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626153.7的文献中给出了“新型简易伸缩杆”,包括外管和伸入外管内的内管,当调节内管伸缩时,外管的内壁挤压软胶圈使之产生变形,从而使外管的内壁与软胶圈之间产生足以固定内管的摩擦力,直接拉动内管与外管即可实现简单的伸缩。此装置伸缩长度有限载荷量低适用性相对弱;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331168.0的文献中给出了“一种小型全自动多级快速伸缩杆装置”,包括一伸缩杆筒,伸缩杆筒包括固定筒和活动筒,活动筒内腔套有负载平台,固定筒上设有通过直流电机带动的牵引辊,伸缩杆筒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空气管路连接储气罐至直流气泵。此装置只有内外两级伸缩长度受限,不能中空物流稳定性不够,内部运动器械要求高适用性不足;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851268.7的文献中给出了“内部气压调节装置”,包括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内壁上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包括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通过调节组件隔离,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的体积。此装置只用于腔体内部的控制,不能进行外部特别是多级长度伸缩,适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该装置包括包括外壳、中心管架、回形活塞、转换机构、离合器、方管架杆、密封盖、载物台板,其特征在于:压力系统,所述压力系统包括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板条底架和输气总管,所述板条底架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包括压力转换箱、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右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直圆管、第一圆环盘、有孔圆盘、第一圆盘、第四弹簧、第二圆环盘和第二撑杆,所述直圆管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环盘,所述直圆管的内部从右往左依次设有有孔圆盘、第一圆盘、第二圆环盘,所述有孔圆盘和第二圆环盘固定在管壁上,所述有孔圆盘和第一圆盘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圆盘的左侧面上设有垂直的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圆环盘的环孔处在直圆管的外部,所述第一阀门将第一圆环盘的环孔与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左端设有压力转换箱,所述压力转换箱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直圆管开口端与第一圆孔相接,所述第二撑杆末端处于五角形楔块的下方,所述第二阀门直圆管的左端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中间套设有第三圆环盘,所述第三圆环盘设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二支管的左端设有第四圆环盘,所述第二输气管和第三输气管都与第一输气管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的第一支管右端设有输气总管,所述输气总管与加压器相连,所述中心管架置于外壳的內底中心,所述压力系统置于中心管架的内腔,所述回形活塞置于外壳和中心管架构成的空间内,方管架杆、转换机构和离合器都置于回形活塞上,所述密封盖置于外壳和方管架杆上,所述载物台板置于方管架杆的上端,所述控制器置于外壳和方管架杆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圆盘小于有孔圆盘且大于第二圆环盘的环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圆环盘小于第三螺母内孔而大于第三圆环盘的内环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操作简单,只要拉动把手就能完成升高、下降等系列工作;

2、本发明的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强:能在平地、野外、山区等恶劣条件下使用,可以地面放置、人体背负、车载;能与其他工作器具配合使用,省时省力安全效率高,适用于林果业、园林、建筑、保洁、拍摄等行业。

3、目前市面上没有该种产品出现,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装置轻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中心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回形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弹簧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方管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载物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压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压力转换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控制器的气压控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法命中控制器的转换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11-第一管架、12-方孔底板、13-第一立板、14-第二立板、15-第三立板、16-第四立板、17-第一方孔、18-第一矩形孔、19-第一螺母、110-第一钥匙孔、111-椭圆孔;2-中心管架、21-第二管架、22-方框挡板、23-第五立板、24-第六立板、25-第七立板、26-第八立板、27-第一方框、28-方管套、29-螺钉、210-第二矩形孔、211-第一螺管;3-回形活塞、31-第一活塞、32-第二活塞、33-第三活塞、34-方形板、35-第一密封圈、36-第一密封垫、37-第二方孔、38-第二密封圈、39-第一滑轮、310-第一拉绳、311-第二拉绳、312-第三矩形孔、313-第一钉孔、314-第四矩形孔、315-槽沟、316-弹簧门、3161-门架底板、3162-第一轴承、3163-第一轴杆、3164-矩形门板、3165-第二密封垫、3166-第一弹簧、3167-第二弹簧、3168-第三拉绳;4-转换机构、41-矩形底板、42-第一滑道板、43-第二滑道板、44-第三滑道板、45-第一滑块、46-第二滑块、47-第三滑块、48-第四滑块、49-第一楔块、410-第二楔块、411-第三楔块、412-第四楔块、413-锁芯、414-轴套、415-圆轴杆、416-圆转盘、417-匙槽、418-绕线杆、419-第一线环、420-第二线环、421-十字螺钉、422-开锁钥匙、423-圆旋钮、424-第一撑杆、425-十字齿;5-离合器、51-第一插销、52-第二插销、53-第三插销、54-第四插销、55-第五插销、56-第六插销、511-插销底板、512-第三圆套、513-矩形套管、514-第五滑块、515-第一直角舌板、517-圆管杆、518-第三弹簧;6-方管架杆、61-第一方管架杆、62-第二方管架杆、63-第三方管架杆、64-第三管架、65-刀头销板、66-第九立板、67-第十立板、68-第十一立板、69-第十二立板、610-第五矩形孔、611-第六矩形孔、612-第六滑块、613-第二直角舌板、614-半圆豁口、615-第二螺母、616-第二钥匙孔、617-第三密封圈;7-密封盖、71-第一密封盖、72-第二密封盖、73-第三密封盖、74-第二方框、75-第四密封圈、76-第一钉孔;8-载物台板、81-台板底面、82-栏板框、83-转门、84-第七矩形孔、85-铰链、86-夹具把手、87-带孔支脚;9-压力系统、91-第一输气管、92-第二输气管、93-第三输气管、94-板条底架、95-输气总管、96-压力转换箱、97-第一阀门、98-第二阀门、99-第二支管、910-第一支管、911-第三圆环盘、912-第三螺母、913-第三圆盘、961-箱式外壳、962-电磁弹簧、963-第三阀门、964-五角形楔块、965-第四撑杆、967-第五撑杆、968-第一圆孔、969-第二圆孔、9610-第三圆孔、9611-第五密封圈、9612-第六撑杆、9613-第二圆盘、9614-电弹簧推杆、971-直圆管、972-第一圆环盘、973-有孔圆盘、974-第一圆盘、975-第四弹簧、976-第二圆环盘、977-第二撑杆;10-控制器、101-矩形绝缘板、102-开关按键、103-电路接口、104-序号标识、105-矩形支脚、106-功能标识、107-圆旋钮、108-第一撑杆、109-十字齿、1010-气压控制板、1011-转换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14所示,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该装置包括包括外壳1、中心管架2、回形活塞3、转换机构4、离合器5、方管架杆6、密封盖7、载物台板8、压力系统9和控制器10,所述中心管架2置于外壳1的內底中心,所述压力系统9置于中心管架2的内腔,所述回形活塞3置于外壳1和中心管架2构成的空间内,方管架杆6、转换机构4和离合器5都置于回形活塞3上,所述密封盖7置于外壳1和方管架杆6上,所述载物台板5置于方管架杆6的上端,所述控制器10置于外壳1和方管架杆6上。

如图2所示,外壳1包括第一管架11和方孔底板12,所述方孔底板12是正方形硬板,所述方孔底板12的边缘中间设有椭圆孔111、中间设有第一方孔17,所述第一方孔17和椭圆孔111之间设有垂直的第一管架11,所述第一管架11包括第一立板13、第二立板14、第三立板15和第四立板16形成的四棱柱管架,所述第一立板13和第三立板15内侧上端设有第一矩形孔18,所述第一矩形孔18是有底槽孔,每块立板上各有两个,所述第四立板16上部边缘设有第一钥匙孔110,所述第一管架11上端口内壁上设有第一螺母19,所述椭圆孔111用于外连。

如图2、3所示,中心管架2包括第二管架21和方框挡板22,所述第二管架21包括第五立板23、第六立板24、第七立板25和第八立板26构成的四棱柱管杆,所述第五立板23下端设有第一螺管211,所述第一螺管211上下排列,所述第六立板24和第八立板26上端外侧分别设有对称的第二矩形孔210,所述第二矩形孔210是有底槽孔每块板上有两个,所述第二管架21的上顶面设有方框挡板22,所述方框挡板22包括第一方框27和方管套28,所述方框挡板22是四方框,所述方框挡板22的内方口上设有方管套28,所述方管套28上设有螺钉29,所述方框挡板22是将方管套28插入第二管架21的上口内用螺钉29固定,所述中心管架2是将第二管架21的下端固定在外壳1方孔底板12的第一方孔17内,外壳1与中心管架2内外结合形成回形无盖桶。

如图4所示,回形活塞3包括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和第三活塞33,所述第一活塞31包括方形板34、第一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8、弹簧门316,所述方形板34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硬板,所述方形板34的外边棱上设有第一密封圈35,所述方形板34的中心处设有通透的第二方孔37,所述方形板34是以第二方孔37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方孔37的周边设有第二密封圈38,所述第二密封圈38的密封截面高度大于中心管架2上第一螺管211管口直径,小于相邻两个第一螺管211间的距离,所述方形板34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垫36、第三矩形孔312、第一滑轮39、第一钉孔313、第四矩形孔314、槽沟315,第一密封垫36在外边缘,所述第三矩形孔312分别设于第一密封垫36内边缘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滑轮39呈矩形分为左右两组,所述第一滑轮39左边一组上设有第一拉绳310,右边一组上设有第二拉绳311。所述第二方孔37的下端由上至下顺次排列为第四矩形孔314、第一钉孔313、槽沟315,所述槽沟315内设有弹簧门316,所述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的结构与第一活塞31一样,只是方形板34的边长依次为b和c,且有a>b>c,第一密封垫36、第三矩形孔312等的位置都相应改变,其他完全相同,所述回形活塞3置于由中心管架2和外壳1组成的回形无盖桶内,从下到上的顺序是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它们的第二方孔37套在中心管架2的第二管架21上。

如图4、5所示,弹簧门316包括门架底板3161、第一轴承3162、第一轴杆3163、矩形门板3164和第二密封垫3165,所述门架底板3161上表面左右两端设有第一轴承3162,所述第一轴承3162之间设有第一轴杆3163,所述第一轴杆3163上分别设有矩形门板3164和第一弹簧3166,所述第一弹簧3166套在第一轴杆3163上,所述第一弹簧316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门架底板3161和矩形门板3164上,所述矩形门板3164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垫3165,所述矩形门板3164的下表面设有第三拉绳3168,所述第三拉绳316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簧3167,所述第二弹簧3167是钝角弹簧片,置于门架底板3161的前边棱上,所述弹簧门316置于槽沟315内,第二弹簧3167处于第一密封垫36下面。

如图6所示,转换机构4包括矩形底板41、第一滑道板42、第二滑道板43、第三滑道板44、第一楔块49、第二楔块410、第三楔块411和第四楔块412,所述矩形底板41的前右左边棱上依次设有第一滑道板42、第二滑道板43、第三滑道板44,所述第一滑道板42、第二滑道板43、第三滑道板44是设有槽矩形硬板,所述第一滑道板42的左右两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依次设有与之匹配的第一滑块45和第二滑块46,所述第二滑道板43和第三滑道板44后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依次设有与之匹配的第三滑块47和第四滑块48,所述第一滑块45、第二滑块46、第三滑块47、第四滑块48上依次设有第一楔块49、第二楔块410、第三楔块411、第四楔块412,所述第一楔块49、第二楔块410、第三楔块411、第四楔块412都是横截面是直角梯形的正棱柱体,所述第三楔块411和第四楔块412相同且反向连成一体,所述第一楔块49与第四楔块412的斜面相连,所述第二楔块410和第三楔块411的斜面相连,所述第一楔块49和第二楔块410之间设有锁芯413,所述锁芯413是长方体硬板块,所述锁芯413的前端设有圆轴杆415,所述圆轴杆415外表面设有轴套414,所述轴套414固定在第一滑道板42的中部,所述圆轴杆415的表面设有圆转盘416,所述圆转盘416圆柱面上的槽沟内设有绕线杆418,所述圆转盘416的外侧面上设有匙槽417,所述圆转盘416的左右两旁依次设有第一线环419和第二线环420,所述矩形底板41的中部设有十字螺钉421,所述转换机构4是由将十字螺钉421固定在回形活塞3中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的第一钉孔313处,匙槽417朝向外方。

如图7所示,离合器5包括第一插销51、第二插销52、第三插销53、第四插销54、第五插销55和第六插销56,所述第一插销51包括插销底板511、第三圆套512、矩形套管513、第五滑块514、第一直角舌板515、圆管杆517,所述插销底板511是硬直板,所述插销底板511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三圆套512和矩形套管513,所述第三圆套512内设有圆管杆517,所述圆管杆517在第三圆套512和第五滑块514之间设有第三弹簧518,所述圆管杆517的右端设有第五滑块514,所述第五滑块514是长方体硬板块,所述第五滑块514的外端设有第一直角舌板515,所述第一直角舌板515是两块硬板条垂直相接的直角板,所述第二插销52、第三插销53、第四插销54、第五插销55、第六插销56的结构同第一插销51一样,只是圆管杆517的长度不同,其他完全相同,所述离合器5置于回形活塞3上面,四个第一插销51和两个第四插销54分别置于第一活塞31上的第三矩形孔312和第四矩形孔314处,四个第二插销52和两个第五插销55分别置于第二活塞32上的第三矩形孔312和第四矩形孔314处,四个第三插销53和两个第六插销56分别置于第三活塞33上的第三矩形孔312和第四矩形孔314处。

如图8所示,方管架杆6包括第一方管架杆61、第二方管架杆62和第三方管架杆63,所述第一方管架杆61包括第三管架64和刀头销板65,所述第三管架64是由第九立板66、第十立板67、第十一立板68、第十二立板69围成的方管形架杆,所述第九立板66和第十一立板68内侧上端左右分别设有第五矩形孔610,所述第五矩形孔610是下端对应位置设有第六矩形孔611,所述第六矩形孔611是通透的槽孔,所述每个第六矩形孔611内壁设有第三密封圈617,所述第三密封圈617内设有刀头销板65,所述刀头销板65包括第六滑块612和第二直角舌板613,所述第六滑块612是长方体硬板块,所述第六滑块612的末端设有第二直角舌板613,所述第二直角舌板613结构与第一直角舌板515相同但方向相反,所述第六滑块612能在第六矩形孔611中滑动,所述第十立板67和第十二立板69上端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钥匙孔616,所述第十立板67和第十二立板69下端对应位置设有半圆豁口614,所述第三管架64上端开口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母615,所述第二方管架杆62和第三方管架杆63的结构同第一方管架杆61一样,只是第三管架64管口边长不同,其他完全相同,所述方管架杆6置于对应的回形活塞3上,第一方管架杆61置于第一活塞31的密封垫36上,第二方管架杆62和第三方管架杆63依次置于第二活塞32和第三活塞33上。

如图9所示,密封盖7包括第一密封盖71、第二密封盖72和第三密封盖73,所述第一密封盖71包括第二方框74和第四密封圈75,所述第二方框74是边长为a的四方框,所述第二方框74的内壁设有第四密封圈75,所述第二方框74的前后边框左右两端设有第一钉孔76,所述第二密封盖72和第三密封盖73的结构与第一密封盖71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密封盖72和第三密封盖73的边长分别为b和c,且有a>b>c。所述第一密封盖71是用螺钉通过第一钉孔76固定在外壳1上口的第一螺母19上,所述第二密封盖72和第三密封盖73依次置于方管架杆6中的第二方管架杆62和第三方管架杆63上。

如图10所示,载物台板8包括台板底面81、栏板框82、转门83,所述台板底面81是硬板,所述台板底面81中间设有第七矩形孔84,所述第七矩形孔84的左边棱上设有铰链85,所述铰链85上设有转门83,所述转门83的外边缘设有夹具把手86,所述台板底面81侧面设有栏板框82,所述台板底面81左右侧面前后两端设有带孔支脚87,所述载物台板8是用螺钉通过带孔支脚87固定在方管架杆6第三方管架杆63的上端。

如图11所示,压力系统9包括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板条底架94和输气总管95,所述板条底架94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所述第一输气管91包括压力转换箱96、第一阀门97、第二阀门98、第一支管910和第二支管911,所述第一支管910的右端设有第一阀门97,所述第一阀门97包括直圆管971、第一圆环盘972、有孔圆盘973、第一圆盘974、第四弹簧975、第二圆环盘976和第二撑杆977,所述直圆管971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环盘972,所述直圆管971的内部从右往左依次设有有孔圆盘973、第一圆盘974、第二圆环盘976,所述有孔圆盘973和第二圆环盘976固定在管壁上,且与直圆管971垂直,所述有孔圆盘973和第一圆盘974之间设有第四弹簧975,所述第一圆盘974小于有孔圆盘973且大于第二圆环盘976的环孔,所述第一圆盘974的左侧面上设有垂直的第二撑杆977,所述第二撑杆97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圆环盘976的环孔处在直圆管971的外部,所述第二撑杆977不受力时第一圆盘974堵住第二圆环盘976的环孔,所述第一阀门97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撑杆977受力将第一圆盘974推离第二圆环盘976的环孔时,所述第一阀门97处于导通状态。第一阀门97将第一圆环盘972的环孔与第一支管910连接,所述第一阀门97的左端设有压力转换箱96,所述压力转换箱96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二阀门98,所述第二阀门98与第一阀门97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阀门98的直圆管971开口端与第一圆孔968相接,所述第二撑杆977外端处于五角形楔块961的下方,所述第二阀门98直圆管971的左端设有第二支管99,所述第二支管99中间套设有第三圆环盘911,所述第三圆环盘911设有第三螺母912,所述第二支管99的左端设有第四圆环盘913,所述第四圆环盘913小于第三螺母912内孔而大于第三圆环盘911的内环孔,所述第二输气管92和第三输气管93都与第一输气管91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的第一支管910右端设有输气总管95,所述输气总管95与加压器相连,所述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都是将通过压力转换箱96固定在板条底架94上,所述压力系统9是通过板条底架94固定在中心管架2第二管架2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的第二支管99依次与三只第一螺管211相接,分别用第三螺母912固定。

如图11、12所示,压力转换箱9包括箱式外壳961、电磁弹簧962、第三阀门963和五角形楔块961,所述箱式外壳961是长方体箱壳,所述箱式外壳961的上顶面分别设有第三圆孔9610、第六撑杆9612和第三阀门963,所述第六撑杆9612上顶面设有电磁弹簧962,所述电磁弹簧962的衔铁下表面设有电弹簧推杆9614,所述电弹簧推杆9614在电磁弹簧962接通低压电流时向下推进距离短,接通高压电流时向下推进距离长,停止通电时会自动回到最高位,所述电弹簧推杆9614下端设有第二圆盘9613,所述第二圆盘9613下表面设有第五撑杆967,所述第五撑杆967穿过第三圆孔9610,所述第三圆孔9610与第五撑杆967间设有第五密封圈9611,所述第五撑杆967的下端设有五角形楔块961,所述五角形楔块961的上部是长方体下部是四棱柱,所述第三阀门963的结构与第一阀门97完全一样只是体积较小,所述第三阀门963中的第一圆盘974上设置的是第六撑杆965,所述第六撑杆965位于第二圆盘9613的正下方,所述箱式外壳961的左右侧面上依次设有第一圆孔968和第二圆孔969,所述压力转换箱96是将第二圆孔969与第一阀门97的直圆管971开口端相接,第一阀门97的第二撑杆977外端处于五角形楔块961的下方。

如图13-14所示,控制器10包括气压控制板1010和转换钥匙1011,所述气压控制板1010是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和释放,所述转换钥匙1011是用于调整回形活塞3与外壳1、中心管架2、方管架杆6之间的关系。所述气压控制板1010包括矩形绝缘板101和开关按键102,所述矩形绝缘板101中部设有开关按键102,所述开关按键102从上到下分为三个相同的组,所述开关按键102的上方设有功能标识106,所述功能标识106依次用“充气”“放气”表示其下方开关按键102具有的功能,所述开关按键102的左方设有序号标识104,所述序号标识104用“管路一、管路二、管路三”表示控制不同的用电器,所述矩形绝缘板101的上顶面右端设有电路接口103,所述矩形绝缘板101的上顶面中间设有矩形支脚105。所述气压控制板1010是利用螺钉通过矩形支脚105固定在外壳1上,所述电路接口103中用导线与压力系统9中电磁弹簧962的电源接线相连,其中,序号标识104中“管路一、管路二、管路三”依次与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相连接,所述转换钥匙1011包括由圆旋钮107、第一撑杆108和十字齿109,所述圆旋钮107表面设有第一撑杆108,所述第一撑杆108的另一端设有十字齿109,所述转换钥匙1011是将十字齿109插入匙槽417中。

本发明的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的工作原理是,以不同截面活塞组成的多级密闭空间,经有序增减压及机构转换逐渐将重叠的管架构成塔式支架。其特点是:多级自动连接,升降驻留灵活,载荷量大稳定性高,中空物流便于操作管理,规格型号多样兼容性强,适用于林果业、园林、建筑、保洁、拍摄等工作点位高低起伏较大的行业。

本发明的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具有快速平稳升降、调位灵活、操作简单、内管物流、体积小重量轻等,操作步骤是:

一、器具组装,1]组装底座支架,将中心管架2垂直固定在外壳1内,第二管架21与方孔底板12之间垂直且密闭,外壳1与中心管架2构成回形开口桶架,称为升降器底架。2]安装压力系统9,将压力系统9置于中心管架2的内壁上,把第一输气管91、第二输气管92、第三输气管93从上到下依次用第三螺母912固定在第一螺管211上,输气总管95下端从中心管架2的下口穿出与充气器具相接。3]安装控制器10,将控制器10中气压控制板1010固定在外壳1上,接通压力系统9的电源接线,转换钥匙1011备用。4]安装转换机构4,取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及六只转换机构4,分别在每个活塞上用十字螺钉421固定两只转换机构4,匙槽417朝向外方,把回形活塞3上的第一拉绳310和第二拉绳311分别连接在转换机构4的绕线杆418上。5]安装离合器5,分别取第一插销51、第二插销52、第三插销53各四只,分别取第四插销54、第五插销55、第六插销56各两只,把它们分别安装在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上,第一插销51和第四插销54的圆管杆517朝里,圆管杆517的端面分别与转换机构4上的第一楔块49、第二楔块410、第三楔块411第四楔块412相接触。把装有转换机构4和离合器5的回形活塞3称为可控活塞,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设为可控活塞a、可控活塞b、可控活塞c。6]组装活塞杆架,把第一方管架杆61置于可控活塞a上,刀头销板65被第一插销51锁住,在第一密封垫36下面的第二弹簧3167受压使弹簧门316弹起,将第一方管架杆61上的半圆豁口614密封住,转动圆转盘416将刀头销板65插入矩形套管513内,第一方管架杆61和第一活塞31成为一体形成活塞杆架,设为活塞杆架a,同样,把第二方管架杆62和第三方管架杆63依次置于可控活塞b、可控活塞c上,分别形成活塞杆架b和活塞杆架c。7]组装升降器,卸下中心管架2上的方框挡板22,先将活塞杆架a放入升降器底架内,把第一密封盖71固定在外壳1上口,再将活塞杆架b放入活塞杆架a内,把第二密封盖72固定在第一方管架杆61上口,最后将活塞杆架c放入活塞杆架b内,把第三密封盖73固定在第二方管架杆62上口,将方框挡板22重新固定在中心管架2上。8]组装载物台板,将载物台板8固定在升降器第三方管架杆63的上端。

二、初始状态调整及符号设定:1]控制键符号设定,在气压控制板1010上将六个开关按键102按方位看成一个矩阵,分别用符号aij表示,按下开关按键a11表示第一输气管91可以充气,弹起开关按键a11表示第一输气管91中阀门全部关闭,按下开关按键a12表示第一输气管91处于放气状态。2]初始状态调整,接通气压控制板1010上的电源,将开关按键102都处于弹起状态,按下开关按键a32,将第一活塞31下方的气体释放,待活塞杆架a降至最下方时,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32使其弹起,第三输气管93中阀门全部关闭,用同样方法依次将活塞杆架b和c降至底部,并将开关按键102都处于弹起状态。3]初始密闭空间设定,在升降器初始状态中,第一活塞31与升降器底架内部底面间形成密闭空间,记为密闭空间a,密闭空间a只能通过第一输气管91与外部相连。在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中心管架2和第一方管架杆61间形成密闭空间,记为密闭空间b,密闭空间b只能通过第二输气管92或第一方管架杆61半圆豁口614与外部相连。第二活塞32、第三活塞33、中心管架2和第二方管架杆62间形成密闭空间,记为密闭空间c,密闭空间c只能通过第三输气管93或第二方管架杆62半圆豁口614与外部相连。

三、升降器的梯级升高:1]升高活塞杆架c,按下气压控制板1010上开关按键a11启动充气器具向密闭空间c内充气,活塞杆架c及其载物台板8随气体增多密闭空间c增大逐渐上升,第三活塞33升到顶部受方框挡板22的阻挡停止上升,停止充气并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11。2]构建两级架杆,将转换钥匙1011穿过第二方管架杆62上端的第二钥匙孔616及第三方管架杆63半圆豁口614插入匙槽417中旋转九十度后拔出,此时锁芯413转动推动第一楔块49和第二楔块410向外移动,第一楔块49和第二楔块410的斜面同时推动第三楔块411和第四楔块412连体沿垂直方向向外移动,第三活塞33上两个第六插销56上的第五滑块514被推进到中心管架2上部的第二矩形孔210内,第三活塞33和中心管架2成为一体,同时,第三方管架杆63上的刀头销板65被推进到第二方管架杆62的第五矩形孔610内,第三方管架杆63脱离第三活塞33而和第二方管架杆62成为一体,形成两级架杆并记为活塞杆架bc。3]构建三级架杆,按下开关按键a12待密闭空间c内的气体释放完毕后将其弹起,按下开关按键a21启动充气器具向密闭空间b内充气,活塞杆架bc升高,待第二活塞32升到顶部时停止充气,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21。将转换钥匙1011穿过第一方管架杆61上部第二钥匙孔616及第二方管架杆62半圆豁口614插入匙槽417中旋转九十度后拔出,第二活塞32和中心管架2成为一体,第二方管架杆62脱离第二活塞32而和第一方管架杆61成为一体,形成三级架杆并记为活塞杆架abc。4]构建高级架杆,按下开关按键a22待密闭空间b内的气体释放完毕后将其弹起,按下开关按键a31启动充气器具向密闭空间a内充气,活塞杆架abc升高,待第一活塞31升到顶部时停止充气,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31。将转换钥匙1011穿过第一管架11上部第一钥匙孔110及第一方管架杆61半圆豁口614,插入匙槽417中旋转九十度后拔出,第一活塞31和中心管架2成为一体,第一方管架杆61脱离第一活塞31而和升降器底架成为一体,形成高级架杆。

四、升降器的梯级下降:在升降器处于高级架杆状态完成下列操作:1]高级转换为三级架杆,将转换钥匙1011穿过第一管架11上部第一钥匙孔110及第一方管架杆61半圆豁口614插入匙槽417中反向旋转九十度后拔出,此时第一活塞31上的锁芯413转回到初始状态,第一插销51和第四插销54受自身弹簧作用回位,推动第一楔块49、第二楔块410、第三楔块411和第四楔块412连体沿垂直方向回复原位,第五滑块514退出中心管架2上第二矩形孔210,第一活塞33回复自由,同时,第一方管架杆61上的刀头销板65被拉回第一插销51内,第一方管架杆61和第一活塞31成为一体,即原来的三级架杆活塞杆架abc。2]降落成为三级架杆,同时按下开关按键a31和a21,将密闭空间a内气体流入密闭空间b内,待活塞杆架abc稳定时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31和a21,再按下开关按键a32释放多余气体,待活塞杆架abc降至底部再次按下开关按键a32。3]降落为二级架杆,仿照1]和2]将活塞杆架abc回复成活塞杆架bc。4]降落为一级架杆,仿照1]和2]将活塞杆架bc回复成活塞杆架c。5]回复到初始状态,按下开关按键a12释放多余气体,待活塞杆架c降落到底部时关闭,断开气压控制板1010上的电源,升降器回复为初始状态。

五、连接应用:1]载荷控制及物流,对载物台板8上载荷物的工作控制及从高位采集下来的物品,可分别设置管路从升降器中部的口腔通过,既不收外界干扰又提高稳定性,还便于集中运输。2]升降器的整体应用,将升降器通过外壳1底部的椭圆孔111可以置于固定支架、运动的车架、人体背架、平台等托载物上面,能极大提高适用性和载荷工作的灵活性等。

本发明全自动级数式气压升降器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先进的装备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急需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全自动气压逐级升降的器具,农林、采集、建筑、服务、卫生等行业需要的数量相当可观,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如扩大外壳3底边长、增加活塞杆架组合体的数量,就会提高升降器的高度,与其他器具结合使用时对于载物台板和外壳底板等都给出预设,内孔管道形状及截面大小可根据应用环境确定等,在系统中都留有余量。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