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883发布日期:2019-06-21 23: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线束收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的种类很多,应用范围极广,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但是每一种类型的线束组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其组成部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人对车辆的生产有着极大的需求,而汽车产品中,对线束的生产具备大量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的线束生产的设备。

现有的发明专利,如申请专利号为201410409291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缆收放装置”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摆杆上的第一线束管;绕线装置的摆杆的两端对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装置驱动绕线装置旋转;线缆输出端穿过第一线束管输出至目标设备。

该技术方案的线缆收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滑动部件是通过设置的圆柱凸轮上的轨迹滑槽转动时,带动滑动部件运动;当线缆发生停止收放时,滑动部件上的第二线束管继续移动,线缆容易在绕线筒上发生缠绕现象,且会对线缆造成拉断损伤的现象;或外界放线机的速度过快,也容易使绕线筒上的线缆发生缠绕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收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当线缆发生停止收放时,滑动部件上的第二线束管继续移动,线缆容易在绕线筒上发生缠绕现象,且会对线缆造成拉断损伤的现象;外界放线机的速度过快,也容易使绕线筒上的线缆发生缠绕现象。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线束收放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上设置有收线筒;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线束规整单元;所述线束规整单元用于对线束进行收放作业,防止线束在收线筒上发生缠绕现象;所述线束规整单元包括丝杆、转动套、固定盘、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接杆、线束收放模块;所述丝杆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且丝杆上套接有转动套,并且转动套上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且固定盘的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端部设有均电磁铁;所述转动套的两端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杆,并且转动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线束收放模块;所述线束收放模块包括线束收放块、转动轮、转动杆、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触点开关;所述线束收放块与转动连接杆连接,且线束收放块内开设有转动腔,并且转动腔内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通过转动杆对称设置转动腔内,且转动轮的外侧面与线束接触;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并且第四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触点开关设置在线束收放块的两端侧面;所述触点开关用于控制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内设置的电磁铁的得失电的状态;

工作时,当对收线筒上的线束进行放出时,将收线筒上的线束从线束收放块内的对称设置的转动轮内穿过,当外界的拉力将线束拉动时,使转动轮产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顶端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动转动,触点开关控制第一锥齿轮内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内的电磁铁将第一锥齿轮推出滑动槽,进而使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固定盘转动,使转动套可以在丝杆上滑动,进而可以实现转动套带动线束收放块将收线筒上的线束均匀的将放出,防止放线机的速度过快,收线筒上的线束发生缠绕现象,使线束容易发生断裂;当线束收放块移动到一侧端部时,触点开关触碰到侧面的支撑架后,转动的第三锥齿轮一侧的触点开关接触,使第一锥齿轮上电磁铁断电,同时第四锥齿轮底端的触点开关断开,使第二锥齿轮上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上的电磁铁将第二锥齿轮推走,将第一锥齿轮吸回滑动槽内,使第二锥齿轮与转动的第四锥齿轮啮合,线束收放块继续带动转动套移动,进而可以将收线筒上的线束均匀放出,防止线束发生缠绕压线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上设置有弹簧齿牙;所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上设置有弹簧齿牙;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并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设置的弹簧齿牙是通过大螺距弹簧压缩形成的结构,减缓固定盘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推出时,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时产生撞击的力,提高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使用寿命;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与固定盘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侧面开设有圆弧凹槽,且圆弧凹槽上均匀排列有凹形弹簧,并且凹形弹簧的外侧面与线束的侧面接触;设置的凹形弹簧,当收线筒放线或收线时,线束与凹形弹簧的摩擦力,进而可以提高转动轮转动速度;同时凹形弹簧可以将线束外表面的灰尘清理刮除,所述凹形弹簧具有除尘的功能;且均匀排列的凹形弹簧具有散热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上开设的滑动槽内设置有气囊;所述转动轮上端开设有出气孔,且出气孔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当固定盘上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上的电磁铁得失电时,都会挤压气囊,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气管输送到出气孔,可以将均匀排列的凹形弹簧上吸附的灰尘进行清除。

优选的,所述线束收放块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座,且滑动座内滑动插接有转动连接杆;所述转动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设置在滑动座内;所述线束收放块的底端两侧开设有弧形凹槽;当对收线筒上的线束进行收放时,线束从线束收放块的外侧穿过设在收线筒上,根据上述放线的工作原理,当线束收放块移动到一侧端部时,线束收放块底端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在转动套的带动下可以匀速的过度到下一个线束层,防止线束收放块与线束发生撞击现象;同时,当线束收放块过度到下一个线束层时,线束可以将线束收放块顶起,转动连接杆可以在滑动座内滑动,进而可以调节线束收放块与线束层之间的距离,减小线束收放块与线束之间的距离,提高收线筒收线的紧密性和绕线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线束收放块一侧的触点开关为闭合状态,且线束收放块另一侧的触点开关为断开状态,并且线束收放块两侧的触点开关通过导线连接;便于控制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上设置的电磁铁得失电的情况,进而可以调整线束缠绕的均匀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线束规整单元,外界的拉力将线束拉动时,使转动轮产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顶端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动转动,触点开关控制第一锥齿轮内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内的电磁铁将第一锥齿轮推出滑动槽,进而使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固定盘转动,使转动套可以在丝杆上滑动,使转动套带动线束收放块将收线筒上的线束均匀的将放出,防止放线机的速度过快,收线筒上的线束发生缠绕现象,使线束容易发生断裂。

2.设置的转动连接杆和滑动座的滑动插接,当线束收放块过度到下一个线束层时,线束可以将线束收放块通过弧形凹槽过渡顶起,转动连接杆可以在滑动座内滑动,进而可以调节线束收放块与线束层之间的距离,减小线束收放块与线束之间的距离,提高收线筒收线的紧密性和绕线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c-c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架1、转动轴2、收线筒3、线束规整单元4、丝杆41、转动套42、固定盘43、滑动槽431、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转动连接杆46、线束收放模块5、线束收放块51、弧形凹槽511、转动轮52、圆弧凹槽521、出气孔522、第三锥齿轮53、第四锥齿轮54、触点开关55、转动杆56、弹簧齿牙6、凹形弹簧7、气囊8、滑动座9、压缩弹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线束收放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转动轴2,且转动轴2上设置有收线筒3;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线束规整单元4;所述线束规整单元4用于对线束进行收放作业,防止线束在收线筒3上发生缠绕现象;所述线束规整单元4包括丝杆41、转动套42、固定盘43、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转动连接杆46、线束收放模块5;所述丝杆41设置在支撑架1的上端,且丝杆41上套接有转动套42,并且转动套42上设置有固定盘43;所述固定盘43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431,且固定盘43的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滑动槽431内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且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的端部设有均电磁铁;所述转动套42的两端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杆46,并且转动连接杆46的底端设置有线束收放模块5;所述线束收放模块5包括线束收放块51、转动轮52、转动杆56、第三锥齿轮53、第三锥齿轮53、触点开关55;所述线束收放块51与转动连接杆46连接,且线束收放块51内开设有转动腔,并且转动腔内设置有转动轮52;所述转动轮52通过转动杆56对称设置转动腔内,且转动轮52的外侧面与线束接触;所述转动杆56的顶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53和第四锥齿轮54,且第三锥齿轮53与第一锥齿轮44啮合,并且第四锥齿轮54和第二锥齿轮45啮合;所述触点开关55设置在线束收放块51的两端侧面;所述触点开关55用于控制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内设置的电磁铁的得失电的状态;

工作时,当对收线筒3上的线束进行放出时,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从线束收放块51内的对称设置的转动轮52内穿过,当外界的拉力将线束拉动时,使转动轮52产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56顶端的第三锥齿轮53和第四锥齿轮54转动转动,触点开关55控制第一锥齿轮44内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43内的电磁铁将第一锥齿轮44推出滑动槽431,进而使第一锥齿轮44转动,带动固定盘43转动,使转动套42可以在丝杆41上滑动,进而可以实现转动套42带动线束收放块51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均匀的将放出,防止放线机的速度过快,收线筒3上的线束发生缠绕现象,使线束容易发生断裂;当线束收放块51移动到一侧端部时,触点开关55触碰到侧面的支撑架1后,第三锥齿轮53一侧的触点开关55接触,使第一锥齿轮44上电磁铁断电,同时第四锥齿轮54底端的触点开关55断开,使第二锥齿轮45上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43上的电磁铁将第二锥齿轮45推走,将第一锥齿轮44吸回滑动槽431内,使第二锥齿轮45与转动的第四锥齿轮54啮合,线束收放块51继续带动转动套42移动,进而可以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均匀放出,防止线束发生缠绕压线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上设置有弹簧齿牙6;所述第三锥齿轮53和第四锥齿轮54上设置有弹簧齿牙6;且第三锥齿轮53与第一锥齿轮44啮合,并且第四锥齿轮54与第二锥齿轮45啮合;设置的弹簧齿牙6是通过大螺距弹簧压缩形成的结构,减缓固定盘43将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推出时,与第三锥齿轮53和第四锥齿轮54啮合时产生撞击的力,提高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的使用寿命;且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与固定盘43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动轮52侧面开设有圆弧凹槽521,且圆弧凹槽521上均匀排列有凹形弹簧7,并且凹形弹簧7的外侧面与线束的侧面接触;设置的凹形弹簧7,当收线筒3放线或收线时,线束与凹形弹簧7的摩擦力,可以提高转动轮52转动速度;同时凹形弹簧7可以将线束外表面的灰尘清理刮除;所述凹形弹簧7具有除尘的功能,且均匀排列的凹形弹簧7也具有散热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盘43上开设的滑动槽431内设置有气囊8;所述转动轮52上端开设有出气孔522,且出气孔522通过气管与气囊8连接;当固定盘43上的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上的电磁铁得失电时,都会挤压气囊8,气囊8内的气体通过气管输送到出气孔522,可以将均匀排列的凹形弹簧7上吸附的灰尘进行清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束收放块51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座9,且滑动座9内滑动插接有转动连接杆46;所述转动连接杆46的底端设置有压缩弹簧10,且压缩弹簧10设置在滑动座9内;所述线束收放块51的底端两侧开设有弧形凹槽511;当对收线筒3上的线束进行收放时,线束从线束收放块51的外侧穿过设在收线筒3上,根据上述放线的工作原理,当线束收放块51移动到一侧端部时,线束收放块51底端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511,在转动套42的带动下可以匀速的过度到下一个线束层,防止线束收放块51与线束发生撞击现象;同时,设置的弧形凹槽511,当线束收放块51过度到下一个线束层时,线束可以将线束收放块51顶起,转动连接杆46可以在滑动座9内滑动,进而可以调节线束收放块51与线束层之间的距离,减小线束收放块51与线束之间的距离,提高收线筒3收线的紧密性和绕线的均匀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束收放块51一侧的触点开关55为闭合状态,且线束收放块51另一侧的触点开关55为断开状态,并且线束收放块51两侧的触点开关55通过导线连接;便于控制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上设置的电磁铁得失电的情况,进而可以调整线束缠绕的均匀程度。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当对收线筒3上的线束进行放出时,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从线束收放块51内的对称设置的转动轮52内穿过,当外界的拉力将线束拉动时,使转动轮52产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56顶端的第三锥齿轮53和第四锥齿轮54转动转动,触点开关55控制第一锥齿轮44内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43内的电磁铁将第一锥齿轮44推出滑动槽431,进而使第一锥齿轮44转动,带动固定盘43转动,使转动套42可以在丝杆41上滑动,进而可以实现转动套42带动线束收放块51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均匀的将放出,防止放线机的速度过快,收线筒3上的线束发生缠绕现象,使线束容易发生断裂;当线束收放块51移动到一侧端部时,触点开关55触碰到侧面的支撑架1后,第三锥齿轮53一侧的触点开关55接触,使第一锥齿轮44上电磁铁断电,同时第四锥齿轮54底端的触点开关55断开,使第二锥齿轮45上的电磁铁得电,固定盘43上的电磁铁将第二锥齿轮45推走,将第一锥齿轮44吸回滑动槽431内,使第二锥齿轮45与转动的第四锥齿轮54啮合,线束收放块51继续带动转动套42移动,进而可以将收线筒3上的线束均匀放出,防止线束发生缠绕压线的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