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转向装置、扶手转向带和扶手转向带的区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5482发布日期:2019-11-16 00:4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扶手转向装置、扶手转向带和扶手转向带的区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w形扶手引导型材一起使用的扶手转向带的区段,其中该扶手引导型材在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该区段包括具有支撑面的基体,该支撑面用于支撑在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上,其中在支撑面的侧面,在基体的横向延伸方向上分别延伸有用于容纳滚动体的轴区段。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个区段形成的扶手转向带和具有w形扶手引导型材和由多个区段形成的扶手转向带的扶手转向装置,该w形扶手引导型材在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和自动过道通常都有一个含经驱动的无头扶手的栏杆。这里已知的是,通过滚动体引导和转向自动扶梯和自动过道的扶手,特别是在扶手的转向区域,也就是在栏杆上的端部。由此实现了扶手平稳且均匀的引导,这对扶手的磨损和扶手的平稳运行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此目的,已经开发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为了引导和转向自动扶梯或自动过道的扶手,从de29500800u1中已知具有在栏杆上引导的扶手带的扶手转向装置,其中该扶手带具有多个依次布置的球轴承,扶手带在其上滚动。

此外,从de19829326c1中已知扶手转向装置,其包括w形扶手引导型材,以及安置在其中的、具有滚动轴承的可弯曲元件。

从ep2523890b1中已知另一种具有w形扶手引导型材的扶手转向装置。这里,在该扶手引导型材中布置有具有多个形成为滑动轴承支撑件的区段的扶手链,其中在这些区段上安置有滑轮,扶手经由该滑轮滚动。

de202010003769u1公开了另一种扶手链,其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的偏转部中的扶手引导。

用于引导和转向自动扶梯或自动通道的扶手的已知解决方案的缺点之一是,所形成的扶手带或所形成的扶手链由于扶手的运动而发生运动,尤其振动。这些运动不仅增加了扶手带的磨损,而且还导致可察觉的噪音,从而降低了使用的舒适性。此外,如果扶手带或扶手链的各个区段磨损或有缺陷,通常不能或只能在高成本下更换磨损或有缺陷的区段。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尤其在自动扶梯或自动通道的栏杆的转向区域中引导和转向自动扶梯或自动通道的扶手的改进的方案。这里,尤其应该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此外尤其应实现扶手转向装置的简化的维护。

为了解决该目的,提出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扶手转向带的区段、

扶手转向带以及扶手转向装置。本发明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中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

所提出的方案设置了一种与w形扶手引导型材一起使用的扶手转向带的区段,其中该扶手引导型材在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该区段在此包括具有用于支撑在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上的支撑面的基体。在该支撑面的侧面,由该基体在其横向延伸方向中分别延伸有用于容纳滚动体,尤其滚轮或者滚动轴承的轴区段。这里,至少在基体的一个端部上基于其纵向延伸方向安置有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这里,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设计成使得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分别向着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延伸,尤其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相应的轴区段。这里,布置在区段的轴区段上的滚动体有利地可在相应凹部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壁和突起部之间自由旋转。有利地,所述区段由塑料制成。尤其设定,所述区段形成为单件,有利地形成为注塑件。由此,这种区段的生产成本有利地较低。然而,尤其还可以设定,至少轴区段是与该区段连接的轴的一部分,特别是引导通过该区段的轴的一部分。

尤其设定,该区段从第一轴区段的端部到第二轴区段的端部之间的宽度在25mm(mm:毫米)和70mm之间,优选在30mm和40mm之间。相应轴区段的直径有利地在5mm和20mm之间,优选在5mm和12mm之间。此外尤其设定,该区段的长度在25mm和70mm之间,优选在30mm和45mm之间。该长度尤其从第一个第一啮合元件延伸到相对而置的第二个第一啮合元件或从第一个第二啮合元件延伸到相对的第二个第二啮合元件。

当放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时,该区段的啮合元件有利地为该区段提供稳定性。通过啮合元件向着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延伸,通过该啮合元件尤其防止了或者至少强烈限制了以支撑面支撑在扶手引导元件的突起部上的区段的侧向旋转。通过限制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运动,当这些区段用于扶手转向时,有利地也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特别优选地,第二个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个第二啮合元件相对于基体纵向延伸方向额外布置在基体的另一端。因此,该区段在该设计方案中总共具有四个啮合元件,即在基体的相对端处各有两个啮合元件。在此,四个啮合元件有利地以相同的方式形成。这尤其意味着第二个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个第二啮合元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个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个第二啮合元件分别朝向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延伸,尤其是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相应的轴区段。

由此两个啮合元件有利地彼此间隔地分别向着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中的一个延伸。由此有利地进一步提高了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旋转安全性。由其设定,区段相对于在区段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居中地延伸的纵向轴线是对称的,优选地是镜像对称的。进一步有利地,该区段相对于中心延伸的横向轴线对称,优选地是镜像对称的。如果该区段既相对于中心延伸的纵向轴线,并且也相对于中心延伸的横向轴线镜像对称,由此尤其得到这样的优点,即,当插入扶手引导型材中时,在区段的定向方面不会有错误。

不是必须地设定,朝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延伸的啮合元件接触侧壁。然而,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有利地设计成使得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可以分别抵靠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由此,有利地进一步提高了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旋转安全性。

根据区段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第一啮合元件安置在从基体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臂的端部上并且第二啮合元件安置在从基体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臂的端部上。有利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在基体的横向延伸方向上形成弹性的臂对。这里尤其设定,安置在基体的端部的臂可克服弹簧的力挤压在一起,尤其以这样的方式,即,分别安置在臂的端部上的啮合元件可以向着突起部移动。这里,啮合元件有利地具有朝向突起部的缺口,使得弹性压缩的臂不直接以啮合元件抵靠突起部。通过弹性的设计方案,可以更好地补偿相对于扶手引导型材的制造公差。此外,对于放入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来说有利地借助于安置在弹性臂上的啮合元件实现了夹持效果,该啮合元件有利地在扶手引导型材的凹部内部支撑抵靠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

尤其设定,相应臂的端部形成相应的啮合元件。也就是说,尤其设定臂和啮合元件一件式地形成。优选地,第一臂的向外的分支形成第一啮合元件,并且所述第二臂的向外的分支形成第二啮合元件。尤其设定,啮合元件是相应的臂在横向方向上的延续,这些啮合元件向着凹部相对于相应臂进一步扩展。相应的啮合元件尤其从相应的臂以直角分支。进一步有利地,臂和啮合元件或具有啮合元件的臂分别形成l形或t形。由此,放入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可以有利地进一步改进以防止旋转。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设定,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在高度延伸方向上从基体上突出。该设计方案尤其设定,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在基体的其上有支撑面的侧面上在高度延伸方向上突出于该基体。有利地,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啮合元件在此并没有在该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的高度终止,而是进一步在凹部方向中突入扶手引导型材中。由此进一步稳定了区段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安置,并且尤其有利地进一步改善地保证防止该区段的旋转和防止侧向的倾斜运动。因此,有利地可以进一步减小扶手转向期间的噪音。

进一步有利地,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被进一步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啮合元件啮合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一凹部中并且第二啮合元件啮合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二凹部中。由此有利地进一步提高了布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抗旋转性。有利地,所述啮合元件这样啮合在扶手引导型材的凹部中,使得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安置在第一啮合元件和第二啮合元件之间。如已经陈述的那样,尤其设定,基体具有两个第一啮合元件和两个第二啮合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两个啮合元件彼此间隔地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一凹部中,并且两个啮合元件彼此间隔地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二凹部中。由此,有利地进一步提高了布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抗旋转性。

为了简化区段到扶手引导型材中的放置,啮合元件有利地向着扶手引导型材的凹部缩小。有利的是,啮合元件具有引入斜面。通过该引入斜面在扶手引导型材具有大的、尤其涉及凹部宽度的制造公差时,也以低成本有利实现了至扶手引导型材中的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区段的基体在支撑面的相对侧上具有结合元件。结合元件在此有利地形成用于结合到连接元件的结合点。这里,连接元件尤其具有多个结合点,用于结合多个区段以形成扶手转向带。尤其设定,连接元件是带材,优选地是金属带。这里,优选将孔引入金属带中作为结合点,将区段的结合元件引入结合点中以与连接元件连接。尤其设定,区段经由结合元件,能够非破坏性地可拆卸地经由连接元件的结合点与连接元件连接。区段尤其不直接彼此连接,而是仅通过连接元件连接。

有利地,结合元件根据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作为截头圆锥;作为卡合连接;作为具有底切的结合元件;作为具有带有肋部件的结构的结合元件。有利的是,结合点均形成为圆孔。这里,将结合元件形成为截头圆锥是有利的,因为通过具有较小半径的上端促进了至结合点中的引入。通过形成为截头圆锥的结合元件向下、朝向基体逐渐变大的半径,连接元件可以以结合点压在结合元件上。有利地,截头圆锥还具有底切,其中连接元件以结合点完全位于截头圆锥上,并且通过底切提供了防脱保险。为了进一步改善区段与连接元件的牢固结合,有利地将肋部件施加到结合元件上,尤其是形成为截头圆锥的结合元件上。特别有利地,截头圆锥形成为卡扣连接,其中尤其使截头圆锥体由多个在基体的高度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区段形成。通过这样的结合元件的设计,即,其一方面允许在连接元件上的牢固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可以从该连接元件上再次释放,有利地实现了单个区段的简单更换,尤其对于一个区段发生了缺陷的情况下。

此外,该区段有利地在基体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用于连接元件的引导件。尤其在基体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在结合元件的右侧和左侧设置有接片,在这些接片之间安置有连接元件,尤其金属带。这里,该引导件进一步简化了区段到金属带的结合并且有利地防止了金属带相对于区段的扭转。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设定,轴区段分别形成为卡扣连接用于容纳滚动体。这里,轴区段有利地形成为区段的一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滚动体可以有利地以简单的方式防脱落地施加在相应的轴区段上。尤其设置滚动轴承作为滚动体,其中,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通过卡合连接有利地固定,使得每个滚动轴承只有外圈可以转动。

为了解决开头所述目的而同样提出的用于自动扶梯或者自动过道的扶手转向带尤其设定用于与在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的w形扶手引导型材一起使用。这里,所述扶手转向带包括多个区段,其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滚动体,其中这些区段通过共同的连接元件,尤其是金属穿孔带,彼此连接。在所提出的扶手转向带中,由此尤其不是单个区段分别根据链的形式彼此连接为链节,而是这些区段仅经由共同的连接元件彼此连接。该设计方案尤其在更换扶手转向带的各个区段方面是特别有利的,尤其是在区段中的一个有缺陷的情况下。此外,扶手转向带的长度可比链更好地匹配,因为这些区段之间的距离不固定设定。进一步有利的是,借助于连接元件可以将区段更牢固地与扶手引导型材相连,这进一步限制了单独的区段的移动性,从而有助于降低噪音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通过选择连接元件的长度并选择区段的数量可以有利地简单地生产具有接近于任意长度的扶手转向带。

尤其设定,扶手转向带的区段设计为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区段,特别是如上所述。这里,区段优选地具有结合元件,区段通过该结合元件与连接元件相连。尤其设定,连接元件具有孔作为结合点。这些孔有利地设计成使得当按预期使用时防止孔的撕裂。尤其在连接元件没有形成为金属穿孔带时设定,孔具有加强件,例如向外限定相应孔的金属环。

此外还尤其设定,所述区段具有两个轴区段,在每个轴区段上安置有滚轮或滚动轴承作为滚动体。

为了解决开头所述目的而进一步提出的用于自动扶梯或者自动过道的扶手转向装置包括w形扶手引导型材,尤其用于布置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过道的栏杆端部上。扶手引导型材在两个侧壁之间包括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这里,壁、凹部和突起部形成w形横截面。该扶手转向装置还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区段,特别是如上述那样。这里,在相应区段的轴区段上分别安置有一个滚动体,尤其是滚动轴承。有利地,所述区段通过共同的连接元件,特别是金属穿孔带,彼此连接,以形成扶手转向带。连接元件尤其还可以具有编织结构,特别是由金属,塑料和/或纺织物制成的编织结构。

尤其设定,扶手转向带和扶手引导型材这样相协调,使得扶手转向带的相应区段以其支撑面位于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上,啮合元件向着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延伸,并且安置在相应区段的轴区段上的滚动体可以在扶手引导型材相应的凹部区域中围绕相应的轴区段自由地旋转。这里,相应区段的啮合元件有利地支撑在侧壁上。进一步有利地,相应区段的啮合元件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的凹部中。这里,借助于该扶手转向装置转向的扶手优选在可旋转的滚动体上引导,由此在该区域中出现的摩擦力有利地较小。这里,相应区段的啮合元件有利地抑制了相应区段的旋转,尤其是侧向旋转。由此,区段的移动性已经有利地得以限制,使得实现了对扶手均匀,低噪声的转向。这种积极效果有利地进一步由于通过连接元件实现了将区段压制扶手引导型材上更高的压力而进一步提高,这进一步限制了各个区段的移动性。所述区段有利地固定在突起部和连接元件之间。这特别是指,连接元件有利地在突起部上方延伸。

尤其设定,区段分别间隔地结合到连接元件上。这意味着,相邻的区段有利地不直接接触。如果某个区段没有最优地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该区段的运动有利地不会或者显著降低地传递到相邻的区段上,这同样有利地有助于高的运行稳定性以及由此有助于高的使用舒适度。尤其设定,区段通过其结合元件与连接元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元件的端部分别与扶手引导型材连接,由其与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相连。这里尤其设定,所述连接元件借助于螺纹连接与扶手引导型材连接。这里,至少在连接元件的一端上将长孔有利地引入到连接元件中。对此,可有利地调整机械应力,利用该机械应力将扶手转向带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上。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地解释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细节,特征和设计细节。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区段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具有安置在轴区段上的滚动体的、根据本发明的区段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具有安置在轴区段上的滚动体的、根据本发明的区段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转向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转向带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扶手转向带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转向带的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的透视图,扶手转向带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中;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转向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自动扶梯或自动通道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具有根据本发明设计的扶手转向装置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的区段1设置用于与在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突起部和第二凹部的w形扶手引导型材一起使用。这种w形扶手引导型材的横截面视图例如在图7中示出。

这里,图1中所示的区段1具有基体3。该基体3在图1中不可见的底面上具有支撑面4,区段1可通过该支撑面位于w形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上。在区段1的侧面上,也就是在支撑面4的侧面,在基体3的横向延伸方向30上,分别安置有一个与该区段1牢固连接的轴区段5,其用于容纳滚动体。如图1所示,轴区段5形成为卡扣连接。这里,在相应的轴区段5上施加滚轮或滚动轴承作为滚动体。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体3在相对于区段1的纵向延伸方向31的每个端部上具有第一臂8和从第二臂9。这里,第一臂8和第二臂9分别形成一个臂对。这里区段1的两个臂对形成为弹性的,尤其在基体3的横向延伸方向30中为弹性。尤其可以克服弹簧的力分别将第一臂8和第二臂9挤压向彼此,例如在使用螺形弹簧时。通过弹性的设计,可以在将区段1放入扶手引导型材中时尤其补偿该扶手引导型材的制造公差。此外,有利地可以实现夹紧效果,借助于该夹紧效果,区段1可以以改进的方式保持在扶手引导型材中。

在相应的第一臂8的端部,该区段1分别具有第一啮合元件6,并且在相应的第二臂9的端部分别具有第二啮合元件7。啮合元件6,7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为第一臂8或第二臂9的直角向外朝向的分支。这里,啮合元件6,7分别向下延长,也就是说,两个第一啮合元件6和两个第二啮合元件7在高度延伸方向32上在基体的其上有支撑面4的侧面上突出于基体3。安置在第一臂8和第二臂9上的第一啮合元件6和第二啮合元件7在此进一步这样形成,使得第一啮合元件6可以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一凹部中,并且第二啮合元件7可以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的第二凹部中。此外,啮合元件6,7可以支撑在扶手引导型材的侧壁上,这通过弹性形成的臂对进一步得以促进。臂对的底面直至啮合元件6,7同样还可以形成为支撑面4。

尤其为了简化区段1至扶手引导型材中的放置,此外将第一啮合元件6和第二啮合元件7在外侧底角上以引入斜面15倒圆并且在内部腹部倾斜。

在与区段1的支承面4相对的侧面上,区段1的基体3具有设计为卡扣连接的结合元件10。该结合元件10在此设计为截锥形卡扣连接,其简化了连接元件与作为连接位置的孔的连接。在区段1的纵向延伸方向31中,结合元件10的右侧和左侧此外还安置有接片18,其用作连接元件的引导,并且尤其防止了借助于结合元件10结合到区段1上的连接元件50相对于区段1的转动。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区段1制成一件式的注塑塑料件。

在图2中示出的区段1的实施例与在图1中所示的区段1相似地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在区段1的轴区段5上安置有滚动轴承作为滚动体40。这里借助于形成为卡扣连接的轴区段5将相应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使得仅滚动轴承的外圈可自由旋转,并且可以通过旋转的滚动轴承将扶手转向。

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不同,在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区段1的结合元件10不设计为卡扣连接。相反,在该实施例中,区段1的结合元件10形成为具有底切11的截头圆锥,在其表面上布置有肋部件12。结合元件10的这种结构有助于使结合元件10简单地送入设置为结合点的孔中,并由此将通过截头圆锥施加的连接元件与区段1防脱落地连接,尤其无需为此使用额外的紧固件,诸如螺钉或铆钉。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此外还设定,区段1从第一啮合元件6直至相对而置的第二啮合元件7具有36mm的长度。此外,区段1从一个轴区段5的端部到另一个轴区段5的端部具有32.5mm的宽度。在该实施例中,滚动轴承内圈内的直径为8mm。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外圈的滚动轴承的外径为22mm。

图3示出了用于与w形扶手引导型材一起使用的扶手转向带的区段1的另一实施例。区段1包括基体3,该基体具有支撑面4,该支撑面用于搁置在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上。在支撑面4的侧面,在基体3的横向延伸方向30中,分别延伸有一个轴区段5以容纳滚动体40。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轴插入区段1的基体3中,该轴的端部作为轴区段5从基体3上突出。在轴区段5上分别安置有一个滚轮作为滚动体40。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体3与支撑面4相对的侧面上,结合元件10又形成为具有圆形缺口13和底切11的截头圆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啮合元件6和第二啮合元件7以没有臂对的形式安置在基体3上。啮合元件6,7垂直地从基体3中分支并且具有比基体3更大的高度延伸32,也就是说,啮合元件6,7在基体的存在支撑面4的一侧上在高度延伸方向上突出于基体3。由此,啮合元件6,7尤其也支撑在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的相应壁上,从而有助于改进引入扶手引导型材中的区段的转动安全性。这里,在该实施例中,啮合元件6,7各自在外侧具有引入斜面15。

在图4中示出了用于安置在自动扶梯或自动过道的栏杆端部的扶手转向装置60的一个实施例。扶手转向装置60的细节参照图5和图6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放大示出了图一部分a和图一部分区域b。

在图4中示出的扶手转向装置60包括扶手引导型材20,其形成为具有两个侧壁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4和安置在凹部22,24之间的突起部23的w形。扶手导引型材20尤其是金属型材,优选为钢型材或铝型材。扶手转向装置60此外还包括安置在扶手引导型材20中的扶手引导带2。这里,该扶手引导带2具有多个区段1,其尤其可对应于根据图1、图2或者图3的实施例中的一个而形成。这里,在相应区段1的轴区段5上安置有滚动轴承作为滚动体40,由此每个区段1包括一个滚动轴承对。

这里,扶手转向带2的区段1以其支撑面4分别位于扶手引导型材20的突起部23上,如尤其由图5中可见。这里,相应区段1的啮合元件6,7分别向着侧壁21延伸,并且在此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20的凹部22,24中。这里,啮合元件6,7支撑在壁21的内侧上。这里,形成为滚动轴承的滚动体40安置在凹部22,24区域中并且在此可以旋转,由此借助于扶手转向装置引导的扶手可以在滚动轴承上滚动。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扶手引导装置60的扶手引导带2的区段1通过其结合元件10与扶手引导带2的形成为金属带的连接元件50相连。为此,区段1分别彼此间隔地安置在连接元件50上。为了将区段1和连接元件50相连,区段1具有结合元件10和对应于连接元件50的结合点51。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点51为引入在本实施例中为连接元件50的金属带中的孔。其以等距间隔引入金属带中。但孔之间的距离却可以变化。

尤其设定,如结合参照图1说明的实施例所述,结合元件10形成为卡扣连接。这里,作为结合元件10的卡扣连接确保相应的区段1牢固地连接到连接元件50上,但在故障的情况下,受影响的区段能够容易地更换。

此外,连接元件50尤其通过相应区段1的引导部引导。该引导部尤其通过安置在区段1上的接片18实现,例如如图1所示。

为了将扶手引导带2和扶手引导型材20固定,在连接元件50的第一端部54上,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元件50的上端部上引入长孔52,如图5所示。通过该长孔52将连接元件50借助于螺纹连接53与扶手引导型材20牢固连接。为此,尤其可将螺纹螺栓焊入扶手引导型材20中,其中,将该螺栓插入到连接元件50的长孔52中并且将连接元件50与螺母固定。这里,该长孔52有利地实现了对有关扶手引导型材20、尤其扶手引导型材20的长度和/或曲率的制造公差进行补偿。进一步有利地,长孔52可以用于影响机械应力,连接元件50利用该机械应力将扶手引导带2的区段1压向扶手引导型材20。连接元件50的第二端部55,在该本实施例中为连接元件50的下端部,可具有用于施加在螺纹螺栓上并且用于借助于螺纹连接53固定的简单的孔,如图6所示。为了扶手在通过扶手转向带2的滚动体40而滚动时的高运行稳定性,两个相邻区段1的间距优选小于区段1的长度,尤其小于区段1的长度的一半,如图4至图6所示。

在图7中示出了扶手引导装置60的横截面。在这里,扶手引导型材20的由侧壁21和位于第一凹部22和第二凹部24之间的突起部23形成的w形横截面特别可见。如图7中所示,该扶手引导装置60的扶手引导型材20和区段1这样彼此协调,使得相应的区段1以其支撑面4位于扶手引导型材的突起部23上。每个区段1的第一啮合元件6在此向着扶手引导型材20的侧壁21延伸并且在此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20的第一凹部22中,并且每个区段1的第二啮合元件7分别向着扶手引导型材20的另一个侧壁21延伸并且啮合进入扶手引导型材20的第二凹陷24中。这里,啮合元件6,7在侧面支撑在扶手引导型材20相应的侧壁21上,这尤其通过相应区段1的弹性臂8,9进一步加强,例如如图1所示。

这里,形成为滚动轴承的滚动体40在轴区段5上保持在相应凹部22,24的上方,尤其其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借助于扶手引导装置60引导的扶手75(参见图8)可以通过该滚动轴承对滚动。

此外,从图7中可以看到其上布置有区段1的连接元件50。连接元件50在此也是金属穿孔带。这里,该金属穿孔带以相应孔作为结合点51在接合元件10处插接,尤其夹持到相应区段1上。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元件10形成为具有凹部13和底切的截头圆锥。作为连接元件50的金属穿孔带平放在每个区段1的基体3上,从而将区段1固定在扶手引导型材20中。

这里,在图8中示出,这种扶手引导装置60尤其应用和连接在何处。这里,图8示出了具有由玻璃制成的栏杆70和经驱动的无头扶手75的自动扶梯或者自动过道的一部分。这里,如在放大的区域中示出的,在栏杆端部71上,在栏杆上安置有具有扶手引导型材20的扶手转向装置60。这里,在该扶手引导型材20中安置有扶手转向带2,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扶手75在此由扶手转向装置60在栏杆端部71上引导,并且由一个运动方向转向至另一个运动方向。

附图中示出并与其相结合而解释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转向带(2)的区段

2扶手转向带

3基体

4支撑面

5轴区段

6第一啮合元件

7第二啮合元件

8第一臂

9第二臂

10结合元件

11底切

12肋部件

13缺口

15引入斜面

18接片

20扶手引导型材

21扶手引导型材(20)的壁

22扶手引导型材(20)的第一凹部

23扶手引导型材(20)的突起部

24扶手引导型材(20)的第二凹部

30横向延伸方向

31纵向延伸方向

32高度延伸方向

40滚动体

50连接元件

51结合点

52长孔

53螺纹连接

54连接元件(50)的第一端部

55连接元件(50)的第二端部

60扶手转向装置

70栏杆

71栏杆端部

75扶手

a图一部分

b图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