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9560发布日期:2019-09-17 22:4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叉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



背景技术:

扑克牌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型纸质工具,扑克牌在制作完成后通常会打包于牌盒中,再将牌盒统一放置于箱体中,并将箱体放置于托盘上通过叉车进行转运。

现有的叉车包括车体,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远离车体的一侧设置有插货杆,插货杆与固定架滑移连接,插货杆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架上的导向轮,导向轮的下方设置有气缸,气缸的顶端连接有链条,链条远离气缸的一端绕过导向轮的顶端并向下延伸,且端部与插货杆连接。

托盘的下部通常开设有与插货杆相适配的插槽,使用时,由车体带动固定架向靠近托盘的方向移动;直至插货杆插入插槽内,此时,气缸的活塞杆延伸,带动插货杆向上移动,使得托盘的底端与地面脱离,再由车体带动固定架移动,从而将货物转运至所需位置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存放托盘的空间有限时,通常将托盘放置于货物架上,货物架设置有多层,而现有的叉车的插货杆一次只能插入一个托盘中,车体转运货物时,一次只能转运一个托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达到同时转运多个托盘,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包括车体,车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车体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多个立板,每两个相邻的立板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位于中间的立板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带动立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插货组件,每组插货组件与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带动每组插货组件沿立板的表面上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多个托盘由货架上转移至另一个货架时,先将多个立板进行拼接,使得多个立板沿水平方向拼接为一个整体,立板沿竖直方向又设置有多组插货组件,则插货组件既沿水平方向分布,又沿竖直方向分布,每组插货组件可对应一个托盘;然后由车体带动固定架向靠近托盘的方向移动,直至每组插货组件均刚好插入对应托盘的插槽内,再由第一升降组件带动中间位置处的立板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托盘的底端与货架的内壁脱离;然后车体带动固定架移动至另一个货架处,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立板向下移动,直至托盘的底端与货架的内壁地接;此时,车体再向远离托盘的方向移动,使得插货组件与托盘脱离,即可完成对托盘的转运过程;期间,可由第二升降组件带动插货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相邻插货组件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将托盘存放于不同的货架,适应不同货架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多个立板与多组插货组件的设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安装立板的个数,从而便于同时转运不同数量的托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货组件包括两个水平设置且与立板垂直的插货杆,两个插货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第二升降组件包括与立板转动连接的丝杠,丝杠依次穿过多个连接杆并与连接杆螺纹连接,丝杠由动力件带动转动,连接杆与立板之间设置有配合第二升降组件使用的稳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多个插货杆在竖直方向的间距时,由动力件带动丝杠转动,带动连接杆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可改变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每相邻两组插货组件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将托盘存放于不同的货架,适应不同货架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丝杠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使用与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稳固杆,稳固杆固定于立板的侧壁,稳固杆穿过连接杆并与连接杆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沿竖直平面内升降时,稳固杆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连接杆沿稳固杆的轴线方向滑动,从而减小连接杆及插货杆移动时的晃动,提高插货组件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插孔,每相邻两个立板之间水平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多个立板拼接时,只需将连接柱的一端插入立板侧壁的插孔内,再将所需拼接的立板套设于连接柱的另外一端,即可完成多个立板的拼接,多个连接柱的设置便于保持立板的平衡,减小拼接后立板出现晃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立板的稳定性;需要减少立板的个数时,只需沿水平方向滑动对应立板,并使得立板与连接柱的端部脱离,再将露出的连接柱由插孔内滑出,即可实现立板的拆卸过程,连接柱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操作与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开设有调节孔,两个调节孔的内壁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两个调节孔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调节孔的内螺纹旋向相反,转动双向螺杆即可带动双向螺杆两端的立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相邻立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多个立板的间距,为宽度或长度较长的货物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适用于转运不同宽度及长度的货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多个加固板,每两个相邻加固板之间也为铰接,铰接轴位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架与加固板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加固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板远离机体的一侧开设有多条横纵交错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加固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两个加固板之间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的设置可减小相邻两个加固板之间产生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相邻两个加固板之间的稳定性;需要将多个立板进行拼接时,可将滑块滑入滑槽内,滑块的设置可将立板与加固板连接,通过加固板可分担部分立板的承重,多个滑块的设置可增加立板与加固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立板与加固板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固杆,加固杆的两端设置有加固螺栓,加固螺栓的端头穿过加固杆并与加固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多个立板拼接时,可先将多个加固板进行拼接,使得加固螺栓穿过对应的加固杆且端部与加固板的侧壁螺纹连接,即可完成相邻两个加固板的拼接,以便于支撑对应数量的立板;需要减小立板的拼接数量时,可拧松加固螺栓使其端部与加固板的侧壁脱离,即可拆卸加固板,减小加固板的个数;加固杆及加固螺栓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使用与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与加固板的顶端开设卡槽,两个卡槽之间设置有倒u字状的卡接杆,卡接杆的两端卡嵌于对应的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货物的转运后,可将加固组件由加固板上拆卸下来,然后再转动加固板,使得多个加固板可依次折叠以减小占用空间,完成折叠后,再将卡接杆的两端分别卡嵌于对应的卡槽内,即可将多个加固板临时固定于固定架的一侧,减小加固板折叠后的晃动;卡接杆的设置便于收纳多个加固板,减小加固板在非工作状态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杆包括水平杆和两个竖直杆,竖直杆上部套设于水平杆的外壁并与水平杆滑移连接,下部卡嵌于对应的卡槽内,竖直杆的外壁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竖直杆并与水平杆的外壁紧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调节螺栓,使其端部与水平杆的外壁脱离,即可沿水平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竖直杆,从而调节竖直杆之间的距离;当部分加固板无需使用而被折叠时,可将其中一个竖直杆卡嵌于最外侧加固板上的卡槽内,而另外一个竖直杆可卡嵌于任意被使用的加固板上的卡槽内,从而减小被折叠时的加固板的晃动,提高被折叠加固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多个立板与多组插货组件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选择安装立板的个数,从而便于同时转运不同数量的托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2.第二升降组件的设置便于调节多组插货组件在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从而适用于转运不同高度的货物;双向螺杆的设置便于调节多个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适用于转运不同长度或宽度的货物,扩大该叉车的使用范围;

3.加固板的设置可分担立板的承重,从而减小立板产生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立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体现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固定架;21、加固板;211、加固组件;2111、加固杆;2112、加固螺栓;212、卡槽;213、滑槽;31、立板;311、中心板;312、侧板;32、插货组件;321、连接杆;322、插货杆;33、稳固杆;34、滑块;4、第一升降组件;41、固定轴;411、链轮;42、链条;43、气缸;5、第二升降组件;51、丝杠;52、电机;61、插孔;611、连接柱;62、调节孔;621、双向螺杆;6211、调节手柄;7、卡接杆;71、水平杆;72、竖直杆;721、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效型机动叉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2,固定架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铰接有加固板21,加固板21与固定架2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加固板21之间均设置有多组加固组件211,固定架2远离车体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多个立板31,位于中间位置的立板31与固定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4,立板3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插货组件32,插货组件32与立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5,每两个相邻立板3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611和双向螺杆621。

参照图1,固定架2为竖直设置的框架结构,加固板21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靠近固定架2的一侧与固定架2的侧壁铰接,且相邻两个加固板21之间也为铰接连接,铰接轴位于竖直平面内,多个加固板21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图中仅示意两个加固板21。参照图2,加固组件211包括水平设置的加固杆2111和加固螺栓2112,加固杆2111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2的一侧并与固定架2的侧壁贴合,另一端延伸至加固板21的一侧并与加固板21的侧壁贴合。加固螺栓2112的一端穿过加固杆2111并与加固板21的侧壁螺纹连接。

拧松加固螺栓2112并使其端部与加固板21的侧壁脱离,即可转动加固板21,临时解除对加固板21的固定,使得多个加固板21依次折叠,从而减小加固板21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占用空间。

参照图2,固定架2与加固板21的顶端均开设有卡槽212,卡槽212内卡嵌有卡接杆7,卡接杆7包括水平杆71和两个竖直杆72。水平杆71的轴线与地面平行,竖直杆72与水平杆71垂直,竖直杆72的上部套设于水平杆71的外壁并与水平杆71的外壁滑移连接。竖直杆72的外壁设置有调节螺栓721,调节螺栓721的一端穿过竖直杆72且端部与水平杆71的外壁紧密抵接。

拧松调节螺栓721并使其端部与水平杆71的外壁脱离,即可将竖直杆72沿水平杆71的外壁滑动。在工作状态下,可将其中一个竖直杆72的卡嵌于固定架2的卡槽212内,使得另外一个竖直杆72卡嵌于相邻加固板21的卡槽212内;而在非工作状态下,当多个加固板21折叠时,可将另一个竖直杆72卡嵌于最外侧加固板21的卡槽212内,从而减小多个加固板21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晃动,提高加固板21在折叠状态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3,固定架2远离车体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立板31,多个立板31沿水平方向分布。立板31包括中心板311和侧板312,侧板312位于中心板311的两侧。结合图2,中心板311与固定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4,第一升降组件4带动中心板311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升降组件4包括固定轴41、链条42和气缸43。

参照图2,固定轴41的轴线与地面平行,一端与固定架2的侧壁固定连接,外壁套设并转动连接有链轮411。气缸43为竖直设置,底端与固定架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活塞杆向上延伸。链条42的一端与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绕过链轮411的顶端后,再继续向下延伸,底端与中心板311的侧壁固定连接。

气缸43的活塞杆收缩时,链条42远离中心板311的一端将向下输送,而链条42靠近中心板311的一端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中心板311向上移动;气缸43的活塞杆延伸时,链条42远离中心板311的一端得到释放,则在中心板311的重力作用下,中心板311将向下移动。

参照图3,立板31远离固定架2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插货组件32,插货组件32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插货杆322和连接杆321。插货杆322的长度方向与立板31的表面垂直,连接杆321位于两个插货杆322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插货杆322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杆321远离插货杆322的一侧与立板31的侧壁滑移连接,连接杆321与立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5。

需要转运放置于货架上的托盘时,首先由车体1带动该叉车向靠近托盘的方向移动,直至插货杆322插入托盘的插槽内;此时,气缸43的活塞杆收缩,带动链条42远离立板31的一端向下移动,而靠近立板31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立板31向上移动,使得托盘的底端与货架的内壁脱离;再由车体1带动该叉车将货物转移至其它位置处。

参照图3,第二升降组件5包括丝杠51和电机52。丝杠51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多个连接杆321的一端并与连接杆321螺纹连接,两端与立板31的侧壁转动连接。电机52固定于立板31的侧壁,电机52的输出轴与丝杠51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52输出轴的转动即可带动丝杠5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321及插货杆322沿竖直方向移动。

连接杆321远离丝杠51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稳固杆33,稳固杆33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多个连接杆321并与连接杆321滑移连接,两端与立板31的侧壁固定连接。当电机52带动插货组件32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连接杆321将沿稳固杆33的外壁滑动,使得插货组件32只能沿稳固杆33的轴线方向移动,减小插货组件32移动时的晃动,提高插货组件32移动时的稳定性。

结合图3与图4,立板31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插孔61,插孔61的轴线与地面平行,相对应的两个插孔61内设置有连接柱611。连接柱611的两端分别卡嵌于对应的插孔61内并与插孔61的内壁滑移连接。

结合图3与图4,立板31靠近插孔61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调节孔62,调节孔62位于两个插孔61之间,调节孔6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两个调节孔62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中心板311与侧板312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杆621,双向螺杆6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邻两个调节孔62内,并分别与对应调节孔62的内壁螺纹连接。

参照图3,双向螺杆621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手柄6211,转动调节手柄6211即可带动双向螺杆621转动,带动侧板312向靠近或远离中心板311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侧板312与中心板311之间的距离,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转运宽度或长度较长的货物。

气缸43带动中心板311升降时,在连接柱611及双向螺杆621的作用下,将带动侧板312一同移动。侧板312靠近加固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滑块34,加固板21靠近侧板312的侧壁开设有多条横纵交错的且与滑块34相适配的滑块34,滑槽213可供侧板312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需要将多个托盘由货架上转移至另一个货架时,首先拧松调节螺栓721,使得调节螺栓721的端部与水平杆71的外壁脱离抵接,然后依次转动加固板21,使得多个加固板21由折叠状打开,再通过连接柱611与双向螺杆621将侧板312安装于中心板311的两侧,使得多个立板31沿水平方向拼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多组插货组件32既沿水平方向分布,又沿竖直方向分布,每组插货组件32可对应一个托盘;然后由车体1带动固定架2向靠近托盘的方向移动,直至每组插货组件32均刚好插入对应托盘的插槽内,再由第一升降组件4带动中间位置处的立板3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托盘的底端与货架的内壁脱离;然后车体1带动固定架2移动至另一个货架处,气缸43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立板31向下移动,直至托盘的底端与货架的内壁地接;此时,车体1再向远离托盘的方向移动,使得插货组件32与托盘脱离,即可完成对托盘的转运过程;期间,可由第二升降组件5带动插货组件32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相邻插货组件32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将托盘存放于不同的货架,适应不同货架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多个立板31与多组插货组件32的设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安装立板31的个数,从而便于同时转运不同数量的托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