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发药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898发布日期:2019-10-14 19:0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发药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发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发药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药房,往往是医院最杂乱拥挤的地方,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后,大多需要到药房取药,一般都是通过药师直接抓药,核对后发给病人。

现有的药房发药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需要到药房窗口取药,一旦取药人数较多,会出现较长的排队队伍,不仅导致取药时间较长,还导致医院药房大厅非常杂乱拥挤,存在安全隐患;(2)药师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取药人数较多时,会增加药师的压力,导致出现漏药、抓错药的问题,增加了出现医疗事故隐患的概率;(3)排队取药大多是病患,长时间排队可能会造成体力不支,引发二次伤痛,给病患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药房发药所存在的取药时间长、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和可能会给病患带来二次伤痛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助发药,取药时间短且能够降低医药事故的智能发药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发药装置,包括取药机、药篮传送机构和若干储药柜,其中,所述取药机上设有取药口,所述储药柜上设有用于检查药物的扫描机构,所述储药柜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贯穿前后表面的储药格,且每一横排上储药格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储药柜内还设有药篮放入机构、药篮第一抓取机构和药篮接收机构;

所述药篮放入机构用于将装有药物的药篮放入所述储药格,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用于抓取所述储药格内的药篮,所述药篮接收机构用于接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抓取的药篮,并将药篮放入所述药篮传送机构,所述药篮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药篮运输到所述取药机。

优化的,所述药篮放入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一药篮放置架,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伸缩长度与所述储药柜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柱位于所述储药柜的后表面,并且竖直设置在水平相对两储药格之间,所述第一升降柱的水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两第一药篮放置架水平放置且沿所述第一升降柱的轴线相互对称。

优化的,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为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组成的u型结构,且第一药篮放置架的开口朝向所述储药柜的后表面;

所述药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槽和所述第二支撑槽构成m型结构;

所述药篮在放入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内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放入所述药篮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内。

优化的,每个所述储药格的左右侧壁面上分别设有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其中,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固定板、第一抓杆和第二抓杆;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抓杆的长度相同,其中,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储药格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抓杆通过第一钢珠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二抓杆通过第二钢珠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抓杆,且所述第二抓杆的顶面沿滑动方向依次设有凸起的限位块;

当所述第一升降柱带动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对准到任意一个储药格时,该储药格内的第一抓杆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滑动伸出储药格,同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抓杆滑动伸出储药格,并使第二抓杆下穿药篮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

优化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的第一齿条和通过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钢珠滑轨的数目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抓杆的底面,并与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齿条沿滑动方向设置且位于两第一钢珠滑轨之间,所述第一齿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抓杆的底面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中心,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滑轮、拉绳、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其中,所述滑轮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滑轮沿滑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抓杆的内部,且所述滑轮上缠绕有所述拉绳;

位于所述滑轮下方的拉绳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抓杆,位于所述滑轮上方的拉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抓杆的底部;

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拉绳和所述滑轮之间构成菱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药篮接收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柱、l型固定板和第二药篮放置架;

所述第二升降柱位于所述储药柜的前表面,并且竖直设置在水平相对两所述储药格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柱的水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l型固定板,其中,所述l型固定板的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对应侧表面,所述l型固定板的水平部竖直向下且与所述第二升降柱平行,所述l型固定板的水平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

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与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水平放置,当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的开口朝向对应侧的储药格及位于储药格内的药篮时,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分别对准该药篮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

优化的,所述药篮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板、滑板和第三药篮放置架;

所述滑板的顶面竖直设有第一安装板,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面与所述滑板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滑板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板垂直的第三药篮放置架;

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与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的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的放置方向相同,且第三药篮放置架与所述滑板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药篮的高度;

所述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且通过第三钢珠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三钢珠滑轨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板的底面,并与滑动方向平行;

两第三钢珠滑轨之间沿滑动方向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中心设有通过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当所述药篮接收机构接收完毕时,所述药篮传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的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移动到对应侧第二药篮放置架的正下方,并使第三药篮放置架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处于药篮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的正下方。

优化的,所述取药机内设有用于拿取所述药篮传送机构上药篮的药篮第二抓取机构;

所述取药机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升降柱,两第三升降柱的相对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其中,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与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结构相同;

当所述药篮传送机构将所述药篮运输到两第三升降柱之间时,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的抓取端对准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上药篮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

优化的,所述取药口的正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取药机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显示屏、按键区和扫码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发药系统,用于控制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发药装置,包括用户终端、服务器、显示终端、通信模块、输入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用户根据药物订单缴纳药物费用,并将药物订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药物订单,并在缴费完成后将所述药物订单传输至所述显示终端显示;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在药物放入所述储药格301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取药码;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客户输入所述取药码;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由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取药码,并在接收后,控制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所述药篮接收机构和所述药篮传送机构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为一种智能发药装置,本发明先将不同病人所需的药物配好,然后依次放入不同药篮中,再通过使用药篮放入机构将药篮依次放入储药格中。当病人需要取药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则会将储药格中的药篮送出,并通过药篮接收机构将药篮放至药篮传送机构中,最后通过药篮传送机构将装有药物的药篮传输至取药机,供病人拿取。

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病人取药可以使用取药机,也可选择药房窗口,达到了取药分流的功能,大大的减轻了药房窗口的排队现象,规范了取药人群,减轻了药房大厅人群拥挤的现象,缩短了取药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取药机,分流了药房窗口的排队人群,减轻了排队人群对药师的压力,进而降低了药师抓药出错的概率,也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本发明在储药柜上设置有扫描机构,能够在药物放入储药柜前,对配好的药物进行扫描,判断药物是否发生错配、漏配的问题,提高了药物抓取的正确率,进一步的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使用取药机,病人可以根据医院的治疗情况以及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取药,不需一直在药房等待取药,减少了取药等待时间,可以避免发生病人长时间站立等待而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病人取药的便捷性与舒适度。

(2)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发药系统,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在线缴纳药物费用,在缴费完成后,可直接将药物订单传输至显示终端上显示,让药师根据药物订单抓药。这样即省去了病人到药房上交药方的步骤,大大的缩短了抓药时间,进而进一步的减少取药时间;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通信模块,能够在药物放入储药格后,向用户发送取药码,提醒用户及时取药,大大的提高了用户取药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发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药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药篮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药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药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药篮第一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抓杆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药篮第一抓取机构的伸缩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药篮接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药篮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图1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滑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取药机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升降柱与药篮第二抓取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取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发药系统的药方订单传输图。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发药系统的控制框图。

上述附图中,1-取药机;101-取药口;102-第三升降柱;102a-第二安装板;103-第一显示屏;104-按键区;105-扫码区;2-药篮传送机构;201-支撑板;202-滑板;202a-第一安装板;203-第三药篮放置架;204-第三钢珠滑轨;205-第二齿条;206-第二齿轮;3-储药柜;301-储药格;4-药篮放入机构;401-第一升降柱;402-第一药篮放置架;402a-第一支撑杆;402b-第二支撑杆;402c-第三支撑杆;403-第一保护柜;403a-药篮放入口;5-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01-固定板;502-第一抓杆;503-第二抓杆;503a-限位块;504-第一钢珠滑轨;505-第二钢珠滑轨;6-药篮接收机构;601-第二升降柱;602-l型固定板;603-第二药篮放置架;604-第二保护柜;7-药篮;701-第一支撑槽;702-第二支撑槽;8-第一齿条;9-第一齿轮;10-滑轮;11-拉绳;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5-扫码器;16-第二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发药装置,包括取药机1、药篮传送机构2和若干储药柜3,其中,所述取药机1上设有取药口101,所述储药柜3上设有用于检查药物的扫描机构,所述储药柜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贯穿前后表面的储药格301,且每一横排上储药格301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储药柜3内还设有药篮放入机构4、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和药篮接收机构6。

所述药篮放入机构4用于将装有药物的药篮7放入所述储药格301,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用于抓取所述储药格301内的药篮7,所述药篮接收机构6用于接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抓取的药篮7,并将药篮7放入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用于将所述药篮7运输到所述取药机1。

如图1和图4所示,下面对所述智能发药装置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储药柜3用于储存已经配好的药物,即药房的药师会根据病人的处方,配置不同的药物,将配置好的药物事先储存到储药柜3中,待病人拿取。

在本发明中,药师先将配置好的药物放入不同的药篮7中,通过药篮放入机构4将药篮7送至储药柜3中,由于储药柜3内设置有多个储药格301,且储药格301内设有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所以,当药篮放入机构4将药篮7送至对应的储药格301前方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则会伸出抓取药篮7,然后再回缩,将药篮7带入储药格301中。通过上述设计,即达到了事先储存药物的功能。

通过上述设计,通过事先将药物抓取并储存到储药柜3中,避免了传统发药必须要等到病人拿取药方才能进行抓药的弊端,节约了病人的取药等待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药师获取病人处方的方式为:病人拿到处方后,可以通过网上缴纳药费,支付完成后,药费缴纳信息中的药物信息则会通过服务器传输至药房的电脑中,这样,药师即可根据药物信息抓取相应的药物,并及时的储存至储药柜3中,达到实现事先抓药、储药的功能。

所述扫描机构用于检查抓取的药物是否正确,在本实施例,举例所述扫描机构包括扫码器15和第二显示屏16,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在放入储药格301前,需要经过扫码器15扫描抓取的药物,核对抓取的药物是否有错、是否漏抓,增加药物抓取的正确率,进一步的减小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具体的核对步骤为:将抓取的药物依次通过扫码器15进行扫描,扫描的信息会显示在第二显示屏16上,这样即可跟药方上的信息进行比对,这样即可对抓取的药物逐一进行检查,保证抓取的药物正确无误。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病人及时取药,储药柜3中还设置有通信模块,在药师放入对应病人的药物后,可通过通信模块向缴费信息中的预留电话号码发送取药码,提醒病人取药。

当病人需要取药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会反方向伸出,即伸向药篮接收机构6,将对应储药格301中的药篮7送至药篮接收机构6,药篮接收机构6则会接收药篮7,并将药篮7送至药篮传送机构2上,最后,药篮传送机构2将药篮7运输至取药机1,病人就可以从取药口101拿取药篮7中的药物。达到了自动发药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多台储药柜3可共用一台取药机1,也可每台储药柜3分别对应一台取药机1,为了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中,举例3台储药柜3和一台取药机1构成一套发药系统,即3台储药柜3共用一台取药机1,同时在医院设置多套发药系统,达到快速取药的功能。

通过上述设计,使用本发明的智能发药装置,一方面,使得病人可选择不同的方式取药,达到了取药分流的功能,大大的减轻了药房窗口的排队现象,规范了取药人群,减轻了药房大厅人群拥挤的现象,缩短了取药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取药机,分流了药房窗口的排队人群,减轻了排队人群对药师的压力,降低了药师抓药出错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使用取药机,病人可以根据医院的治疗情况以及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取药,不需一直在药房等待取药,减少了取药等待时间,可以避免发生病人长时间站立等待而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病人取药的便捷性与舒适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智能发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发药装置,包括取药机1、药篮传送机构2和若干储药柜3,其中,所述取药机1上设有取药口101,所述储药柜3上设有用于检查药物的扫描机构,所述储药柜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贯穿前后表面的储药格301,且每一横排上储药格301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储药柜3内还设有药篮放入机构4、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和药篮接收机构6。

所述药篮放入机构4用于将装有药物的药篮7放入所述储药格301,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用于抓取所述储药格301内的药篮7,所述药篮接收机构6用于接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抓取的药篮7,并将药篮7放入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用于将所述药篮7运输到所述取药机1。

在本实施例中,储药柜3、取药机1、药篮传送机构2、扫描机构、药篮放入机构4、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药篮接收机构6和药篮7的结构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

优化的,所述药篮放入机构4包括第一升降柱401和第一药篮放置架402,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柱401的伸缩长度与所述储药柜3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柱401位于所述储药柜3的后表面,并且竖直设置在水平相对两储药格301之间,所述第一升降柱401的水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两第一药篮放置架402水平放置且沿所述第一升降柱401的轴线相互对称。

优化的,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为由第一支撑杆402a、第二支撑杆402b和第三支撑杆402c组成的u型结构,且第一药篮放置架402的开口朝向所述储药柜3的后表面。

所述药篮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槽701和第二支撑槽70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槽701和所述第二支撑槽702构成m型结构。

所述药篮7在放入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402内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02a和所述第三支撑杆402c分别放入所述药篮7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701内。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下面对所述药篮放入机构4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由于药篮7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槽701和第二支撑槽702,而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为u型结构,所以,当药篮7放入药篮放置架402内时,第一支撑杆402a和第三支撑杆402c则会放入药篮7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701内,即起到支撑药篮7的作用,达到放置药篮7的功能。

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升降柱401位于水平相对两储药格301之间,且第一药篮放置架401位于第一升降柱401的两侧,即两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与储药柜3中横排上的两储药格301位置对应。通过上述设计,一次性即可将两个药篮7放入不同的储药格301中,提高了药物储存效率。

当药篮7放置完毕后,第一升降柱401会上升或下降,将第一药物放置架401带动到不同高度的储药格301前方,等待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抓取。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保护柜403,如图2所示,第一保护柜403用于将第一升降柱401罩住,并与储药柜3一体成型组成,同时在第一保护罩403上设有药篮放入口403a,作为药篮7放入第一药篮放置架401的入口。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罩住第一升降柱401,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使储药柜3更加的美观,在本实施例中,扫码器15则设置在第一保护柜40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柱402为一种现有设备,又称液压升降柱,同时,本发明中的第一升降柱402也可用伸缩杆代替。

优化的,每个所述储药格301的左右侧壁面上分别设有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其中,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固定板501、第一抓杆502和第二抓杆503。

所述固定板501与所述第一抓杆502的长度相同,其中,所述固定板501固定在所述储药格301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抓杆502通过第一钢珠滑轨504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501,所述第二抓杆503通过第二钢珠滑轨5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抓杆502,且所述第二抓杆503的顶面沿滑动方向依次设有凸起的限位块503a。

当所述第一升降柱401带动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402对准到任意一个储药格301时,该储药格301内的第一抓杆50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滑动伸出储药格301,同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抓杆503滑动伸出储药格301,并使第二抓杆503下穿药篮7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702。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滑轮10、拉绳11、第一固定杆12和第二固定杆13,其中,所述滑轮10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滑轮10沿滑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抓杆502的内部,且所述滑轮10上缠绕有所述拉绳11。

位于所述滑轮10下方的拉绳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抓杆502,位于所述滑轮10上方的拉绳1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抓杆503的底部。

所述第一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3、所述拉绳11和所述滑轮10之间构成菱形结构。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下面对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每个储药格301中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即每个储药格301使用两个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抓取药篮7。

首先,第一抓杆502和第二抓杆503安装在固定板501上,进而固定在储药格301的侧壁上,而固定板501与侧壁的连接可使用焊接、螺栓连接。

当第一升降柱401带动药篮7对准任意一个储药格301时,此时,第一步进电机会驱动第一齿轮9转动,进而通过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条8运动,使第一抓杆502通过第一钢珠滑轨504朝第一药篮放置架401前进,同时,由于第一抓杆502通过拉绳11固定连接第二抓杆503,所以,第一抓杆502在滑动的同时,会拉动拉绳11,使拉绳11通过滑轮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抓杆503朝第一药篮放置架401前进。

通过上述设计,即实现了第二抓杆503的伸出,而第二抓杆503在伸出后会下穿药篮7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702,此时,第二抓杆503就起到支撑药篮7的作用,而第一升降柱401下降即可使药篮7脱离第一药篮放置架402,达到将药篮7交接给第二抓杆503的功能。第二抓杆503在抓取到药篮7后,第一步进电机反转,即可将药篮7抓取到储药格3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抓杆503的顶面沿滑动方向依次设凸起的限位块503a,通过上述设计,限位块503a可挡住第二支撑槽702,防止药篮7在第三抓杆503伸缩过程中滑落,增加了抓取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抓杆502与第二抓杆503的滑动还可以采用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也可采用滑槽与滚轮的配合。

优化的,所述药篮接收机构6包括第二升降柱601、l型固定板602和第二药篮放置架603。

所述第二升降柱601位于所述储药柜3的前表面,并且竖直设置在水平相对两所述储药格301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柱601的水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l型固定板602,其中,所述l型固定板602的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601的对应侧表面,所述l型固定板602的水平部竖直向下且与所述第二升降柱601平行,所述l型固定板602的水平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

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与所述第一药篮放置架40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水平放置,当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开口朝向对应侧的储药格301及位于储药格301内的药篮7时,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分别对准该药篮7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701。

如图10所示,下面对药篮接收机构6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当病人需要取药时,第一步进电机会驱动第一齿轮9转动反方向转动,使第二抓杆503朝第二药篮放置架603前进。这里,第二抓杆503的伸出与从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上抓取药篮7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多加赘述。

由于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结构与第一药篮放置架401的结构相同。所以,当第二抓杆503将药篮7带出储药格301时,第二药篮放置架603开口两侧的支撑杆分别对准该药篮7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701。通过上述设计,当第二抓杆503完全伸出时,第二药篮放置架603开口两端的支撑杆即可以支撑药篮7,当第二抓杆503收缩进储药格301时,即可接住药篮7,此时,再通过第二升降柱601将药篮7输送到药篮传送机构2上,通过药篮传送机构2传送到取药机1中,供病人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二保护柜604,将第二升降柱601罩住,其作用于第一保护柜403相同。

优化的,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滑板202和第三药篮放置架203。

所述滑板202的顶面竖直设有第一安装板202a,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02a的底面与所述滑板202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202a朝向所述滑板202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板202a垂直的第三药篮放置架203。

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与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203的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放置方向相同,且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与所述滑板202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药篮7的高度。

所述滑板202位于所述支撑板201的顶面,且通过第三钢珠滑轨20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01,所述第三钢珠滑轨204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板202的底面,并与滑动方向平行。

两第三钢珠滑轨204之间沿滑动方向设置有第二齿条205,所述支撑板201的顶面中心设有通过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206,所述第二齿轮206与所述第二齿条205相互啮合。

当所述药篮接收机构6接收完毕时,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通过所述第二齿轮206与所述第二齿条205的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203移动到对应侧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正下方,并使第三药篮放置架203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处于药篮7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702的正下方。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下面对药篮传送机构2进行具体的描述:

当药物第一接收机构6将储药格301内的药篮7接收完毕后,此时,第二步进电机会驱动第二齿轮206转动,通过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条205运动,使滑板202通过第三钢珠滑轨204滑动,进而将第三药篮放置架203移动到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正下方,并使第三药篮放置架203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处于药篮7对应侧的第二支撑槽702的正下方。

通过上述设计。当第二升降柱601下降时,即可通过l型固定板602带动药篮7向第三药篮放置架203移动,最终使第三药篮放置架203开口左右两侧的支撑杆放入药篮7的第二支撑槽702中。

此时,第二升降柱601继续下降,由于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与滑板202顶面的垂直距离大于药篮7的高度,所以,当第二升降柱601完全下降时,不仅可以使第三药篮放置架203接住药篮7,还能使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与第二药篮放置架603之间空出一个药篮7的高度,此时,第二步进电机工作,带动滑板202前进或后退,即可使药篮7脱离第二药篮放置架603的范围,进而使第二药篮放置架603能够顺利上升复位,便于接收另一个储药格301中的药篮7。

优化的,所述取药机1内设有用于拿取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上药篮7的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

所述取药机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升降柱102,两第三升降柱102的相对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板102a,所述第二安装板102a上设有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其中,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与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结构相同。

当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将所述药篮7运输到两第三升降柱102之间时,所述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的抓取端对准所述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上药篮7对应侧的第一支撑槽701。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药篮传送机构2将药篮7运输到取药机1时,取药机1内的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会伸出抓取药篮7,然后再回缩,并通过第三升降柱102上升,上升至与取药口101相同高度时,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会反向伸出,将药篮7送至取药口101,供病人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第二抓取机构14的结构、原理也与药物第一抓取机构5相同,所以,抓取药篮7的具体过程不多加赘述。

优化的,所述取药口101的正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取药机1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显示屏103、按键区104和扫码区105。

如图16所示,当病人将药篮7中的药物拿取后,第三升降柱102会收缩,将药篮7放到传送带上,此时,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的伸缩端在回收,此时,药篮7就放置在传送带上了,启动传送带,即可对药篮7进行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传送带的尾端设置一个回收筐,用于接收药篮7,同时传送带置于取药机1的内部,在图中未画出。

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药物的相关信息,以及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如一日服用几次,每次服用几粒等),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药物。

所述按键区104用于病人输入取药码,只有输入取药码或通过扫码区105扫描取药二维码,整个智能发药装置才能进行药物的发送。通过上述设计,增加了药物拿取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给出了实施例二中药篮7、第一抓杆502以及第二抓杆503的具体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药篮7的上口宽25cm,下口宽22cm,深度为20cm,同时第一支撑槽701和第二支撑槽702的长度共为3cm。

同时设置第一抓杆502的长度为30cm,宽度为1cm;第二抓杆503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cm,且第一抓杆502伸出长度为15cm,第二抓杆503的伸出长度为13cm。通过上述设计,整个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的伸缩端即可伸出28cm,并可很容易的插入第一支撑槽701或第二支撑槽702中。

实施例四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智能发药系统,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发药装置,包括用户终端、服务器、显示终端、通信模块、输入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用户根据药物订单缴纳药物费用,并将药物订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药物订单,并在缴费完成后将所述药物订单传输至所述显示终端显示。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在药物放入所述储药格301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取药码。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客户输入所述取药码。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由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取药码,并在接收后,控制所述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所述药篮接收机构6和所述药篮传送机构2工作。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下面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具体的阐述:

在本实施例,用户终端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用户的智能手机、平板,用户通过在智能手机上生成药物订单,并完成支付,这时,药物订单则通过服务器传输至药房中的显示终端上,药师即可以根据药物订单进行药物的抓取。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整个抓药的过程非常的快速,省去了传统抓药需要将药方面交到药方的这一步骤,使药师能提前将药物抓取,进而大大的缩短了取药时间。

当药师将药物抓取后,即可将药物放入储药柜3中,放置完成后,即可通过通信模块向用户终端(即用户的手机)发送取药码,当用户收到取药码后,即可得知药物已配置完成,这时,用户可到取药机1上的输入模块(即实施例二中的按键区104)输入取药码,输入完成后,控制模块即可控制储药柜3内的机械器件按实施例二中的方式进行取药,即分别控制药篮第一抓取机构5、药篮接收机构6、药篮传送机构2以及药篮第二抓取机构14依次工作,将装有药物的药篮7送至取药口101供用户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放置在药房中,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电脑、显示屏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不仅可以向用户手机发送取药码,还可以发送二维码。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病人首先通过手机在线缴纳支付药费,此时,药房内的电脑即可显示缴费完成后的相关药物信息,药师根据药物信息抓取药物,抓取完成后,可先通过扫码器15确定药物是否抓取正确,无误后,则将药物放入药篮7中,然后将药篮7放入第一药篮放置架402中,此时第一升降柱401上升或下降,将药篮7运送至任意一个储药格301的前方,药物第一抓取机构5的伸缩端伸出,抓取药篮7,然后回缩,将药篮7带入储药格301中。

储存完毕后,为了方便病人取药,可通过通信模块向缴费信息中预留的手机号发送取药码或二维码,提醒病人及时取药。

病人取药时,通过输入取药码或扫描二维码,正确后,才能使整个装置工作。具体为:第二升降柱601工作,运动到对应储药格301的高度,并使药物第一抓取机构5工作,其伸缩端朝第二药篮放置架603伸出,使第二药篮放置架603接收由药物第一抓取机构5送出的药篮7,然后第二升降柱601下降,将药篮7送至第三药篮放置架203中,此时,滑板202先前进或后退一个药篮7的长度,然后再向取药机1前进,到达取药机1后,药物第二抓取机构14工作,抓取药篮7,然后再回缩,这时,第三升降柱102上升,将药篮7运送至取药口101相同高度,药物第二抓取机构14再向取药口101方向伸出,将药篮7送至取药口101,便于病人拿取药物。

拿取完成后,第二升降柱102下降,将药篮7放置在传送带上,放置完成后,药物第二抓取机构14的伸缩端回缩,此时,传送带启动,将药篮7进行回收。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发药装置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一方面,病人取药可以使用取药机1,也可选择药房窗口,达到了取药分流的功能,大大的减轻了药房窗口的排队现象,规范了取药人群,减轻了药房大厅人群拥挤的现象,缩短了取药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取药机1,分流了药房窗口的排队人群,减轻了排队人群对药师的压力,进而降低了药师抓药出错的概率,也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本发明在储药柜3上设置有扫描机构,能够在药物放入储药柜前,对配好的药物进行扫描,判断药物是否发生错配、漏配的问题,提高了药物抓取的正确率,进一步的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使用取药机1,病人可以根据医院的治疗情况以及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取药,不需一直在药房等待取药,减少了取药等待时间,可以避免发生病人长时间站立等待而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病人取药的便捷性与舒适度。

(2)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发药系统,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在线缴纳药物费用,在缴费完成后,可直接将药物订单传输至显示终端上显示,让药师根据药物订单抓药。这样即省去了病人到药房上交药方的步骤,大大的缩短了抓药时间,进而进一步的减少取药时间;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通信模块,能够在药物放入储药格后,向用户发送取药码,提醒用户及时取药,大大的提高了用户取药的时效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