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及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1961发布日期:2019-12-06 21:30阅读:2436来源:国知局
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及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及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液压升降设备,常用于汽车维修等领域。千斤顶主要通过千斤顶油泵驱动,现有的千斤顶油泵主要有气动和手动两种,气动千斤顶油泵主要通过气动助力泵驱动以将液压油压入千斤顶的油缸,手动千斤顶油泵主要通过手摇操作杆带动柱塞棒活塞运动以液压油压入千斤顶的油缸。

然而,现有的千斤顶油泵要么是气动油泵,要么是手动油泵,无法满足气动手动两用,使用不方便,并且,现有的气动千斤顶油泵和手动千斤顶油泵还存在操控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及千斤顶,以使油泵及千斤顶既能通过手摇驱动,也可以通过气动助力泵驱动,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油箱和气动助力泵、设于所述壳体前端的油路控制板、以及手摇驱动机构;所述油路控制板的前端设有气动高压油出口和手动高压油出口,所述气动高压油出口和手动高压油出口连接同一个三通连接头,油路控制板内设有气动供油通道、气动回油通道、手动供油通道和手动回油通道;所述气动供油通道的前端与气动高压油出口连通,所述气动供油通道的后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并接入油箱,气动供油通道靠近气动高压油出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动助力泵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之间通入气动回油通道,所述气动回油通道的前端与气动高压油出口连通,气动回油通道的后端接入油箱,气动回油通道上设有气动泄压阀;所述手动供油通道的前端与手动高压油出口连通,所述手动供油通道的后端安装有第三单向阀并接入油箱,手动供油通道靠近手动高压油出口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油路控制板上还开设有柱塞腔,所述柱塞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之间的手动供油通道连通,柱塞腔内适配有柱塞棒,所述手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柱塞棒在柱塞腔内作活塞运动,所述手动回油通道的前端与手动高压油出口连通,手动回油通道的后端接入油箱,手动回油通道上设有手动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气动开关支架,所述气动开关支架上安装有气动开关,所述气动开关串联在气动助力泵的供气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开关支架为沿前后延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前部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气动开关的下部穿入所述开口并通过螺丝固定于方形管的侧壁上,气动助力泵的供气管道依次从方形管的后部穿入并与气动开关相连、与气动开关相连后再从方形管的后部穿出、从方形管穿出后再从壳体的后部穿入并与气动助力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手摇驱动机构包括手摇操作杆支架、手摇操作杆和拉簧,所述手摇操作杆支架固定于柱塞棒前方的油路控制板上,所述手摇操作杆的前部铰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的上部,所述拉簧连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的下部和手摇操作杆支架前侧的手摇操作杆之间,所述柱塞棒的外端连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后侧的手摇操作杆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后部上侧还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手摇操作杆后端的手摇操作杆固定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设于壳体内的上部,壳体的下部设有气动元件仓,所述气动助力泵安装于气动元件仓内,气动元件仓内的后部安装有气动调压阀,所述气动调压阀连接于气动助力泵的供气管道上,气动元件仓的后端设有气动元件仓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侧还设有与所述油箱的内部连通的通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边脚板。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和上述气动手动两用油泵,所述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支撑于所述油缸下端的底座、适配于所述油缸内的活塞以及下端伸入所述油缸并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活塞顶杆,所述油缸的底部设置有油缸进油口,所述油缸进油口与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连接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外滑动套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上端设有支撑柱,所述顶杆的上端与外套的上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申请的油泵具有气动和手动两种驱动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气动或手动驱动。使用时,油泵的三通连接头与液压设备相连,采用气动驱动时,接通气动助力泵的气源,气动助力泵工作,气动助力泵吸油时,第一单向阀自动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第一单向阀吸入气动助力泵,气动助力泵排油时,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自动打开,液压油从第二单向阀压出并从三通连接头压入液压设备,液压设备回油时,气动泄压阀打开,液压油从气动回油通道回流至油箱,采用手动驱动时,手摇驱动机构驱动柱塞棒在柱塞腔内作活塞运动,柱塞棒向上运动时,第三单向阀自动打开,第四单向阀关闭,油箱内的液压油从第三单向阀吸入柱塞腔,柱塞棒向下运动时,第三单向阀关闭,第四单向阀关闭,柱塞腔内的液压油从第四单向阀压出并从三通连接头压入液压设备,液压设备回油时,手动泄压阀打开,液压油从手动回油通道回流至油箱。综上,本申请的油泵既能通过手摇驱动,也可以通过气动助力泵驱动,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动手动两用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动助力泵的供气管道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路控制板内的油路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壳体;11表示边脚板;2表示油箱;21表示通气管;3表示气动助力泵;31表示气动开关支架;32表示气动开关;33表示供气管道;34表示气动元件仓;35表示气动调压阀;36表示气动元件仓门;4表示油路控制板;41表示气动高压油出口;42表示手动高压油出口;43表示气动供油通道;44表示气动回油通道;45表示手动供油通道;46表示手动回油通道;47表示第一单向阀;48表示第二单向阀;49表示气动泄压阀;410表示第三单向阀;411表示第四单向阀;412表示柱塞腔;413表示柱塞棒;414表示手动泄压阀;51表示手摇操作杆支架;52表示手摇操作杆;53表示拉簧;54表示手摇操作杆固定支架;6表示三通连接头;71表示油缸;72表示底座;73表示活塞;74表示活塞顶杆;75表示油缸进油口;76表示外套;77表示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手动两用油泵,该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可用于驱动千斤顶等液压设备,如图1-图3所示,该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油箱2和气动助力泵3、设于壳体1前端的油路控制板4、以及手摇驱动机构。

参照图1,油路控制板4的前端设有气动高压油出口41和手动高压油出口42,气动高压油出口41和手动高压油出口42连接同一个三通连接头6。

参照图3,油路控制板4内设有气动供油通道43、气动回油通道44、手动供油通道45和手动回油通道46。气动供油通道43的前端与气动高压油出口41连通,气动供油通道43的后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7并接入油箱2,气动供油通道43靠近气动高压油出口41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8,气动助力泵3的输出端从第一单向阀47和第二单向阀48之间通入气动回油通道44,气动回油通道44的前端与气动高压油出口41连通,气动回油通道44的后端接入油箱2,气动回油通道44上设有气动泄压阀49。手动供油通道45的前端与手动高压油出口42连通,手动供油通道45的后端安装有第三单向阀410并接入油箱2,手动供油通道45靠近手动高压油出口42设置有第四单向阀411,油路控制板4上还开设有柱塞腔412,柱塞腔412的底部与第三单向阀410和第四单向阀411之间的手动供油通道45连通,柱塞腔412内适配有柱塞棒413,手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柱塞棒413在柱塞腔412内作活塞73运动,手动回油通道46的前端与手动高压油出口42连通,手动回油通道46的后端接入油箱2,手动回油通道46上设有手动泄压阀414。

本实施例的第一单向阀47、第二单向阀48、第三单向阀410和第四单向阀411采用弹簧式单向阀,其具体的安装结构可以参考图3,这里不作赘述,气动泄压阀49和手动泄压阀414均包括钢珠和阀杆,安装时,在油路控制板4的顶部开设上段直径大、下段直径小的通道,通道的下端接入回油通道,通道的大直径段靠近小直径段开设接入油箱2的回油孔,阀杆的下部呈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阀杆螺纹连接于通道的大直径段内,阀杆的下端将钢珠抵在通道的大直径向小直径过度的一段上,以将回油通道封堵,向上拧松阀杆时,液压油即可从钢珠和通道之间通过,并从回油孔回油至油箱2内。

本申请的油泵具有气动和手动两种驱动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气动或手动驱动。使用时,油泵的三通连接头6与液压设备相连,采用气动驱动时,接通气动助力泵3的气源,气动助力泵3工作,气动助力泵3吸油时,第一单向阀47自动打开,第二单向阀48关闭,油箱2内的液压油经第一单向阀47吸入气动助力泵3,气动助力泵3排油时,第一单向阀47关闭,第二单向阀48自动打开,液压油从第二单向阀48压出并从三通连接头6压入液压设备,液压设备回油时,打开气动泄压阀49,液压油从气动回油通道44回流至油箱2,采用手动驱动时,手摇驱动机构驱动柱塞棒413在柱塞腔412内作活塞73运动,柱塞棒413向上运动时,第三单向阀410自动打开,第四单向阀411关闭,油箱2内的液压油从第三单向阀410吸入柱塞腔412,柱塞棒413向下运动时,第三单向阀410关闭,第四单向阀411关闭,柱塞腔412内的液压油从第四单向阀411压出并从三通连接头6压入液压设备,液压设备回油时,手动泄压阀414打开,液压油从手动回油通道46回流至油箱2。综上,本申请的油泵既能通过手摇驱动,也可以通过气动助力泵3驱动,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壳体1的上侧还设有与油箱2的内部连通的通气管21,油箱2通过通气管21与大气连通,确保油箱2内的气压在出油和回油时保持不变。壳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边脚板11,以确保该油泵能够平稳地放在地面上。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气动开关支架31,气动开关支架31上安装有气动开关32,气动开关32串联在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上,气动开关32通过气动开关支架31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采用气动助力泵3驱动时,不仅可以用手按压气动开关32来控制气动助力泵3工作,还可以用脚踩压气动开关32来控制气动助力泵3工作,操控非常方便。具体地,气动开关支架31为沿前后延伸安装于壳体1上的方形管,方形管前部的顶部设有开口,气动开关32的下部穿入开口并通过螺丝固定于方形管的侧壁上,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依次从方形管的后部穿入并与气动开关32相连、与气动开关32相连后再从方形管的后部穿出、从方形管穿出后再从壳体1的后部穿入并与气动助力泵3相连,通过这样的设计,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保护于方形管内,仅仅气动开关32露出方形管,能够避免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被误踩到,同时还能够避免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被压坏。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手摇驱动机构包括手摇操作杆支架51、手摇操作杆52和拉簧53,手摇操作杆支架51固定于柱塞棒413前方的油路控制板4上,手摇操作杆52的前部铰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51的上部,拉簧53连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51的下部和手摇操作杆支架51前侧的手摇操作杆52之间,柱塞棒413的外端连接于手摇操作杆支架51后侧的手摇操作杆52下。下压手摇操作杆52的后端时,柱塞棒413被手摇操作杆52压下,拉簧53伸长,放开手摇操作杆52后,在拉簧53的作用下,手摇操作杆52的后端自动抬起,柱塞棒413被手摇操作杆52上拉,以此往复,实现通过手摇操作杆52带动柱塞棒413作活塞73运动,通过设置拉簧53,松开手摇操作杆52后,手摇操作杆52能够自动抬起,这样使得手摇操作杆52不仅能够通过手摇控制,也可以通过脚踩来控制,操作非常方便。此外,壳体1的后部上侧还设置有用于锁定手摇操作杆52后端的手摇操作杆固定支架54,在不使用手摇操作杆52时,将手摇操作杆52的后端锁定在手摇操作杆固定支架54上即可。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油箱2设于壳体1内的上部,壳体1的下部设有气动元件仓34,气动助力泵3安装于气动元件仓34内,气动元件仓34内的后部安装有气动调压阀35,气动调压阀35连接于气动助力泵3的供气管道33上,气动元件仓34的后端设有气动元件仓门36,气动调压阀35可用于调节气动助力泵3的输出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和上述气动手动两用油泵。如图4所示,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71、支撑于油缸71下端的底座72、适配于油缸71内的活塞73以及下端伸入油缸71并与活塞73相连的活塞顶杆74,油缸71的底部设置有油缸进油口75,油缸进油口75与通过管道与三通连接头6相连,油箱2内的液压油可通过气动供油通道43和手动供油通道45压入千斤顶本体的油缸71内,以实现千斤顶的顶推,千斤顶油缸71内的液压油也可以通过气动回油通道44和手动回油通道46回油至油箱2,通过手动和气动两种方式均可驱动千斤顶的顶推,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油缸71外滑动套有外套76,外套76的上端设有支撑柱77,顶杆的上端与外套76的上端相连,通过外套76的导向,能够提高活塞顶杆74升降的稳定性,使得该千斤顶更加结实、耐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