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8786发布日期:2020-01-24 13:5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臂架类起重机广泛运用于港口码头、建筑等领域,有着功率大、高耗能等特点,因此起重机节能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臂架类起重机中,臂架变幅的主要作用是使货物具有水平方向位移,与此同时,变幅还会造成货物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即臂架变幅导致了货物势能的变化。这意味着在货物重力作用下,臂架不能达到自平衡。这类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增加了控制摇臂旋转的电机的容量和性能需求,2.摇臂旋转将消耗更多能量,包括提升货物、刹车减速等,3.货物垂直方向的惯性将增加变幅阻力,4.对于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摇臂的起重机,在摇臂静止状态下,泄漏还将浪费一部分能量。

为了解决或者减小臂架变幅给货物带来的垂直位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方法:1.绳索补偿法,即在变幅的同时使起升绳伸长或者缩短;2.组合臂架补偿法,即依靠组合臂架的特殊运动来使货物达到水平运动。

绳索补偿法能够减小变幅阻力,但是不能解决需求电机容量大、功耗大、变幅能量损耗大等缺点。组合臂架补偿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是它的设计复杂,臂架结构质量大,起重机运动范围收到限制。

因此,设计一种合适的臂架结构来减小变幅阻力、减小电机容量和功率、减小变幅损耗等问题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起重机的摇臂自平衡,从而减小臂架驱动电机的容量,减少电机能量消耗,减小摇臂变幅阻力。

为实现以上功能,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包括平行四边形机构、齿轮机构、多个滑轮及滑轮组、钢丝绳等。所述钢丝绳(2)一端通过一号滑轮(4)连接货物,一端沿着起重摇杆(3)经过二号滑轮(15),然后沿着平行于拉杆(5)的方向经过三号滑轮(7),接着沿着上平衡摇杆(6)经过四号滑轮(9),再朝着竖直向下经过五号滑轮(10),然后沿着下平衡摇杆(11)经过六号滑轮(14),最后连接到动力源及传动箱(12)。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由起重摇杆(3)、拉杆(5)、上平衡摇杆(6)、机架组成,其中点b、点c、点d、点e为铰点,起重摇杆(3)和上平衡摇杆(6)保持平行。所述齿轮机构由一号齿轮(16)、二号齿轮(13)、下平衡摇杆(11)组成,一号齿轮(16)与二号齿轮(13)为外啮合且传动比为1;其中一号齿轮(16)与起重摇杆(3)同轴同角度转动,二号齿轮(13)与下平衡摇杆(11)同轴同角度转动,通过键连接等方式可以使起重摇杆(3)和下平衡摇杆(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所述下平衡摇杆gh(11)与上平衡摇杆(6)的ef部分的长度相等,且点e与点h在同一竖直线上,则点f与点g在同一竖直线上,并且位于四号滑轮(9)和五号滑轮(10)之间的钢丝绳(2)沿着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为了减小上平衡摇杆(6)的ef部分与下平衡摇杆(11)的长度,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可以采用滑轮组;为使结构有良好的平衡效果,滑轮数量、上平衡摇杆df(6)的ef部分、下平衡摇杆gh(11)、起重摇杆ac(3)应保持一定的数学关系;即n×lac=2×l×(2n-1),其中n是货物重力与钢丝绳拉力t的比值,lac是起重摇杆ac(3)的长度,l是上平衡摇杆(6)的ef部分与下平衡摇杆gh(11)的长度,它们的长度相等,n是四号滑轮(9)与5号滑轮(10)包涵的滑轮个数,它们包涵的滑轮个数相等。

进一步的,为了结构在整体上利于安装与避免干涉,一号齿轮(16)、二号齿轮(13)啮合时,两者中心连线可以旋转,若一号齿轮(16)的中心位置固定,则二号齿轮(13)的中心位置在以一号齿轮(16)中心为圆心、以齿轮直径为半径的的圆弧上,并且上平衡摇杆(6)的铰接点e与二号齿轮(13)的中心点h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机构、齿轮机构应用到起重机臂架系统中,解决了臂架在货物重力作用下需要依靠外力平衡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实现了臂架自平衡,在起重摇杆(3)需要变幅时,货物只有水平位移,驱动臂架旋转的电机理论上只需要克服摩擦力与惯性力,刹车减速功率也大幅减小,这大大减小了电机的容量与电机消耗的电能,具有节能的效果;2.本发明减小了起重机变幅阻力,使变幅速度更快;3.本发明适用于具有臂架结构的起重机,并且对于具有较长的起重摇杆(3)的起重机也适合;4.本发明利用滑轮组大大减小了平行四边形机构和齿轮机构的尺寸,使之更适合于实际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1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2钢丝绳(2)在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的缠绕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2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起重机臂架自平衡结构实施例3的原理图。

主要符号说明

1货物、2钢丝绳、3起重摇杆、4一号滑轮、5拉杆、6上平衡摇杆、7三号滑轮、8塔架、9四号滑轮、10五号滑轮、11下平衡摇杆、12动力源及传动箱、13二号齿轮、14六号滑轮、15二号滑轮、16一号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臂架自平衡结构包括平行四边形机构、齿轮机构、多个滑轮及滑轮组、钢丝绳(2)。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起重摇杆(3)、拉杆(5)、上平衡摇杆(6)及机架,其中起重摇杆(3)与机架在点c铰接,拉杆(5)起连接作用,分别与起重摇杆(3)、上平衡摇杆(6)在点b、点d铰接,上平衡摇杆(6)与塔架(8)在点e铰接。在平行四边形机构中,起重摇杆(3)与上平衡摇杆(6)平行,它们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齿轮机构包括一号齿轮(16)、二号齿轮(13)、下平衡摇杆(11),一号齿轮(16)、二号齿轮(13)为一对传动比为1的外啮合齿轮,采用一定的连接方式,一号齿轮(16)与起重摇杆(3)同轴同角度转动,二号齿轮(13)与下平衡摇杆(11)同轴同角度转动,因此起重摇杆(3)与下平衡摇杆(11)反向同速转动。通过键连接的安装方法,起重摇杆(3)、下平衡摇杆(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综上所述起重摇杆(3)、上平衡摇杆(6)、下平衡摇杆(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

滑轮包括一号滑轮(4)、二号滑轮(15)、三号滑轮(7)、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六号滑轮(14);它们安装在连杆端部或者中间,负责钢丝绳的缠绕。其中六号滑轮(14)与二号齿轮(13)同心,二号滑轮(15)与一号齿轮(16)同心;这样能在理论上消除此处的钢丝绳对连杆的转矩。

钢丝绳(2)的缠绕对自平衡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钢丝绳(2)一端与货物相连,首先经过一号滑轮(4),沿着起重摇杆(3)到达二号滑轮(15)并绕二号滑轮(15)超过半圈,然后沿着平行于拉杆(5)的方向到达三号滑轮(7),接着沿着上平衡摇杆(6)的方向到达四号滑轮(9),再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到达五号滑轮(10),然后沿着下平衡摇杆(11)达到六号滑轮(14)并绕六号滑轮(14)超过半圈,最后连接到动力源及传动箱(12)。

图2是上述实施例自平衡结构的原理图,通过独立分析每个连杆的力矩平衡可以推导得到在货物重力作用下,该结构可以实现自平衡。平行四边形机构与齿轮机构使起重摇杆(3)、上平衡摇杆(6)、下平衡摇杆(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此外点e与点h在同一竖直线上,点f与点g在同一竖直线上。首先由于连杆与机架铰接的缘故,机架对连杆的支持力不会对连杆产生转矩,其次由于滑轮不传递转矩,钢丝绳(2)作用在滑轮上的力将通过滑轮对连杆的力产生转矩。在图中,钢丝绳(2)对三号滑轮(7)、六号滑轮(14)、二号滑轮(15)的力传递到机架上,对转矩无贡献。此外钢丝绳对一号滑轮(4)、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的力传递到连杆后,因为沿着ac、fe、gh方向的力力臂为零,故对转矩无贡献。因此,钢丝绳拉力t对每个连杆的转矩可由大小为t,沿着竖直方向,分别作用在a、f、g点的力分析得到。

该结构除了对钢丝绳缠绕有一定要求,还对连杆长度有一定要求,在此实施例中,要求上平衡摇杆(6)的ef的部分与下平衡摇杆gh(11)等长,并等于起重摇杆ac(3)的一半,即lef=lgh=0.5×lac=0.5×l1,l1=lac。根据上述分析,上平衡摇杆(6)受到钢丝绳拉力产生的转矩(顺时针),下平衡摇杆(11)受到钢丝绳拉力产生的转矩(逆时针),起重摇杆(3)受到钢丝绳拉力产生的转矩(逆时针)。平行四边形机构和齿轮机构对结构自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四边形机构中,上平衡摇杆(6)受到的关于e点的转矩将等值传递给以c点为旋转中心的起重摇杆(3)。齿轮机构则将下平衡摇杆(11)受到的关于h点的转矩等值反向传递给以c点位旋转中心的起重摇杆(3)。综上所述,起重摇杆(3)关于c点的转矩。通过上述推导,起重摇杆(3)关于c点的转矩恒为0,与起重摇杆(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无关,因此摇臂变幅时不额外消耗能量对货物做功,所以摇臂变幅时,货物高度不变,臂架结构达到了自平衡。因此该结构能大幅降低起重机的变幅阻力、减少变幅功耗、减小电机的容量和功率。

除此方法外,摇臂转动时货物高度不变满足钢丝绳(2)总长不变,也可以证明臂架达到了自平衡。

根据上述说明,lef=lgh=0.5×lac=0.5×l1,而实际情况下起重摇臂lac长度很大,这就导致了平行四边形机构与齿轮机构尺寸大,不适合在实际场景中运用。

图3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二个实施例,它是为了减小平行四边形机构与齿轮机构的尺寸而提出的改进方案。它相较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的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是单个滑轮,而在实施例2中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采用的是滑轮组。

图4描述了钢丝绳(2)在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上的缠绕方式。根据这个缠绕方式,钢丝绳(2)对上平衡摇杆(6)、下平衡摇杆(11)的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图5是本实施例的原理图,根据图2的分析,在图5中钢丝绳拉力对上平衡摇杆(6)、下平衡摇杆(11)分别在e点、h点产生的转矩可由作用在f点、g点的总钢丝绳拉力计算得出。若钢丝绳上的拉力为t,四号滑轮(9)、五号滑轮(10)上分别有n个滑轮,则根据分析可得作用在f点、g点的总拉力为(2n-1)×t。假设上平衡摇杆(6)的ef部分、下平衡摇杆gh(11)的长度为l,起重摇杆(3)的长度为l1,则要使起重机臂架达到自平衡,l应满足,即。在实际的起重机中,货物也会采用滑轮组,此时起重摇杆(3)受到的钢丝绳总拉力将会成倍增加,为货物的重力。假设货物重力,则连杆尺寸关系为

图6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三个实施例,它相较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二号齿轮(13)、一号齿轮(16)的安装位置。在实施例1中,二号齿轮(13)、一号齿轮(16)中心连线沿水平方向,而实施例3中,他们的中心连线可以沿任何方向,若一号齿轮(16)的中心位置固定,则二号齿轮(13)的中心位置在以一号齿轮(16)中心为圆心、以齿轮直径为半径的的圆弧上,并且上平衡摇杆(6)的铰接点e与二号齿轮(13)的中心点h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

图7是本实施例的原理图,若一号齿轮(16)的中心位置固定,则二号齿轮(13)的中心位置在以一号齿轮(16)中心为圆心、以齿轮直径为半径的的圆弧上,并且上平衡摇杆(6)的铰接点e与二号齿轮(13)的中心点h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假设它们的位置关系处于图中所示的状态,对于图2中的理论推导仍适用,故本实施例仍可以实现臂架自平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