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2481发布日期:2020-04-10 23:0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相关的梯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外部都设有消防梯,目前常见的消防梯有楼梯式和伸缩梯式两种,但是两者对于体质较差的避难人员而言使用都比较困难,对于伸缩梯式消防梯还存在避难人员摔落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楼梯式消防梯则存在拥堵导致消防人员无法及时进入火灾现场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包括升降箱,所述升降箱内设有升降腔,所述升降箱外侧设有多个上下等距设置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入口腔,所述入口腔左右对称位于所述升降箱内,所述入口腔向内与所述升降腔连通且向外与外界连通,所述升降箱左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端面与所述入口腔下端壁齐平,所述升降箱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消防门通道,所述消防门通道向左右两侧延伸且与所述入口腔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箱前端面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升降腔内设有多个上下等距设置的缓冲板机构,所述升降腔下侧设有安全气囊机构,所述升降腔后端壁内上下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升降腔前端壁内的链轮轴,所述升降腔内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链轮轴固定连接的链轮,所述链轮上动力配合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内端面等距设有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下侧所述链轮轴向前延伸至所述动力箱内,所述动力箱内设有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左侧的啮合机构,所述动力箱内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链轮轴下侧的电机,所述电机与下侧所述链轮轴之间设有离心传动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缓冲板机构包括缓冲板腔,所述缓冲板腔前后对称位于所述升降箱内且向内与所述升降腔连通,所述缓冲板腔位于所述链条与右侧所述入口腔之间且所述缓冲板腔上端壁与所述入口腔下端壁齐平,所述缓冲板腔左侧设有线轮腔,所述缓冲板腔右侧连通设有复位腔,所述缓冲板腔左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缓冲板转轴,所述缓冲板转轴向左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且向右延伸至所述复位腔内,所述线轮腔内设有与所述缓冲板转轴左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线轮,所述缓冲板转轴右端面与所述复位腔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缓冲板腔内设有与所述缓冲板转轴固定连接且向内延伸至所述升降腔内的缓冲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安全气囊机构包括气囊腔,所述气囊腔位于所述升降腔底端面右侧末端的下侧且向上与所述升降腔连通,所述气囊腔右端面铰接有气囊挡板,所述气囊挡板下侧设有与所述气囊腔底端面固定连接的安全气囊,所述气囊腔右端面连通设有位于所述气囊挡板下侧的光源腔,所述光源腔上侧连通设有左挡板腔,所述光源腔上侧还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左挡板腔右侧的右挡板腔,所述光源腔右端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右挡板腔右侧的灯,所述左挡板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挡板,所述左挡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与奇数层所述线轮固定连接,所述右挡板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挡板,所述右挡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另一端与偶数层所述线轮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离心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腔,所述锥齿轮腔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锥齿轮腔上侧设有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下侧的离心轮腔,所述电机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锥齿轮腔至所述离心轮腔内的主动轴,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主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腔左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从动轴,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所述从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离心轮腔内设有与所述主动轴上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离心轮,所述离心轮内周向设有多个开口向外的离心块腔,所述离心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内端面与所述离心块腔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啮合机构包括限位轮腔,所述限位轮腔位于所述离心轮腔左侧,所述限位轮腔后端壁下侧末端与所述离心轮腔连通,下侧所述链轮轴向前延伸至所述限位轮腔内,所述限位轮腔内设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内设有向后开口的花键腔,下侧所述链轮轴与所述花键腔花键配合连接,所述限位轮腔前侧连通设有啮合腔,所述限位轮腔外侧连通设有多个周向分布且向前与所述啮合腔连通的限位块腔,所述啮合腔下侧连通设有齿轮腔,所述花键轴前端面与所述啮合腔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花键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后侧设有与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其位于所述限位轮腔内的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周向分布且位于所述限位块腔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腔与所述限位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齿轮腔内设有与所述从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连接且可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带动升降杆升降,使体质较弱的的避难人员也可以及时得到避难,在避难人员下降的同时消防人员可以从另一侧上升进入火灾现场及时控制火势,当因为意外断电时,链轮轴会自动锁定,使避难人员可以攀爬下降,当避难人员不慎摔落时会通过缓冲板转动触发升降腔底部的安全气囊,防止摔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e-e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如图1-6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包括升降箱10,所述升降箱10内设有升降腔13,所述升降箱10外侧设有多个上下等距设置的通道机构,所述通道机构包括入口腔11,所述入口腔11左右对称位于所述升降箱10内,所述入口腔11向内与所述升降腔13连通且向外与外界连通,所述升降箱10左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侧板12,所述侧板12上端面与所述入口腔11下端壁齐平,所述升降箱10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消防门通道59,所述消防门通道59向左右两侧延伸且与所述入口腔1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箱10前端面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箱22,所述升降腔13内设有多个上下等距设置的缓冲板机构,所述升降腔13下侧设有安全气囊机构,所述升降腔13后端壁内上下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前延伸至所述升降腔13前端壁内的链轮轴17,所述升降腔13内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链轮轴17固定连接的链轮18,所述链轮18上动力配合连接有链条21,所述链条21内端面等距设有与所述链条21固定连接的升降块20,所述升降块20内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9,下侧所述链轮轴17向前延伸至所述动力箱22内,所述动力箱22内设有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17左侧的啮合机构,所述动力箱22内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链轮轴17下侧的电机23,所述电机23与下侧所述链轮轴17之间设有离心传动机构;下侧所述链轮轴17转动带动下侧所述链轮1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链条21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所述升降块20带动所述升降杆19顺时针转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板机构包括缓冲板腔55,所述缓冲板腔55前后对称位于所述升降箱10内且向内与所述升降腔13连通,所述缓冲板腔55位于所述链条21与右侧所述入口腔11之间且所述缓冲板腔55上端壁与所述入口腔11下端壁齐平,所述缓冲板腔55左侧设有线轮腔53,所述缓冲板腔55右侧连通设有复位腔56,所述缓冲板腔55左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缓冲板转轴54,所述缓冲板转轴54向左延伸至所述线轮腔53内且向右延伸至所述复位腔56内,所述线轮腔53内设有与所述缓冲板转轴54左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线轮52,所述缓冲板转轴54右端面与所述复位腔56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弹簧57,所述缓冲板腔55内设有与所述缓冲板转轴54固定连接且向内延伸至所述升降腔13内的缓冲板58;所述缓冲板58向下转动带动所述缓冲板转轴54克服所述螺旋弹簧57的弹力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线轮52转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气囊机构包括气囊腔16,所述气囊腔16位于所述升降腔13底端面右侧末端的下侧且向上与所述升降腔13连通,所述气囊腔16右端面铰接有气囊挡板15,所述气囊挡板15下侧设有与所述气囊腔16底端面固定连接的安全气囊14,所述气囊腔16右端面连通设有位于所述气囊挡板15下侧的光源腔48,所述光源腔48上侧连通设有左挡板腔45,所述光源腔48上侧还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左挡板腔45右侧的右挡板腔47,所述光源腔48右端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右挡板腔47右侧的灯49,所述左挡板腔4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挡板51,所述左挡板5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44,所述第一拉绳44另一端与奇数层所述线轮52固定连接,所述右挡板腔4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挡板50,所述右挡板5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46,所述第二拉绳46另一端与偶数层所述线轮52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气囊14遇光膨胀,奇数层所述线轮52转动通过所述第一拉绳44带动所述左挡板51向上运动至完全位于所述左挡板腔45内,偶数层所述线轮52转动通过所述第二拉绳46带动所述右挡板50向上运动至完全位于所述右挡板腔47内。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腔35,所述锥齿轮腔35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17与所述电机23之间,所述锥齿轮腔35上侧设有位于下侧所述链轮轴17下侧的离心轮腔36,所述电机2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锥齿轮腔35至所述离心轮腔36内的主动轴33,所述锥齿轮腔35内设有与主动轴33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4,所述锥齿轮腔35左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从动轴31,所述锥齿轮腔35内设有与所述从动轴31右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32,所述第二锥齿轮32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4啮合,所述离心轮腔36内设有与所述主动轴33上侧末端固定连接的离心轮39,所述离心轮39内周向设有多个开口向外的离心块腔40,所述离心块腔40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离心块37,所述离心块37内端面与所述离心块腔40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38;所述电机23启动带动所述主动轴3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4和所述离心轮39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4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2和所述从动轴31转动,所述离心轮39转动使所述离心块37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拉伸弹簧38的拉力向外侧运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啮合机构包括限位轮腔25,所述限位轮腔25位于所述离心轮腔36左侧,所述限位轮腔25后端壁下侧末端与所述离心轮腔36连通,下侧所述链轮轴17向前延伸至所述限位轮腔25内,所述限位轮腔25内设有花键轴42,所述花键轴42内设有向后开口的花键腔41,下侧所述链轮轴17与所述花键腔41花键配合连接,所述限位轮腔25前侧连通设有啮合腔27,所述限位轮腔25外侧连通设有多个周向分布且向前与所述啮合腔27连通的限位块腔28,所述啮合腔27下侧连通设有齿轮腔60,所述花键轴42前端面与所述啮合腔27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4,所述花键轴42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29啮合的第二齿轮26,所述第二齿轮26后侧设有与所述花键轴42固定连接其位于所述限位轮腔25内的限位轮43,所述限位轮43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周向分布且位于所述限位块腔28内的限位块30,所述限位块腔28与所述限位块30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齿轮腔60内设有与所述从动轴31前侧末端固定连接且可与所述第二齿轮26啮合的第一齿轮29;所述从动轴3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9转动,所述离心块37向外侧运动推动所述限位轮43所述,花键轴42,所述第二齿轮26以及所述限位块30克服所述压缩弹簧24的推力向前侧运动至所述啮合腔27内,所述花键轴42和下侧所述链轮轴17不再被限制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6与所述第一齿轮29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9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6,所述花键轴42以及下侧所述链轮轴17转动。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6以及上面描述来具体的介绍本申请的一种自动升降防摔消防梯:

初始状态下,缓冲板58处于水平状态,螺旋弹簧57处于放松状态,左挡板51和右挡板5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拉绳44和第二拉绳46处于绷紧状态,拉伸弹簧38处于放松状态,压缩弹簧24处于放松状态,限位块30位于限位块腔28内,花键轴42和下侧链轮轴17处于限制转动状态,第二齿轮26与第一齿轮29未啮合;

开始工作时,电机23,灯49启动,电机23启动带动离心轮39转动,离心轮39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6与第一齿轮29啮合,花键轴42以及下侧链轮轴17不再限制转动,同时第一齿轮29带动链条2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升降杆19顺时针转动,避难人员通过消防门后通过消防门通道59,右侧侧板12以及右侧入口腔11进入升降腔13,抓住升降杆19后自动下降,同时消防员可通过底层左侧侧板12,左侧入口腔11进入升降腔13,并通过抓住升降杆19上升进入失火建筑进行救援灭火;

当避难人员不慎落下时,带动相邻两层缓冲板58同时向下转动,左挡板51和右挡板50同时打开,安全气囊14在灯49的照射下膨胀至顶开气囊挡板15,形成气垫防止摔伤;

当由于意外断电时,离心轮腔36停止转动,离心块37在拉伸弹簧38的拉力下回到离心块腔40中,花键轴42在压缩弹簧24的推力下向右运动至初始位置,限位块30回到限位块腔28内,花键轴42以及下侧链轮轴17被限制转动,链条21被固定,避难人员和消防人员可以自行攀爬上下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带动升降杆升降,使体质较弱的的避难人员也可以及时得到避难,在避难人员下降的同时消防人员可以从另一侧上升进入火灾现场及时控制火势,当因为意外断电时,链轮轴会自动锁定,使避难人员可以攀爬下降,当避难人员不慎摔落时会通过缓冲板转动触发升降腔底部的安全气囊,防止摔伤。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