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及其托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15091发布日期:2020-03-31 11:4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及其托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料托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及其托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散装物料大多通过人工搬运。特别是对于砖垛中砖块的搬运,依然采用人工加推车。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在一些情况下,若工人粗心大意,还会发生挤伤手指的事故。另外,伴随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的减少,以及工人成本的增加。单独依靠人力托运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及其托运方法,用于解决对建筑物料,尤其指砖垛托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包括框体机构、底托机构和顶压机构;

框体机构包括托运框体、转向盘、转向轴和转向电机,用于驱动托运框体调节角度的转向盘通过所述的转向轴安装在转向电机的旋转动力输出端上,托运框体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直角相连;

所述底托机构包括底托板和底托液压缸,底托板通过底托液压缸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第二托板的下方;

顶压机构包括顶压液压缸和顶压板,顶压液压缸竖向安装在第一托板上,顶压板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上方,顶压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顶压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压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弹簧杆与顶压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卸料液压缸,转向盘的上、下两端的外侧设有导向筒,导向杆的一端与导向筒可伸缩的套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运框架连接;所述的卸料液压缸设置在转向盘和托运框体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板的下端部设有找准窗,找准窗处设有找准机构;

找准机构包括找准液压缸、找准传感器和找准板,找准液压缸竖向安装在第二托板上,并位于找准窗的上方;找准板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找准窗处,找准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找准板连接,找准传感器安装在找准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机构还包括微动托板和微动液压缸,微动托板采用贯通的腔体结构,其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找准板下端;微动液压缸横向安装在找准板外,微动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与微动托板连接;所述底托板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微动托板的腔体内,底托液压缸横向安装在找准板上,其动力输出端与底托板通过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板的侧方设有围边机构,围边机构包括围板液压缸和侧围板;侧围板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第二托板的外侧边上,围板液压缸横向安装在第二托板上,围板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侧围板连接。

一种上述智能化托运装置的工作方法:

s1转向电机通过转向盘调节托运框体角度,使托运框体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分别贴合在砖垛的两侧;

s2底托液压缸驱动底托板插入上、下砖垛之间的缝隙中;

s3顶压液压缸驱动顶压板压接在砖垛的上端;

s4托运车辆带动托运框体向外移动,使被托运砖垛与砖垛主体分离。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2中,第二托板上设有找准窗,找准窗上通过找准液压缸可升降移动的设有找准板,找准板上设有找准传感器。

优选的,在找准板的下端可内外移动的安装有微动托板,微动托板采用腔体结构,底托板通过底托液压缸可内外移动的设置在微动托板的腔体内;

在上述步骤s2中,微动液压缸首先驱动微动托板插入上、下砖垛之间的缝隙中,找准液压缸再向上提升一定距离,使缝隙变大;然后,底托液压缸带动底托板插入缝隙内。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之前,转向盘与托运框体之间的卸料液压缸动作向外微动拖拉砖垛,使被托运砖垛与主体砖垛之间形成侧缝;

第二托板外侧的侧围板在围板液压缸的带动下移动,使侧围板插入侧缝中,将被托运砖垛的侧边卡固。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砖垛的搬移托运,智能化程度高、效率高。

2、框体机构中的转向盘通过转向电机的带动,可以调节托运框体的方位,实现与砖垛两侧的紧贴;配合底托机构和顶压机构可以将砖垛紧紧卡牢。

3、托运框体上设置的找准机构,能够实现上、下砖垛缝隙的找准,以便于底托机构上的底托板插入缝隙中;微动液压缸驱动微动托板插入缝隙中,找准液压缸向上提升一定距离,可以使缝隙变大,方便底托板插入缝隙内。

4、框体机构通过卸料液压缸向外微动拖拉砖垛,可以使被托运砖垛与主体砖垛之间形成侧缝,以便于围边机构对被托运砖垛的内侧边形成卡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托运框体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配合关系图;

图中:1、转向盘;2、转向轴;4、卸料液压缸;5、导向杆;6、第一托板;7、第二托板;8、找准窗;9、找准液压缸;10、找准传感器;11、找准板;12、微动托板;13、微动液压缸;14、底托板;15、底托液压缸;16、顶压液压缸;17、顶压弹簧杆;18、顶压板;19、围板液压缸;20、侧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智能化托运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框体机构、找准机构、底托机构、顶压机构和围边机构。框体机构用于调节托运角度并实现对砖垛的托运,找准机构设置在框体机构上用于寻找底托机构的作用位置,顶压机构用于压接在被托运砖垛的上端,围边机构设置在框体机构的内侧用于卡固被托运砖垛的外侧。

框体机构包括托运框体,转向盘1,转向轴2,转向电机(绝对值电机),卸料液压缸4和导向杆5。转向电机通过机架安装在托运车辆(如拖拉机)上,转向盘1通过所述的转向轴2安装在转向电机的旋转动力输出端上。转向盘1的上下两端的外侧设有导向筒,导向杆5的一端与导向筒可伸缩的套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运框架连接;所述的卸料液压缸4设置在转向盘1和托运框体的之间。托运框体包括第一托板6和第二托板7,第一托板6和第二托板7直角相连。所述第二托板7的下端部设有找准窗8,找准窗8与所述找准机构对应设置。

所述找准机构包括找准液压缸9(内设位于传感器油缸)、找准传感器10(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和找准板11,找准液压缸9竖向安装在第二托板7上,并位于找准窗8的上方,找准板11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找准窗8处,找准液压缸9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找准板11连接;找准传感器10安装在找准板11上。底托机构安装在所述找准板11的下端,包括微动托板12、微动液压缸13、底托板14和底托液压缸15。微动托板12采用贯通的腔体结构,其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找准板11下端;微动液压缸13横向安装在找准板11外,微动液压缸1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支架与微动托板12连接。所述底托板14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微动托板12的腔体内,底托液压缸15横向安装在找准板11上,其动力输出端与底托板14通过支架连接。当找准传感器10找到上下砖垛缝隙位置后,找准液压缸9向上提升一定距离,使微动托板12对准缝隙;微动液压缸13驱动微动托板12插入缝隙中,找准液压缸9再向上提升一定距离,使缝隙变大;最后,底托液压缸15带动底托板14插入缝隙内。

顶压机构安装在第一托板6的上端,包括顶压液压缸16、顶压弹簧杆17和顶压板18。顶压液压缸16竖向安装在第一托板6上,顶压板18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托板6和第二托板7的上方;顶压液压缸16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顶压弹簧杆17与顶压板18连接。当底托机构对砖垛的下端托举,顶压机构在上端将砖垛压紧后,所述的框体机构通过卸料液压缸4向外微动拖拉砖垛,使被托运砖垛与主体砖垛之间形成侧缝,以便于围边机构对被托运砖垛的内侧边形成卡接。所述围边机构包括围板液压缸19和侧围板20,侧围板20可内外移动的安装在第二托板7的外侧边上;围板液压缸19横向安装在第二托板7上,围板液压缸19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侧围板20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控制器和操控板,操控板和控制器分别通过控制箱安装在托运车辆上,控制器分别与上述的相应控制功能部件电连接。

一种上述智能化托运装置的工作方法:

s1转向电机通过转向盘2调节托运框体角度,使托运框体的第一托板6和第二托板7分别贴合在砖垛的两侧;

s2底托液压缸15驱动底托板14插入上、下砖垛之间的缝隙中;

s3顶压液压缸16驱动顶压板18压接在砖垛的上端;

s4托运车辆带动托运框体向外移动,使被托运砖垛与砖垛主体分离。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2中,第二托板7上设有找准窗,找准窗上通过找准液压缸9可升降移动的设有找准板11,找准板11上设有找准传感器10。

优选的,在找准板11的下端可内外移动的安装有微动托板12,微动托板12采用腔体结构,底托板14通过底托液压缸15可内外移动的设置在微动托板12的腔体内;

在上述步骤s2中,微动液压缸13首先驱动微动托板12插入上、下砖垛之间的缝隙中,找准液压缸9再向上提升一定距离,使缝隙变大;然后,底托液压缸15带动底托板14插入缝隙内。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之前,转向盘1与托运框体之间的卸料液压缸4动作向外微动拖拉砖垛,使被托运砖垛与主体砖垛之间形成侧缝;

第二托板7外侧的侧围板20在围板液压缸19的带动下移动,使侧围板20插入侧缝中,将被托运砖垛的侧边卡固。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