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6308发布日期:2020-04-24 19: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新闻上不时会有因为救落水者而导致施救者溺水死亡的情况,也有很多汽车落水以后虽然从车里出来了,但是不会游泳而溺亡的情况,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很多便携式的充气救生设备,但是功能单一,本发明把救生衣和垃圾桶结合在一起,平时放在车里和车载垃圾桶一样用,一旦需要时,可以充气,变成一个漂浮的气囊,从而对落水者施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其特点是:它包括气囊、底座、触发器、压缩气瓶、补气管;

气囊平时处于折叠状态,折叠时形成垃圾桶形状,充气展开后为柱状,气囊底部有孔与触发器通道相连并固定;

补气管固定在气囊底部;

底座固定在气囊底部,上面有两个凹槽,一个凹槽内放置触发器和压缩气瓶,另一个凹槽内放置补气管,底座和气囊底部尺寸形状一样;

触发器由主体、水溶药片、手拉绳、通道组成,通道固定在气囊上并与气囊连通;

压缩气瓶,内部装有压缩气体并密封,气瓶口与触发器的通道连接固定;

补气管、触发器和压缩气瓶是目前市场已经有的成熟产品,是一般充气式救生衣采用的产品,因此在此不再作说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巧妙的折叠设计,把救生衣的功能和便携式垃圾桶的功能统一起来,平时在车里做垃圾桶用,不占用地方,关键时刻可以快速变成救生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气囊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气囊充气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3气囊的第一次折叠示意图。

图4气囊的第二次折叠示意图。

图中:

气囊1,气囊底部孔1.1,补气管2,触发器3,压缩气瓶4,底座5,底座凹槽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它包括气囊1,气囊底部孔1.1,补气管2,触发器3,压缩气瓶4,底座5,底座凹槽5.1;

工作原理:

充气状态:如图2所示,当触发器触发后,此时压缩气瓶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道进入气囊,形成一个柱体,从而起到救生作用,这种原理和市场上的充气式救生衣一样,仅形态不同而已,无需多说。

压缩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整个气囊内没有气体,是瘪的,这里要特别说明此时气囊的形态以及如何形成此种形态,这里才是本专利的主要发明所在。

首先说明此时气囊的形态:此时气囊成桶装,是一个无盖的柱体,整体容量是气囊充满气体时的四分之一,桶壁的厚度为四个气囊壁厚,底座在最下面,外观呈一个小的桶,因此可以放在车里当做一个垃圾桶使用。

此种形态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两次折叠即可,第一折叠:如图2所示整个气囊充气时是柱体,其底部是补气管,气囊下面整个不动,此时从补气管抽出气囊内的气体,直到抽空,因为气囊内壁很薄,很软,气囊上部会逐渐向下收缩,直到气囊上半部分完全贴合气囊下半部分,此时气囊状态如图3所示;

第二次折叠:如图3所示,气囊第一次折叠后已经成如图所示状态,此时将桶壁向外折叠,如同挽袖子,将桶壁向外折叠至底座处时,形成如图4所示状态,此时形成一个无盖的垃圾桶,容量是气囊的四分之一,桶壁厚度是气囊壁厚的四倍。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其特点是:它包括气囊、底座、触发器、压缩气瓶、补气管;

气囊平时处于折叠状态,折叠时形成垃圾桶形状,充气展开后为柱状,气囊底部有孔与触发器通道相连并固定;

补气管固定在气囊底部;

底座固定在气囊底部,上面有两个凹槽,一个凹槽内放置触发器和压缩气瓶,另一个凹槽内放置补气管,底座上部和气囊底部尺寸形状一样;

触发器由主体、水溶药片、手拉绳、通道组成,通道固定在气囊上并与气囊连通;

压缩气瓶,内部装有压缩气体并密封,气瓶口与触发器的通道连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它包括气囊、底座、触发器、压缩气瓶、补气管。气囊平时处于折叠状态,折叠时形成垃圾桶形状,充气展开后为柱状。通过两次折叠的设计,使得气囊的救生功能和垃圾桶功能得以实现,平时当垃圾桶用,需要时可以快速变成一个救生器。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书纬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