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0857发布日期:2019-09-17 20:4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喷雾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



背景技术:

二元喷雾属于一种较为环保的日用品喷雾方式,其喷射剂为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有效成分通过囊袋保存,在喷雾过程中,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挤压囊袋,使囊袋内的有效成分以雾状喷出。

二元喷雾技术中,由于瓶内的喷射剂是压缩气体,相比于传统的压缩可液化的喷雾剂来说,其喷雾持续性是较弱的,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尽可能的让喷雾瓶在不使用时能够锁死,因为即使对喷雾头施加微弱的力,也可能造成液体漏出,造成瓶内气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该机构能够在不使用时锁死,防止瓶内的水剂或其他液体等泄露导致瓶内压力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包括与外设的喷雾瓶连接的下盖体以及与下盖体配合的上盖体,所述的下盖体包括外环和与外环固定连接的内环;所述的内环上设有多个竖向布置的槽体,所述的内环的外侧设有卡环,所述的上盖体包括顶面和连接在顶面下边缘的环状的侧面,所述的侧面的内表面的下部设有与卡环配合的凸环;所述的顶面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的槽体一一对应的导向板;当导向板和槽体错位时,所述的导向板和内环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的侧面嵌入到内环和外环之间且凸环卡入卡环的下部并与卡环线接触或分离;所述的侧面是和内环上方均设有对应的喷雾口。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内环上设有与侧面的内表面形状适应的支撑片,所述的喷雾口设置在所述的支撑片上,所述的支撑片上的喷雾口上设有喷嘴。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导向板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所述的槽体也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的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布在上盖体上的喷雾口的两侧;所述的第三槽体和第三导向板分布在喷雾口的对侧;所述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一槽体同侧布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板和第二槽体同侧布置。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内环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限制上盖体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的限位片。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限位片位于第一槽体的一侧,所述的内环的内表面设有两个位于第二槽体的一侧的挡板,所述的挡板和限位片以内环的圆心和喷雾口的连线轴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板与挡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拨片,所述的拨片的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挡板的上边缘的高度。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拨片的下边缘以及挡板的上边缘均设有刃口。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内环的中心设有一压块,所述的压块内设有液体通道,所述的液体通道的一端与外设的喷雾头相连,所述的液体通道的另外一端与内环上的喷嘴相连。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压块的上表面为圆形,所述的压块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条形槽和位于条形槽中央的圆形槽;所述的条形槽、圆形槽和内环上的喷雾口之间的连线存在一个夹角;

所述的顶面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与条形槽匹配的条形凸起和位于条形凸起中部与圆形槽匹配的圆形凸起;所述的条形凸起、圆形凸起与侧面的喷雾口之间的连线垂直。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条形槽的侧面为坡面,所述的条形凸起的侧面也为坡面。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中,所述的顶面为斜面,所述的顶面从喷雾口的上方逐渐向喷雾口的对侧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采用凸环和卡合的线接触来保证上盖体和内环之间的转动稳定性,同时通过导向板和槽体设置,可以实现当内环的喷雾口和侧面的喷雾口重合时,导向板位于槽体的上方,当内环的喷雾口和侧面的喷雾口重合时,导向板和槽体错位,这可以在不需要喷雾时避免物料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盖体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盖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盖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5,一种可转动的喷雾瓶压盖机构,包括与外设的喷雾瓶连接的下盖体1以及与下盖体1配合的上盖体2,所述的下盖体1包括外环11和与外环11固定连接的内环12;所述的内环12上设有多个竖向布置的槽体,所述的内环12的外侧设有卡环14,所述的上盖体 2包括顶面21和连接在顶面21下边缘的环状的侧面22,所述的侧面22的内表面的下部设有与卡环14配合的凸环23;所述的顶面2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的槽体一一对应的导向板;当导向板和槽体错位时,所述的导向板和内环1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的侧面22嵌入到内环12 和外环11之间且凸环23卡入卡环14的下部并与卡环14线接触或分离;所述的侧面22是和内环12上方均设有对应的喷雾口3。

在实际应用中,当内环12的喷雾口3和侧面22的喷雾口3重合时,导向板位于槽体的上方,当内环12的喷雾口3和侧面22的喷雾口3重合时,导向板和槽体错位,这可以在不需要喷雾时避免物料漏出;当需要喷雾时,按压上盖体2,那么凸环23和卡环14处于分离状态,除此之外的时刻,凸环23和卡环14处于线接触的状态,其相对转动的稳定性好。作为隐含的,内环12上的喷雾口3自然应当和外设的喷雾瓶上的喷雾头相连。凸环23和卡环 14在安装过程中,应当是过盈配合卡入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环12上设有与侧面22的内表面形状适应的支撑片15,所述的喷雾口3设置在所述的支撑片15上,所述的支撑片15上的喷雾口3上设有喷嘴16。喷嘴16 用于对雾化头出来的雾状体进行发散喷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支撑片15的顶部的两侧边缘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板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导向板24、第二导向板25和第三导向板26,所述的槽体也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槽体13、第二槽体17和第三槽体18,所述的第一导向板24、第二导向板25、第一槽体13和第二槽体17分布在上盖体2上的喷雾口3的两侧;所述的第三槽体18和第三导向板26分布在喷雾口3的对侧;所述的第一导向板24和第一槽体13同侧布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板25和第二槽体17同侧布置,所述的内环12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限制上盖体2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的限位片19。该限位片19与内环12在同一竖直面上。

作为上述实现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的限位片19位于第一槽体13的一侧,所述的内环12的内表面设有两个位于第二槽体17的一侧的挡板101,所述的挡板101和限位片19以内环12的圆心和喷雾口3的连线轴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板25与挡板101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拨片27,所述的拨片27的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挡板101的上边缘的高度。当上盖体2 转动的过程中,拨片27会和挡板101接触,无论上盖体2怎么转,拨片27都会经过挡板101 上端并发出声响,提醒用户转动的角度和位置。当用户听到两声拨片27的响声时,表示已经转动到位,如正向转动听到两声拨片27的响声时,表示上盖体2上的喷雾口3和内环12上的喷雾口3已经错位,当反向转动听到两声拨片27响声时,表示上盖体2上的喷雾口3和内环12上的喷雾口3已经重合,可以进行喷雾操作了。

为了提高拨片27和挡板101的相对运动时的流畅性,所述的拨片27的下边缘以及挡板 101的上边缘均设有刃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环12的中心设有一压块4,所述的压块 4内设有液体通道,所述的液体通道的一端与外设的喷雾头相连,所述的液体通道的另外一端与内环12上的喷嘴16相连,所述的压块4的上表面为圆形,所述的压块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条形槽41和位于条形槽41中央的圆形槽42;所述的条形槽41、圆形槽42和内环12上的喷雾口3之间的连线存在一个夹角;

所述的顶面21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与条形槽41匹配的条形凸起28和位于条形凸起28中部与圆形槽42匹配的圆形凸起29;所述的条形凸起28、圆形凸起29与侧面22的喷雾口3 之间的连线垂直。

当内环12上的喷雾口3和上盖体2上的喷雾口3重合时,条形槽41和条形凸起28之间并不重合。当内环12上的喷雾口3和上盖体2上的喷雾口3交错时,条形槽41和条形凸起 28之间重合,这也以为这,压块4可以由更多的向上浮动的空间,这样就避免压块4受压,提高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条形槽41的侧面为坡面,所述的条形凸起28的侧面也为坡面。作为进一步优选,圆形凸起29和圆形槽42的侧壁也优选为坡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面21为斜面,所述的顶面21从喷雾口3的上方逐渐向喷雾口 3的对侧向下倾斜。顶面21为坡面的设计,利于按压用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