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车及其门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520发布日期:2020-01-31 14:10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堆高车及其门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堆高车及其门架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堆高车,包括车架、门架总成和货叉架,门架总成安装在车架上,货叉架滑动连接在门架总成上并由液压系统驱动上升,门架总成包括内门架和外门架,外门架焊接在车架上,内门架滑动连接在外门架上,内门架上部设有链轮安装板,链轮安装板上安装有链轮,链轮上安装有链条,链条一端与货叉架连接,链条另一端连接在外门架上,从而能够实现货叉架的升降。

由于内门架和外门架之间存在上下相对运动,为了防止在上下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前后晃动,现有技术中,外门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钢,在一对第一条形钢上端内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滚轮;内门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二条形钢,在第二条形钢外侧设有滑轨,在内门架相对外门架上升时,通过第一滚轮和滑轨配合导向。但是,在内门架上加工滑轨,加工难度较大。

在内门架相对外门架下降到底时,内门架与车架之间会出现碰撞发出较大的响动并使车架出现晃动。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在车架上另外设置一块缓冲垫安装板,将橡胶垫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所述缓冲垫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垫位于内门架的正下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高车及门架总成,能尽可能简化门架总成及堆高车的结构,降低堆高车的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堆高车的门架总成,包括外门架和内门架,内门架滑动连接在外门架上,外门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钢,所述第一条形钢为槽形钢,其上下端开口,且槽形钢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内侧;内门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二条形钢,每个第二条形钢的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滚轮,同一条形钢上的所有第二滚轮位于同一列;第二滚轮的直径与第一条形钢上的凹槽宽度相适应,内门架上的第二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一条形钢的凹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外门架的第一条形钢下部设置第一下横梁,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的下部设置第二下横梁,第一下横梁上设有若干开孔,缓冲垫安装在所述开孔中且对应第二下横梁向上露出。

作为优选方案,缓冲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缓冲部和连接部,缓冲垫的连接部插入内门架下横梁的开孔中,在缓冲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缓冲部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连接部在该连接处的直径略大于开孔的孔径。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堆高车,该堆高车包括车架、货叉架及如上所述的堆高车的门架总成。

作为优选方案,车架上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站以及油缸,车架一侧设有挂孔,液压站横放在所述挂孔上。

作为优选方案,车架上设有盖板以遮挡液压站,液压站具有调压口,在盖板上设有用于调压口露出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也选用槽形钢,其上下端开口,且槽形钢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内侧;货叉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三条形钢,每个第三条形钢的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滚轮,同一条形钢上的所有第三滚轮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三滚轮的直径与第二条形钢上的凹槽宽度相适应,货叉架上的第三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二条形钢的凹槽中。

上述结构的门架总成,内门架和外门架之间通过至少四个第二滚轮和凹槽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同一侧的第二滚轮的中心的连线与凹槽的中轴线重合,防止在内门架升降过程中出现前后错位。并且上述滑动配合结构非常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内门架上加工滑槽的方式,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具有该门架总成的堆高车同样具有以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堆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堆高车另一角度且打开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门架和外门架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垫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堆高车的门架总成,包括外门架21和内门架22,内门架22滑动连接在外门架21上。

外门架21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钢,两个第一条形钢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链条安装板连接,所述链条安装板设置在第一条形钢的后部。该链条安装板用于固定链条的一端部,链条的另一端部固定在货叉架上,使得内门架22上升时,滑动连接在内门架上的货叉架能随内门架能一起上升。链条安装板设置在第一条形钢的后部,防止其阻碍内门架的升降。所述第一条形钢为槽形钢,其上下端开口,且槽形钢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内侧。

内门架22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二条形钢221,每个第二条形钢221的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滚轮2211,同一第二条形钢上的所有第二滚轮2211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二滚轮2211的直径与第一条形钢上的凹槽宽度相适应,内门架22上的第二滚轮2211滑动连接在第一条形钢的凹槽中,通过凹槽与第二滚轮2211配合导向。

所述第二滚轮2211优选设置在第二条形钢221的下部,以便增加外门架21与内门架22之间能够平稳升降的升降距离。

上述门架总成,内门架22和外门架21之间通过至少四个第二滚轮2211和凹槽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同一侧的第二滚轮2211的中心的连线与凹槽的中轴线重合,防止在内门架22升降过程中出现前后错位。并且上述滑动配合结构非常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内门架上加工滑槽的方式,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于实施例中,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221也选用槽形钢,其上下端开口,且槽形钢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内侧。

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221的上部设置链轮安装板222,链轮安装板222用于安装链轮,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221的下部设置第二下横梁223。

外门架为框型,外门架的第一条形钢下部设置第一下横梁。所述第一下横梁为扁钢,第一下横梁上设有若干开孔,缓冲垫安装在所述开孔中且对应第二下横梁向上露出。将缓冲垫安装在外门架的第一下横梁上,不需要在车架上另外设置缓冲垫安装板,能够简化堆高车的整体结构。并且,缓冲垫与下横梁之间插接配合,安装方便。

于实施例中,缓冲垫一般采用橡胶垫。如图5为缓冲垫5的一种实施方式,缓冲垫5包括一体成型的缓冲部51和连接部52,缓冲部和连接部均为柱状或圆台状,在缓冲部51与连接部52的连接处:缓冲部51的直径大于连接部52的直径度,连接部52在该连接处的直径略大于开孔的孔径,由于橡胶自身具有弹性,合理设计连接部的尺寸使其仍能从开孔装入且在连接部装入开孔后开孔的边沿能卡住该连接部,防止缓冲垫从连接孔中脱落。连接部52与缓冲部51连接的一端为近端,连接部52的另一端为远端,作为优选,连接部52远端的尺寸小于孔径,连接部52从远端到近端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这样设置能方便连接部插入内门架下横梁223的开孔中。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堆高车,如图1和2所示,该堆高车包括车架1、上述结构的门架总成2和货叉架3。车架1上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站41以及气缸42,车架1上设有盖板以遮挡所述液压站41,使堆高车从外部观察更加美观。相应的,在盖板上对应液压站41的调压口设置用于调压的开口,这样,在需要调压时可以直接通过该开口进行操作,不需要打开盖板。作为优选,车架1一侧设有挂孔,液压站41横放在所述挂孔上。这样设置,相对于液压站立式放置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车架1空间,减小车架1体积。

作为优选,该堆高车上,内门架的第二条形钢也选用槽形钢,其上下端开口,且槽形钢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内侧;货叉架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第三条形钢,每个第三条形钢的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滚轮,同一条形钢上的所有第三滚轮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三滚轮的直径与第二条形钢上的凹槽宽度相适应,货叉架上的第三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二条形钢的凹槽中,通过凹槽与第三滚轮配合导向。通过滚轮与凹槽配合导向,导向结构设置简单,能够实现货叉架相对于内门架的平稳升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