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2010发布日期:2019-11-27 17:50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沥青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及集装化物流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用途广泛。沥青罐式集装箱打破了传统罐车运输模式,实现了海运、铁路和汽车多式联运,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沥青罐式装集装箱运输方式节能环保、灵活便利、适合海上、公路和铁路长途多式联运,是对传统沥青物流模式的有效补充和优化。

沥青罐式集装箱自带加热装置,多式联运到施工现场或库房一次加热即可完成卸沥青作业,避免了多次加热和倒装,减少了沥青的损耗及加热成本。

现有的沥青罐式集装箱如图1-4所示,采用在罐体1底部设置加热管道2,通过在加热口4施加具有一定压力的热烟气,使热烟气在管道中流动,对管道进行加热,再通过管道对装载的沥青进行加热。通过该方式对装载的沥青进行加热,沥青只能从底层缓慢受热融化并逐渐向上传导,融化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由于沥青导热系数小,下部沥青温度向上部传导缓慢,下部沥青温度较高后,热烟气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递给被加热的沥青,200℃以上的热烟气只能从出风口3排出,热量损失较大,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沥青罐式集装箱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果好的沥青罐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沥青罐式集装箱,罐体内设有至少两层加热管道,底层加热管道输入端连接加热口,上层加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其下层管道,底层加热管道和上层加热管道出口端连接出风口。

所述罐体内设有上部管道和下部管道两层加热管道,下部管道安装于罐体内下部,下部管道上侧或下部管道间隙处的罐体上固定安装支架,上部管道固定于支架上,上部管道为水平结构或为由加热口和出风口一侧向内倾斜结构。

所述每层加热管道连接同一加热口,每层加热管道连接同一出风口或分别连接独立的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的加热管道合并口下方竖直管道内安装流量控制板,流量控制板的转轴两端固定于出风口加热管道内,翻板通过轴管套活动安装于转轴上,翻板上设有安装孔,钢丝下端连接安装孔,钢丝上端位于出风口上部。

所述上层加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其下层管道的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沥青罐式集装箱,通过设置至少两层加热管道增加热量在罐箱内流经路径,使更多热量被箱内沥青吸收,降低出口温度,热效率高;支架及管道形成多区域加热,增加液体对流和上升对流,热量更多地被管道和沥青吸收,加热速度快,缩短作业时间;上下层管道并联接通,支架及倾斜管道使罐内沥青形成区域加热,沥青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沥青罐式集装箱立体结构图。

图2是现有沥青罐式集装箱主视结构图。

图3是现有沥青罐式集装箱右视结构图。

图4是现有沥青罐式集装箱俯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沥青罐式集装箱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沥青罐式集装箱主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沥青罐式集装箱右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沥青罐式集装箱俯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沥青罐式集装箱主视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放大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沥青罐式集装箱流量控制板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沥青罐式集装箱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沥青罐式集装箱主视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沥青罐式集装箱右视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沥青罐式集装箱俯视结构图。

图中:1、罐体,2、管道,3、出风口,4、加热口,5、上部管道,6、支架,7、下部管道,8、流量控制板,9、转轴,10、翻板,11、轴管套,12、钢丝,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5-8所示,罐体1内设有上部管道5和下部管道7两层加热管道,下部管道7安装于罐体1内下部,下部管道7上侧或下部管道7间隙处的罐体1上固定安装支架6,上部管道5固定于支架6上,上部管道5为水平结构或为由加热口4和出风口3一侧向内倾斜结构。

在沥青罐箱内部设置上下两层管道,上部管道5与下部管道7采用同一加热口4和同一出风口3,形成并联关系。上部管道5的支架下端与下部管道7连接或焊接,形成具有散热片功能的支架6。上层管道5为倾斜结构,加热后使融化的沥青液体产生流动效果,加快整箱沥青的融化。上下层管道具有合理分流热量的功能,增加热量在罐箱内的流动路径,合理分配整箱沥青的融化速度,上部管道5的支架6与下部管道7连接,增加下部管道7的散热面积,罐箱内沥青多位置同时受热、融化,热量传导快,热效率高;管道倾斜放置及支架起到的传热作用,使融化的沥青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流动,具有穿透传导作用,形成多区域上下方向热传导,加速热量传递、交换,加速热传导,提高融化速度,较少作业时间。

实施例二,如图9-1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出风口3的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合并口的下方竖直管道内设置流量控制板8,流量控制板8的转轴9两端固定于出风口加热管道内,翻板10通过轴管套11活动安装于转轴9上,翻板10上设有安装孔13,钢丝12下端连接安装孔13,钢丝12上端位于出风口3上部。翻板10通过钢丝12连接到出风口3的上端,通过钢丝12控制翻板10的旋转角度来控制竖直管道风的流量,实现上下层热量的分流控制。其中翻板10的转轴9与竖直管道焊接,翻板10中间轴管套11套装于转轴9上。

实施例三,如图12-15所示,上部管道5包括横向的加热管道和竖直加热管道,横向加热管道部分通过竖直加热管道连接下部管道7,并且通过竖直加热管道支撑,上部管道5的引出端并未在加热口4一侧,而是设置在加热口4远端。该结构中,省略了指甲6结构,通过加热管道自身实现上部管道5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中,加热管道不限于圆管,可以为方管、椭圆形管等多种截面形状;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为不限于并联形式,亦可为串联结构或串并联结构;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的支架6可以为多种形式,可采用钢板、圆钢、角钢、槽钢等,亦可不设置支架。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的支架6可以设置在下部管道的中间任何位置,亦可设置在罐体的端部;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的支架6可以焊接在下部管道7上,也可焊接在罐体1下部,也可通过连接等方式与罐体1或下部管道7连接;两层或多层加热管道引出端不限于在加热口侧,亦可为在加热口远端;加热方式不限于热烟气、火焰、液体,亦可采用电加热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