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0700发布日期:2020-02-14 14:5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



背景技术:

如今,没有经过改装的旧式织带机将织带生产出来后是散在那里的一堆,而织带最终出厂需要卷绕成盘带出售。

盘带如果用人工,那太耗时耗力了,zl201710677041.8记载了一种新型盘带机,包括盘带机支架和保护罩卡门,所述盘带机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保护罩固定器,所述盘带机支架的下方靠近伺服电机保护罩固定器的一侧设置有离合踏板,所述盘带机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盘带机工作台,所述盘带机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织带固定柱,所述盘带机工作台的上方靠近织带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机械计米器;通过在伺服电机和转轮处设置有伺服电机保护罩,可以防止盘带机在工作时织带和短线头绞进伺服电机,从而使保护了伺服电机,在伺服电机保护罩内设置有隔音板,可以使伺服电机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绝,保护罩的一侧设置为卡槽和卡扣连接,方便平时的维护和内部损坏时的维修。

织带固定柱套上织带卷中心的纸套筒后,打开纸套筒随着织带固定柱的旋转而旋转,自此织带就在纸套筒的外围绕卷,绕卷过程中,随着织带卷直径越来越大,就容易向两侧跑偏,而织带卷的下侧由工作台限制,所以跑偏往往发生在上侧,所以该专利当中在织带固定柱的上侧设计了一个盘带压合器,但是该盘带压合器与织带产生了比较大的摩擦,容易使织带勾丝脱丝,并且对操作工人放入纸套筒和取出织带卷都带来了不便。

更为甚者,它只能实现卷带工作,当织带绕卷完成后,切带刀需要将织带切断,从而留有尾带,并需要将尾带通过胶带粘到织带卷上,防止脱卷出来,然而该专利技术里面并没有切带及粘尾带工序,现实中这个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所以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一套全自动操作完成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整个织带绕卷盘带工作,盘带从水平卧式到竖向立式,顺畅了送带,方便了停送及切带,适应了卷带微摆,防止了卷绕带面扭转,从而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操作台,其上具有一卷带机构、一送带机构、一切带机构及一粘尾带机构;

卷带机构,其具有一与所述操作台形成高低落差的动力箱,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向动力箱侧壁伸出后连接有一左夹带盘,还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所述操作台上的第一支座,两所述第一支座上水平架设有一第一推送气缸,所述第一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上连接有一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连接有一右夹带盘,所述左夹带盘和右夹带盘盘心同高度且面对面布置,所述左夹带盘的盘心设置有一供织带卷中心纸套筒卡入的套管轴;

送带机构,其具有一立于所述操作台上并局部跨在所述套管轴上方的导带架,所述导带架侧壁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布置的传带导杆;

切带机构,其具有一串在卷带机构和送带机构之间的送带线上并能够随时暂停送带的夹带装置,所述夹带装置的旁侧设置有一切带刀,所述切带刀上配设有使其能够旋转做切削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夹带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一摆幅装置;

粘尾带机构,其具有一布置在所述动力箱表面上的自动胶带切断机,以及在自动胶带切断机出口等待将切出的胶带搬运到所述套管轴上方的粘胶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最大特色就是能够一套全自动操作完成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整个织带绕卷盘带工作,为了让各机构之间配合起来协作顺畅,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首要是盘带从水平卧式到竖向立式,顺畅了送带,方便了停送及切带,适应了卷带微摆,防止了卷绕带面扭转;其次是实现了粘尾带贴胶带工作,先将胶带一部分与尾带相粘,然后保证胶带有足够长度越过尾带到达织带卷上,再将胶带剩余部分与织带卷相粘,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实现了真正全自动织带盘带工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左夹带盘和右夹带盘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左夹带盘是在原位自转的,主要提供动力旋转绕带,而右夹带盘是相对于左夹带盘做靠近和分离的运动,主要是在绕带过程中防止织带跑偏,所以它需要从动旋转,同时为了方便观察织带绕卷情况,将两者最优选是做成透明,透明材料比如说有机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传带导杆上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套设在其上的限位套筒。

每个限位套筒的侧壁上有一锁定螺丝,用于将限位套筒固定在传带导杆上,松开时能恢复限位套筒的活动能力,通过织带宽度来对应调节两个限位套筒之间的间距来,能更好的地捋顺织带,防止扭转,使传送更顺畅自然。

作为优选,夹带装置,其具有一倾斜布置并斜向卷带机构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一过带板,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的第二支座,两所述第二支座上架设有一第二推送气缸,所述第二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过带板相连接,所述过带板随着基板倾斜也斜向布置,所述过带板的坡顶设置有一入带导杆,所述过带板的坡底设置有一出带导杆,所述过带板在入带导杆和出带导杆之间的端面上方设置有一悬空布置的夹带板,所述夹带板的上方连接到一第三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上,所述第三推送气缸设置于立在所述过带板棱边的立板上,所述切带刀设置于所述出带导杆的外侧。

夹带装置顾名思义就是在切带时将卷带工作暂停,所以它设置在卷带机构和送带机构之间的送带线上,在这个位置加装了夹带装置,为了不至于影响送带工作,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结构设计,反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利于送带,第一个优化设计就是将送带接近与远离卷带机构的方案,由第二推送气缸往复运动将过带板接近卷带机构以及远离卷带机构,接近时,使卷带过程近距离导向并捋顺织带,增加卷带的平稳性和顺畅性,远离时,方便切带刀的位置布局,给与卷带机构足够空间,防止工作人员取放织带使被切带刀划伤。第二个优化就是摆幅装置,下面讲到摆幅装置时再具体叙述。

作为优选,动力装置,其具有一连接在所述基板棱边上竖向布置的肋板,所述肋板上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的第四支座,两所述第四支座上架设有一能够自由旋转的切刀轴,所述切带刀设置于所述切刀轴的其中一端上,所述切刀轴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一驱转轴,所述驱转轴的自由端铰接到一第四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上,所述切刀轴上套设有一布置在两所述第四支座之间的扭簧,所述扭簧择两所述第四支座的其中之一相连接。

第四推送气缸抽拉驱转轴摆动,从而使切刀轴正反转运动,切刀轴带动切带刀做切削动作。

作为优选,摆幅装置,其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所述操作台上的第五支座,两所述第五支座上水平架设有一对第二滑轨,两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端与所述基板相连接。

接上述提到的第二个优化就是摆幅装置,在织带绕卷的过程中,织带进入时会出现微摆运动,如果限制死让织带不能微摆,那么卷入的织带就会扭曲,从而影响整个盘带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摆幅装置,配合这种自然运动现场。

作为优选,粘胶带装置,其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所述动力箱表面上的第六支座,两所述第六支座上水平架设有一对第三滑轨,两所述第三滑轨上设置有一第三滑块,还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所述动力箱表面上的第七支座,两所述第七支座上水平架设有一第七推送气缸,所述第七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三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上设置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背对背设置有一对头朝下均竖向布置的第八推送气缸和第九推送气缸,所述第八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上设置有一吸盘,所述吸盘上方连接有一抽气管,所述第九推送气缸的气缸轴上设置有一压头,所述立柱运送第八推送气缸和第九推送气缸在自动胶带切断机出口以及套管轴上方往复。

织带绕卷完成后,切带刀需要将织带切断,从而留有尾带,并需要将尾带通过胶带粘到织带卷上,防止脱卷出来,以往这个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我们分析粘胶带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扯下一段胶带,这个可以由现成的自动胶带切断机来完成;第二步,将扯下的那段胶带搬运到织带卷上方,织带卷绕卷完成还在套管轴上,所以讲胶带移到套管轴上方是同一个道理;第三步,就是将胶带粘到织带卷上,这一步看似简单的将胶带按到织带卷上即可,其实不然,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还可以分解成两个动作,其一是先将胶带与尾带相粘,然后保证胶带有足够长度越过尾带到达织带卷上,那么进行其二就是将胶带粘到织带卷上,如此才能够将尾带粘好。所以我们需要两个推送气缸而且粘的时候还需要伺服电机配合旋转一小段织带卷。

作为优选,其中一第七支座安装在所述动力箱表面上,另一第七支座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立柱安装在位于所述第三滑块上的第七支座上。

第七推送气缸的目的就是来往复运送第三滑块,从而达到往复运送立柱的目的,针对第七推送气缸也需要一对支座,针对第三滑块的第三滑轨也需要一对支座,这四个支座必然在同一条直线上摆放,因为动力箱表面的空间有限,为了有效压缩空间以及让结构之间容错性更好,所以将其中一个第七支座安装到第三滑轨上一起被第七推送气缸推送运动,如此也解决了滑块不需要做的很高,此设计非常巧妙并容了上述结构,提升了结构之间的容错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一套全自动操作完成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整个织带绕卷盘带工作,盘带从水平卧式到竖向立式,顺畅了送带,方便了停送及切带,适应了卷带微摆,防止了卷绕带面扭转,从而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卷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切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粘尾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台,2-卷带机构,3-送带机构,4-切带机构,5-粘尾带机构,21-动力箱,22-伺服电机,23-左夹带盘,24-第一支座,25-第一推送气缸,26-推力轴承,27-右夹带盘,28-套管轴,31-导带架,32-传带导杆,33-限位套筒,41-夹带装置,42-切带刀,43-动力装置,44-摆幅装置,51-自动胶带切断机,52-粘胶带装置,411-基板,412-第一滑轨,413-过带板,414-第二支座,415-第二推送气缸,416-入带导杆,417-出带导杆,418-第三推送气缸,419-立板,420-夹带板,431-肋板,432-第四支座,433-切刀轴,434-驱转轴,435-第四推送气缸,436-扭簧,441-第五支座,442-第二滑轨,443-第二滑块,521-第六支座,522-第三滑轨,523-第三滑块,524-第七支座,525-第七推送气缸,526-立柱,527-第八推送气缸,528-第九推送气缸,529-吸盘,530-抽气管,531-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送带卷带切带及粘尾带一体机,包括一操作台1,其上具有一卷带机构2、一送带机构3、一切带机构4及一粘尾带机构5。

如图2所示,卷带机构2,其具有一与所述操作台形成高低落差的动力箱21,动力箱21内设置有一伺服电机22,伺服电机22的电机轴向动力箱侧壁伸出后连接有一左夹带盘23,还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操作台上的第一支座24,两第一支座24上水平架设有一第一推送气缸25,第一推送气缸25的气缸轴上连接有一推力轴承26,推力轴承26连接有一右夹带盘27,左夹带盘23和右夹带盘27均由透明材料制成,比如有机玻璃。左夹带盘23和右夹带盘27盘心同高度且面对面布置,左夹带盘23的盘心设置有一供织带卷中心纸套筒卡入的套管轴28。

如图3所示,送带机构3,其具有一立于操作台上并局部跨在套管轴上方的导带架31,导带架31侧壁面上设置有六个水平布置的传带导杆32。部分传带导杆32上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套设在其上的限位套筒33。

如图4所示,切带机构4,其具有一串在卷带机构2和送带机构3之间的送带线上并能够随时暂停送带的夹带装置41,夹带装置41的旁侧设置有一切带刀42,切带刀42上配设有使其能够旋转做切削动作的动力装置43,夹带装置41的下方设置有一摆幅装置44。

夹带装置41,其具有一倾斜布置并斜向卷带机构的基板411,基板411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滑轨412,第一滑轨412上设置有一过带板413,基板41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的第二支座414,两第二支座414上架设有一第二推送气缸415,第二推送气缸415的气缸轴与过带板413相连接,过带板413随着基板倾斜也斜向布置,过带板413的坡顶设置有一入带导杆416,过带板413的坡底设置有一出带导杆417,过带板413在入带导杆416和出带导杆417之间的端面上方设置有一悬空布置的夹带板420,夹带板420的上方连接到一第三推送气缸418的气缸轴上,第三推送气缸418设置于立在过带板413棱边的立板419上。

动力装置43,其具有一连接在基板411棱边上竖向布置的肋板431,肋板431上设置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的第四支座432,两第四支座432上架设有一能够自由旋转的切刀轴433,切带刀42设置于切刀轴433的其中一端上,且切带刀42设置于出带导杆417的外侧,切刀轴43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一驱转轴434,驱转轴434的自由端铰接到一第四推送气缸435的气缸轴上,切刀轴434上套设有一布置在两第四支座432之间的扭簧436,扭簧436择两第四支座432的其中之一相连接。

摆幅装置44,其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操作台1上的第五支座441,两第五支座441上水平架设有一对第二滑轨442,两第二滑轨442上设置有一第二滑块443,第二滑块443上端与基板411相连接。

如图5所示,粘尾带机构5,其具有一布置在动力箱21表面上的自动胶带切断机51(直接网购的成品机),以及在自动胶带切断机51出口等待将切出的胶带搬运到套管轴上方的粘胶带装置52。

粘胶带装置52,其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动力箱21表面上的第六支座521,两第六支座521上水平架设有一对第三滑轨522,两第三滑轨522上设置有一第三滑块523,还具有一对间隔分离布置在动力箱表面上的第七支座524,其中一第七支座524安装在动力箱21表面上,另一第七支座524安装在第三滑块523上,两第七支座524上水平架设有一第七推送气缸525,第七推送气缸525的气缸轴与第三滑块523相连接,第三滑块523上有一立柱526,实际立柱526安装在位于第三滑块523上的第七支座524上。

立柱526上背对背设置有一对头朝下均竖向布置的第八推送气缸527和第九推送气缸528,第八推送气缸528的气缸轴上设置有一吸盘529,吸盘529上方连接有一抽气管530,第九推送气缸528的气缸轴上设置有一压头531,立柱526运送第八推送气缸527和第九推送气缸528在自动胶带切断机51出口以及套管轴28上方往复。

使用:将一堆织带准备好,再将织带的自由头依次从送带机构上绕好,并送入切带机构后到达卷带机构,然后织带卷中心纸套筒卡入到套管轴上,接着把织带的自由头连接到纸套筒上,启动第一推送气缸,使右夹带盘向左夹带盘靠近,第二推送气缸启动将过带板移动靠近套管轴,然后伺服电机启动,左夹带盘在原位自转的,主要提供动力旋转绕带,左夹带盘防止织带跑偏,所以它随着推力轴承跟着左夹带盘从动旋转,绕满一卷后,伺服电机停止,第二推送气缸启动复位过带板远离套管轴,第三推送气缸启动下压夹带板将织带夹住,第四推送气缸抽拉驱转轴摆动,从而使切刀轴正反转运动,切刀轴带动切带刀做切削动作,将织带切断,从而留有尾带,最后,自动胶带切断机扯下一段胶带,吸盘将该段胶带从自动胶带切断机吸过来,第七推送气缸推送第七支座也就是立柱,将扯下的那段胶带搬运到织带卷上方,第八推送气缸下压先将胶带与尾带相粘,伺服电机配合旋转一小段绕卷,接着第九推送气缸下压将胶带粘到织带卷上,如此才能够将尾带粘好,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