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墓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7471发布日期:2020-04-24 21:2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悬崖墓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崖墓葬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悬崖墓葬很多,如江西龙虎山,四川麻塘坝等。在机械力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究竟是怎样把沉重的棺材放进高高的崖洞内,又是怎样把沉重的棺材放在凸凹畸形的悬崖峭壁上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本实用新型是对本人专利号zl201320444161.0,实用新型名称悬棺吊装装置经技术改进后提出的申请。上述装置的优势是对崖洞悬棺的吊装,对于崖壁悬棺的吊装特别是对于山崖沿石向外凸出,棺材定位内凹处的情况,就难以完成吊装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由吊装、扶助吊装两部分组成的装置,使它即能完成崖洞悬棺的吊装,又能完成山崖沿石向外凸出棺材定位内凹处情况下的吊装任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吊装和扶助吊装两部分组成,吊装部分由可分叉固定吊绳,大活动吊绳,大竹筐和挑梁组成;扶助吊装部分由固定吊绳,小活动吊绳,小竹筐和滑轮组成,其特征是:挑梁的两头各设有一个滑轮,挑梁上面中部设有一个竹筒,大活动吊绳穿过两头的滑轮和中部的竹筒后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小活动吊绳穿过滑轮,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分叉固定吊绳能使挑梁承重时保持平衡和保证挑梁能水平转动方向,由于挑梁的长度,可将棺材送到崖洞或是山崖的凹处。大、小活动吊绳的回型结构使用,有利于地面或者水面船上的人操控。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附图图1中:(1)山顶上的木桩。(2)可分叉固定吊绳。(3)竹筒。(4)滑轮。(5)挑梁。(6)大活动吊绳。(7)大竹筐。(8)棺材。(9)船。(10)山崖凹处横向插入崖壁的木桩。在附图图2中:(11)固定吊绳。(12)滑轮。(13)小活动吊绳。(14)小竹筐。(15)表示山崖石。

具体实施方式

1、首先在垂直于目标葬位崖洞或者崖壁凹处的山顶牢固木桩(1)借助木桩(1)向目标葬位垂下固定吊绳(2)和(11),上面的人携带滑轮(12)及小活动吊绳(13)顺固定吊绳(11)至目标葬位处,将小活动吊绳(13)穿入滑轮(12)以固定吊绳(11)扣系滑轮(12),垂小活动吊(13)于山下的地面或者水面的船上。

2、下面的人把活动吊绳(6)穿入挑梁(5)上,使用小活动吊绳(13),连同大竹筐(7)送给上面的人,待固定吊绳(2)与挑梁(5)扣结之后下面的人使用小活动吊绳(13)和小竹筐(14)把之前袋装好的砂石一次次向上递送。当大竹筐(7)内的砂石量略大于棺材(8)的重量时,下面的人可操控大活动吊绳(6)使棺材(8)慢慢上升,到达目标高度后,上面的人轻轻转动挑梁(5)的方向,棺材(8)即可接近葬位,下面的人排除大竹筐(7)内的砂石袋,棺材(8)才能落实在横向木桩(10)或者洞穴内。

3、下面的人操控活动吊绳(6)使用大竹筐(7)让上面的人回落,山顶上看守木桩(1)的人解除木桩(1)上的固定吊绳(2)和(11)扣结后向下垂放至地面或水面上的船上,悬崖墓葬结束。

附注:以说明书附图作为摘要附图。



技术特征:

1.一种悬崖墓葬装置,由吊绳、木桩、滑轮、竹筐所组成,其特征是:挑梁的两头各设有一个滑轮,挑梁上面中部设有一个竹筒,大活动吊绳穿过两头的滑轮和中部的竹筒后,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小活动吊绳穿过滑轮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


技术总结
一种悬崖墓葬装置,是一种使用吊绳、竹筐、滑轮、木桩和挑梁为装置的人工山崖吊装装置,现有悬棺吊装装置,对于山崖沿石向外凸出,棺材定位内凹处的情况,就难以完成吊装任务。本实用新型挑梁的两头各设有一个滑轮,挑梁上面中部设有一个竹筒,大活动吊绳穿过两头的滑轮和中部的竹筒后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小活动吊绳穿过滑轮,两个绳头相扣结,下垂为双向回型吊绳。挑梁和回型吊绳为技术特征的装置,既能完成崖洞墓葬的任务,又能完成山崖沿石外凸墓葬定位内凹处的墓葬任务。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广新
技术研发日:2019.04.20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