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6161发布日期:2020-06-20 14:5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各个小区内、大街等公共区域随处可见用于回收各种垃圾垃圾箱。

现有技术中,垃圾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下侧排布有呈矩形布置的滚轮,箱体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可上下翻转的开合面板,打开开合面板,可往箱体内扔垃圾,但是进入箱体内的垃圾有湿式垃圾和干式垃圾,湿式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废液残留在箱体内,无法排出,时间长了以后,箱体内的废液会发出恶臭味,处理废液时,需要将整个垃圾箱向下倾倒,倒出废液,清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废液回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此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废液的回收,方便箱体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侧排布有呈矩形布置的滚轮,所述箱体的上部连接有至少一组开合门体组件,所述开合本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上下翻转的开合面板,所述箱体内支撑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排布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均流板的下侧、箱体内壁的底侧和箱体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集液的集液腔,所述集液腔对应的箱体外侧连接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的进水口与集液腔连通,出水阀的出水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打开开合面板,就可往箱体内扔垃圾,垃圾分为湿式垃圾和干式垃圾,湿式垃圾中含有的水分经均流板进入集液腔内,倾倒废液时,打开出水阀,将远离出水阀一端的箱体向上抬起,可在出水阀的出水口处连接出液管,集液腔内的废液经出液管排至废液回收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废液的回收,方便箱体的清理;可作为勾臂车的垃圾箱使用。

为了实现垃圾分类,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箱体的内腔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纳腔。

为了方便垃圾的倾倒,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侧门面板,箱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合的活动侧门面板,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上侧与箱体铰接,箱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卡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外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外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手柄,搭扣手柄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朝着卡爪所在方向延伸的挂钩,挂钩可刚好卡入卡爪内;活动侧门面板未打开时,箱体和活动侧门面板将容纳腔封闭起来;此设计中,需要打开活动侧门面板时,将连接手柄朝着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连接手柄推动连接轴向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移动,挂钩离开卡爪时,转动挂钩,使挂钩往远离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活动侧门面板被松开,向上翻转活动侧门面板,活动侧门面板被打开;需要锁住活动侧门面板时,反向动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方便垃圾的倾倒,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下方连接有可上下翻转的活动板,活动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活动板的下侧不高于均流板的上侧;此设计中,先倾倒对着活动侧门面板的容纳腔内的垃圾,打开活动侧门面板,将该容纳腔内的垃圾倾倒出去;向外拉活动板,使活动板朝着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垃圾进入该容纳腔内,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垃圾也被倾倒出去,垃圾全部倾倒出去后,将活动侧门面板锁住。

为了实现开合面板的翻转,所述开合门体组件设置有两个,开合门体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气弹簧,开合面板朝里一侧的至少铰接有一个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伸出的端部与箱体内侧铰接;此设计中,需要往容纳腔内扔垃圾时,气弹簧动作,使活塞杆不断伸出,气弹簧推动开合面板向上翻转,扔完垃圾后,气弹簧反向动作,开合面板在气弹簧的作用下回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组开合门体组件中,开合面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开合面板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端,两组开合门体组件分别在分隔组件的前后两侧朝外的方向上。

为了方便打开开合面板,所述开合面板朝外的一侧设有把手。

为了方便勾臂车与箱体的连接,所述固定侧门面板朝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支架,吊耳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方便勾臂车钩住的吊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隐藏掉活动侧门面板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b向视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滚轮,2固定侧门面板,3吊耳支架,4吊耳,5开合门体组件,501气弹簧,502开合面板,503活塞杆,504把手,6连接组件,601卡爪,602挂钩,603连接板,604连接轴,605连接手柄,7箱体,8活动侧门面板,9分隔组件,901活动板,902分隔搭扣,903固定板,10出水阀,11集液腔,12均流孔,13均流板,14连接搭扣,1401活动合叶,1402固定合页,1403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9所示的一种勾臂车用干湿分类垃圾箱,包括箱体7,箱体7的下侧排布有呈矩形布置的滚轮1,箱体7的上部连接有至少一组开合门体组件5,开合本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上下翻转的开合面板502,箱体7内支撑设置有均流板13,均流板13上排布有若干均流孔12,均流板13的下侧、箱体7内壁的底侧和箱体7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集液的集液腔11,集液腔11对应的箱体7外侧连接有出水阀10,出水阀10的进水口与集液腔11连通,出水阀10的出水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为了实现垃圾分类,箱体7内设有分隔组件9,分隔组件9将箱体7的内腔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分隔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7内壁上的固定板903,固定板903的下方连接有可上下翻转的活动板901,固定板903朝向活动侧门面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隔搭扣902,分隔搭扣90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03上,分隔搭扣90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901上;活动板901处于竖直状态时,活动板901的下侧不高于均流板13的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箱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侧门面板2,固定侧门面板2朝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4支架3,吊耳4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方便勾臂车钩住的吊耳4;箱体7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合的活动侧门面板8,活动侧门面板8的上侧连接有两个连接搭扣14,连接搭扣14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7上侧的固定合页1402,固定合页1402上连接有固定轴1403,固定轴1403朝外的两端可转动的连接有活动合叶1401,活动合叶1401与活动侧门面板8固定连接,分隔搭扣902的结构和连接搭扣1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描述分隔搭扣902的具体结构组成;箱体7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组件6,活动侧门面板8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卡爪601,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7外侧的连接板603,连接板603朝外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手柄605,搭扣手柄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轴604,连接轴604上固定连接有朝着卡爪601所在方向延伸的挂钩602,挂钩602可刚好卡入卡爪601内;活动侧门面板8未打开时,箱体7和活动侧门面板8将容纳腔封闭起来。

为了实现开合面板502的翻转,开合门体组件5设置有两个,开合门体组件5还包括气弹簧501,开合面板502朝里一侧的铰接有两个气弹簧501,气弹簧501的活塞杆503伸出的端部与箱体7内侧铰接;一组开合门体组件5中,开合面板502设置有两个,两个开合面板502分别设置在箱体7的左右两端,两组开合门体组件5分别在分隔组件9的前后两侧朝外的方向上;开合面板502朝外的一侧设有把手504。

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将垃圾倾倒出去时,打开活动侧门面板8,将连接手柄605朝着活动侧门面板8所在方向转动,连接手柄605推动连接轴604向活动侧门面板8所在方向移动,挂钩602离开卡爪601时,转动挂钩602,使挂钩602往远离活动侧门面板8所在方向转动,活动侧门面板8被松开,向上翻转活动侧门面板8,活动侧门面板8被打开;需要锁住活动侧门面板8时,反向动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先倾倒对着活动侧门面板8的容纳腔(为了描述的方便,此处的容纳腔为容纳腔一)内的垃圾,打开活动侧门面板8,将该容纳腔内的垃圾倾倒出去;活动板901通过自身自重和垃圾自重将活动板901向外顶开,另一个容纳腔(此处的容纳腔为容纳腔二)内的垃圾进入容纳腔一内,容纳腔二内的垃圾也被倾倒出去,垃圾全部倾倒出去后,将活动侧门面板8锁住;需要往箱体7内扔垃圾时,拉动把手504,气弹簧501动作,活塞杆503不断伸出,气弹簧501推动开合面板502向上翻转,扔完垃圾后,气弹簧501反向动作,开合面板502在气弹簧501的作用下回位,垃圾分为湿式垃圾和干式垃圾,湿式垃圾中含有的水分经均流板13进入集液腔11内,需要倾倒废液时,打开出水阀10,将远离出水阀10一端的箱体7向上抬起,可在出水阀10的出水口处连接出液管,集液腔11内的废液经出液管排至废液回收点;开合面板502开合动作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废液的回收,方便箱体7的清理;分隔组件9将箱体7分为两个容纳腔,实现不同种垃圾的分类,例如容纳腔一用来放置干式垃圾,容纳腔二用来放置湿式垃圾,活动板901可向上翻转,方便容纳腔二内的垃圾倾倒出去;可作为勾臂车的垃圾箱使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若容纳腔一用于回收湿式垃圾,则容纳腔一对应的箱体内支撑设置有均流板,容纳腔二用于回收干式垃圾,可在容纳腔二对应的箱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没有均流孔,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