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臂架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525发布日期:2020-01-21 23: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臂架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工具检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双臂架车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这种交通形式具有节省地面空间、车速稳定、环保节能以及快速省时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也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得到极大地发展。

在轨道交通领域,导轨电车因其良好的性能和较小的噪音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在车辆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要对其进行检修维护,检修时需要对车辆抬离地面,给检修提供一定的空间,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架车机,现有技术中的架车机是一种从车体底部将车体抬举起来的设备,现有的抬车架包括埋地式和移动式,但是无论是埋地式还是移动式,都是为了钢轮钢轨式轨道交通工具所设计,与车体接触的部位都是钢板制成的抬车点,无法架起导轨电车的胶轮。因此,提供一种针对导轨电车的架车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825171.2(申请日为2015.11.24)的《具有双重自锁结构的架车机》,包括架车机的机体,可沿机体上下移动的用于架升车体的托架机构,以及竖直设置在机体内的丝杠,丝杠上配合设置有一个工作螺母,工作螺母固定连接在托架机构上;还包括用于驱动丝杠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机体底板上的涡轮蜗杆减速机,且与所述丝杠同轴设置;但是该驾车机与车体直接接触,无法架起导轨电车的胶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臂架车机,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底部的移动板、沿架体竖直方向滑移的提升组件和驱动提升组件滑移的动力组件;架体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沿竖直方向贯穿架体。提升组件包括沿架体竖直方向滑移运动的支撑架、连接在支撑架外侧的支架和对称设置在支架前侧的提升架;支撑架包括两个内壁和两个外壁,内壁设置在外壁内且内壁和外壁之间互相平行设置;提升架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前侧设有多个螺纹孔,便于调节安装座在支架上的安装位置;提升架和安装座之间铰接连接,提升架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提升架的前端水平设有可摆动的支撑臂,支撑臂内侧为斜面部,斜面部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支架和支撑架之间通过直线滑轨和直线滑轨滑块配合安装,支架可沿支撑架前后方向水平移动,支架后侧安装有挡杆。

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架体上方的主减速机和同轴线固定连接在主减速机输出轴上的丝杠,丝杠垂直设于通槽内部,丝杠的两端与架体之间转动连接,丝杠与支撑架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支撑架左右两侧外壁上设有支撑轮,支撑轮和支架的上表面接触,支架前侧和支撑架内壁之间连接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支架固定连接,油缸两侧的支撑架内壁上设有前主导向轮,前主导向轮和架体的前侧相接触,支撑架内壁后侧对称设有后主导向轮,后主导向轮下方的支撑架内壁上安装有副导向轮,后主导向轮和副导向轮均与架体侧壁接触,前主导向轮、后主导向轮和副导向轮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

支撑臂的正下方设有浮动支撑,浮动支撑和移动板固定连接,浮动支撑的底端铰接有从动轮,浮动支撑内部设有弹簧,承载时,弹簧被压缩,移动板直接接触轨道,不承载时,弹簧伸长,顶起从动轮,移动板与轨道脱离接触,减小了摩擦。移动板后侧对称开设有转槽,转槽内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的运动由副电机带动,副电机安装在移动板上方。

当导轨电车进行组装或检修作业时,先通过主减速机带动丝杠转动,将支撑架下降到最低位。然后拔出提升架的定位销,推动架车机的两个支撑臂至左右展开状态,以免支撑臂妨碍导轨电车进入工位。导轨电车到位后,控制两个支撑臂由左右展开状态转为向前平行状态,插入提升架的定位销后,控制油缸带动支架水平移动,支架带动提升架朝向车体底部移动,并使两个支撑臂分别位于车体底部胶轮底部的两侧,然后控制动力组件使支撑架竖直向上移动,此时提升架上的斜面部会随着支撑架升高抵接在胶轮底部弧面上,两个提升架随着支撑架升高而将胶轮抬高,能够在不与车体侧壁发生触碰的前提下将车体提升,由于车体提升的过程中提升架只与胶轮接触,所以减小了车体本体与提升架接触导致车体本体受损的可能,同时斜面部和胶轮的接触面积较大,起到保护胶轮、减小胶轮受到的损伤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操作便捷,稳定性好,减小了车体与提升架接触导致车体本体受损的可能,安全性高;填补导轨电车举升机械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动力组件1、主减速机11、丝杠12、架体2、通槽21、支撑架3、支撑轮31、前主导向轮32、后主导向轮33、副导向轮34、直线滑轨35、直线滑轨滑块36、支架4、挡杆41、螺纹孔42、提升架5、支撑臂51、安装座52、斜面部511、移动板6、副电机61、主动轮62、转槽63、浮动支撑64、从动轮65、油缸7、提升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双臂架车机,包括架体2、设置在架体2底部的移动板6、沿架体2竖直方向滑移的提升组件8和驱动提升组件8滑移的动力组件1;架体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21,通槽21沿竖直方向贯穿架体2。提升组件8包括沿架体2竖直方向滑移运动的支撑架3、连接在支撑架3外侧的支架4和对称设置在支架4前侧的提升架5;支撑架3包括两个内壁和两个外壁,内壁设置在外壁内且内壁和外壁之间互相平行设置;提升架5通过安装座52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支架4前侧设有多个螺纹孔42,便于调节安装座52在支架4上的安装位置;提升架5和安装座52之间铰接连接,提升架5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提升架5的前端水平设有可摆动的支撑臂51,支撑臂51内侧为斜面部511,斜面部511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支架4和支撑架3之间通过直线滑轨35和直线滑轨滑块36配合安装,支架4可沿支撑架3前后方向水平移动,支架4后侧安装有挡杆41。

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架体2上方的主减速机11和同轴线固定连接在主减速机11输出轴上的丝杠12,丝杠12垂直设于通槽21内部,丝杠12的两端与架体2之间转动连接,丝杠12与支撑架3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支撑架3左右两侧外壁上设有支撑轮31,支撑轮31和支架4的上表面接触,支架4前侧和支撑架3内壁之间连接有油缸7,油缸7的活塞杆端部和支架4固定连接,油缸7两侧的支撑架3内壁上设有前主导向轮32,前主导向轮32和架体2的前侧相接触,支撑架3内壁后侧对称设有后主导向轮33,后主导向轮33下方的支撑架3内壁上安装有副导向轮34,后主导向轮33和副导向轮34均与架体2侧壁接触,前主导向轮32、后主导向轮33和副导向轮34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

支撑臂51的正下方设有浮动支撑64,浮动支撑64和移动板6固定连接,浮动支撑64的底端铰接有从动轮65,浮动支撑64内部设有弹簧,承载时,弹簧被压缩,移动板6直接接触轨道,不承载时,弹簧伸长,顶起从动轮65,移动板6与轨道脱离接触,减小了摩擦。移动板6后侧对称开设有转槽63,转槽63内安装有主动轮62,主动轮62的运动由副电机61带动,副电机61安装在移动板6上方。

当导轨电车进行组装或检修作业时,先通过主减速机11带动丝杠12转动,将支撑架3下降到最低位。然后拔出提升架的定位销,推动架车机的两个支撑臂51至左右展开状态,以免支撑臂51妨碍导轨电车进入工位。导轨电车到位后,控制两个支撑臂51由左右展开状态转为向前平行状态,插入提升架的定位销后,控制油缸7带动支架4水平移动,支架4带动提升架5朝向车体底部移动,并使两个支撑臂51分别位于车体底部胶轮底部的两侧,然后控制动力组件1使支撑架3竖直向上移动,此时提升架5上的斜面部511会随着支撑架3升高抵接在胶轮底部弧面上,两个提升架5随着支撑架3升高而将胶轮抬高,能够在不与车体侧壁发生触碰的前提下将车体提升,由于车体提升的过程中提升架5只与胶轮接触,所以减小了车体本体与提升架5接触导致车体本体受损的可能,同时斜面部511和胶轮的接触面积较大,起到保护胶轮、减小胶轮受到的损伤的作用。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