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3741发布日期:2020-03-13 05:5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采集容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样本采集方案,通常是用干拭子,采样后晾干,再放入悬空的管体中。该种采集方案由于晾干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用吹风机吹,过程繁琐,而且用户常常操作不到位,在阴雨季节,样本需要快递的情况下,样本会有发霉的风险存在。

另一种方案,是采样完成后将采样拭子的头部加入保存液中,避免细菌繁殖,但化学试剂多少会带一些腐蚀性,最终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采样拭子和液体保存管通常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包装上比较繁琐,而且还会存在忘带保存管的风险。

依此,市场上缺少一种一体式的采样管,又能考虑保护剂保存的收集保存装置。同时由于试剂的各种配方不同,化学试剂多少带一些腐蚀性,所以不可能先把拭子直接浸泡在试剂中,然后再拿已经润湿的拭子头进行人体采样的方案,因此,操作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改进,从而提高整个收集保存装置的实用性和检测结果精准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不仅简化收集保存装置的整体结构,提高保存效率,有效避免保存过程中发生腐蚀现象,提高整个收集保存装置的实用性和检测结果精准率,更优的是从采样开始至结束整个操作流程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封堵件,该封堵件用于与储存体连接,包括:

一中空柱状体,所述中空柱状体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

所述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有至少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沿所述封闭端的端面朝向所述开放端凸出形成,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用于卡固采样拭子的卡孔;

所述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还设有卡固件,所述卡固件沿所述封闭端的端面朝向所述开放端凸出形成;

所述卡固件位于所述连接体与所述中空柱状体内壁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置的连接体,以及连接体上设置的卡孔,实现对采样拭子保存。同时通过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置的卡固件,使其使用时保证密封性,避免采样拭子上所采集的样品被腐蚀,影响检测结果精准性。

优选地,所述封闭端的端面朝向所述开放端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个筋条,每个所述筋条均至所述凹槽的槽口向槽底延伸得到。

本技术方案中,将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方向设置凹槽,目的是为实验室自动化开盖用,可通过开盖工具实现自动旋盖,方便分装生产拧盖。

优选地,所述开放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储存体连接的螺纹区。

本技术方案中,在开放端的内部上设置螺纹区,目的是用于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集保存装置,包括:

一对具有一个开放端的储存体,所述一对储存体包括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

所述第二储存体活动插设在所述第一储存体内,且所述第二储存体外壁与所述第一储存体内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存储保存液;

一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为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连接到所述储存体的开放端上,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第二储存体内,所述卡固件包覆在所述第一储存体的开放端外壁处,使其所述容置腔形成一密封腔体。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对具有开放端的储存体,其中第二储存体内用于存放采样拭子,当第二储存体插设在第一储存体内后,两者之间形成的容置腔内用于存储保存液。这样当封堵件连接到储存体的开放端上后,封堵件上的卡固件包覆在第二储存体的开放端外壁处,使其容置腔形成一密封腔体。设计巧妙,且方便使用。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设置一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二储存体活动插设在所述环形密封件中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导通或隔断。

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在容置腔内设置环形密封件,通过环形密封件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储存体插设在环形密封件中时,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隔断,实现保存液的保存。反之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导通实现对保存液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设置一空心柱形密封件,所述第一储存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储存体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储存体插设在所述第一储存体内时,所述第二储存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储存体的顶部齐平,使其底部留有一储液腔。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空心柱形密封件实现对容置腔的密封,同时将第一储存体的长度设置的大于第二储存体的长度。目的是当第二储存体插设在第一储存体中时,使其两者的顶部齐平的情况下,底部之间留有一点用于存储保存液的储液腔。这样不仅实现对保存液的密封,也方便使用,使用时仅需将第二储存体取出,再将第二储存体内保存对的采样拭子取出即可。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存体的开放端外壁上设有螺纹区。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储存体的开放端外壁上设置的螺纹区,与封堵件的开放端的内壁上设置的螺纹区进行螺纹连接。保证封堵件与储存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封堵件,该封堵件用于与储存体连接,包括:

一对中空柱状体,所述一对中空柱状体均为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

所述一对中空柱状体包括分别与所述储存体两端开放端连接的第一中空柱状体和第二中空柱状体,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内端面上设有至少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沿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朝向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凸出形成,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用于卡固采样拭子的卡孔;

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和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均设有与所述储存体连接的螺纹区。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对中空柱状体,其中,第一中空柱状体与储存体的一端进行连接,且内端面上设置连接体,利用连接体实现与采样拭子的连接,实现对采样拭子的保存。同时利用第二中空柱状体与储存体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朝向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个筋条,每个所述筋条均至所述凹槽的槽口向槽底延伸得到。

本技术方案中,将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方向设置凹槽,目的是为实验室自动化开盖用,可通过开盖工具实现自动旋盖,方便分装生产拧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集保存装置,包括一具有两个开放端的储存体,所述储存体内设置一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将所述储存体分隔为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

一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为上述所述的封堵件,所述一对中空柱状体分别连接到所述储存体的两端开放端上,使其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第一储存体内,所述第二储存体用于存储保存液。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储存体内设置的一隔离件,实现对储存体的分隔,分别形成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这样当一对封堵件分别与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连接时,第一中空柱状体的连接体位于第一储存体内,实现连接体上卡设的采样拭子存放于第一储存体内,而第二储存体内存放保存液,这样当第二中空柱状体与第二储存体连接时,保证了对保存液的密封,同时也避免了保存液与采样拭子的直接接触。

优选地,所述储存体的两个开放端外壁上均设有螺纹区。

优选地,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储存体和所述第二储存体一体成型,且所述隔离件为弧形板或平板均可。

本技术方案中,将隔离件与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设置成一体,这样简化储存体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收集保存装置收集样品的使用方法,所述收集保存装置包括储存体、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为一中空柱状体,所述中空柱状体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封闭端的端面上设置连接体,所述储存体包括套设连接的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具体的方法如下:

通过采样拭子采样,采样后卡固在封堵件的连接体上,将封堵件与储存体的开放端密封连接,使其采样拭子保存在第二储存体中;

将封堵件从储管的开放端取下,并将第二储存体从第一储存体中取出,再将采样拭子从第二储存体中取出后插设在第一储存体中的存储保存液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收集保存装置收集样品的使用方法,所述收集保存装置包括储存体、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为一对中空柱状体,所述一对中空柱状体包括第一中空柱状体和第二中空柱状体,且均为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连接体,所述储存体设由一隔离件分隔成第一储存体和第二储存体,具体的方法如下:

通过采样拭子采样,采样后卡固在第一中空柱状体的连接体上,将第一中空柱状体与第一储存体的开放端密封连接,使其采样拭子保存在第一储存体中;

将第一中空柱状体从第一储存体的开放端取下,将第二中空柱状体从第二储存体的开放端取下,最后将采样拭子插设在第二储存体中的存储保存液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封堵件的设置,以及一对储存体的设置,简化收集保存装置的整体结构,提高保存效率,有效避免保存过程中发生腐蚀现象,提高整个收集保存装置的实用性和检测结果精准率。具体的利用封堵件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置的连接体,实现对采样拭子的卡固,这样当封堵件与储存体连接时,可以将采样拭子存放在其中一个储存体中,同时利用封堵件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置的卡固件,实现对两个储存体之间构成的容置腔进行密封。不仅实现对采样拭子和保存的密封保存,还能有效地避免两者直接接触,提高整个收集保存装置的实用性和检测结果精准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对封堵件的设置,以及储存体内隔离件的设置,可以在隔离件的作用下有效地将储存件分隔成两个储存体空间,这样可以将采样拭子和保存液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储存空间内,同时利用一对封堵件实现对不同储存空间的密封。将储存体设置成一体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了对采样拭子和保存液的隔离和密封,设计巧妙合理。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的密封件,利用密封件的不同结构,实现对采样拭子和保存液的保存,同时又能有效避免保存过程中发生腐蚀现象。

4、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使用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有效地提高整个收集保存装置的实用性和检测结果精准率,更优的是从采样开始至结束整个操作流程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堵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中的储存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中的储存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的一种剖面视图;

图7为图5中b-b的另一种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c-c的剖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中密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中密封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保存装置中密封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封堵件1;连接体11;卡孔111;卡固件12;第一螺纹区13;凹槽14;筋条141;防滑线15;

储存体2;第一储存体21;第二储存体22;容置腔23;第二螺纹区24;隔离件25;

密封件3;第一容置腔31;第二容置腔32;储液腔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其次,顶部、底部等均指图中所示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封堵件的实施例一,参看图1-3所示,该封堵件1主要用于与储存体2进行连接,其中,封堵件1主要由一个中空柱状体构成,而中空柱状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实际使用时,在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体11,具体的连接体11为沿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凸出形成,同时在连接体11上设有用于卡固采样拭子的卡孔111,目的是通过设置的卡孔111将采样后的采样拭子的手持端(即手拿取的一端,而另一端一般设置一棉球,通过棉球取样)。依此,卡孔111的孔径大小根据实际采样拭子的手持端大小设置,仅需保证采样拭子方便插拔在其中即可。同时在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还设有一卡固件12,而卡固件12的设置方式主要是沿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凸出形成的,且卡固件12位于连接体11与中空柱状体内壁之间。

应说明的是,连接体11与封闭端为一体成型,或分体均可,而分体的连接方式可通过焊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均可,本申请中不再一一赘述。其次,卡固件12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也可采用与连接体11和/或封堵件1同样的材料制成均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与封堵件1设置成一体成型。

见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进一步的将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14,同时在凹槽14的槽壁上(即凹槽14的内壁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个筋条141,且每个筋条141均至凹槽14的槽口向槽底延伸得到。该设置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凹槽14为实验室自动化开盖用,可通过开盖工具实现自动旋盖,方便分装生产拧盖。

应说明的是,封堵件1与储存体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将封堵件1的开放端的内壁上设置用于与储存体2连接的第一螺纹区13,见图1、2所示。这样通过螺纹连接即可保证两者的连接紧密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方便封堵件1的安装,进一步的整个封堵件1的外壁上(即中空柱状体的外壁上)设置防滑线15,目的是通过防滑线15可以增加摩擦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安装封堵物发生滑落。其中,防滑线15的设置方式本申请中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一,参看图4-6,8-10所示,该收集保存装置包括一对具有一个开放端的储存体2,以及一封堵件1。其中,一对储存体2包括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见图4-6所示。而封堵件1为上述实施例一的封堵件1。实际使用时,第二储存体22活动插设在第一储存体21内,且第二储存体22外壁与第一储存体21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23,该容置腔23主要用于存放保存液。当封堵件1连接到储存体2的开放端上时,封堵件1的连接体11位于第二储存体22内,这样可以保证卡设在连接体11上的采集拭子能够沿第二储存体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存放在第二储存体22中进行保存。而此时,卡固件12包覆在第二储存体22的开放端外壁处,使其容置腔23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见图10所示。这样不仅保证了采集拭子与保存液的分离,还能实现对两者的密封保存。

其中,应说明的是,为保证储存体2与封堵件1的连接密封性,进一步的在第一储存体21的开放端外壁处设置第二螺纹区24。这样通过第二螺纹区24与封堵件1的开放端内壁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区13进行螺纹连接,再由卡固件12包覆在第二储存体22的开放端外壁处,实现对第一储存体21与第二储存体22之间的容置腔23进行密封保存。避免运输过程中保存液与采集拭子接触,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储存体22的管径与第一储存体21的管径相近,仅需保证第二储存体22能够插入第一储存体21,且插入后两储存体壁紧密接触即可,这样两个储存体嵌套后,通过积压将保存液限定在第二储存体22与第一储存体21底部即可。

在上述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参看图11所示,进一步的在容置腔23内设置一环形密封件3,利用环形密封件3将容置腔23分隔为第一容置腔31和第二容置腔32。这样当第二储存体22插设在环形密封件3中时,第一容置腔31和第二容置腔32隔断,从而实现对采集拭子和保存液的隔离,一旦使用时,将第二储存体22从第一储存体21中拔出,此时,第一容置腔31和第二容置腔32导通,将第二存储体中的采集拭子取出后放入保存液中即可。使用方便,密封效果较佳。

在上述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参看图12所示,进一步的在容置腔23内设置一空心柱形密封件3,同时将第一储存体21的长度设置的大于第二储存体22的长度。目的是当第二储存体22插设在第一储存体21内时,在保证第二储存体22的顶部与第一储存体21的顶部齐平的基础上,使其第二储存体22的底部与第一储存体21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储液腔33。这样通过储液腔33实现对保存液的保存,又能通过第二储存体22实现对采集拭子的保存,并与保存液的隔离。

在上述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参看图13所示,与图12的区别在于空心柱形密封件3的底部设置成一倾斜状,使其储液腔33的形成一锥形。这样在第二储存体22的长度有限的情况下(即第二储存体22的长度根据采集拭子的长度而定),且不延长第一储存体21的长度基础上有效地增加保存液的储存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设置,仅需保证实现其功能即可,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封堵件1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包括一对中空状体,且一对中空柱状体均为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具体的一对中空柱状体包括分别与储存体2两端的开放端连接的第一中空柱状体和第二中空柱状体,且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内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体11。具体的连接体11沿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朝向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凸出形成,连接体11上设有用于卡固采样拭子的卡孔111;目的是通过设置的卡孔111将采样后的采样拭子的手持端(即手拿取的一端,而另一端一般设置一棉球,通过棉球取样)。依此,卡孔111的孔径大小根据实际采样拭子的手持端大小设置,仅需保证采样拭子方便插拔在其中即可。

实际使用时,将第一中空柱状体和第二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均设置与储存体2连接的螺纹区,这样安装时仅需将第一中空柱状体与储存体2的一端进行螺纹连接,第二中空柱状体与储存体2的另一端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其中,应说明的是,进一步的在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朝向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开放端方向凹陷形成一个凹槽14,同时在凹槽14的槽壁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筋条141,每个筋条141均至凹槽14的槽口向槽底延伸得到的。该设置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凹槽14将相邻的储存体2底部进行支撑。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看图7所示,具体包括一具有两个开放端的储存体2,储存体2内设置一隔离件25,该隔离件25将储存体2分隔为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实际使用时第一储存体21内用于存放采集拭子,而第二储存体22内可以存放保存液。使用时,分别在第一储存体21的开放端上连接一封堵件1,实现对采集拭子的保存。同时在第二储存体22的开放端上连接一封堵件1,实现对保存液的保存。

其中,应说明的是,为方便对采集拭子的取放,进一步的在其中一个封堵件1上设置一连接体11,且从连接体11封闭端的端面朝向开放端凸出形成,同时连接体11上设有用于卡固采样拭子的卡孔111;这样不仅方便取放,还保证取放时的稳定性。

还应说明的是,为保证储存体2与封堵件1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储存体2的两个开放端外壁上均设置第二螺纹区24,这样通过一对中空柱状体分别与储存体2的两个开放端外壁进行螺纹连接。

在上述一种收集保存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见图7所示,隔离件25与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一体成型,且隔离件25为弧形板或平板均可。具体根据实际选择即可,本申请中不做一一赘述。这样不仅保证储存体2的密封性,还能简化加工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隔离件25与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通过焊接或粘合的方式连接均可,仅需保证两储存体2相互之间密封即可,申请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收集保存装置收集样品的使用方法,其中,收集保存装置包括储存体2、封堵件1,封堵件1为一中空柱状体,中空柱状体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而封闭端的端面上设置连接体11,储存体2包括套设连接的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采样时,通过采样拭子采样,采样后卡固在中空柱状体的封堵件1的连接体11上,将封堵件1与储存体2的开放端密封连接后,使其采样拭子保存在第二储存体22中;同时在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之间的容置腔23内存储保存液。这样通过封堵件1上连接体11实现对采集拭子的固定并在第二储存体22中进行保存,同时通过封堵件1上设置的卡固件12实现对容置腔23的密封,避免运输过程中保存液流入第二储存体22中。

使用时,将封堵件1从储管的开放端取下,并将第二储存体22从第一储存体21中取出,再将采样拭子从第二储存体22中取出后插设在第一储存体21中的存储保存液中即可完成。

其中,应说明的是,该使用方法中的收集保存装置为上述收集保存装置实施例一中的收集保存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一种使用收集保存装置收集样品的使用方法,收集保存装置包括储存体2、封堵件1,封堵件1为一对中空柱状体,一对中空柱状体包括第一中空柱状体和第二中空柱状体,且均为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第一中空柱状体的封闭端端面上设置连接体11,储存体2设由一隔离件25分隔成第一储存体21和第二储存体22,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采样时,通过采样拭子采样,采样后卡固在第一中空柱状体的连接体11上,将第一中空柱状体与第一储存体21的开放端密封连接,使其采样拭子保存在第一储存体21中;同时在第二储存体22内存储保存液,再通过第二中空柱状体与第二储存体22进行螺纹连接即可。

使用时,将第一中空柱状体从第一储存体21的开放端取下,将第二中空柱状体从第二储存体22的开放端取下,最后将采样拭子插设在第二储存体22中的存储保存液中。

其中,应说明的是,该使用方法中的收集保存装置为上述收集保存装置实施例二中的收集保存装置。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