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机构及其输送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8238发布日期:2020-04-28 20:2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升机构及其输送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及其输送模块。



背景技术:

在银行配钞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纸币处理或多国货币装箱的问题,如果采用人工点钞、装箱的话效率非常低,而且出错率很高,因此,采用机械化操作是必然的选择。如公开号为cn20671121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主要采用对多个接钞斗同时接多种纸钞,然后输出以完成装箱、点钞等动作。其结构相对简单,实际使用时,效率会大大增加。

但是,申请人在用户反馈的问题中发现,其接钞斗定位不够精准,而且在接抄时容易晃动,从而导致钞票在接钞斗内散乱放置或洒出接钞斗。虽然这种概率很小,但是作为金融设备,这是无法容忍的缺陷。

在本案同日申请的、名为“一种接钞斗循环输送线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已经记载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案主要是要提供该技术方案的顶升机构及其输送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及其输送模块,其能够实现接钞斗的准确定位,且在接抄过程中可以防止接钞斗晃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顶升组件、顶升电机,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第一顶升固定板、第二顶升固定板、第三顶升固定板,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与第三顶升固定板之间通过顶升连接轴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安装在输送侧板上;

所述第二顶升固定板分别与顶升梁、顶升导向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顶升导向轴另一端穿过第三顶升固定板后与顶升限位板装配固定,所述顶升限位板不能穿过第三顶升固定板且顶升导向轴与第三顶升固定板可轴向上移动装配;

所述第二顶升固定板上还固定有顶升耳板,顶升耳板与轴承轴装配,轴承轴与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上安装有轴座,所述轴座与顶升轴可转动装配,且所述顶升轴与轴承对应处安装有偏心轮。

优选地,所述顶升轴与顶升电机的顶升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上设置有顶升槽,当顶升机构将顶升梁顶升至最高位置时,顶升槽与轴承卡合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位于偏心轮附近安装有转动限位板,所述转动限位板上安装有转动定位传感器,转动定位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当偏心轮转动至与轴承卡合装配时,偏心轮与转动定位传感器压紧,从而使得转动定位传感器获得信号输入,此时判断转动到位,顶升电机停止运行。

优选地,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上还安装有复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与复位传感器对应处安装有铁质感应块。

优选地,当顶升机构处于未顶升状态时,复位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恒定且电信号值较大,此时判定为初始状态时;

当复位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逐渐变小时,判定为处于正在顶升期间;

复位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恒定且电信号值偏小则判定为处于顶升状态;

当顶升机构顶升后、需要复位时,所述顶升电机反转,直到复位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值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电信号值时,顶升电机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输送模块,其用于输送接钞斗,接钞斗安装在工装板上,所述工装板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具有弹性,所述工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工装板上还固定有插接器,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插接器的插接孔正对,其还应用有上述顶升机构。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条输送线、输送架,所述输送架包括输送底板、输送侧板、输送支撑板,所述输送支撑板用于将输送底板和输送侧板装配固定,从而形成输送架,以对输送线提供支撑;所述输送线包括定位机构、阻挡器、输送电机、行程开关、输送链条;

每一个阻挡器对应一个行程开关,且此阻挡器、行程开关均安装在支板上,所述支板固定在输送支撑板或/和输送侧板上,从而组成一对定位阻挡模块;

所述输送侧板上设置有输送导向槽、输送通槽,所述输送通槽内安装有输送链条;所述输送侧板至少有两块且两块输送侧板一端分别与第一输送轴可转动装配、另一端的输送侧板分别与第二输送轴可转动装配;

所述与第一输送轴、第二输送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输送链轮、第二输送链轮,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第二输送链轮之间通过输送链条连接并形成链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输送轴与输送电机的输送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装配;所述输送链条上设置有数个输送转轮,所述输送转轮顶部穿出输送通槽进入输送导向槽内;所述输送导向槽用于和工装板卡合、可滑动装配,输送转轮与工装板贴紧。

优选地,阻挡器包括第一阻挡板、第二阻挡板、阻挡固定块、阻挡轮,所述第一阻挡板、第二阻挡板分别固定在阻挡固定块上,所述阻挡固定块与输送侧板装配固定,所述第一阻挡板、第二阻挡板之间安装有推杆电机;

所述推杆电机的伸缩轴装入阻挡连接筒内,第一阻挡销穿过阻挡连接筒、伸缩轴,从而使得阻挡连接筒与伸缩轴轴向上相对装配固定;

所述阻挡连接筒设置在阻挡伸缩筒一端,所述阻挡伸缩筒另一端上设置有阻挡伸缩内筒、阻挡安装头;所述阻挡伸缩内筒内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为液压杆,其伸缩端装入安装缺槽内且端面与安装缺槽内壁贴紧;

第二阻挡销穿过阻挡安装头、阻挡角块,从而使得阻挡安装头、阻挡角块通过第二阻挡销铰接,所述安装缺槽设置在阻挡角块上,且所述第二阻挡销位于安装缺槽的部分上套装有扭簧;阻挡轮可周向转动地安装在第三阻挡销上,所述第三阻挡销安装在阻挡角块上;

所述第二阻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阻挡传感器、第二阻挡传感器,所述第一阻挡传感器、第二阻挡传感器分别用于探测第一阻挡销位置,所述第一阻挡销采用铁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顶板,定位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轴、第二定位凸轴,且所述定位顶板固定在顶升梁上;定位顶板顶升后,第一定位凸轴、第二定位凸轴分别装入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

所述第二定位孔为盲孔,且所述定位顶板上设置有插头,插头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而插接器上携带有接钞斗的编号信息,当插接器与插头插接后,控制器读取插接器携带信息以判断是否为选定的接钞斗、同时还判断定位顶板与工装板已经完成定位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通过工装板与顶升顶板配合即可准确判断对接钞斗的定位,其定位精度较高,可以有效防止接钞斗内纸钞散乱、纸钞或硬币掉出接钞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模块可以实现接钞斗的不断输入、输出,从而构成完整的流水线。

3、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模块通过输送线对接钞箱进行定位、输送,其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且定位后接钞箱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防止纸钞散乱、掉出接钞斗。

4、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通过顶升定位板与工装板装配,从而可以保证对接钞斗的定位,而且插接器与插头插接,可以读取接钞斗编号,从而防止不同纸钞放入非预设的接钞斗内。

5、本实用新型的阻挡器能够有效阻挡工装板,从而实现对工装板的定位。

6、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机构能够试下对顶升梁的有效顶升,从而保证对工装板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和图7分别为图5中a-a和b-b剖视图;图8-图10是升降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图14是输送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阻挡器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行程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1-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4为图23中c-c剖视图;图25为顶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6-图28是实用新型的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7为图26中d-d剖视图;图28为输送链条处结构示意图。

图29-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接钞斗和顶升顶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9-图30,本实施例的接钞斗100安装在工装板200上,所述工装板200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缓冲块210、第二缓冲块220,所述第一缓冲块210、第二缓冲块220具有弹性,其用于缓冲碰撞产生的力,本实施例采用弹性橡胶制作第一缓冲块210、第二缓冲块220。所述工装板200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01和第二定位孔202。

所述工装板200上还固定有插接器300(插排),所述第二定位孔202与插接器300的插接孔正对(同轴)。

参见图1-图30,本实施例的接钞斗循环输送线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模块a以及安装在两个升降模块之间的输送模块,所述升降模块a用于带动接钞斗升降,从而输入或输出接钞斗100,输送模块包括至少一条输送线b,所述输送线b用于对接钞斗进行定位、输送,从而使得接钞斗100能够在输送线b上接钞且接钞完成后输送至将其输出的升降模块a,并通过此升降模块a输出。在实际使用时,每个定位顶板均对接钞斗进行定位,且每个定位顶板b310与至少一个出钞口对应,当接钞斗定位后可从对应出钞口向接钞斗输出相应钱币(纸币或硬币)。

参见图3-图10,所述升降模块a,包括升降机架a110,所述升降机架a110上固定有升降滑轨a120,所述升降滑轨a120分别与升降滑块a131、重压滑块a211可滑动装配,滑动方向为升降滑轨长度方向上。

所述重压滑块a211固定在重压托板a212上,所述重压托板a212上安装有重压板a210;所述升降滑块a131固定在两块升降侧板a130的其中一块上,两块升降侧板a130分别与第一升降轴a510、第二升降轴a520可转动装配,且两块升降侧板a130相互靠近的端面顶部设置有升降输出滑槽a132;

所述第一升降轴a510、第二升降轴a520上分别固定有第二升降带轮a421、第二升降副带轮a422,所述第二升降带轮a421、第二升降副带轮a422之间通过第二升降皮带a42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轴a510上还安装有第一升降副带轮a412,所述第一升降副带轮a412通过第一升降皮带a410与第一升降带轮a411连接并形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带轮a411固定在第一升降输出轴a311上,所述第一升降输出轴a311装入第一升降电机a310内,且第一升降电机a310可驱动第一升降输出轴a311在周向上正反转;

安装有升降滑块a131的升降侧板a130还与升降带a22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升降带a220另一端绕过升降轮a431后与重压托板a212装配固定,所述升降轮a431固定在第二升降输出轴a321上,所述第二升降输出轴a321装入第二升降电机a320内,且入第二升降电机a320可驱动第二升降输出轴a321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本实施例中,升降带选用链条,升降轮选用链轮,链条与链轮构成链传动结构。

使用时,在接钞斗接钞完成后需要输出且其工装板200装入升降输出滑槽a132时,第二升降电机a320驱动升降轮a431周向转动,从而驱动升降带a220向升降侧板a130移动,从而使得升降侧板a130沿着升降滑轨a120下降、重压托板a212和重压板a210沿着升降滑轨上升,直到升降侧板a130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二升降电机停止运行,此时第一升降电机运行,从而驱动第二升降皮带a420转动,而工装板200与第二升降皮带a420压紧,从而第二升降皮带a420带动接钞斗100输出升降输出滑槽a132,以完成接钞斗的输出,接钞斗输出后,第二升降电机停止运行,重压板a210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且升降侧板a130在此作用力下上升至之前下降位置。

接钞斗装入升降输出滑槽且需要上升时,首先使得工装板200装入升降输出滑槽a132,然后第二升降电机的反转,从而通过升降带带动接钞斗100上移且重压板a210下移,直到达到与输送线平齐的高度即可,此时第一升降电机反转,将接钞斗输出至输送线上。

本实施例中,重压板a210的设计主要是应为两个升降模块中一个负责将空的接钞斗100上升至输送线进行接钞、另一个将接钞后的接钞斗下降至输出装置上进行输出,也就是一个只负责上升、另一个只负责下降,在下降后通过重压板a210既可以实现升降侧板的自动复位,从而节约能耗,此时第二升降电机a320只需要保持断电状态即可。就算是将空的接钞斗100上升,重压板a210也能够实现为升降带提供辅助力,从而降低第二电机能耗。当然,本实施例具有两条输送线,因此每个升降模块a可能需要同时进行升降动作。

优选地,为了对升降输出滑槽a132的升降高度进行定位,以使得升降输出滑槽a132能够输出接钞斗或输入接钞斗,本实施例还设计了第一升降传感器a611、第二升降传感器a612,安装有升降滑块a131的升降侧板a130上安装有升降感应头a620,所述升降感应头a620经过第一升降传感器a611、第二升降传感器a612时第一升降传感器a611、第二升降传感器a612会产生电信号或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升降感应头a620位置以判断升降输出滑槽a132位置。本实施例中,升降感应头a620采用铁质材料制成,而第一升降传感器a611、第二升降传感器a612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

参见图11-图28,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至少一条输送线b、输送架,所述输送架包括输送底板b110、输送侧板b120、输送支撑板b130,所述输送支撑板b130用于将输送底板b110和输送侧板b120装配固定,从而形成输送架,以对输送线b提供支撑。

所述输送线b包括顶升机构b200、定位机构b300、阻挡器b400、输送电机b510、行程开关b520、输送链条b620;

每一个阻挡器b400对应一个行程开关b520,且此阻挡器b400、行程开关b520均安装在支板b140上,所述支板b140固定在输送支撑板b130或/和输送侧板b120上,从而组成一对定位阻挡模块。本实施例的定位阻挡模块在每条流水线上至少有四对,从而可以实现同时至少对四个接钞斗进行定位。

所述输送侧板b120上设置有输送导向槽b121、输送通槽b122,所述输送通槽b122内安装有输送链条b620;

所述输送侧板b120至少有两块且两块输送侧板b120一端分别与第一输送轴b610可转动装配、另一端的输送侧板b120分别与第二输送轴b630可转动装配;

所述与第一输送轴b610、第二输送轴b63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输送链轮b621、第二输送链轮b622,所述第一输送链轮b621、第二输送链轮b622之间通过输送链条b622连接并形成链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轴b610与输送电机b510的输送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装配,所述输送电机b510可以驱动第一输送轴b610在周向上正反转;所述输送链条b620上设置有数个输送转轮b640,所述输送转轮b640顶部穿出输送通槽b122进入输送导向槽b121内;所述输送导向槽b121用于和工装板200卡合、可滑动装配,从而防止工装板的输送线上运行时发生偏转。输送转轮b640与工装板200贴紧,从而在输送链条转动时,能够带动工装板200同步移动。

参见图10-图13,阻挡器b400包括第一阻挡板b421、第二阻挡板b422、阻挡固定块b410,所述第一阻挡板b421、第二阻挡板b422分别固定在阻挡固定块b410上,所述阻挡固定块b410与输送侧板b120装配固定,所述第一阻挡板b421、第二阻挡板b422之间安装有推杆电机b440,所述推杆电机b440的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凸轴b441,第四阻挡销b464穿过第一阻挡板b421、安装凸轴b441、第二阻挡板b422,从而将推杆电机b440固定在第一阻挡板b421、第二阻挡板b422之间;

所述第二阻挡板b4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第二阻挡传感器b472,所述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第二阻挡传感器b472分别用于探测第一阻挡销b461位置,从而判断阻挡轮b490位置。

所述推杆电机b440的伸缩轴b441装入阻挡连接筒b452内,第一阻挡销b461穿过阻挡连接筒b452、伸缩轴b441,从而使得阻挡连接筒b452与伸缩轴b441轴向上相对装配固定;

所述阻挡连接筒b452设置在阻挡伸缩筒b450一端,所述阻挡伸缩筒b450另一端上设置有阻挡伸缩内筒、阻挡安装头b453,所述阻挡伸缩内筒内安装有缓冲杆b454,所述缓冲杆b454为液压杆,其伸缩端装入安装缺槽b481内且端面与安装缺槽b481内壁贴紧,这种设计可以缓冲阻挡角块b480对止位面b482的冲击力,初始状态时止位面b482最好不与阻挡安装头b453贴紧;

所述阻挡伸缩筒b450设置有阻挡连接筒b452一端穿过阻挡固定块b410且与阻挡限位环b451装配固定,所述阻挡限位环b451不能穿过阻挡固定块b410且阻挡伸缩筒b450与阻挡固定块b410可轴向滑动装配;

第二阻挡销b462穿过阻挡安装头b453、阻挡角块b480,从而使得阻挡安装头b453、阻挡角块b480通过第二阻挡销b462铰接,所述安装缺槽b481设置在阻挡角块b480上,且所述第二阻挡销b462位于安装缺槽b481的部分上套装有扭簧b430,所述扭簧b430用于产生使阻挡角块b480向止位面b482转动的力或产生阻碍阻挡角块b480向远离止位面b482方向转动的弹力。

所述第一阻挡销b461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当其分别靠近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第二阻挡传感器b472时,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第二阻挡传感器b472会产生电信号变化或产生电信号,从而判断第一阻挡销b461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第二阻挡传感器b472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

所述阻挡轮b490可周向转动地安装在第三阻挡销b463上,所述第三阻挡销b463安装在阻挡角块b480上。

所述止位面b482设置在阻挡角块b480上,且止位面b482向扭簧b430的水平方向与输送链条输送工装板方向相反,这就使得阻挡轮b490可以将工装板拦下,因为当阻挡轮b490与工装板200贴紧时,止位面b482与阻挡安装头b453贴紧,从而防止阻挡角块b480转动。

参见图19-图20,所述行程开关b520包括感应部分b524,所述感应部分通过行程轴b522与行程安装块b521装配,且所述行程轴b522可轴向转动;

所述行程安装块b521上固定有行程连接板b523,所述行程连接板b523上可周向转动地安装有行程转轮b525。

图19中,b5251、b5252、b5253分别为行程转轮b525在实际使用时的位置变化。

图20的行程开关安装在靠近底板b110的输送线上,且其b5254为行程转轮b525在初始状态时的位置。

使用时,通过驱动行程连接板b523以带动行程轴b522转动,而行程轴b522转动到预设角度时会触发感应部分b524内置开关,从而判断工装板与行程开关的位置关系及工装板的运动关系。本实施例的感应部分b524可以是角度传感器,通过检测行程轴b522转角判断行程连接板b523状态。当然,最好还是选用行程开关,因为其技术比较成熟,目前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乐清市欧恒电器有限公司销售的jdhk-3l型号行程开关。

初始状态时,第一阻挡销b461与第一阻挡传感器b471正对,此时阻挡轮b490的顶部超过输送导向槽高度(工装板200底面)。且与此阻挡器成对的行程开关无信号输入。行程连接板b523与感应部分b524呈夹角。

当工装板的第二缓冲块220与行程转轮b525刚接触时,阻挡轮b490未与第一缓冲块210接触,此时,工装板继续在输送链条的驱动下向阻挡轮b490移动,而第二缓冲块220驱动行程连接板b523以行程轴b522为中心转动,直到行程连接板b523与感应部分b524垂直时,阻挡轮b490与第一缓冲块210接触,此时行程开关输出一次信号,判断为工装板200达到定位位置(工装板达到定位顶板b310上方的定位位置处)。然后顶升机构驱动定位顶板b310上移,使得定位顶板b310上的第一定位凸轴b311、第二定位凸轴b312分别与第一定位孔201、第二定位孔202装配,从而完成对接钞斗的定位,然后就可以向接钞斗内放钞。

接钞斗接钞完成后,推杆电机通过伸缩轴回缩以驱动阻挡轮b490下移,直到第一阻挡销与第二阻挡传感器正对,此时阻挡轮b490不与工装板接触,也就是接钞斗可以继续前行,输送链条输送工装板继续前进,工装板200将行程连接板b523以行程轴b522为中心转动一定角度,使得行程开关输出第二次信号,此时判断为工装板正在通过,而工装板通过后行程开关复位,第二次信号输出中断,此时判断为工装板200通过。

所述参见图29-图30、图24,所述定位机构b300包括定位顶板b310,定位顶板b3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轴b311、第二定位凸轴b312,且所述定位顶板b310固定在顶升梁b320上。使用时,顶升机构b200通过将顶升梁b320上抬以将定位顶板b310向上顶起。从而使得第一定位凸轴b311、第二定位凸轴b312分别装入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由于接钞斗固定在工装板200上,工装板200分别与第一定位凸轴b311、第二定位凸轴b312卡合装配且还与输送导向槽b121卡合装配,从而可以防止接钞斗在非高度方向上发生偏转,也就能够保证接钞斗的定位精度,以及接钞时的位置准确度,以防止接钞散乱、掉钞等。

在接钞完成后,输送链条将接钞斗输送至输出的升降模块内进行输出,然后顶升机构复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孔202为盲孔,且所述定位顶板b310上设置有插头b313,插头b313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定位凸轴b312导电连接。使用时,第二定位凸轴b312穿过第二定位孔202后与插接孔导电插接,从而使得插头b313与插接器300形成电流回路,此时产生电信号,判断为定位顶板与工装板装配到位。

当然,还可以是插头b313与控制器(cpu或mcu)通信连接,而插接器300上携带有接钞斗的编号等信息,当插接器300与插头b313插接后,控制器读取插接器300携带信息(类似于u盘插接在电脑主机上)以判断是否为选定的接钞斗、同时还判断定位顶板与工装板已经完成定位装配。

参见图21-图27,所述顶升机构b200包括至少两个顶升组件、顶升电机b530,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第一顶升固定板b211、第二顶升固定板b217、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b211与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之间通过顶升连接轴b21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b211安装在输送侧板b120上;

所述第二顶升固定板b217分别与顶升梁b320、顶升导向轴b215一端装配固定,所述顶升导向轴b215另一端穿过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后与顶升限位板b216装配固定,所述顶升限位板b216不能穿过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且顶升导向轴b215与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可轴向上移动装配;

所述第二顶升固定板b217上还固定有顶升耳板b230,顶升耳板b230与轴承轴b250装配,轴承轴b250与轴承b240的内圈装配固定;

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上安装有轴座b214,所述轴座b214与顶升轴b650可转动装配,且所述顶升轴b650与轴承b240对应处安装有偏心轮b220,所述偏心轮b220上设置有顶升槽b221,当顶升机构将顶升梁顶升至最高位置时,顶升槽b221与轴承b240卡合装配,从而为轴承b240提供稳定的支撑。

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位于偏心轮b220附近安装有转动限位板b218,所述转动限位板b218上安装有转动定位传感器,转动定位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当偏心轮b220转动至与轴承b240卡合装配时,偏心轮b220与转动定位传感器压紧,从而使得转动定位传感器获得信号输入,此时判断转动到位,顶升电机停止运行。所述顶升轴b650与顶升电机b530的顶升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且顶升电机b530可驱动顶升轴b650在圆周方向上正反转。

所述第三顶升固定板b212上还安装有复位传感器b260,所述复位传感器b260可以接近传感器或电涡流传感器,所述第一顶升固定板b211与复位传感器b260对应处安装有铁质感应块(未画出)。当顶升机构处于未顶升状态(初始状态)时,复位传感器b260检测到的电信号恒定且电信号值较大,此时判定为初始状态时。当复位传感器b260检测到的电信号逐渐变小时,判定为处于正在顶升期间。复位传感器b260检测到的电信号恒定且电信号值偏小则判定为处于顶升状态。

当顶升机构顶升后、需要复位时,所述顶升电机反转,直到复位传感器b260检测到的电信号值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电信号值时,顶升电机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