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653发布日期:2020-02-21 19: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盒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包装产品的盒子,可以按材料来分类比如:纸盒,铁盒,木盒,布盒,皮盒,亚克力盒,瓦楞包装盒、pvc盒等,也可以按产品的名称来分类比如:月饼盒、茶叶盒、枸杞盒、糖果盒、精美礼盒、土特产盒,酒盒,巧克力盒,食品药品保健品盒、食品包装盒,茶叶包装盒、文具盒等。包装盒功能:保证运输中产品的安全,提升产品的档次等。

当需要在包装盒内放置管状物件时,在运输和拿取过程中,当多个管状物件之间发生碰撞,会造成管状物件的破损,而包装盒内的用于放置管状物件的放置架通常与包装盒分开设置,且放置架通常为固定结构,在运输时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结构简单的包装盒。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装盒,包括盒体、上盒盖和下盒盖,上盒盖和下盒盖位于盒体上下两侧;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收纳部,第一收纳部连接于盒体内壁上;所述盒体内还放置有收纳体,收纳体底部与下盒盖相抵,且收纳体外壁与盒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收纳体上形成有第二收纳部和第三收纳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收纳部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位于第一限位板两侧,第一侧板与盒体内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收纳部内设有多个第一格栅板,第一格栅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格栅段、第二格栅段和第三格栅段,第一格栅段与盒体内壁相贴合,第三格栅段与第一限位板相贴合,第二格栅段与第一格栅段和第二格栅段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收纳部位于第二收纳部内,收纳体上还设有填充部,填充部外壁与第一收纳部相抵,填充部固定于第二收纳部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收纳部位于第二收纳部与填充部之间,第二收纳部包括第二限位板和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第二限位板两侧,同理第三收纳部包括第三限位板和第三侧板,第三侧板位于第三限位板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两侧的第二侧板之间,且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之间设有第二格栅板,第三限位板与填充部之间设有第三格栅板,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第三格栅板结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格栅板转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之间,第三格栅板转动连接于第三限位板与填充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纳体尺寸与盒体内部空间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填充部为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第三格栅板的设置,形成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和第三收纳部,同时调节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第三格栅板的角度,可使得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和第三收纳部折叠设置,从而减少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和第三收纳部的空间占用率,当包装盒在运输或不使用时,便于包装盒的放置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盒体的俯视图;

图3是收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收纳体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盒体1,上盒盖1-1,下盒盖1-2,第一收纳部2,第一限位板2-1,第一侧板2-2,第一格栅板3,第一格栅段3-1,第二格栅段3-2,第三格栅段3-3,收纳体4,填充部4-1,第二收纳部5,第二限位板5-1,第二侧板5-2,第三收纳部6,第三限位板6-1,第三侧板6-2,第二格栅板7,第三格栅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包装盒,包括盒体1、上盒盖1-1和下盒盖1-2,上盒盖1-1和下盒盖1-2位于盒体1上下两侧,上盒盖1-1和下盒盖1-2与盒体1转动连接,上盒盖1-1和下盒盖1-2可实现盒盖1的开启和关闭。

盒体1内设有第一收纳部2,第一收纳部2连接于盒体1内壁上,第一收纳部2固定连接于盒体1内,盒体1内还放置有收纳体4,收纳体4底部与下盒盖1-2相抵,且收纳体4外壁与盒体1内壁相接触;收纳体4上形成有第二收纳部5和第三收纳部6。

收纳体4尺寸与盒体1内部空间相适配,盒体1内除去第一收纳部2外还设有空间,该空间与收纳体4尺寸一致,使得收纳体4外壁与盒体1内壁和第一限位板2-1相抵,收纳体4在盒体1内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第一收纳部2包括第一限位板2-1和第一侧板2-2,第一侧板2-2位于第一限位板2-1两侧,第一侧板2-2与盒体1内壁相贴合固定,第一限位板2-1位于盒体1内,第一收纳部2内设有多个第一格栅板3,第一格栅板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格栅段3-1、第二格栅段3-2和第三格栅段3-3,第一格栅段3-1与盒体1内壁相贴合,第三格栅段3-3与第一限位板2-1相贴合,第二格栅段3-2与第一格栅段3-1和第二格栅段3-2转动连接。

通过改变第二格栅段3-2与第一限位板2-1之间的角度,可改变第一限位板2-1与盒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当第二格栅段3-2与第一限位板2-1之间垂直设置时,第一限位板2-1与盒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最大,而当第二格栅段3-2与第一限位板2-1之间的角度越小时,第一限位板2-1与盒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越小。

在第一格栅板3的作用下,将第一收纳部2分隔为多个隔间,便于放置不同尺寸的物件,相邻第一格栅板3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第三收纳部6位于第二收纳部5内,使得第二收纳部5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收纳体4上还设有填充部4-1,填充部4-1外壁与第一收纳部2相抵,填充部4-1固定于第二收纳部5的外壁上,填充部4-1为固定结构,填充部4-1始终保持不动,提高收纳体4的稳定性,收纳体4可根据需要放置或拿除在盒体1内。

第三收纳部6位于第二收纳部5与填充部4-1之间,第二收纳部5包括第二限位板5-1和第二侧板5-2,第二侧板5-2第一第二限位板5-1两侧,同理第三收纳部6包括第三限位板6-1和第三侧板6-2,第三侧板6-2位于第三限位板6-1两侧。

第三限位板6-1位于两侧的第二侧板5-2之间,且第三侧板6-2与第二侧板5-2相贴合,第二限位板5-1与第三限位板6-1之间设有第二格栅板7,第三限位板6-1与填充部4-1之间设有第三格栅板8,第一格栅板3、第二格栅板7、第三格栅板8结构一致。

第二格栅板7用于将第二收纳部5进行分隔,第三格栅板8用于将第三收纳部6进行分隔。

第二格栅板7转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板5-1与第三限位板6-1之间,第三格栅板8转动连接于第三限位板6-1与填充部4-1之间,当收纳体4运输或不使用时,可将第二限位板5-1、第三限位板6-1和填充部4-1外壁相抵,减少收纳体4的空间占用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盒体1,上盒盖1-1,下盒盖1-2,第一收纳部2,第一限位板2-1,第一侧板2-2,第一格栅板3,第一格栅段3-1,第二格栅段3-2,第三格栅段3-3,收纳体4,填充部4-1,第二收纳部5,第二限位板5-1,第二侧板5-2,第三收纳部6,第三限位板6-1,第三侧板6-2,第二格栅板7,第三格栅板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